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 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和辛亥革命的爆发[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 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和辛亥革命的爆发[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9-02-17 22:01:00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成都市历史说课比赛参赛作品 《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与辛亥革命的爆发》
制作人:江堂 黄学军
主讲人:江 堂
大邑县安仁中学历史组
2001年11月谨以此课件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面对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解放和人民解放;一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一、革命时机的成熟:1 、同盟会成立后在各地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
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直接推动了革命形势
的发展;2 、“预备立宪”的骗局使立宪党人发生分化,
引起汉族官僚的离心,促使更多人觉醒
投入到资产阶级革命的行列;3、广大人民群众的斗争,尤其是保路运动,
使社会各阶层人民加入战斗行列 , 直接
促成了革命形势的成熟,为武昌起义成功
创造条件。目的: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维护风雨飘摇的清政府统治。过程:A、1905年,清政府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B、1906年,清政府下诏“预备仿行立宪”;C、1907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D、1911年,裁撤军机处,设立责任内阁。实质:A、从目的上看:是清政府的自我挽救,不是“兴
民权”,而是在于“皇位永固”、“内乱可弥”;B、从方式上看:宣布立宪,但是却以预备为由
而不实行立宪,欺骗社会公众;
C、从内容上看:《钦定宪法大纲》的内容以及
责任内阁的组成,是为加强中央集权和消灭
革命。
立宪派的反映:1、立宪派:指 20世纪初中国政坛上出现的一个
政治群体,他们的基本主张是:继续保持以
清朝皇帝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统
治,而只把他的政权组织改变一下,颁布宪
法、召开国会,以便资产阶级上层能够参与
政权。2 、代表人物:a 、国外:康有为、梁启超
b、 国内:张謇 3 、反映:当清政府宣布仿行立宪时,得到立宪
派的热烈欢迎;当“预备立宪”骗局暴露时,
他们开始发生分化,一部分人转向革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川人之极端反对者,不在借款,而在借以丧失国权之款;不在路归国有,而在名则国有,实则外国所有。 ————摘自《保路同志会宣言》
材料2:缘铁路收归国有,朝廷定为政策,初川民并无异议,嗣见借款合同失败,关系国家存亡,名为国有,实为外人所有。
————摘自《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
材料 3:十五日川督枪毙围署匪徒后,匪即在街放火,因将各城禁闭,邮电不通。现在城外团民会党,聚集乱民数百人,四路围攻。
————摘自《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
回答:
1,根据材料1,2分析保路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

2,材料3中的“川督”和“匪徒”各指的是谁?枪毙“围署匪徒”指何事件?

3,材料3中“枪毙围署匪徒”事件后,形势如何?这种形势对武昌起义有何作用?

课堂讨论: 你如何认识“预备立宪”的实质?如何全面认识它的作用?二、武昌起义1、原因:2、概况:3、影响:A、民族 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B、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尖锐,群众
基础好;C、文学社、共进会深入新军大力宣传;D、保路运动为武昌起义创造条件。A、起义爆发;
A、省纷纷各响应起义;清朝统治瓦解。B、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B、湖北军政府成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10月11日)上午党人以全城(武昌)光复,乃集阅马厂咨议
局,商举军政府乃推举都督……各军领袖,佥以资望浅,谦让未逞……
于是又拥黎(元洪)至咨议局……众一致举黎,黎坚不承认……翊东乃持
一预写之安民布告,进黎曰:“请于都督 下署一黎字。”黎拒之。翊东乃
授笔目黎曰:“余代为书,岂能否认乎?”众鼓掌称善,翊东即书一黎字,
余由书记缮写,遍贴全城,黎亦无可如何也。
————张难先《都督府之组织设施及人选》
材料2:黎元洪一贯仇视革命,在新军中多次破坏革命党人的活动,
武昌起义的当晚,还亲手杀害两个革命士兵。
回答:
1.阅读材料,黎元洪为何不愿接受都督职位?但最后为何又就职?


2,革命党人为何举荐黎元洪?从本质上说明了什么?你认为湖北军政府是什么样的政权?
课堂讨论:1.为什么说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2.立宪派在武昌起义前后起到什么作用? 清 朝 统 治 危 机 加 深 表现革命党人发
动的一系列
起义动摇清
政府的统治“预备立宪”
的骗局使清
政府陷入空
前孤立四川保路运
动激化了人
民群众与清
政府的矛盾推动革命时
机成熟创造
条件武 昌 起 义A、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
成为革命骨干;
B、群众基础好;
C、革命党人准备充分。成功
原因概况影响A、1911年10月10日,起义
爆发,12日起义军占领
武汉三镇;
B、成立湖北军政府;A、各省纷纷响应,清朝
统治瓦解;
B、革命潜伏着失败危机课后思考:
1、 1911年底,辛亥革命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潜伏着
失败的危机,这主要是因为( )
A、缺乏有较高威望的革命领袖;
B、帝国主义列强放弃“中立”;
C、清政府起用袁世凯;
D、立宪派和封建官僚控制了大多数地方政权。D2、 20世纪初,清末社会出现了哪两股政治潮流?
分别由哪些政治力量主导?他们各自的主张是
什么?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谢谢观赏!大邑县安仁中学课件12张PPT。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和辛亥革命的爆发一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1、预备立宪目的:为了遏止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维 护风雨飘摇的封建统治过程1905年,清政府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1906年,清政府下诏“预备仿行立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立宪派)1911年,裁撤军机处,设立责任内阁本质的 落后性:预备立宪是个骗局,使得立宪派分化,统治集团分裂,清政府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影响:客观上看具有进步性,促进中国近代化为什么说预备立宪是个骗局?1、宣布立宪,而以预备为由不实行立宪2、实行预备立宪的目的在于使遏止革命,维护统治。3从下诏“预备仿行立宪”和颁布《钦定宪法大纲》的内容及责任内阁的组成可见是加强封建专制集权满族贵族继续专权,消灭革命2、保路运动原因:1911年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将铁路修筑权出卖给帝国主义,危害了绅商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图片)四川保路运动的过程:前期:以游行请愿为主,提出了“路存与存,路亡与亡”的口号,成立保路同志会成都血案(图片)后期:以武装斗争为主。吴永珊领导荣县独立,建立了第一个县级革命政府(图片)龙鸣剑组织保路同志军,一度包围成都(图片)端方率新军镇压保路运动的影响:鼓舞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斗争勇气,促使人民群众与清政府矛盾激化,给武昌起义的成功创造了条件二武昌起义 成功
原因1、20世纪初武汉地区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快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2、武汉是帝国主义入侵较早的地区,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榨,人民反抗斗争不断,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群众基础3、革命党人在武汉地区进行了长期的宣传、组织工作,起义的准备条件成熟过程:时间;人物;(资料)结果:武汉三镇全部光复;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影响:积极:各省纷纷响应十几个省宣布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地图)消极:各省立宪派和封建官僚投机革命,控制了大部分地方政权,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