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林 辛亥革命[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陈林 辛亥革命[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7-11-25 20:3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9张PPT。 辛 亥 革 命 建陵中学 陈 林 第二课 辛亥革命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背景(原因)
革命的爆发:——武昌起义
进程 革命的高潮:——中华民国的建立
革命的结局:——袁世凯篡夺革命
果实
历史功绩辛亥革命一.原因 (根本原因:社会矛盾激化; 直接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二、酝酿:
1.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下初步发展;
 20世纪初,在新政宪政的促进下继续发展
2.阶级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清末新政奖励实业(工业):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社会地位的提高,为辛亥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兴办新学堂,派谴留学生:促成20世纪初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的迅速壮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为辛亥革命的兴起做了思想舆论准备。
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由于革命党人的组织、宣传,许多新军转向革命的一边,成为武场起义的主力,成了清朝的掘墓人。3.思想基础: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没有卢梭就没有法国大革命.”——拿破仑
“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首先是制造舆论,搞意识形态,搞上层建筑.革命如此,反革命也是如此。” ————毛泽东孙中山 中国同盟会总理——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
者孙中山先生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了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兴中会会员在檀香山秘密宣誓的地方4.组织基础: 革命团体政党的建立1894年 兴中会 孙中山 檀香山 誓词
1904年 华兴会 黄兴 宋教仁
1904年 光复会 蔡元培
1906年 日知会 刘静庵
1905年 同盟会 孙中山 东京 三民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6字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 政党,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同盟会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核心推翻清政府统治 推翻君主制 建立
资产阶级共和国 解决土地问题你如何评价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核心前提补充性质: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同盟会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这主要是指 ( )
A、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形成
B、积极发动广大人民参加革命
C、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纲领指导
D、与保皇派展开激烈论战
C? 三民主义的主要缺陷有 ( )
①反帝目标不明确 ②反封建目标不明确
③不扫荡汉族封建地主势力 ④土地革命纲领不彻底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④
D 5.军事准备: 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 背景国际背景:列强“以华治华”,资本输出,两大集团斗争。
国内背景:
政治原因:民族危机,两大矛盾的汇流,改良的失败,革命的兴起
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队伍的扩大,革命派形成
组织基础:同盟会成立
思想基础:三民主义思想的产生
军事准备:革命党发动的武装起义和保路运动。 新军工程营第八营旧址。革命党人熊秉坤等人在这里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 首义武昌成功的原因 武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人民反抗不断高涨 文学社、共进会深入新军宣传组织经济基础 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准备充分武昌易于攻守,交通发达 调军镇压四川保路运动,
武昌兵力空虚地理优势有利时机三、辛亥革命的经过1、爆发:武昌起义2、发展:全国响应3、高潮:中华民国的成立(1)、成立概况
(2)、颁布的法令措施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时间?内容?评价?)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成立1.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
2.中华民国的成立 1912年1月1日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
性质和意义:临时政府的措施政 治 方 面经 济 方 面 文 化 教 育社 会 习 俗1.废刑罚
2.保护华侨
3.不准买卖
人口
1.奖励工商业,鼓励发展实业。
2.废除苛捐杂税学校不拜孔子,不读四书五经,废止旧教科书。提倡“自由平等、友爱为纲” 的公民道德,革除旧的风俗习惯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目的:革命派企图用“约法”限制袁世凯的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内容:三大内容(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和责任内阁)
评价: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从法律上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里程碑。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时间:
地点:
国旗:
临时大总统:
性质:
四.辛亥革命的结局1.南京临时政府面临的局势
国内:
国际:
结果:2.清帝退位与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与北洋军阀的合影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帝国主义支持
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进攻
孙中山妥协退让
袁世凯个人因素逼清帝退位
袁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辞职
参议院选举袁为临时大总统
袁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上海南京路上,悬挂五色旗,庆祝革命成功。宣统帝和摄政王这是清朝最后一个皇帝----宣统(旁立者),中坐者是溥仪的父亲兼摄政王载沣,载沣怀中的是溥仪的弟弟溥傑。讨论:
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为什么?
辛亥革命的成功:
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2、经济:解放生产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思想文化: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创造了条件;对中国教育的改革和社会习俗的 进步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4、世界影响:它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成为这一时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的推动力量。辛亥革命的失败 1、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没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2、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1)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强大。(2)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3.辛亥革命的功绩和历史意义反封建方面:
反帝方面:
发展资本主义方面:
国际意义:4.辛亥革命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