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强》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两个用同一种材料制成且完全相同的密闭圆台形容器一正一反放置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容器内装有质量和深度均相同的液体,如图所示,若它们分别在水平方向拉力F1和F2的作用下沿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别为v和2v,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p1=p2F1=F2 B.p1>p2F1<F2
C.p1<p2F1>F2 D.p1>p2F1=F2
2.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分别侧放和平放着完全相同的两块砖A和B.在砖B上放有重力不计的圆柱形薄壁容器C(不考虑容器的厚度),C中装有水,密度为ρ水,砖A和B的密度均为ρ、上表面到水平地面的距离分别为h1和h2,C与砖B和砖B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分别为SC、SB,且SC=SB.已知砖B和砖A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薄壁容器C中水的深度为
A. B. C. D.
3.化学实验桌上有一锥形瓶,经测量知道该空锥形瓶重0.5 N,底面积为50 cm2,现向其中注入200 mL水,测得水面距瓶底6 cm,如图所示。设水对瓶底产生的压力为F1、压强为p1,瓶对桌面的压力为F2、压强为p2(水的密度为1.0×103 kg/m3,g取10 N/kg),则( )
A.F1=F2,p1=p2 B.F1<F2,p1<p2
C.F1>F2,p1>p2 D.F1<F2,p1>p2
4.如图所示,龙卷风在海中掀起了巨大的水柱,这种现象俗称“龙吸水”。“龙吸水”能够“吸起”物体是因为
A.“龙吸水”内部的压强远小于外部的压强
B.“龙吸水”使物体受到的重力变小
C.“龙吸水”增大了空气对物体的浮力
D.迷信说法中的“龙”把物体“抓”到空中
5.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用刻度尺测得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为76.00cm,以下做法中可以改变这个高度差的是
A.往水银槽内加少量水银 B.用粗一些的玻璃管做实验
C.把玻璃管往上提一提,但不出水银面 D.把实验移到高山上去做
6.图所示的实例中,不属于连通器应用的是
A.茶壶 B.锅炉水位计
C.船闸 D.潜水艇
7.下列关于压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飞机升力是由于机翼上下表面的空气流速不同造成压强差所引起的
B.拦河坝设计成下宽上窄,利用了液体压强大小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C.菜刀的刀刃薄,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
D.用吸管把杯中的饮料吸到嘴里是利用了大气压
8.如图所示,绿色的辨明自行车已成为通州区一道亮丽的风景。以下关于自行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A.较宽的坐垫可以增大压强
B.车的前轴、中轴及后轴均采用滚动轴承为了减小摩擦
C.用力捏刹车把是为了减小摩擦
D.轮胎表面凹凸的条纹可以减小摩擦
9.小轿车已进入千家万户,以下关于小轿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座位上的安全带又宽又软是为了增大对人体的压强
B.小轿车行驶时要系好安全带.这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C.车窗打开时.遮阳的窗帘总是往外飘.是因为窗外空气流速大压强大
D.用水来冷却小轿车的发动机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小,且容易获取
10.如图中,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
A.船闸??????????B.吸尘器
C.用管子吸饮料?????? D.活塞式抽水机
11.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本物理书所受的重力约20N.
B.一个中学生对水平面的压强约2×104pa
C.宽甸花脖山(海拔1336m)顶水的沸点是117?C.
D.大气压可支持760mm高的水柱。
二、填空题
12.最近共享单车(如图所示,一种公共自行车)进入南京市场,用户在使用时,只要通过手机 App 输入车牌号给平台,即可获得密码解锁单车,并可以将车骑去任意的地方,随时停放。一位市民骑着共享单车在平直的水平路面上以5m/s的速度匀速行驶,已知该市民质量为60kg,自行车质量为10kg,前后轮胎和地面总接触面积为20cm2.求:(g=10N/kg)
(1)市民在使用时,手机信号是通过_____传输给平台的,它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m/s。
(2)该市民骑行回家的路程是6km,需要多少分钟才能到家________?自行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力有多大_____?自行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是多少帕________?
13.如图所示,薄壁圆柱形容器甲和乙内分别盛有质量均为2.4kg的盐水和水,甲的底面积为0.01m2,乙的底面积为0.025m2.为了使盐水和水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小军和小芳设计了不同的方法,如下表所示,请判断,_______同学设计的方法可行,该方法中所要求的体积V=_______m3(ρ盐水=1.2×103kg/m3,ρ水=1.0×103kg/m3).
14.兰兰家刚装修好新房子,她们准备把装饰画挂到墙上,如图所示,爸爸已经把A处的钉子固定好了,兰兰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想出了两种把画快速挂正的办法:
方法一:利用重力的方向是________的,可以将一个重物悬挂在细绳下,再把细绳悬挂在图中A处的钉子上,调整画框,使________边与细绳重合,画就挂正了.
方法二:利用一根长的透明软管,往管内加入适量的水,待水面静止时,调整画框,使________边与管内两端水面相平,画就挂正了.
三、实验题
15.中国科技馆二层的50号展台,有一个有趣的“流体阻力”的实验:两个形状相同的物体,以不同的方式放置,如图所示,以相同大小的力拉它们,让它们一起从起点向终点运动,哪个物体跑得更快呢?小泽通过实验,发现A物理运动的快.为什么呢?小泽在展台旁发现了这样一段文字“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会受到流体的阻力,物体在流体中受到阻力有摩擦阻力和由于前后压强不一致引起的压差阻力,而起决定作用的是压差阻力.”
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1)在此实验中,两个物体在相同拉力作用下,A物体受到的压差阻力_____B物体受到的压差阻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小泽想起来,他看到公路自行车锦标赛时,选手戴的帽子也是类似的形状,选手佩戴帽子时,如图中帽子的尖端应该朝_____.(选填“前”或“后”)
(3)根据以上现象提出一个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_____.
16.为了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红同学提出了一些猜想,并对猜想进行验证。
(1)下列A、B、C是小红同学提出的三个猜想,题中已经写出一个,请你帮小红写出另外两个:
猜想A:液体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面积有关;
猜想B:液体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_______有关;
猜想C:液体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_______有关;
(2)如果影响液体的压强的因素有多个,要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某个因素的关系,需要先控制其他几个因素不变,这在科学探究中被称作___________。
(3)下面是小红同学设计的用U型管压强计研究影响液体压强因素的实验:
请你在认真观察每个实验的基础上,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1是想验证______________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___________的关系;
实验2是想验证______________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___________的关系;
实验3是______________相同时,液体向_____________的压强都____________ 。
(4)根据你学过的知识与生活经验,你认为液体的压强与猜想A有关吗?
答:___________(填“有关”或“无关”)
17.某同学用硬度适当的塑料瓶、橡皮塞、有刻度的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滴入红墨水的溶液自制的一个简易气压计(如图),用它来探究“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情况”:
?
(1)水面上方是空气,分析可知瓶内的气压_______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瓶外的大气压.
(2)该同学将气压计从山下拿到山上后,细玻璃管内的水柱高度会________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这说明了________
(3)为了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在探究过程中除了要塞紧橡皮塞外,还应该注意________
(4)若在制作过程中选用了更细的玻璃管,其他条件不变时,液柱的变化________ (选:“能”或“不能”)更明显.
(5)本实验用到了________ 法.
四、计算题
18.图甲为加油站加油系统示意图,油罐容积为30m3,为了降低油品损耗,保证油罐运行安全,在油罐顶部安装有调节油罐内外压力平衡的呼吸阀。其中吸气阀(图乙)管口面积为2×10﹣3m2,重力不计的吸气阀盖在0.6N的恒力作用下堵住吸气管口。加油时,加油机内油泵自动启动,加油枪流量控制为Q=5×10﹣4m3/s;(ρ油取0.8×103 kg/m3,外界大气压取105Pa,g=10N/kg)
(1)某次加油时,加油枪口高出油罐油面3m,所加油的体积为2.5×10﹣2m3,则加油系统克服油的重力做了多少功?(不考虑油面的变化)
(2)若加油枪口横截面积为4×10﹣4m2,则加油时油在油枪口处流速是多少米/秒?
(3)若油罐中油的体积为10.04m3,罐内气体压强与其体积关系如下表所示(吸气阀未打开前气体质量、温度保持不变),则在加油多长时间后,吸气阀会立即打开?
19.电动汽车是正在大力推广的新型交通工具,它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如图所示,是一辆停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电动汽车,质量为1.6×103 kg,每个轮胎和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10-2 m2,g取10 N/kg。求:
(1)车对地面的压力;
(2)车对地面的压强;
(3)小丽家打算利用周末去离家72 km的南京,若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20 m/s,则去南京大约需多长时间?
五、作图题
20.如图所示,重10N的木块A静止在斜面B上。已知斜面B对木块A支持力的大小为8N。在图中画出木块A对斜面B的压力F的示意图。
(____)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分析】
(1)根据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判断出液体的密度关系,由p=ρ液gh判断容器底受到压强的大小;(2)根据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判断出摩擦力的关系,由二力平衡条件判断拉力的大小.
【详解】
容器内装有质量和深度均相同的不同液体,由图可知,V1ρ2;由p=ρ液gh可知,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p1>p2;容器质量相同,内装液体的质量相同,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等,又因为容器材料相同,放置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即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所以容器与桌面间的摩擦力相等,在水平方向拉力F1和F2的作用下沿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即:F1=F2.由上分析知,ABC错误,D正确。故选D.
2.C
【解析】
【分析】
均匀实心长方体与圆柱体对水平面的压强p=,应用p=ρgh分析答题.
【详解】
A对水平面的压强PA=ρgh1,B对水平面的压强为PB==ρgh2+ =ρgh2+=ρgh2+g ,因为PA=PB,则h水=.
故选C.
3.C
【解析】
【分析】
(1)根据p=ρgh求得水对瓶底产生的压强为p1,再根据求得水对瓶底产生的压力F1;
(2)瓶对桌面的压力为瓶的总重力,根据求得瓶对桌面的压强。
【详解】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1=ρgh=1.0×103kg/m3×10N/kg×0.06m=600Pa,
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1=p1S=600Pa×50×10-4m2=3N,
水的重力:G水=mg=ρVg=1.0×103kg/m3×200×10-6m3×10N/kg=2N,
瓶对桌面的压力:F2=G=G瓶+G水=0.5N+2N =2.5N,
瓶对桌面的压强:,
所以F1>F2,p1>p2。
故选C。
4.A
【解析】
【分析】
运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来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根据受力情况可以得到物体被“吸”起的原因。
【详解】
A、龙卷风内部空气流速快外部流速慢,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知:造成龙卷风内部的压强远小于外部的压强,所以龙卷风在海中能掀起巨大的水柱,故A正确;
B、在地球上物体的重力不会变,龙卷风不会使物体受到的重力变小,故B错误;
C、物体浮力只和物体排开空气的体积及空气密度有关,这两个量没变,浮力不变,故C错误;
D、迷信说法中的“龙”把物体“抓”到空中,这是迷信说法,没有科学道理,故D错误。
故选:A。
5.D
【解析】
【分析】
托里拆利实验要抓住是大气压支持住水银柱,故大气压有多大,支持住的水银柱就有多高。
【详解】
往水银槽加水银、把玻璃管加粗、把玻璃管往上提,这三个方法既不能改变大气压的大小,又不能改变水银柱的压强,故都不能使管内外高度差变化;只有把实验移到高山上去做,高山上大气压小,能支持的水银柱高度也就变小。
故选D.
6.D
【解析】
【分析】
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连通器的特点是:容器中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详解】
A、茶壶的壶嘴和壶身下部是相通的,构成了连通器,故A不符合题意;
B、锅炉水位计与炉身下端相通,是连通器的应用,故B不符合题意;
C、船闸的上游与闸室下面通过阀门相通,当下游阀门关闭,上游阀门打开,上游与闸室内的水位逐渐相平,打开上游闸门,船就可以进入闸室;同理,船再进入下游,就通过了船闸。所以船通过船闸使用了两次连通器,故C不符合题意;
D、潜水艇利用的浮力,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上浮和下沉的,故D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7.C
【解析】
【分析】
(1)了解机翼的形状,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做出解答。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2)液体内部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4)用吸管吸饮料是利用了大气压。
【详解】
A、飞机机翼上方为凸型,下方是平的;等质量的空气在相同的时间内同时通过机翼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由于上表面弯曲,下表面平直,所以空气通过机翼上表面的流速大,通过下表面的流速较小,因为机翼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较小;机翼下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所以机翼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强差,飞机受到向上的升力,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拦河坝设计成下宽上窄,利用了液体压强大小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菜刀的刀刃薄,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用吸管把杯中的饮料吸到嘴里是利用了大气压,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压强的综合知识,包含流体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以及增大压强的方法,属于提高性考查。
8.B
【解析】
【分析】
(1)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2)增大摩擦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压力;
(3)减小摩擦力的方式有: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滑动为滚动;使得接触面彼此分离。
【详解】
A、自行车的坐垫较宽大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从而减小压强,故A错误。
B、车的前轴、中轴及后轴均采用滚动轴承,是通过变滑动为滚动的方法减小摩擦,故B正确;
C、用力捏刹车把是通过增大压力的方法增大摩擦力,故C错误;
D、轮胎表面凹凸的条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法增大摩擦力,故D错误;
故选:B。
9.B
【解析】
【分析】
(1)增大压强的方法:减小受力面积或增大压力;(2)惯性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3)对流体来说,流速大,压强小;流速小,压强大;(4)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它反映了这种物质吸热能力的强弱,比热容大的物质在质量相同、升温相同的情况下,其吸收的热量会更多.生活中水的比热容是常见物质中最大的,因此,常被用做传热介质或冷却剂等.
【详解】
A. 座位上的安全带又宽又软是为了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故A错误;B. 汽车的前排乘员要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汽车紧急刹车时惯性带来的危害,故该选项说法正确,故B正确;C. 车行驶时,打开车窗,遮阳的窗帘总是往外飘,是因为窗外空气流速大,压强小,故C错误;D. 汽车的发动机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相同情况,水能吸收更多的热量,故D错误;故选B.
10.A
【解析】
【分析】
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连通器里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连通器各容器中液面的高度总是相平的。
【详解】
A、船闸也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工作的,符合题意;
B、吸尘器是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原理制成的,不符合题意;
C、用管子吸饮料应用的是大气压强的原理,不符合题意;
D、活塞式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的原理制成的,不是应用连通器原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B
【解析】
【详解】
一本物理书的质量在250g=0.25kg左右,所以,受到的重力在G=mg=0.25kg×10N/kg=2.5N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中学生的体重在G=500N左右,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在S=400cm2 =0.04m2 左右,站立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故B较接近实际情况;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而液体沸点随液面上气压的减小而降低,所以由于宽甸花脖山顶海拔较高,水的沸点是低于100?C的,故C不符合实际;一个标准大气压(105 Pa)能支持760mm的水银柱,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
12.电磁波 3×108 1200s 700N 3.5×104Pa
【解析】
【分析】
(1)手机既是电磁波的发射台,也是电磁波的接收台;
(2)根据路程和速度,利用公式 求出时间;因为在水平路面上,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车重加上人重;知道受力面积,利用压强公式求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
【详解】
(1)手机是靠发射和接收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2)该市民骑行回家的路程是6km=6000m,由 得,到家的时间为:
;
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力:
,
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 。
故答案为:(1). 电磁波 (2). 3×108 (3). 1200s (4). 700N (5). 3.5×104Pa
13.小芳 1.8×10﹣3
【解析】
【分析】
知道盐水和水的质量,利用G=mg求出重力,因为是圆柱形容器,液体对容器底面的压力等于液体重,又知道底面积,利用压强公式求盐水和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可知盐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大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要想使盐水和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采取的办法就是倒入盐水和水产生的△p盐水<△p水或抽出水和酒精产生的△p盐水>△p水,据此判断哪个设计可行,再利用压强相等列方程求解.
【详解】
因是圆柱形容器,所以,盐水和水对容器底的压力:F=G=mg=2.4kg×9.8N/kg=23.52N,
盐水对容器底的压强:=2352Pa,水对容器底的压强:=940.8,所以,p甲>p乙。
(1)小军所设计的方法:分别在甲、乙中倒入相同体积的盐水和水,△F=△G=△mg=ρ△Vg,水的密度小于盐水的密度,所以△F甲>△F乙,而S甲(2)小芳所设计的方法:抽出相同体积的盐水和水,因为△F=△G=△mg=ρ△Vg,盐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F甲>△F乙,而S甲故答案为:小芳;1.8×10-3.
14.竖直向下 AC AB
【解析】
【分析】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重垂线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的,若相框的竖边和它平行,就说明相框挂正了;透明塑料软管两端开口,底部连通,根据这一特点来分析就可得出运用的是连通器原理,并联系生活实际找出这样的知识在生活的应用。
【详解】
(1)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可以将一个重物悬挂在细绳下,再把细绳悬挂在图中A处的钉子上,调整画框,,使画的竖边与细绳重合,画就挂正了;
(2)透明塑料软管两端开口,底部连通,这是连通器,根据连通器原理可知软管两端的水面是相平的。
15.小于 后 压差阻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中的介绍,了解什么是压差阻力,再观察图中物体的形状,进一步判断哪一个的压差阻力小,并确定运动员帽子的朝向,同时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详解】
(1)由题意可知,以相同大小的力拉两物体,让它们一起从起点向终点运动,发现A物体运动的快,说明A物体受到的压差阻力小于B物体受到的压差阻力。
(2)读图可知,自行车锦标赛时,选手戴的帽子的形状与图1中物体的形状类似,要想压差阻力小,则其朝向应该与A相同,因此图2中帽子的尖端应该朝后。
(3)根据材料中的现象,可提出的探究问题是:压差阻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6.深度 密度 控制变量法 密度 深度 深度 密度 深度和密度 向各个方向 相等 无关
【解析】
【分析】
(1)液体的压强可能跟液体的深度、液体的密度、液体的方向、面积有关等;
(2)(3)探究液体压强跟深度关系时,保持液体的密度、方向、面积相同;探究液体压强跟密度的关系时,保持液体的深度、面积、方向相同;探究液体压强跟方向的关系时,保持液体的密度、深度、面积都相同。
【详解】
(1)液体压强可能跟液体的深度、密度、方向、面积有关;
猜想B:液体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深度有关;猜想C:液体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2)影响液体的压强的因素有多个,要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某个因素的关系,需要先控制其他几个因素不变,这种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3)实验1:液体的密度相同,橡皮膜的方向相同,橡皮膜的面积相同,液体的深度不同,U型左右管的液面差不同,压强不同。说明液体的压强跟液体的深度有关;
实验2:液体的深度相同,橡皮膜的方向相同,橡皮膜的面积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U型左右管的液面差不同,压强不同。说明液体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实验3:液体的密度相同,液体的深度相同,橡皮膜的面积相同,橡皮膜的方向不同,U型左右管的液面差相同,压强相同。说明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根据学过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可知,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深度与密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表面积无关。即液体的压强与猜想A无关。
17.大于 上升 大气压压强随高度升高而减小 保持瓶内水温不变 能 转换法
【解析】
【分析】
(1)瓶内空气与外界大气并不直接相连,瓶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与细管内水柱产生的压强之和。
(2)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知道大气压直接压在细管内液面上方,据此分析。
(3)从影响细管内外液面高度差的因素考虑。
(4)细管越细越灵敏。
(5)大气压的微小变化不易被观察,采用容易被观察的液柱高度发生变化的方法是转换法。
【详解】
(1)由此气压计的图示可知,瓶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与细管内水柱产生的压强之和,所以瓶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如果二者气压相等,则细管内外液面应相平。
(2)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当高处的大气压强减小时,细管内液面上方承受的气压变小,瓶内气压把液体压入细管,使细管内液柱上升。可以说明大气压压强随高度升高而减小。
(3)影响细管内外液面高度差的因素除了气压诉变化,还有瓶子受挤压形状发生变化、手的触摸升温等原因使瓶内液体受热膨胀,所以应保持瓶内水温不变。
(4)当细管更细时更加灵敏,即气压变化时液柱变化更明显。
(5)不易被观察的现象转换成易被观察的现象的方法叫转换法,所以此气压计用液柱高度的变化来显示气压的变化,采用了转换法。
18.(1)600J;(2)1.25m/s;(3)80s。
【解析】
【分析】
(1)由G=ρVg计算所加油的重力,再由W=Gh求加油系统克服油的重力做的功;
(2)根据加油枪流量Q和加油枪口横截面积S,利用v=计算油在油枪口处流速;
(3)对阀盖进行受力分析,则F外 =F内 +F0 ,即p外S2 =p内 S2 +F0 ,由此可求罐内压强;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当吸气阀刚好打开时,油罐中气体的体积,求出此时油罐中油的体积,进而求出要加油的体积,又知道加油枪流量Q,利用t=求要加油的时间.
【详解】
(1)由ρ= 和G=mg知道,所加油的重力是:
G=ρ油 Vg=0.8×103 kg/m3 ×2.5×10-2 m3 ×10N/kg=200N,
加油系统克服油的重力做的功为:W=Gh=200N×3m=600J;
(2)由v=知道,油在油枪口处流速是:
(3)当吸气阀刚好打开时,由阀盖受到的力知道,F外 =F内 +F0 ,
由知道, p外 S2 =p内 S2 +F0,即:105 Pa×2×10-3 m2 =p内 ×2×10-3 m2 +0.6N,
所以,p内 =99700Pa;
根据表中数据知道,当吸气阀刚好打开时,油罐中气体的体积为20m3 ,
则此时油罐中油的体积是:V1 =30m3 -20m3 =10m3 ,
要加油的体积是:V2 =10.04m3 -10m3 =0.04m3 ,
要加油的时间是: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对密度公式、重力公式、功的公式、压强公式的运用,解题的关键是对阀盖进行受力分析得出F外=F内 +F0,求出罐内压强
19.(1) 1.6×104 N;(2) 2×105 Pa;(3) 1 h。
【解析】
【分析】
(1)根据G=mg计算重力,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
(2)已知压力和接触面积,利用公式p=得到压强;(3)根据v可得所需时间。
【详解】
(1)车对地面的压力:F=G=mg=1.6×103kg×10N/kg=1.6×104N,
(2)车对地面的压强:p===2×106Pa,
(3)根据v.可得t3600s1h.
20.
【解析】
【分析】
(1)压力是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压物体,作用点在受压面的中点处;
(2)斜面B对木块A支持力与木块A对斜面B的压力F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然后画出压力的示意图。
【详解】
静止在斜面上的木块对斜面的压力与斜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为8N;根据压力的定义可知,压力的方向是垂直于物体表面,因此木块对斜面的压力是垂直于斜面的,其作用点是在斜面的表面。压力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