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2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5-12-06 15:4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世界现代史基本线索: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两种社会制度并存,且互相对抗,世界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也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的历史。基本内容:科技革命、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民族解放运动与民族独立国家、国际关系等以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界,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初到1945年
第二阶段:1945年以后至20世纪末(世界当代史)讨论:19世纪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的主要史实、结果及其原因?史实:①1848法国六月起义
②1871巴黎公社革命结果:都失败失败原因:社会经济关系不够成熟,即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够成熟和强大。 到了20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为十月革命准备了必要的物质前提 第一节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社会主义革命不是发生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发生在相对落后的俄国,这主要是由俄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的:客观方面表现:(1)俄国已经具有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2)俄国成为各种矛盾的集合点。(3)“一战”为俄国造成有利的国内外形势。主观方面表现:俄国的无产阶级
及其政党的成熟。1、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生产社会化
垄断组织
对垄断资本的依赖
军事扩张瓜分世界力量不断壮大
革命性较强
相对集中,组织战斗性强
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布尔什维克党
同盟军---农民一、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历史意义问题:俄国具有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有何关系?1、世界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垄断和竞争的交互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生产的社会化程度,经济大发展。经济的发展使工人阶级队伍壮大,这极大地有利于革命。
2、帝国主义时代的资产阶级走向全面反动,这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革命的到来。 问题: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有哪几对矛盾?1、垄断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
2、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残余同人民大众的矛盾
3、大俄罗斯民族同各少数民族的矛盾。
4、俄国帝国主义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和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 2、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1)二月革命⑴背景:沙俄因参加“一战”而造
成国内经济和政治危机⑵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⑶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罗曼诺夫王朝灭亡
两个政权并存主要矛盾:
人民大众----沙皇专制统治(2)十月革命①任务列宁《四月提纲》---由资产阶级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②革命形势的发展③十月革命概况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
起义推翻临时政府,成
立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胜利)顺口溜二月革命掘沙皇,《四月提纲》指方向。
七月流血抛幻想, 十 月 革 命 现 曙 光。3、共产国际的建立背景、时间、地点、文献思考:共产国际与第二国际在组织形式上有何不同?4、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思考:十月革命对俄国 、对世界历史进程 、对人类历史各有怎样的影响?补 充共产国际的建 立时间1919年3月地点莫斯科纲领《共产国际行动纲领》性质是各国共产党的联合组织,是统一的
世界性共产党,各国共产党都是它的
支部,受它的领导。比 较5、从十月革命的历程看其特点(1)从理论的角度看,列宁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
了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国家取得胜利的学说,并通过
十月革命的实践得以实现,使俄国取得了革命的胜利。(2)从革命的道路看:它走得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展到
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3)从革命的阶段性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
命是紧密相连的两个不同性质阶段的革命。(4)从革命实现的方式看: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
形式夺取政权。结合课本第四页《列宁<论我国革命>》的节选材料,思考:列宁在十月革命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①《四月提纲》为革命指明方向。
②为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③亲自领导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④担任苏维埃政府主席,领导了捍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 措 施政治上:改造旧的政治制度,初步建立新生的苏维埃国家制度经济上:(1)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将银行、铁路、大工业等收归国有;在农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将土地分给农民 。军事上:组建红军,粉碎国内外敌人对苏维埃的进攻外交上: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结束同德奥集团的交战状态,退出帝国主义战争二、巩固苏维埃政权(2)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布列斯特和约》内容选摘:
1、德国占领波兰、立陶宛和白俄罗斯、拉托维亚的一部分领土,红军撤离爱沙尼亚、芬兰和乌克兰。
2、俄国支付给德国等国30亿卢布的战争赔款。1918年3月,苏维埃政府同德国等国签定了《不列斯特和约》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那么,如何评价《不列斯特和约》呢?从内容上看:这项和约对俄国是苛刻的:俄国丧失了大片的领土,支付了巨额的赔款。
从结果上看:苏俄从此摆脱了帝国主义战争,得到喘息机会从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阐 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也叫军事共产主义政策,它是苏维埃
政府在战争条件下,为了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战胜
敌人的一些临时性政策。剖 析战时共产主义的施行,是因为当时,国内外敌人勾结起
来进攻苏维埃政权,面临严峻的内忧外患形势,迫使苏
维埃政权采取果断措施,将全国转入战争轨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1、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2、工业:把大中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对小企业实行监督3、交换和流通方面:取消一切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均由国家集中分配4、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
的原则评 价方法:辩证唯物主义一分为二一方面:使苏维埃政府能够在残酷的战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保障军事胜利。另一方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而且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这些非常措施不仅没有收宿,反而进一步加强,结果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和生产的下降,1921年春,苏俄发生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背景①经济危机经济崩溃
1921年灾荒
工人状况恶化②政治危机农民暴动
喀琅施塔水兵暴动引发2、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原因
内容
评价新经济政策实行的原因是: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主 要 内 容1、农业方面: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2、工业方面:“抓大放小”3、流通方面:允许自由贸易4、分配方面:实行按劳分配评 价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
稳步恢复,是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2、它探索出了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
和方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为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和农业集体化,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度,创造了条件。3、它的一些原则和经验,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
历史经验,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比 较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比较战士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生活中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
和行政的手段控制社会的运转,进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
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
过渡到社会主义。
这也是新经济政策“新”之处。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背景①经济危机经济崩溃
1921年灾荒
工人状况恶化②政治危机农民暴动
喀琅施塔水兵暴动引发2、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原因
内容
评价3、苏联的成立:1922年本节知识结构十月革命
的胜利条件经过特点意义苏维埃政
权的巩固背景措施 结果向社会主
义的过渡新经济政策(重点把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原因内容意义苏联成立: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
共和国联盟成立1.俄国十月革命前,已具备帝国主义各
种基本特征,与他国相比,它是一个
A、资本和生产高度集中的资本主义国家
B、拥有广大海外殖民地的资本主义国家
C、大量资本投在信贷领域的资本主义国家 D、资本主义中等发展水平的国家
D2.20世纪初,俄国己具备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物质条件,这种“客观物质条件”主要是指A.社会矛盾的激化
B.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C.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D.人民革命运动的不断发展
3.十月革命没有首先发生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发生在经济落后的俄国,从主观上讲,最主要的原因是:
A.沙皇专制腐朽落后
B.经不起世界大战打击
C.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
D.有1905年革命的“总演习”
CC
4、下列事件发生在1917至1918年的俄国,
其先后顺序是( )
①《四月提纲》
②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形成
③布尔什维克党在比得格勒发动武装起义
④《布列斯特和约》签定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C5.俄国十月革命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再扩大到全国中小城镇和农村的道路。形成这一特点最重要的原因是
A、沙皇专制制度的统治重心在中心城市
B、俄国是个帝国主义国家,城市率领农村
C、小农经济仍占优势,城市敌对势力薄弱
D、无产阶级革命力量集中在中心城市D6、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一些资本主
义国家的工人运动较多以合法斗争出现,
而俄国布尔什维克政党则强凋暴力革命,
导致俄国走暴力革命道路的主要原因是
A、马克思主义传播,无产阶级觉悟程度高
B、工农压迫沉重,俄国反动力量相对强大
C、封建残余浓厚,工人队伍人数相对较少
D、沙皇专制政权残酷镇压革命D
7.俄国十月革命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比,最根本的不同点在于:
A、开创了历史新时期
B、推翻了旧的阶级统治
C、人民群众广泛参与
D、实现了劳动人民当家作主
8.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的措施中,最能反映当时俄国人民的迫切愿望的是:
A、由工人对一切企业生产实行监督
B、将银行、铁路、大工业收归国有
C、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D、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一战
DD9.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A.国家控制了一切经济命脉
B.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
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
D.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10.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根本上说是取决于:
A.当时的社会性质
B.打破帝国主义经济封锁的需要
C.消除农民不满情绪的需要
D.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
CD11.列宁说,我们原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的国家命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巨家的生产和产品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箭误。”导致这一错误的根本原因是
A.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
B.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就会灭亡
C.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帝国主义仇视苏俄,对其实行经济封锁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