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史[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美国史[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4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6-05-04 21:5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分国历史之美国美国的诞生(独立战争 1775-1783)1、原因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利坚民族形成、启蒙思想传播、英国压制2、导火索:1773/12波士顿倾茶事件3、六件大事来克星顿的枪声(1775)第二届大陆会议《独立宣言》发表(1776)萨拉托加大捷(1777)北美英军投降(1781)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3)4、推翻殖民统治,取得独立,为发展奠定基础美国共和政体的建立1、1787年宪法A、应用了三权分立学说B、确立了联邦共和政体C、局限:允许奴隶制的存在,实行
种族歧视2、联邦政府
的成立1787年华盛顿组建了第一届联邦政府性质: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阶级联合专政领土扩张(18C末—19C中)1、方式赎买方式 如:路易斯安那武装颠覆 如:俄勒冈发动战争 如:新墨西哥2、西进运动:由东部移居西部,实质上是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的扩展3、影响:领土从大西洋沿岸扩展到太平洋沿岸美国内战(1861—1865)1、原因: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激化(奴隶制的存废) 2、导火索:1860年林肯当选总统(共和党)3、标志:南方建立同盟挑起内战4、过程:1861(内战开始)1862(林肯颁布文件)1863(葛底斯堡战役)1865(南方军队投降)5、胜利原因:经济基础雄厚;人心向背有利于北方;
法令调动了积极性等6、意义:维护了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扫除了障碍
铺平了道路等向帝国主义过渡(19末—20初) 1、经济发展五因素:资源丰富、西部开发(市场)
欧亚移民带来了技术、内战后政治相对稳定、欧亚
剩余资本的输入2、政治状况:两党轮流执政、推行泛美主义、大
棒加金元并用的外交政策、门户开放政策(美西战
争美国控制巴拿马运河)3、工人运动: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工人争取
八小时工作制斗争,美国社会主义工党建立4、帝国特征:托拉斯帝国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1、战前:推行孤立主义和中立主义2、战中:1917年参加协约国作战3、战后A、掌握世界经济霸权B、参加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C、推行金元外交政策D、扶持德国E、出现柯立芝繁荣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战前:经济危机冲击、罗斯福新政、对法西斯实行
纵容(中立政策)战中:由中立变为援助、参加反法西斯同盟、参加
四次会议、三次登陆、对日作战(中途岛)战后:与苏联两分天下、操纵着联合国、独占日本
参加审判、扶助西欧经济发展复兴、推行霸
权主义政策、冷战、热战、美苏争霸、组织
北约等政


况1607-1733英国建立了13块殖民地美利坚民族形成经过独立战争确立三权分立的联邦共和国(1787)成立联邦政府(1789)美国内战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完成了第二次资产
阶级革命(1861-1865)过渡时期两党政治形成都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罗斯福新政(30年代)中立政策(30年代)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反社会主义经


况独立战争开辟了发展道路工业革命推动发展(19世纪上半期)内战胜利进一步扫除了障碍过渡时期,经济飞速发展,居世界第一一战中大发战争横财战后掌握世界经济霸权,纽约成为世界经济中心1929-1933年经济危机冲击美国经济,罗斯福新政
经济复苏二战中大发战争横财,战后经济实力膨胀经历“黄金时期”(50-70年代)进入:“滞胀”时期(70年代后)对


策在拉美推行门罗主义(19世纪20年代)加紧对外扩张(19世纪末)泛美主义、门户开放“大棒”和“金元”并用的外交政策(20世纪初)中立政策(一战前期)金元外交政策(一战后)《中立法》(30年代)纵容侵略参加反法西斯斗争战后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冷战、热战)美苏争霸(60年代)美英关系独立战争摆脱英国殖民统治
美国追随英国对中国进行侵略
美国夺取俄勒冈(1846)
美国推行门户开放英国支持
一战中美国参加协约国作战
一战后美英争夺世界霸权
共同操作巴黎和会共同反苏
英国反对美国操纵国际联盟
英美共同扶持德国复兴
二战中共同参加反法西斯战争
二战后英国接受美国援助并参加北约惊醒冷战
对英美关系的认识美国从英国的殖民地独立而来。19世纪,英国的势力优于美国,美国一方面追随英国对外扩张,另一方面又与其存在着殖民利益的冲突,尤其是拉美地区
一战后,美国与英国因争夺世界霸权地位,双方存在着较多的矛盾和冲突,英国在欧洲居优势,美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占居优势。英国的霸权地位逐步让与美国
二战期间,二者在反法西斯问题上密切合作,二战后,美国取得世界霸主地位,英国国际地位下降,由于国家利益和共同的社会制度,英国奉行追随美国的政策美国打开日本大门(1853)
日俄战争(1904-1905)美国支持日本
一战中日本独霸中国,引起美国强烈不满,出现了府院之争
一战后美日矛盾激化,争夺远东太平洋利益,导致华盛顿会议的召开,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和《九国公约》,拆散了英日同盟,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二战中美国于1940年对日本禁运,扶蒋抗日
二战中美日争夺亚太地区,爆发了太平洋战争(1941)1942年中途岛海战美国逐渐掌握主动权
美国参与发表《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支持中国恢复领土,敦促日本投降
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
二战后美国独占日本,扶持日本发展
70年代后期,日本与美国展开激烈的经济竞争,进行反控制斗争,80年代,与美国建立起伙伴关系美日关系中美关系门户开放前,追随英国充当配角《中美望夏条约》1844《天津条约》1858,60年代入侵台湾,70年代支持日本侵台/美国致力于西部领土扩张,忙于内战,重点在拉美扩张,实力不够,无力争锋亚洲
门户开放政策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逐渐取得侵华优势,参与八国联军,扶持军阀/经济发展迅速,实力最强
一战中,同日本争夺中国,府院之争1917美国妥协/忙于战争一战后,回到门户开放的政策上来,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签订《九国公约》,美国掌握经济霸权,推行金元外交与日本独霸中国相抵触,美日矛盾激化
二战前后,先扶持蒋介石,接着扶蒋抗日,后又扶蒋反共/推行冷战政策,把中国作为其全球战略的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后,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孤立的敌对政策/当时两大阵营对立,抗美援朝,抗美援越
70年代调整对华政策,中美关系正常化,1922年尼克松访华,上海《联合公报》/美国出现滞涨,侵越战争受挫,军事实力被苏联赶上,美苏争霸处于守势,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提高了国际地位典型思考题20世纪三十年代以来美国实行过哪几种主要的对外政策?对其自身的发展和当时世界的影响是什么?这一切说明了什么?
美国总统塔西脱曾经提出所谓“以金元代替枪弹的外交政策”19世纪美国产生这种外交政策的历史条件是什么?一战前后推行这种外交政策造成过什么后果?对远东及太平洋区域产生过什么影响?典型思考题试联系18世纪美国经济发展状况,概述美国是怎样取得世界霸权的?
罗斯福新政后,报纸咒骂他是“向富人敲竹杠”“是天天吃烤百万富翁”“简直是法西斯”罗斯福说“从来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这种制度面临到毁灭边缘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据上引言指出前后观点不同在那些方面?原因何在?说明了什么?典型思考题美国在二十世纪20-80年代经济形势怎样?各阶段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如何?
美国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参加两次世界大战的?大战对美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二战后美国实行了怎样的对外政策?简述其内容和作用,反映了当时的什么重大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