三次科技革命[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三次科技革命[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6-11-09 19:5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三次科技革命中考内容标准.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变化,理解工业文明的历史意义.课文内容安排九年级(上) P 56—61页、73—76页 要重点思考的问题1、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的变化。
2、理解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
3、比较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
物质生活及思想观念的变化。三次科技革命起始年代
主要标志共同背景思考 启示我国的对策18世纪60至70年代19世纪70年代20世纪50年代以来
蒸汽机的发明,
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蒸汽时代到来)内燃机的发展,电力广泛应用。(电气和汽车时代到来)原子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生物基因技术的出现特别是微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特点影响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三次科技革命兴起所需的背景一、政治保障: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确立二、资本的积累三、生产技术的积累,科学理论的突破四、市场的需求五、劳动力的增长恩格斯: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启示:每次科技革命的出现都是由于实践的需要,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从需要推动了认识的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A、工业革命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它使人类进入蒸气时代。
B、发明机器的大都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
C、工业革命开始于轻工业部门。
D、首先发生在英国,以英国为中心缓慢向周边地区扩展。
E、纺织、机器制造、冶金、采煤、交通运输等部门成为资本主义工业的五大支柱。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A、科学和技术开始密切结合,技术发明以科学进步为基础。
B、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并迅速传播。
C、侧重于基础工业、重工业、能源工业部门。
D、在一些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国家形成两次工业革命在时间上的交叉。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A、科技在推动生产力的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B、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C、科技各领域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更明显。
D、这次科技革命就其规模,深度,影响都远远超过前两次。 试分析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改进了生产工具和技术,引起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取代 )
导致人口增加和城市化的进程,并产生许多新的社会问题
促进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促使阶级结构发生变化,推动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 )
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形成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格局,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并形成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6、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直接产物。
无产阶级资产阶级 工厂 手工工场思考:科技、教育、经济 之间的关系经济是社会活动的驱动力,经济的繁荣能为教育和科技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教育是基础,它的发展能促进科技进步,也为经济发展培养人才,教育和科技的发展能促进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三次科技革命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科教兴国、人才兴国战略的正确性与重要性.
3、党的基本路线的正确性。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工业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

工业革命为人类社会的大变迁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人类在很短的时间里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丰富财富,将人类带进了工业文明的时代.练 习1、下列国家最早实现工业化的是:( )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C2、“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里: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人们隐居在高大公寓的小房间里沉思或空 想;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遭到新闻标题以及电影和电视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你认为这反映的是:( )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地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工业革命C3、人类社会发展 不同阶段按照生产力状况来划分,可分为:( )
A、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
B、原始经济时代、自然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信息经济时代
C、实物贸易时代、货币贸易时代和电子货币贸易时代
D、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D 4、工业革命使人类走上了工业文明之路,但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下列属于工业化及城市化产生的问题是:
( )
A、贫富分化 B、空气污浊 C、交通发达A B 活动区
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分别代表三种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请你从通讯工具的变化举例说明科技给我们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