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和辛亥革命的爆发[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和辛亥革命的爆发[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4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6-05-22 16:5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第三节、清朝统治危机的加 深和辛亥革命的爆发制作:盐城市第一中学
周龙祥 “中国现今正处在一次伟大民族运动的前方,只要星星之火就能在政治上造成燎原之势”。 ——孙中山
思考:“星星之火”指什么?那么又会造成怎样的燎原之势呢?一、革命时机的成熟:
(一)、清政策的调整1.“新政”(1901-1905)原因:应付严重的国内危机内容: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奖励实业评价:加剧了社会矛盾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2.“预备立宪”(1905-1911)步骤:①1905 五大臣出洋考察②1906 预备仿行立宪③颁布《宪法大纲》④1911 内阁成立皇权至高无上总理:奕劻
13名阁员皇族7人    立宪派:主张:既反对清朝统治的现状,要求有
所改革;也反对革命。
代表:康有为,张謇
关于预备立宪的材料: 材料一:慈禧太后在接见出国考察大臣时说:“立宪一事,可使我满洲朝基永久确固,而在外革命党亦可因此消灭。” 材料二:载泽等密奏清政府,建议仿行宪政。他强调立宪有三大好处:一是可保“皇位永固”:二是能使“外患渐轻”;三是“内乱可弭” 。 材料三:《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承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奉诏令批准不能见诸实行;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涉。 材料四:1911年,清政府裁撤军机处,设立责任内阁。 在13个内阁成员中,皇族占7人,被称为“皇族内阁”。 请思考: 从以上材料中看出,“预备立宪”的目的和实质分别是什么?2.“预备立宪”步骤:目的:遏制革命,维护封建统治实质:骗局 ?影响:立宪派分化,一部分倾向革命汉族官僚的离心清政府空前孤立(二)、保路运动 川人之极端反对者,不在借款,而在借以丧失国权之款;不在路归国有,而在名则国有,实则为外国所有。——《保路同志会宣言》起因:“铁路国有” 侵吞股银、出卖主权四川保路运动组织 口号
斗争方式 结果 保路同志会“路存与存 路亡与亡”由和平请愿到武装斗争 为武昌首义创造了条件实质:卖国政策清 工具原因:(1).“成都血案”(2).同盟会的领导吴永珊 荣县革命政府龙鸣剑 保路同志军二、武昌起义和湖北军政府成立1.爆发的必然性:革命形势的发展清朝政府
革命党人
人民群众“新政”
预备立宪空前孤立
有利革命萍浏醴起义
黄花岗起义扩大影响
鼓舞斗志
加快进程收回利权
保路运动直接推动
时机成熟武昌首义 辛亥革命爆发请大家看图:
注意起义经过的路线。2、爆发:1911年10月10日
攻占楚望台军械库——进攻湖广总督衙门——光复武汉三镇幻灯片 103.成果: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 黄帝纪元 十八星旗幻灯片 114.影响:革命潜伏失败危机:部分政权掌握在立宪派和
封建官僚手中清统治土崩瓦解 关于武昌起义: 材料一:1902年以前,武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经营的工厂只有8家,1904年至1911年七八年间,先后开办的工厂共33家。 材料二:“庚子之后,湖北筹款之多,甲于天下。”物价日益上涨。天灾人祸连年不断。反抗斗争不断发生。 材料三:[湖北革命党人]认为,革命非运动军队不可,运动军队非亲身加入队伍不可。“许多革命党人投身新军,积极活动,使得武装起义有了一支基本力量。 ——引自《中国近代史纲》 请思考: 有学者认为:1911年武昌首义成功,决不是偶然的。这一观点是否正确?结合上述材料加以说明。辛亥革命在武昌首先成功的原因: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较快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出现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
武汉人民反帝反封运动高涨。
革命党人的长期起义准备。请思考并讨论:你认为武昌起义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提倡思考题:   结合政治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大会上讲到:
“辛亥革命志士所展现的中华儿女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与时俱进,站在时代前列,不断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是激励着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