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 酸和碱
第19讲 中和反应及PH
/
■考点一 中和反应?
1、中和反应定义: 。
注意:①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但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在提到基本反应类型时,不能说成中和反应,必须说复分解反应。
中和反应要生成盐和水,但 。
②中和反应的实质 ;中和反应都要放热。
2、中和反应实质:
3、教材P60 实验10-8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 酚酞的作用: 。
② 慢慢滴入盐酸的目的:
③ 不断搅拌溶液的目的:
④ 恰好完全反应的标志: 。
4、酸碱盐的概念
① 酸:电离出的 的 叫酸。(酸由H元素和酸根组成)。
② 碱:电离出的 的 叫碱。
③ 盐:由 与 的 。
■考点二 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改良土壤的酸碱性。如: 。
2、处理工厂污水:
3、医疗上治疗胃酸过多:
4、 的pH为5.6 原因: ; pH<5.6原因:
5、肥皂水、洗洁精、草木灰水、纯碱溶液均为 ,pH>7
■考点三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1、溶液的酸碱性 。 溶液的酸碱度用 。
2、pH的范围:
3、pH<7,溶液显酸性, , 。
pH=7,
pH>7,溶液显碱性, 。
pH的测定方法:
5、酸碱性与酸碱度关系:
指示剂
pH值
石蕊
酚酞
酸性
<7
变红色
无色
中性
=7
紫色
无色
碱性
﹥7
变蓝色
变红色
6、注意:① 。若待测液为中性时,所测pH无误差。若待测液为酸性时,所测pH偏大。若待测液为碱性时,所测pH会偏小。
②
③
/
■考点一 中和反应?
◇典例1:
1.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酸碱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碱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的溶液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考查角度】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解析】解:A、酸碱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
B、氧化物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如C2H5OH,故选项推理错误。
C、碱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不一定是碱的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选项推理错误。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答案】 D
◆变式训练
1.1 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氧化铁 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
C.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
D.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1.2 如图是稀HC1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稀HCl滴入NaOH溶液中
B.ag是指加入氢氧化钠固体质量
C.A点溶液的溶质为HCl和NaCl
D.向B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会变红
■考点二 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典例1: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不是利用中和反应的是( )
A.盐酸除铁锈 B.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氢氧化铝中和胃酸过多 D.氨水处理含有硫酸的废水
【考查角度】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之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解析】解:A.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该反应是由金属氧化物与酸发生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符合题意;
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熟石灰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不合题意;
C.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过多胃酸,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不合题意;
D.用氨水(NH3?H2O)处理工厂的硫酸,稀氨水属于碱,与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是酸和碱的反应,是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故不合题意。
【答案】 A
◆变式训练
2.1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铝的化学性质稳定,可在铁栏杆的表面涂铝粉防止生锈
B.熟石灰显碱性,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C.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可用来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D.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来作电极
2.2 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生活中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是常见的吸热反应 B.“铜绿”是指铜在常温下呈绿色
C.“干冰”就是固体二氧化碳 D.“温室效应”即很温暖的空间环境
■考点三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典例1:土壤的酸碱性会影响农作物生长,某地区经常降酸雨,则该地区最不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是( )
植物
花生
马铃薯
玉米
苹果
适宜的pH
5.0~6.0
4.8~5.5
7.0~8.1
5.0~6.5
A.花生 B.马铃薯 C.玉米 D.苹果
【考查角度】pH与酸碱性的关系
【解析】解:pH<7溶液呈酸性,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碱性,而经常降酸雨的地方土壤显酸性,因此不适合种植在显碱性的环境中容易生长的植物,分析图表可知玉米适宜的土壤pH是7.0~8.1,对土壤的要求是土壤显碱性,所以不适宜在此地生长,而其它物质均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
【答案】 C
◆变式训练
3.1 若两种溶液混合后其pH值为7,那么这两种溶液的pH值可能是( )
A.4和5 B.5和10 C.0和7 D.13和7
3.2 人若长期食用“镉大米”(镉含量超标)会引起痛痛病。研究表明水稻对镉的吸收率与土壤的pH有紧密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物质中可用于改良土壤结构,降低水稻对镉吸收率的是( )
A.氧化钾 B.纯碱
C.熟石灰 D.硫酸亚铁(水溶液显性)
/
1.推理判断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向某固体物质加入稀盐酸能产生气体,则该固体一定是活泼金属
B.碱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则使酚酞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
C.O2和O3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一定不同
D.中和反应的产物是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2.如图是稀HC1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稀HCl滴入NaOH溶液中
B.ag是指加入氢氧化钠固体质量
C.A点溶液的溶质为HCl和NaCl
D.向B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会变红
3.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
A.在一定量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B.向等质量的铝粉和镁粉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 /
C.常温下,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D.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溶液
4.为了探究中和反应,甲、乙两名同学分别进行以下实验:①甲同学向装有少量Ca(OH)2溶液的试管中倒入一定量的稀盐酸,然后滴加几滴酚酞试液,发现酚酞不变色;②乙同学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在滴加过程中,意外发现有气泡产生,原来NaOH已变质,混有了Na2CO3。实验结束,甲、乙两名同学将废液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分析溶液中溶质的所有成分可能为( )
A.Na2CO3、NaCl、CaCl2 B.CaCl2、NaCl
C.HCl、NaCl D.HCl、CaCl2
5.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不是利用中和反应的是( )
A.盐酸除铁锈 B.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氢氧化铝中和胃酸过多 D.氨水处理含有硫酸的废水
6.根据如图实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浓盐酸有挥发性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B烧杯溶液的颜色会改变
D.实验后B烧杯内溶液颜色为无色,说明二者恰好完全反应
7.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2NaOH+SO3=Na2SO4+H2O B.Fe2O3+3H2SO4=Fe2(SO4)3+3H2O
C.NaHCO3+HCl=NaCl+H2O+CO2↑ D.2NaOH+H2SO4=Na2SO4+2H2O
8.中和反应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应用不是运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A.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
B.用熟石灰处理含硫酸等物质的酸性废水
C.浓硫酸溅衣服上了用碳酸氢钠溶液处理
D.用硼酸处理沾到皮肤上的氢氧化钠溶液
9.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60s时,溶液中溶质为NaOH和NaCl
C.该实验是将稀NaOH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D.从50s到60s时,溶液的温度升高,pH也增大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浓硫酸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是防止其挥发
B.酸碱中和反应,必须加入指示剂才能判断中和反应的发生
C.用稀盐酸能把镁粉、氧化铜粉和木炭粉区别开
D.在pH为3的某溶液中加入pH为5的另一种溶液,可使溶液的pH提高到8
11.如图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属于中和反应,也属于复分解反应
B.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
C.反应后溶液的pH值减小
D.反应后溶液中粒子只有钠离子和氯离子
12.将10.0%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50g稀盐酸中,得混合液的温度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时的混合液pH>7
B.将b点时的混合液加入CuSO4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
C.加入40gNaOH溶液时混合液中至少有两种溶质
D.稀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为3.65%
13.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填空
(1)浓硫酸是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干燥剂,说明浓硫酸具有 性;
(2)Ca(OH)2和NaOH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 (填符号)
(3)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和水,这一性质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如 (举一实例)
14.U形管中是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向左、右两管中同时逐滴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和稀盐酸(如图所示)。
(1)开始时 管溶液呈红色。
(2)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全部呈无色,除酚酞外,此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为 ,可能含有的溶质的名称为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5.胃酸太多导致胃不舒服时,可以考虑服用抗酸药物来中和胃酸。某抗酸药物的有效成分为氢氧化镁,写出抗酸药物起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
16.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更有助于了解物质组成及变化的本质。如图表示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过程,该反应的本质是 结合生成水。请写出一个与上述反应本质相同的化学方程式 。
17.人类的日常生活离不开酸、碱、盐三类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山药中含有碱性皂角素,皮肤沾上会奇非难忍。你认为可涂厨房中的 来止痒;
(2)①酸奶; ②肥皂水; ③食盐水;是生活中常见的三种物质。酸奶能使紫色石器试液变红,肥皂水显碱性,食盐水的pH=7,它们的pH由小到大的颇序为 (填序号);
(3)在树木上涂刷含有硫黄粉的石灰浆,作用是 。
(4)服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1.根据图,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取液后的滴管不能倒置
B.用玻璃棒搅拌使反应充分
C.用酚酞溶液判断该反应是否发生
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2.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3.下列没有运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A.服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
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蚊虫叮咬处涂上肥皂水,可减轻痛痒
D.用生石灰做干燥剂
4.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对反应前后烧杯中溶液分析错误的是( )
A.颜色改变 B.温度升高 C.碱性减弱 D.质量增加
5.某化学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B.a点所示溶液中,溶质只有NaCl
C.b点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D.向点c所示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色
6.向盛有20g10%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入7.3%的稀盐酸,下列是关于溶液总质量或溶液pH随盐酸质量变化的关系图(Q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7.下列实验过程中没有颜色变化的是( )
A.碳和氧化铜固体混合物高温加热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C.将活性炭加入红墨水中振荡
D.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8.25℃时,下列过程的pH变化符合如图所示的是( )
A.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B.稀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
C.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加水稀释
D.一定浓度的盐酸加水稀释
9.过氧化钙(Ca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2+2H2O═2Ca(OH)2+O2↑,在鲜活鱼的长途运输过程中,向水中加入少量过氧化钙的作用是( )
①保持水中适量的氧气②除去鱼排出的二氧化碳③使溶液的pH变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10.据报道,某经营宾馆的不法商人用氢氧化钠溶液浸泡、洗涤床单和被套,导致它们显碱性,引起顾客皮肤不适,氢氧化钠溶液的pH可能是( )
A.3 B.7 C.13 D.5
11.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D.酸性溶液能使石蕊变红,所以能使石蕊变红的溶液都是酸性溶液
12.向NaOH溶液中滴入HCl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
(1)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在下面横线上写出每种图形表示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下列物质中只有一种能与KOH溶液发生上述类似反应,应是 (填序号)。
①HNO3②CuSO4③CaCl2
13.化学基础与常识
(1)图1金属应用的实例,主要利用金属的导热性的是 (填序号);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2所示(其中其中/表示不同离子)。则“/”与“/”反应生成了 (填物质名称)。
(3)氢氟酸(HF)能刻画玻璃,其中有一个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SiO3+6HF=X+SiF4↑+3H2O,则X的化学式为
(4)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以太阳能为热源,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制氢方法。其反应过程如图3所示。写出反应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4.暑假就要到了,外出旅游是许多人喜爱的一种休闲方式。
①为防止旅游途中皮肤意外受伤感染,常备碘酒,碘酒中的溶剂是 (填物质名称)。
②有时遇到蛀虫叮咬,蛀虫会分泌一些酸性物质,使皮肤奇痒难忍。你认为可选用下列物质中的 来涂抹止痒。
A.食盐水 B.牛奶 C.牙膏或肥皂水
15.以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为例,探究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实验如图所示实验过程分4次往烧杯中滴加B,每次滴加后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及温度如表
滴加B的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溶液的pH
13.4
1.7
6.4
3.1
溶液的温度/℃
28.9
32.8
31.9
31.8
(1)表中pH的变化说明B是 (填物质名称)。
(2)表中温度的变化说明中和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滴加B前A显 色。
(4)第4次滴加B后,烧杯中的溶液呈 (填酸或碱)性此时溶液中所含的溶质(酚酞不计)有 (写化学式),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溶液中所含的溶质: 。
16.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如A图所示实验中,实验结束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瓶内原气体体积的五分之一,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 (答一条);
(2)通过B图实验中的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是 ;
(3)C图实验中,实验前预先向水中加入适量硫酸钠的作用是 ;
(4)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时,量取水的操作如D图所示,其他操作均正确,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E图实验中所体现的微观实质是 。
/
第十单元 酸和碱
第19讲 中和反应及PH
/
■考点一 中和反应?
1、中和反应定义: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注意:①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但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在提到基本反应类型时,不能说成中和反应,必须说复分解反应。
中和反应要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却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②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的H+和碱OH-的结合成H2O;中和反应都要放热。
2、中和反应实质:OH-+H+== H2O
3、教材P60 实验10-8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 酚酞的作用:通过溶液颜色的变化确定中和反应是否完成。
② 慢慢滴入盐酸的目的:防止盐酸过量
③ 不断搅拌溶液的目的:使盐酸与NaOH 充分反应
④ 恰好完全反应的标志: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4、酸碱盐的概念
① 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叫酸。(酸由H元素和酸根组成)。
② 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碱。
③ 盐: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考点二 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改良土壤的酸碱性。如: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2、处理工厂污水:CaOH)2+H2SO4==CaO4+2H2O
3、医疗上治疗胃酸过多:Al(OH)3+3HCl== AlCl3+3H2O
4、正常雨水的pH为5.6 原因: CO2+H20==H2CO3; 酸雨的pH<5.6原因: SO2+H20==H2SO3
5、肥皂水、洗洁精、草木灰水、纯碱溶液均为碱性,pH>7
■考点三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1、溶液的酸碱性用酸碱指示剂测定 溶液的酸碱度用pH试纸测定
2、pH的范围:0---14
3、pH<7,溶液显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 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的溶液。
pH=7,溶液显中性
pH>7,溶液显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液。如:纯碱溶液呈碱性,但纯碱不是碱,而是盐
pH的测定方法:用玻璃棒蘸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得出溶液的pH
酸碱性与酸碱度关系:
指示剂
pH值
石蕊
酚酞
酸性
<7
变红色
无色
中性
=7
紫色
无色
碱性
﹥7
变蓝色
变红色
6、注意:① pH试纸不能润湿,否则可能有误差。若待测液为中性时,所测pH无误差。若待测液为酸性时,所测pH偏大。若待测液为碱性时,所测pH会偏小。
② 不能将pH试纸放入待测液,否则会污染待测液
③ pH试纸所测pH只能为整数
/
■考点一 中和反应?
◇典例1:
1.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酸碱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碱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的溶液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考查角度】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解析】解:A、酸碱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
B、氧化物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如C2H5OH,故选项推理错误。
C、碱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不一定是碱的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选项推理错误。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答案】 D
◆变式训练
1.1 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氧化铁 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
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 D.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通入二 氧化碳
【考查角度】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A、根据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氧化铁生成氯化铁和氢气,所以开始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不断增加,当盐酸反应完后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不再增加为一定值,而不是一直增大,与图象不符,故A错误;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开始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会不断增加,当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完后氯化钠的质量不再增加,但是由于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钠元素的质量不会变与图象相符,故B正确;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大理石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开始溶液的质量不断增加,当盐酸反应完后,溶液质量不再增加为一定值,与图象相符,故B正确;C、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开始溶液的质量不断减少,当硫酸铜反应完后,溶液质量不再较少为一定值,与图象不符,故B正确C错误;D、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都会发生反应,没有先后顺序,一开始就会有沉淀生成,与图象不符,故D错误。故选:B。
1.2 如图是稀HC1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稀HCl滴入NaOH溶液中
B.ag是指加入氢氧化钠固体质量
C.A点溶液的溶质为HCl和NaCl
D.向B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会变红
【考查角度】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解:A、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大于7,可知原溶液显酸性,然后不断的加入碱性溶液,使pH增大,说明是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故选项说法错误。B、横坐标表示的加入溶液的质量,ag是指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C、A点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盐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HCl和NaCl,故选项说法正确。D、B点时溶液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滴加紫色石蕊会变蓝,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
■考点二 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典例1: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不是利用中和反应的是( )
A.盐酸除铁锈 B.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氢氧化铝中和胃酸过多 D.氨水处理含有硫酸的废水
【考查角度】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之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解析】解:A.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该反应是由金属氧化物与酸发生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符合题意;
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熟石灰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不合题意;
C.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过多胃酸,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不合题意;
D.用氨水(NH3?H2O)处理工厂的硫酸,稀氨水属于碱,与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是酸和碱的反应,是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故不合题意。
【答案】 A
◆变式训练
2.1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铝的化学性质稳定,可在铁栏杆的表面涂铝粉防止生锈
B.熟石灰显碱性,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C.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可用来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D.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来作电极
【考查角度】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解:A、铝能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因此可在铁栏杆的表面涂铝粉防止生锈,而不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稳定,故选项说法错误。B、熟石灰显碱性,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说法正确。C、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可用来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故选项说法正确。D、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来作电极,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
2.2 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生活中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是常见的吸热反应
B.“铜绿”是指铜在常温下呈绿色
C.“干冰”就是固体二氧化碳
D.“温室效应”即很温暖的空间环境
【考查角度】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A、中和反应属于常见的放热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B、“铜绿”碱式碳酸铜的俗称,在常温下呈绿色,故选项说法错误。C、“干冰”是固体的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D、二氧化碳就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具有保温的作用,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
■考点三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典例1:土壤的酸碱性会影响农作物生长,某地区经常降酸雨,则该地区最不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是( )
植物
花生
马铃薯
玉米
苹果
适宜的pH
5.0~6.0
4.8~5.5
7.0~8.1
5.0~6.5
A.花生 B.马铃薯 C.玉米 D.苹果
【考查角度】pH与酸碱性的关系
【解析】解:pH<7溶液呈酸性,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碱性,而经常降酸雨的地方土壤显酸性,因此不适合种植在显碱性的环境中容易生长的植物,分析图表可知玉米适宜的土壤pH是7.0~8.1,对土壤的要求是土壤显碱性,所以不适宜在此地生长,而其它物质均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
【答案】 C
◆变式训练
3.1 若两种溶液混合后其pH值为7,那么这两种溶液的pH值可能是( )
A.4和5 B.5和10 C.0和7 D.13和7
【考查角度】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解:两种溶液混合后其pH值为7,则可能是酸和碱的溶液混合,酸溶液的pH小于7,碱溶液的pH大于7,观察选项;故选:B
3.2 人若长期食用“镉大米”(镉含量超标)会引起痛痛病。研究表明水稻对镉的吸收率与土壤的pH有紧密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物质中可用于改良土壤结构,降低水稻对镉吸收率的是( )
A.氧化钾 B.纯碱
C.熟石灰 D.硫酸亚铁(水溶液显性)
【考查角度】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解: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土壤pH=7.6左右时,水稻对镉的吸收率几乎不变即最小,而氯化钾呈中性,故不符合题意;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土壤pH=7.6左右时,水稻对镉的吸收率几乎不变即最小,而纯碱是碳酸钠俗称,显碱性,价格太贵,不能用来改良土壤结构,故不符合题意;C.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土壤pH=7.6左右时,水稻对镉的吸收率几乎不变即最小,而熟石灰呈弱碱性,可用于改良土壤结构,故符合题意;D.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土壤pH=7.6左右时,水稻对镉的吸收率几乎不变即最小,而硫酸亚铁水溶液显酸性,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
/
1.推理判断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向某固体物质加入稀盐酸能产生气体,则该固体一定是活泼金属
B.碱溶液能使酚酞变红,则使酚酞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
C.O2和O3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一定不同
D.中和反应的产物是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菁
【解答】解:A、某固体物质加入稀盐酸能产生气体,则该固体不一定是活泼金属,也可能是碳酸盐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B、碱溶液能使酚酞变红,但能使酚酞变红的不一定是碱溶液,还有可能是盐溶液,例如碳酸钠溶液也能使酚酞变红,故选项说法错误;
C、O2和O3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一定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D、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特指酸和碱的反应。而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2.如图是稀HC1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稀HCl滴入NaOH溶液中
B.ag是指加入氢氧化钠固体质量
C.A点溶液的溶质为HCl和NaCl
D.向B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会变红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菁优网版权所有
【解答】解:A、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大于7,可知原溶液显酸性,然后不断的加入碱性溶液,使pH增大,说明是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故选项说法错误。
B、横坐标表示的加入溶液的质量,ag是指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C、A点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盐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HCl和NaCl,故选项说法正确。
D、B点时溶液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滴加紫色石蕊会变蓝,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3.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
A.在一定量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B.向等质量的铝粉和镁粉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 /
C.常温下,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D.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溶液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金属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菁
【解答】解:A.加铁粉为0的时候,溶质只有AgNO3和Zn(NO3)2两种,而不是三种,完全反应后,最后溶质是Fe(NO3)2和Zn(NO3)2两种,而不是一种,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盐酸少量时,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但等质量的铝和镁最终生成氢气的质量铝大于镁,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向一定量KNO3的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KNO3固体时,硝酸钾继续溶解质量会增大,当硝酸钾溶液饱和时,溶质不再溶解,溶质质量保持不变,故C正确,符合题意;
D.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开始溶液的pH大于7,到等于7,到小于7,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为了探究中和反应,甲、乙两名同学分别进行以下实验:①甲同学向装有少量Ca(OH)2溶液的试管中倒入一定量的稀盐酸,然后滴加几滴酚酞试液,发现酚酞不变色;
②乙同学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在滴加过程中,意外发现有气泡产生,原来NaOH已变质,混有了Na2CO3。
实验结束,甲、乙两名同学将废液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分析溶液中溶质的所有成分可能为( )
A.Na2CO3、NaCl、CaCl2 B.CaCl2、NaCl
C.HCl、NaCl D.HCl、CaCl2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解答】解:①甲同学向装有少量Ca(OH)2溶液的试管中倒入一定量的稀盐酸,然后滴加几滴酚酞试液,发现酚酞不变色,说明溶液可能显酸性或中性,即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钙,可能含有稀盐酸。
②乙同学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在滴加过程中,意外发现有气泡产生,原来NaOH已变质,混有了Na2CO3。
实验结束,甲、乙两名同学将废液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碳酸钠、氢氧化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溶液,碳酸钠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得到无色澄清溶液,说明没有沉淀生成,则溶液中一定含有CaCl2、NaCl,还可能含有HCl。
故选:B。
5.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不是利用中和反应的是( )
A.盐酸除铁锈 B.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氢氧化铝中和胃酸过多 D.氨水处理含有硫酸的废水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解答】解:A.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该反应是由金属氧化物与酸发生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符合题意;
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熟石灰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不合题意;
C.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过多胃酸,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不合题意;
D.用氨水(NH3?H2O)处理工厂的硫酸,稀氨水属于碱,与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是酸和碱的反应,是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故不合题意。
故选:A。
6.根据如图实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浓盐酸有挥发性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B烧杯溶液的颜色会改变
D.实验后B烧杯内溶液颜色为无色,说明二者恰好完全反应
【考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菁优网
【解答】解:A、图中实验,一段时间后,B烧杯中溶液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浓盐酸中的氯化氢分子运动到了氢氧化钠溶液中,说明浓盐酸有挥发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B、图中实验,一段时间后,B烧杯中溶液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而浓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没有直接接触,说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图中实验,一段时间后,B烧杯中溶液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D、实验后B烧杯内溶液颜色为无色,不能说明二者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是酸过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7.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2NaOH+SO3=Na2SO4+H2O B.Fe2O3+3H2SO4=Fe2(SO4)3+3H2O
C.NaHCO3+HCl=NaCl+H2O+CO2↑ D.2NaOH+H2SO4=Na2SO4+2H2O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解答】解:A、SO3属于非金属氧化物,是非金属氧化物与碱的反应,不是酸与碱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B、Fe2O3属于金属氧化物,是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不是酸与碱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C、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盐和酸,不是酸与碱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D、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是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8.中和反应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应用不是运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A.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
B.用熟石灰处理含硫酸等物质的酸性废水
C.浓硫酸溅衣服上了用碳酸氢钠溶液处理
D.用硼酸处理沾到皮肤上的氢氧化钠溶液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解答】解:A、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B、用熟石灰处理含硫酸等物质的酸性废水,熟石灰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C、浓硫酸溅衣服上了用碳酸氢钠溶液处理,利用的硫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不是酸与碱的反应,不是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故选项正确。
D、用硼酸处理沾到皮肤上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与硼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9.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60s时,溶液中溶质为NaOH和NaCl
C.该实验是将稀NaOH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D.从50s到60s时,溶液的温度升高,pH也增大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菁优网版权所有
【解答】解:A、由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变化图,反应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中和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故选项说法正确。
B、60s时,溶液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说明氢氧化钠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和NaCl,故选项说法正确。
C、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大于7,可知原溶液显酸性,然后不断的加入碱性溶液,使pH增大,说明是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变化图,从50s到60s时,溶液的温度降低,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浓硫酸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是防止其挥发
B.酸碱中和反应,必须加入指示剂才能判断中和反应的发生
C.用稀盐酸能把镁粉、氧化铜粉和木炭粉区别开
D.在pH为3的某溶液中加入pH为5的另一种溶液,可使溶液的pH提高到8
【考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菁
【解答】解:A、浓硫酸需要密封保存,是因为具有吸水性,而不是会挥发,故错误;
B、酸碱中和反应有的不需要加入指示剂,错误;
C、镁粉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氧化铜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会观察到黑色粉末逐渐溶解,溶液变蓝,木炭粉不与稀盐酸反应,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
D、pH为3的某溶液中加入pH为5的另一种溶液,不能使溶液的pH提高到8,错误;
故选:C。
11.如图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属于中和反应,也属于复分解反应
B.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
C.反应后溶液的pH值减小
D.反应后溶液中粒子只有钠离子和氯离子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菁优网版权所有
【解答】解:A.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为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本选项正确;
B.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本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7,加入盐酸后发生中和反应,溶液的碱性减弱,pH减小,故正确;
D.酸碱中和生成盐和水,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粒子有钠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故错误。
故选:D。
12.将10.0%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50g稀盐酸中,得混合液的温度与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时的混合液pH>7
B.将b点时的混合液加入CuSO4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
C.加入40gNaOH溶液时混合液中至少有两种溶质
D.稀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为3.65%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菁优网版权所有
【解答】解:A.a点处于温度升高阶段,所以此时稀盐酸没有完全被氢氧化钠中和,溶液显酸性,pH<7,故错误;
B.b点处于温度降低阶段,所以此时稀盐酸已被完全中和,且氢氧化钠已经过量,溶液显碱性,加入CuSO4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故正确;
C.由图象可知,加入40gNaOH溶液时混合液温度达到最高,即恰好酸碱完全中和,溶液中只含一种溶质﹣﹣氯化钠,故错误;
D.40g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的质量为:40g×10.0%=4g;设稀盐酸中HCl的质量为x,则:
NaOH+HCl=H2O+NaCl
40 36.5
4g x
/
x=3.65g
稀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为/,故错误。
故选:B。
13.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填空
(1)浓硫酸是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干燥剂,说明浓硫酸具有 吸水 性;
(2)Ca(OH)2和NaOH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 OH﹣ (填符号)
(3)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盐 和水,这一性质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如 用熟石水中和酸性土壤(合理即可) (举一实例)
【考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解答】解:(1)浓硫酸是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干燥剂,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2)Ca(OH)2和NaOH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其离子符号为OH﹣。
(3)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这一性质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如熟石水中和酸性土壤等。
故答案为:
(1)吸水性;
(2)OH﹣;
(3)盐;用熟石水中和酸性土壤(合理即可)。
14.U形管中是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向左、右两管中同时逐滴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和稀盐酸(如图所示)。
(1)开始时 左 管溶液呈红色。
(2)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全部呈无色,除酚酞外,此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为 NaCl ,可能含有的溶质的名称为 氯化氢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OH+HCl═NaCl+H2O 。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菁优网版
【解答】解:(1)氢氧化钠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稀盐酸呈酸性,使酚酞试液不变色,所以开始时右边溶液为无色,左边溶液为红色;
(2)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充分反应后U形管溶液全部呈无色,可能显中性,也可能显酸性,因此除酚酞、水外,一定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为:NaCl,还可能含有氯化氢。
故答案为:(1)左;
(2)NaCl,氯化氢,NaOH+HCl═NaCl+H2O。
15.胃酸太多导致胃不舒服时,可以考虑服用抗酸药物来中和胃酸。某抗酸药物的有效成分为氢氧化镁,写出抗酸药物起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2HCl+Mg(OH)2=MgCl2+2H2O 。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菁优网版权
【解答】解: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镁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
故答案为:2HCl+Mg(OH)2=MgCl2+2H2O。
16.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更有助于了解物质组成及变化的本质。如图表示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过程,该反应的本质是 H+与OH﹣ 结合生成水。请写出一个与上述反应本质相同的化学方程式 Ca(OH)2+H2SO4=CaSO4+2H2O 。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菁优网版权
【解答】解:如图表示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过程,该反应的本质是H+与OH﹣结合生成水;如氢氧化钙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配平即可;故答案为:H+与OH﹣;Ca(OH)2+H2SO4=CaSO4+2H2O;(合理即可)
17.人类的日常生活离不开酸、碱、盐三类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山药中含有碱性皂角素,皮肤沾上会奇非难忍。你认为可涂厨房中的 食醋 来止痒;
(2)①酸奶; ②肥皂水; ③食盐水;是生活中常见的三种物质。酸奶能使紫色石器试液变红,肥皂水显碱性,食盐水的pH=7,它们的pH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①③② (填序号);
(3)在树木上涂刷含有硫黄粉的石灰浆,作用是 防治病虫害 。
(4)服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l(OH)3+3HCl═AlCl3+3H2O 。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菁优网版权所有
【解答】解:(1)山药中含有碱性皂角素,皮肤沾上会奇非难忍,可涂厨房中的食醋来止痒,这是因为食醋中的醋酸能和显碱性物质发生反应。
故填:食醋。
(2)酸奶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显酸性,pH小于7,肥皂水显碱性,pH大于7,食盐水PH等于7,因此它们的pH由小到大的颇序是。
故填:①③②。
(3)在树木上涂刷含有硫黄粉的石灰浆,是为了防治病虫害。
故填:防治病虫害。
(4)服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是因为氢氧化铝能和胃酸中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OH)3+3HCl═AlCl3+3H2O。
故填:Al(OH)3+3HCl═AlCl3+3H2O。
/
1.根据图,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取液后的滴管不能倒置
B.用玻璃棒搅拌使反应充分
C.用酚酞溶液判断该反应是否发生
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解答】解:A、取液后的滴管不能倒置,否则会腐蚀胶帽,故A正确;
B、玻璃棒搅拌可以使反应充分,故B正确;
C、酚酞在碱性溶液中显红色,在酸性、中性溶液中不变色,所以用酚酞溶液判断该反应是否发生,故C正确;
D、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不属于中和反应,故D错误。
故选:D。
2.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化合价规律和原则.菁优网版权所
【解答】解:A、中和反应特指的酸碱之间的反应,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盐和水,但是它不属于中和反应,故A错误;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B正确;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在叙述单质的定义时必须强调是纯净物,否则不成立,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但是它属于混合物,而不是单质,故C错误;
D、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但是非金属元素不一定显负价,例如碳酸钠中碳元素显正价,故D错误。
故选:B。
3.下列没有运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A.服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
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蚊虫叮咬处涂上肥皂水,可减轻痛痒
D.用生石灰做干燥剂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解答】解:A、氢氧化镁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故选项错误。
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熟石灰与土壤中的酸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故选项错误。
C、蚊虫叮咬处涂上肥皂水,可减轻痛痒,是蚊虫分泌的蚁酸与碱的反应,是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故选项错误。
D、用生石灰做干燥剂,是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不是酸与碱之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没有运用中和反应原理,故选项正确。
故选:D。
4.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对反应前后烧杯中溶液分析错误的是( )
A.颜色改变 B.温度升高 C.碱性减弱 D.质量增加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解答】解:A.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均为无色溶液,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钠溶液也是无色的,所以溶液的颜色不变,故错误;
B.酸碱中和反应会放出热量,所以溶液的温度升高,故正确;
C.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随着硫酸的加入,氢氧化钠的消耗,溶液的碱性减弱,故正确;
D.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没有气体与沉淀生成,所以溶液的质量增加,故正确。
故选:A。
5.某化学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B.a点所示溶液中,溶质只有NaCl
C.b点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D.向点c所示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色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菁优网版权所有
【解答】解:A、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大于7,可知原溶液显酸性,然后不断的加入碱性溶液,使pH增大,说明是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故选项说法正确。
B、a点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盐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HCl和NaCl,故选项说法错误。
C、b点时溶液的pH等于7,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c点时溶液的pH大于7,显碱性,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6.向盛有20g10%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入7.3%的稀盐酸,下列是关于溶液总质量或溶液pH随盐酸质量变化的关系图(Q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菁优网版权所有
【解答】解:A、设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盐酸质量为x,
NaOH+HCl═NaCl+H2O,
40 36.5
20g×10% x×7.3%
/=/,
x=25g,
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质量为:20g+25g=45g,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由A中计算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盐酸质量是25g,溶液质量是45g,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C、由A中计算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盐酸质量是25g,此时pH=7,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D、向盛有20g10%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入7.3%的稀盐酸时,溶液pH应该是由大于7逐渐减小,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B。
7.下列实验过程中没有颜色变化的是( )
A.碳和氧化铜固体混合物高温加热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C.将活性炭加入红墨水中振荡 D.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碳的化学性质.菁优网版权所有
【解答】解:A、碳和氧化铜固体混合物高温加热时,氧化铜和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黑色固体变成红色固体;
B、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过程中无明显现象;
C、将活性炭加入红墨水中振荡时,红色物质被活性炭吸附,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D、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时,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
故选:B。
8.25℃时,下列过程的pH变化符合如图所示的是( )
A.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B.稀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
C.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加水稀释
D.一定浓度的盐酸加水稀释
【考点】97:中和反应及其应用;98:酸碱溶液的稀释.菁优网版权所有
【解答】解:A、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大于7,可知原溶液显酸性,然后不断的加入碱性溶液,使pH增大,说明是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故选项错误。
B、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小于7逐渐的增大到大于7,可知原溶液显酸性,然后不断的加入碱性溶液,使pH增大,说明是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故选项正确。
C、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加水稀释,溶液始终显碱性,pH不可能小于7,故选项错误。
D、一定浓度的盐酸加水稀释,溶液始终显酸性,pH不可能大于7,故选项错误。
故选:B。
9.过氧化钙(Ca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2+2H2O═2Ca(OH)2+O2↑,在鲜活鱼的长途运输过程中,向水中加入少量过氧化钙的作用是( )
①保持水中适量的氧气②除去鱼排出的二氧化碳③使溶液的pH变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菁优网版权所有
【解答】解:氧气能供给鲜活鱼呼吸,过氧化钙(Ca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2+2H2O═2Ca(OH)2+O2↑,生成的氢氧化钙同时能吸收鱼呼出的二氧化碳,因此在鲜活鱼的长途运输过程中,向水中加入少量过氧化钙的作用是保持水中适量的氧气、除去鱼排出的二氧化碳;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加入过氧化钙后溶液pH变大。
故选:A。
10.据报道,某经营宾馆的不法商人用氢氧化钠溶液浸泡、洗涤床单和被套,导致它们显碱性,引起顾客皮肤不适,氢氧化钠溶液的pH可能是( )
A.3 B.7 C.13 D.5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菁优网版权所有
【解答】解: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大于7,氢氧化钠溶液的pH可能是13。
故选:C。
11.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D.酸性溶液能使石蕊变红,所以能使石蕊变红的溶液都是酸性溶液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菁优网版权所有
【解答】解:A、氧化物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如C2H5OH,故选项推理错误。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故选项推理错误。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故选项推理错误。
D、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酸性溶液能使石蕊变红,所以能使石蕊变红的溶液都是酸性溶液,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12.向NaOH溶液中滴入HCl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
(1)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在下面横线上写出每种图形表示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HCl+NaOH═NaCl+H2O 。
(3)下列物质中只有一种能与KOH溶液发生上述类似反应,应是 ① (填序号)。
①HNO3②CuSO4③CaCl2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菁优网版权
【解答】解:(1)向NaOH溶液中滴入HCl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氢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盐酸是由氢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故横线上图形表示的离子从左到右分别是氢氧根离子(OH﹣)、钠离子(Na+)。
(2)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3)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属于中和反应,只有一种能与KOH溶液发生上述类似反应,硝酸属于酸能与氢氧化钾发生中和反应。
故答案为:
(1)OH﹣、Na+;(2)HCl+NaOH═NaCl+H2O;(3)①。
13.化学基础与常识
(1)图1金属应用的实例,主要利用金属的导热性的是 B (填序号);
/
(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如图2所示(其中其中/表示不同离子)。则“/”与“/”反应生成了 水 (填物质名称)。
/
(3)氢氟酸(HF)能刻画玻璃,其中有一个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SiO3+6HF=X+SiF4↑+3H2O,则X的化学式为 CaF2
(4)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以太阳能为热源,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制氢方法。其反应过程如图3所示。写出反应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O2+I2+2H2O=H2SO4+2HI 。
【考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菁优网版权所有
【解答】解:(1)A.金属制成电缆主要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电性;
B.电热壶主要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热性;
C.金属丝主要是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
D.金属乐器主要是利用了金属的耐腐性和特殊光泽;
故选:B;
(2)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由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种类图,此反应的实质是/和/结合生成水分子,故填:水;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保持不变,反应前:1个钙原子、1个硅原子、3个氧原子、6个氢原子、6个氟原子;反应后:1个硅原子、4个氟原子、6个氢原子、3个氧原子,所以X中含有1个钙原子和2个氟原子,其化学式为CaF2;故填:CaF2;
(4)由图可知,反应I为二氧化硫、水与碘发生反应生成硫酸和HI,化学方程式为:SO2+2H2O+I2=H2SO4+2HI;故填:SO2+I2+2H2O=H2SO4+2HI。
14.暑假就要到了,外出旅游是许多人喜爱的一种休闲方式。
①为防止旅游途中皮肤意外受伤感染,常备碘酒,碘酒中的溶剂是 酒精 (填物质名称)。
②有时遇到蛀虫叮咬,蛀虫会分泌一些酸性物质,使皮肤奇痒难忍。你认为可选用下列物质中的 C 来涂抹止痒。
A.食盐水 B.牛奶 C.牙膏或肥皂水
【考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解答】解:①碘酒是固体碘溶解在酒精中形成的溶液,碘为溶质,酒精为溶剂。
②被蛀虫叮咬后,蛀虫会分泌一些酸性物质,选的物质应该能与酸性反应且对皮肤无副作用,牙膏或肥皂水显碱性符合要求,食盐水显中性、牛奶显酸性,不符合要求。
故答案为:
①;
②C。
15.以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为例,探究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实验如图所示实验过程分4次往烧杯中滴加B,每次滴加后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及温度如表
滴加B的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溶液的pH
13.4
1.7
6.4
3.1
溶液的温度/℃
28.9
32.8
31.9
31.8
(1)表中pH的变化说明B是 稀盐酸 (填物质名称)。
(2)表中温度的变化说明中和反应是 放热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OH+HCl=NaCl+H2O 。
(3)滴加B前A显 红 色。
(4)第4次滴加B后,烧杯中的溶液呈 酸 (填酸或碱)性此时溶液中所含的溶质(酚酞不计)有 NaCl、HCl (写化学式),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溶液中所含的溶质: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加入锌粒,若有气泡产生,说明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氯化氢 。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菁优网版权
【解答】解:(1)随着B试剂的加入,溶液的pH由大变小,说明滴入的B试剂显酸性,即B试剂是稀盐酸;故填:稀盐酸;
(2)由实验数据可知,反应中溶液的温度升高,说明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填:放热;NaOH+HCl=NaCl+H2O;
(3)由以上分析可知,A试剂是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故填:红;
(4)第4次滴加B后,烧杯中的溶液的pH<7,显酸性;此时溶液中所含的溶质除了酚酞外,还有反应生成的氯化钠,以及过量的氯化氢;可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碳酸盐或活泼的金属等来进行验证,若有气泡产生,说明溶液中含有HCl;故填:酸;NaCl、HCl;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加入锌粒,若有气泡产生,说明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氯化氢(答案合理即可)。
16.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
(1)如A图所示实验中,实验结束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瓶内原气体体积的五分之一,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 点燃红磷前弹簧夹没有夹紧胶皮管,点燃红磷后伸入瓶中时太慢 (答一条);
(2)通过B图实验中的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是 溶解性与溶质的种类有关 ;
(3)C图实验中,实验前预先向水中加入适量硫酸钠的作用是 增强水的导电性 ;
(4)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时,量取水的操作如D图所示,其他操作均正确,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偏小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E图实验中所体现的微观实质是 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了水分子 。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空气组成的测定;电解水实验;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解答】解:(1)选择装置A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原 气体体积的/,导致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是:点燃红磷前弹簧夹没有夹紧胶皮管,点燃红磷后伸入瓶中时太慢。故填:点燃红磷前弹簧夹没有夹紧胶皮管,点燃红磷后伸入瓶中时太慢;
(2)碘在水中几乎不溶解;高锰酸钾可以溶于水,这说明溶解性与溶质的种类有关;故填:溶解性与溶质的种类有关;
(3)纯水的导电性较弱,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在水中加入硫酸钠,故填:增强水的导电性;
(4)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偏大,从而导致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故填:偏小;
(5)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了水分子;故填: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了水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