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桥高级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
分值:160分 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熏炙(jiǔ) 按捺(nài) 瑕疵(cī) 暗忖(cǔn)
B.聒噪(guō) 谩骂(màn) 归咎(jiù) 馥郁(fù)
C.钥匙(chí) 文绉绉(zōu) 侮辱(wǔ) 薄饼(báo)
D.有棱有角(líng) 油渍(jì) 胡诌(zōu) 模样(mó)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的魅力在于舞台表演,在于独特而美妙的唱腔和优雅而宛转的演唱,并因演唱而得以更广泛传播。
B.出现突发情况时,应急车道被占用,会导致执行紧急救援任务的车辆受阻,无法及时到达现场处理事故、排险、抢救伤员以及疏导交通。
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5月13日发布的“教育蓝皮书”显示,去年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高达71.9%左右,与历史数据相比并不落后。
D.香港政府强调,“占中”只会影响社会秩序,破坏市民的生活,而民主不只是制度,还是态度,不应让个人诉求凌驾于社会利益之上。
3.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3分)
A.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C.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D.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4.在下面一副对联空缺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凤凰台上凤凰游,________________ ;蝴蝶梦中蝴蝶飞,________________。
①有声有色 ②有色有声 ③无影无踪 ④无踪无影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下面的语句排序形成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把神像放在神龛里,把英雄像放在广场的高伟基座上,都表示这一种瞻仰或膜拜的情操。
②他的创作是社会交给他的任务。
③雕刻的发生源自一种人类的崇拜心理。
④所以雕刻家在工作中,虽然有相当的自由,可以发挥个人才华。
⑤无论是对神秘力的崇拜,对神的崇拜,或者对英雄的崇拜。
⑥雕刻家把神与英雄的形象具体化。
⑦但是无论在内容上,在形式上,还要首先服从一个社会群体意识长期约定俗成的要求。
A.③⑤①⑥②④⑦ B.⑥②①⑤③④⑦
C.③①④⑥⑦⑤② D.⑥①③④②⑦⑤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郦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然县中贤豪不敢役,县中皆谓之狂生。
及陈胜、项梁等起,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郦生闻其将皆握齱①,好苛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郦生乃深自藏匿。后闻沛公将兵略地陈留郊,沛公麾下骑士适郦生里中②子也,沛公时时问邑中贤士豪俊。骑士归,郦生见谓之曰:“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余,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骑士曰:“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郦生曰:“弟言之。”骑士从容言如郦生所诫者。
沛公至高阳传舍③,使人召郦生。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骂曰:“竖儒④!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郦生因言六国从横时。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郦生曰:“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积粟。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于是遣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号郦食其为广野君。
(节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注]①握齱:同“龌龊”,指器量狭小,拘泥于小节。②里中:同乡。③传舍:古时供往来行人居住的旅舍、客舍。④竖儒:骂人的话,指无见识的儒生。竖,竖子,小子。
6.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 徇:攻占,夺取
B. 郦生曰:“弟言之。” 弟:次序
C. 不宜倨见长者 倨:傲慢无礼
D. 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 下:归附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郦生乃深自藏匿 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
B. 未可以儒生说也 乃自以精兵走之
C. 且欲率诸侯破秦也 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
D. 臣为内应 为虏所生得
8.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郦生“狂”的一组是( )(3分)
①然县中贤豪不敢役
②郦生乃深自藏匿
③郦生入,则长揖不拜
④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
⑤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②③④
9.根据文本说说郦食其的人物形象。(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望江南·幽州九日①
汪元量
官舍悄,坐到月西斜。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南北各天涯。
肠断裂,搔首一长嗟。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和泪捻琵琶。
[注]①幽州:元大都所在地,即现在的北京一带。作者在1276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的初秋,随同太皇太后被元兵遣送到了这里。九日:农历九月九日。
11.请概括上片写景的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词人“思家”的原因有哪些?(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请赏析结尾句“和泪捻琵琶”的表达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默写(8分)
14.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亦飞之至也。
(庄子《逍遥游》)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庄子《逍遥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蟪蛄不知春秋。 (庄子《逍遥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
大风起兮云飞扬,_____________________,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高祖本纪》)
(6) 其身正,_______________,其身不正,________________。 (《李将军列传》)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仲列传》)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我不是个好儿子
贾平凹
母亲一生都在乡下,没有文化,不善说会道,飞机只望见过天上的影子。她并不清楚我在远远的城里干什么,唯一晓得的是我能写字,她说我写字的时候眼睛在不停地眨,就操心我的苦,“世上的字能写完?!”一次一次地阻止我。
前些年,母亲每次到城里小住,总过不惯城里的生活,嫌吃油太多,来人太多,客厅的灯不灭,东西一旧就扔,说:“日子没乡下整端。”最不能忍受我打骂孩子,孩子不哭,她却哭,和我闹一场后就生气回乡下去。母亲每一次都高高兴兴来,每一次都生了气回去,回去了,我并未思念过她,甚至一年一年的夜里不曾梦着过她。
母亲姓周,这是从舅舅那里知道的。十二岁那年,一次与同村的孩子骂仗——乡下骂仗以高声大叫对方父母名字为最解气的——她父亲叫鱼,我骂她鱼,鱼,河里的鱼!她骂我:蛾,蛾,小小的蛾!我清楚了母亲是叫周小蛾的。大人物之所以大人物,是名字被千万人呼喊,母亲的名字我至今没有叫过,似乎也很少听老家村子里的人叫过。
七年前,父亲作了胃癌手术,我全部的心思都在父亲身上。父亲去世后,我仍是常常梦到父亲,父亲依然还是有病痛的样子,醒来就伤心落泪,要买了阴纸来烧。在纸灰飞扬的时候,突然间我会想起乡下的母亲,又是数日不安,也就必会寄一笔钱到乡下去。寄走了钱,心安理得地又投入到我的工作中了。听妹妹说,她把钱没处放,一卷一卷塞在床下的破棉鞋里,几乎让老鼠做了窝去。我埋怨过母亲,母亲说:“我要那么多钱干啥?零着攒下了将来整着给你。你们都精精神神了,我喝凉水都高兴的,我现在又不至于喝着凉水!”
母亲在晚年是寂寞的,我们兄妹就商议了,主张她给大妹看管孩子,有孩子占心,累是累些,日月总是好打发的吧。小外甥就成了她的尾巴,走到哪儿带到哪儿。一次婆孙到城里来,见我书屋里挂有父亲的遗像,她眼睛就潮了,说:“人一死就有了日子了,不觉是四个年头了!”我忙劝她,越劝她越流下泪来。外甥偏过来对着照片要爷爷,我以为母亲更要伤心的,母亲却说:“爷爷埋在土里了。”孩子说:“土里埋下什么都长哩,爷爷埋在土里怎么不再长个爷爷?”母亲竟没有恼,倒破涕而笑了。
父亲去世后,我原本立即接她来城里住,她不来,说父亲三年没过,没过三年的亡人会有阳灵常常回来的,她得在家顿顿往灵牌前供献饭莱。每年院里的梅李熟了,她总摘一些留给我,托人往城里带,没人进城,她一直给我留着,“平爱吃酸果子”,她这话要唠叨好长时间,梅李就留到彻底腐烂了才肯倒去。她在妹妹家学练了气功,我去看她,未说几句话就叫我到小房去,一定要让我喝一个瓶子里的凉水,不喝不行,问这是怎么啦,她才说是气功师给她的信息水,治百病的,“你要喝的,你一喝肝病或许就好了!”
我成不成为什么专家名人,母亲一向是不大理会的。一部《废都》,国之内外怎样风雨不止,我受怎样的赞誉和攻击,母亲未说过一句话。当知道我已孤单一人,又病得入了院,她悲伤得落泪,要到城里来看我,弟妹不让她来,她气得在家里骂这个骂那个,后来冒着风雪来了,她的眼睛已患了严重的疾病,却哭着说:“我娃这是什么命啊?!”
我告诉母亲,我的命并不苦的,什么委屈和劫难我都可以受得,而现在最苦的是我不能亲自伺候母亲!父亲去世了,作为长子,我是应该为这个家操心,使母亲在晚年活得幸福,但现在既不能照料母亲,反倒让母亲还为儿子牵肠挂肚,我这做的是什么儿子呢?把母亲送出医院,看着她上车要回去了,我还是掏出身上仅有的钱给她,我说,钱是不能代替孝顺的,但我如今只能这样啊!母亲懂得了我的心,她把钱收了,紧紧地握在手里,再一次整整我的衣领,摸摸我的脸,说我的胡子长了,用热毛巾捂捂,好好刮刮,才上了车。眼看着车越走越远,最后看不见了。我回到病房,眼泪默默地流下来。
(选自《贾平凹散文自选集》,有删改)
15.文章第②段为什么要写母亲进城后与“我”争吵以至离去?试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4段中“不安”的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结合文章,简要分析文中母亲的性格特点。(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当“春节时间”成为“世界时间”
“万水千山,哪怕在地球的顶端也要赶回来。”
这是英国广播公司拍摄的纪录片《中国春节》中的一句解说词。这部近期成功刷屏的纪录片中,老外主持人走访中国各个角落,从哈尔滨到香港,从通都大邑到偏远小城,介绍各色春节传统,体验不同年俗,只为让世界走近这场“全球最大的盛典”。
曾几何时,春节是华人专属的文化标识。今天,当中国与世界的“近身接触”越来越频繁,春节在十几个国家成为法定节假日,各国商家竞相将春节促销作为“保留曲目”,出境游的中国人也时不时听到各种外国口音的“新年快乐”。人们不禁要问,中国年为什么越来越有国际范儿?
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的,今天的世界变小了,心灵的交汇就变多了。在世界的解读中,春节背后是“和合为贵”“万象更新”“团圆和睦”等价值追求,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能温暖现代社会每一个人的心。纪录片《中国春节》中,零下30摄氏度环境下用冰雪修建“长城”的中国人,北京新发地菜市场售卖年货的中国人,香港黄大仙祠为新年祈福的中国人……每一个人的故事背后都是中国特色的家庭观、人生观。
同强调个体的西方文化相比,中国文化显然更加注重家庭概念,春节永远和“回家”联系在一起——即使身不能至,心也要和家人在一起。现代社会,全球范围,“疏离症”好似没有国界,而春节蕴含的团聚和美主题,却能慰藉异国他乡的心灵,传递温暖亲切的情愫。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明白中国人从各地跋山涉水、赴一场年度团聚的执著,理解春运回家路上“痛并快乐着”的心情,羡慕一家人围炉夜话、共享天伦的圆满。如同加拿大一位国会议员所说,“中国春节总是伴随着浓浓亲情,当然还有热闹的鞭炮声和绚丽的焰火”,春节的内涵,仿佛春风化雨,进入更多人的认知。
春节在全球范围越来越热,也反映出中国日益向世界开放的胸怀。开着门,世界能够进入中国,中国也才能走向世界。对世界而言,春节正从乐一乐的新鲜事儿,逐渐变成一种文化形态、一种生活方式,激发了不同文化背景人士感知中国文化的愿望。不久前,中国冰糖葫芦首次登陆俄罗斯圣彼得堡,意外走红,被最爱甜食的俄罗斯人评为“新年最受欢迎的外国零食”,有网友开玩笑问:“俄罗斯居然没发明出糖葫芦,明明什么条件都具备啊?”答案当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同文化通过交流收获理解与欣赏。
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也和世界各地的文化擦出了新的火花。各国庆祝春节的方式不尽相同,同一张鸡年海报在各地的呈现方式也有差异。全球各地的春节庆祝方式,从传统的舞狮子、猜灯谜,衍生出新春音乐会、环球春晚等形式,为中国年的古老传统注入了新内涵。
当然,春节热也是中国热的一部分。今天,中国的一言一行备受外界关注,读懂中国言行背后的文化心理,也成了一门受欢迎的学问。在《中国春节》这部纪录片中,春运是“地球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春晚是“全球覆盖范围最广的电视节目”。由此看,读懂春节,读懂中国,也是读懂当今时代许多“世界级”现象的关键所在。从某种意义上说,“春节时间”越来越成为“世界时间”,也是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潮的生动体现。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9.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提到中国冰糖葫芦被俄罗斯人评价为“新年最受欢迎的外国零食”,有何用意?(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春节时间”为什么会成为“世界时间”。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70分)
22.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有人说,有才德的人应担忧自己的名字不被称颂。
也有人说,人生的幸福贵在适意而不在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