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生物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 第一篇 剖析高考试题 洞悉命题规律课件(共5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届高考生物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 第一篇 剖析高考试题 洞悉命题规律课件(共5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1-19 19:19: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5张PPT。第 一 篇备考高考 次第花开剖析高考试题 洞悉命题规律
——全国Ⅰ、Ⅱ、Ⅲ卷研究报告 一、2016~2018年全国卷考情走势 (一)考主干:命题紧扣考试大纲,核心考点年年考查 备注:选修题的考查也体现了围绕核心考查的特点,连续三年选修1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选修3主要考查基因工程与细胞工程。
(二)考综合:重点考查综合解题能力,命题往往涉及多个角度
理综考试生物只有12个题目,高中生物必修和选修部分常考的知识点有三十多个,一道试题综合性考查多个知识点在高考中已成为常态。
综合性的考查往往需要整合题干信息,突出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能力的考查。近几年高考理综对生物的综合性能力考查突出了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要求用学过的知识和术语正确阐述生物学的基本事实;二是从分析和推理着手,全面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考实验:实验技能考查全面加强,从记忆到理解再到应用,层层考查
近几年对生物实验的考查,既有对教材基础实验的过程和方法的考查,又有对实验方案设计及评价的考查,还有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结果的分析等的考查。
在全国理综卷中,对生物实验内容的考查,近几年的分值总体呈上升趋势,以全国Ⅰ卷为例,对实验内容的考查所占分值及比例如下图:
(四)考创新:注重创新性思维的考查,逆向思维与异常思维成为常考点
在历年全国理综卷中,为更好地服务于高考的选拔功能,生物部分每年不乏创新性试题,高考生物试题的创新往往成为教学思路创新与平时考试训练中命题创新的领头羊,特别是遗传题的创新,通常作为每年理综生物试卷最核心的亮点,案例如下:1.逆向思维的考查,告知命题的结果或目的,要求推测其原因或条件
(2018年全国Ⅰ卷第32题)果蝇体细胞有4对染色体,其中2、3、4号为常染色体。已知控制长翅/残翅性状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控制灰体/黑檀体性状的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某小组用一只无眼灰体长翅雌蝇与一只有眼灰体长翅雄蝇杂交,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杂交结果,    (填“能”或“不能”)判断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上。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上述亲本杂交组合和杂交结果判断,显性性状是    ,判断依据是                        ?
 。?
不能无眼只有当无眼为显性时,子代雌雄个体中才会都出现有眼与无眼性状的分离解析答案命题点? 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遗传实验的设计。
解析? (1)由于无眼和有眼性状的显隐性无法判断,所以无论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无眼雌性个体和有眼雄性个体杂交,后代都有可能出现有眼雌性∶有眼雄性∶无眼雌性∶无眼雄性=1∶1∶1∶1。那么通过子代的性状分离比就无法判断出控制果蝇无眼/有眼性状的基因的位置。若控制果蝇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由于子代雄性个体中同时出现了无眼和有眼两种性状,说明亲代雌性果蝇为杂合体,杂合体表现出的无眼性状为显性性状。
(2)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用上表中杂交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来确定无眼性状的显隐性(要求:写出杂交组合和预期结果)。答案? 杂交组合:无眼×无眼 预期结果:若子代中无眼∶有眼=3∶1,则无眼为显性性状;若子代全部为无眼,则可推出无眼为隐性性状。 解析答案解析? (2)若控制无眼/有眼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杂交子代无眼∶有眼=1∶1,则说明亲本为显性杂合体和隐性纯合体测交,根据测交结果,子代两种性状中,一种为显性杂合体,一种为隐性纯合体,所以可选择均为无眼的雌雄个体进行杂交,观察子代的性状表现,若子代中无眼∶有眼=3∶1,则无眼为显性性状;若子代全部为无眼,则无眼为隐性性状。
(3)若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用灰体长翅有眼纯合体和黑檀体残翅无眼纯合体果蝇杂交,F1相互交配后,F2中雌雄均有    种表现型,其中黑檀体长翅无眼所占比例为3/64时,则说明无眼性状为    (填“显性”或“隐性”)。?
解析答案8隐性解析? (3)由题目知,控制长翅/残翅性状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控制灰体/黑檀体性状的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控制有眼/无眼性状的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它们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现将具有三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为杂合体(假设基因型为AaBbDd),F1相互交配后,F2有2×2×2=8种表现型。根据表格中的性状分离比9∶3∶3∶1可知,黑檀体性状为隐性,长翅性状为显性,若子代黑檀体(占1/4)长翅(占3/4)无眼(?)的概率为3/64,则无眼的概率为1/4,可推出无眼性状为隐性。
  (2016年全国Ⅰ卷第32题)已知果蝇的灰体和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该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未知的。同学甲用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为1∶1∶1∶1。同学乙用两种不同的杂交实验都证实了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请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仅根据同学甲的实验,能不能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
(2)请用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两个不同的实验,这两个实验都能独立证明同学乙的结论。(要求:每个实验只用一个杂交组合,并指出支持同学乙结论的预期实验结果。)解析答案答案? (1)不能  (2)实验1: 杂交组合:♀黄体×♂灰体 预期结果: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都表现为黄体。 实验2:杂交组合:♀灰体×♂灰体 预期结果: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中一半表现为灰体,另一半表现为黄体。
命题点? 基因的分离定律、伴性遗传及其应用。
解析? (1)同学甲的实验结果显示:在子代雌性中,灰体∶黄体=1∶1,在子代雄性中,灰体∶黄体=1∶1,即该性状分离比在雌雄个体中相同,所以仅根据同学甲的实验,不能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2)实验思路是:先把同学乙的结论作为假设,然后去进行演绎推理。假设体色的遗传为伴X遗传,黄体为隐性,灰体为显性,若分别用H、h表示该对等位基因,则同学甲实验用的亲本果蝇的基因型应当为XHXh与XhY,其子代的基因型应当是♀灰体XHXh、♀黄体XhXh、♂灰体XHY、♂黄体XhY。
目的是证明此结论,如果结论正确,上述对亲本子代的推理也应是正确的,那么,
方案一:♀黄体XhXh×♂灰体XHY,其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都表现为黄体。
方案二:♀灰体XHXh×♂灰体XHY,其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中一半表现为灰体,另一半表现为黄体。
2.异常思维的考查,以异常的现象或条件,考查学生对生物过程和方法的灵活运用能力
  (2018年全国Ⅲ卷第31题)某小组利用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进行两组杂交实验,杂交涉及的四对相对性状分别是:红果(红)与黄果(黄)、子房二室(二)与多室(多)、圆形果(圆)与长形果(长)、单一花序(单)与复状花序(复)。实验数据如下表。
?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控制甲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     上,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控制乙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
   (填“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非同源染色体F2中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符合9∶3∶3∶1一对F2中每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都符合3∶1,而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不符合9∶3∶3∶1解析答案命题点?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解析? (1)由于表中数据显示甲组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二∶红多∶黄二∶黄多≈9∶3∶3∶1,该比例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性状分离比,因此控制甲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乙组F2的表现型中,每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比例都符合3∶1,即圆形果∶长形果=3∶1,单一花序∶复状花序=3∶1。而圆单∶圆复∶长单∶长复不符合9∶3∶3∶1的性状分离比,因此控制乙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2)某同学若用“长复”分别与乙组的两个F1进行杂交,结合表中数据分析,其子代的统计结果不符合      的比例。?
1∶1∶1∶1解析? (2)根据乙组的相对性状表现型分离比可知,控制乙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用“长复”(隐性纯合子)分别与乙组的两个F1进行杂交,不会出现测交结果为1∶1∶1∶1的比例。解析答案  (2017年全国Ⅰ卷第32题)某种羊的性别决定为XY型。已知其有角和无角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N/n)控制;黑毛和白毛由等位基因(M/m)控制,且黑毛对白毛为显性。回答下列问题:
(1)公羊中基因型为NN或Nn的表现为有角,nn无角;母羊中基因型为NN的表现为有角,nn或Nn无角。若多对杂合体公羊与杂合体母羊杂交,则理论上,子一代群体中母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公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
有角∶无角=1∶3有角∶无角=3∶1解析答案命题点?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伴性遗传。
解析? (1)多对杂合体公羊与杂合体母羊杂交,通过列表可知Nn×Nn子代的基因型及表现型为:
(2)某同学为了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让多对纯合黑毛母羊与纯合白毛公羊交配,子二代中黑毛∶白毛=3∶1,我们认为根据这一实验数据,不能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需要补充数据,如统计子二代中白毛个体的性别比例,若         ,则说明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若            ,则说明M/m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白毛个体全为雄性白毛个体中雄性∶雌性=1∶1解析答案解析? (2)多对纯合黑毛母羊与纯合白毛公羊交配,子一代均表现为黑毛,子二代中黑毛∶白毛=3∶1,若是常染色体遗传,通常各种表现型中雌性∶雄性均为1∶1;若是伴X染色体遗传,则XMXM×XmY,子一代为XMXm和XMY,子二代为1/4XMXM、1/4XMXm、1/4XMY、1/4XmY,则白毛个体全为雄性。
(3)一般来说,对于性别决定为XY型的动物群体而言,当一对等位基因(如A/a)位于常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    种;当其仅位于X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    种;当其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如图所示),基因型有    种。?
357解析答案解析? (3)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时,雌雄基因型相同,为AA、Aa、aa;仅位于X染色体上时,雌性基因型为XAXA、XAXa、XaXa,雄性基因型为XAY、XaY;位于X、Y同源区段时,雌性基因型为XAXA、XAXa、XaXa,雄性基因型为XAYA、XAYa、XaYA、XaYa。
  (2016年全国Ⅱ卷第6题)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g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对g完全显性。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据此可推测:雌蝇中(  )。
A.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C.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D.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G基因纯合时致死
D解析答案  命题点? 伴性遗传、基因的分离定律。
  解析? 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由于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则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关,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双亲的基因型应分别为XGXg和XgY;由于子一代中雌蝇有两种表现型,即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则说明隐性基因g不是纯合致死基因,故选D。
二、2018年高考全国卷命题新变化
(一)选择题难度总体降低,题干信息含量减少,语句进一步精炼
2018年全国Ⅰ、Ⅱ、Ⅲ卷选择题题干文字量平均分别为60字、22字、24字,可见除全国Ⅰ卷选择题题干的信息承载量相对比较大外,Ⅱ、Ⅲ卷选择题的难度已明显降低。以2018年全国Ⅰ卷为例,其生物部分选择题的命题情况如下:
(2018年全国Ⅰ卷第1题)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
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D解析答案命题点? 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
解析? 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可进行光反应合成ATP,所以其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A正确;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溶酶体膜破裂后水解酶释放出来,会破坏部分细胞结构,B正确;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其上的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C正确;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中,而不是位于线粒体外膜上,D错误。
(2018年全国Ⅰ卷第2题)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B解析答案命题点? DNA、蛋白质和酶。
解析? 真核细胞的染色体和染色质都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A正确;原核细胞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DNA裸露存在,不含染色体(质),但是其DNA会在相关酶的催化下发生复制,DNA分子复制时会出现DNA-蛋白质复合物,B错误;DNA复制需要DNA聚合酶的参与,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C正确;DNA转录合成RNA需要有RNA聚合酶的参与,故该DNA-蛋白质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D正确。
(2018年全国Ⅰ卷第3题)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
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
解析答案A命题点? 物质运输。
解析? 小麦不能直接吸收土壤中的N2,N2必须被固定后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A错误;农田松土可增强农作物根细胞的有氧呼吸,为农作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提供能量,因此有利于植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B正确;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溶解在土壤溶液中,从而被根系吸收利用,C正确;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细胞内液浓度,从而使根细胞因失水过多而死亡,造成“烧苗”现象,D正确。
(2018年全国Ⅰ卷第5题)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解析答案D命题点? 种群的数量特征。
解析? 当空间、资源有限时,种群呈S型增长,A正确;林场空间、资源有限,老鼠种群的增长会由于密度增加而逐渐减慢,B正确;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由于鱼的大小等不同,单位水体中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C正确;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由于环境阻力逐渐增大,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增强,D错误。
(二)非选择题的考查方式有较大改变,注重答案的表述
近几年全国理综Ⅰ、Ⅱ、Ⅲ卷生物非选择题的分值不变,设问数量总体上呈减少趋势。这说明非选择题中每空的分值增加了,答案的字数也增加了。这对考生答题时语言组织能力的要求有了进一步提高,从近几年给的标准答案看,非选择题答案的开放性特征也逐渐明显。语言表述能力要求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试题的灵活性和难度,这种形式着眼于考生理解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这将是未来高考中生物理综试题的发展趋势。以2018年全国Ⅰ卷为例,语言表述型试题情况如下:
(2018年全国Ⅰ卷第29题)回答下列问题:
(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     。?
协同进化(或答共同进化)解析答案命题点? 共同进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 (1)猎物和捕食者通过捕食活动相互影响,自然选择有利于猎物种群中跑得快的个体生存,也有利于捕食者种群中跑得快的个体生存,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
(2)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
 ????????????????。?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供机会解析? (2)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供机会,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解析答案(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         ?
           。?
分解者通过 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呼吸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解析? (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是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分解者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解析答案  (2018年全国Ⅰ卷第30题)甲、乙两种植物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当光照强度大于a时,甲、乙两种植物中,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的植物是    。?
(2)甲、乙两种植物单独种植时,如果种植密度过大,那么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较大的植物是    ,判断的依据是 ?
????????????????????????????????????????????????????
? ???????????????????????????? ????????????。?
甲甲光照强度降低导致甲植物净光合速率降低的幅度比乙大,种植密度过大,植株接受的光照强度减弱,导致甲植物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比乙大解析答案命题点? 环境因素中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解析? (1)由曲线图可知,当光照强度大于a时,甲植物的净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的幅度更大,说明甲植物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
(2)当种植密度过大时,植株的叶片会相互遮挡,植株接受的光照强度减弱,导致植物净光合速率下降。由曲线图可知,光照强度降低导致甲植物净光合速率降低的幅度比乙大。
(3)甲、乙两种植物中,更适合在林下种植的是    。?
(4)某植物夏日晴天中午12:00时叶片的光合速率明显下降,其原因是进入叶肉细胞的    (填“O2”或“CO2”)不足。乙CO2解析答案解析? (3)由曲线图可知,在低光照强度下,乙植物的净光合速率较高,在高光照强度下,乙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明显低于甲植物,所以乙植物更适合在低光照强度的林下环境中种植。
(4)夏日晴天中午12点,温度较高,部分气孔关闭,进入叶肉细胞的CO2明显减少,暗反应受抑制,导致叶片的光合速率明显降低。延时符谢谢观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