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吴王濞招天下之亡命之徒铸钱,淮南王长收聚汉诸侯人及有罪逃亡者,江都王非亦招揽四方豪杰。……赵王彭祖,让商人独买商品以专其利,收入多于国家租税,而贵族与商人,声千互通,相为消长,这些情况皆足以动摇政局。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西汉武帝( )
A. 改革币制,盐铁官营
B. 颁布推恩令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强化监察制度
2.我国最早将货币统一成圆形方孔样式的朝代是( )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宋朝
3.李白诗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反应了秦灭六国统一中国的英雄壮举。但秦王朝很快就走向灭亡,其根本原因是( )
A. 陈胜吴广起义 B. 秦朝的残暴统治 C. 秦二世无能D. 匈奴进攻
4.“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
A. 秦朝统治腐朽 B. 秦朝百姓罢工
C. 秦朝的暴政 D. 修长城费时十年
5.汉朝时,派使臣出使大秦,他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先后要经过的地点是( )
①今新疆境内②河西走廊 ③西亚④大秦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①②④③ D. ②①④③
6.近年来,东突厥恐怖分子活动猖獗,他们鼓吹新疆独立,妄图把新疆从我国分裂出去。下列哪一史实最能证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A. 设置西域都护 B. 设置驻藏大臣
C. 丝绸之路开通 D. 设置澎湖巡检司
7.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后,西方的商人纷纷而来,他们将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输入到欧洲,也把西方的货物带到中国,这条商道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它的路线大致是( )
A. 长安—河西走廊—新疆—西亚—欧洲
B. 长安—新疆—河西走廊—西亚—欧洲
C. 长安—新疆—河西走廊—欧洲—西亚
D. 长安—河西走廊—新疆—欧洲—西亚
8.西汉初期“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
①吸取秦亡的教训,轻徭薄赋
②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③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④重视“以德化民”,社会安定
A. 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9.小说《西游记》中涉及到一些神仙,下列中属于佛教神仙的有( )
①如来佛祖 ②观音菩萨 ③太上老君 ④弥勒佛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0.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是( )
A. 陈胜吴广起义 B. 绿林农民起义
C. 赤眉农民起义 D. 黄巾军起义
11.汉武帝时,地方上的诸侯国被越分越小,该项措施是谁采取的建议( )
A. 董仲舒 B. 主父偃 C. 管仲 D. 王猛
12.下列哪一历史事件可以证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
A. 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B. 汉武帝设置河西四郡
C. 东汉班超经营西域 D. 166年,一批大秦人来到东汉赠送礼物
13.“蔡侯纸”的改进者生活于( )
A. 秦朝 B. 西汉 C. 东汉 D. 三国时期
14.历代开国名君大都能够休养生息,崇尚节俭,励精图治,其实质是:( )
A. 维护封建统治
B. 发展社会经济的策略
C. 减轻人民负担的措施
D. “仁政”思想的实践
15.奠定我国中医治疗学基础的医著是( )
A. 《伤寒杂病论》 B. 《神农本草经》
C. 《黄帝内经》 D. 《本草纲目》
16.日本有蔡伦宫,法国有蔡伦博物馆……,蔡伦受到世界如此尊敬,是因为他( )
A. 发明了印刷术 B. 改进了造纸术 C. 发明了火药 D. 制成了罗盘针
17.曾有人形容秦朝时“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种现象说明秦朝时期( )
A. 刑法残酷 B. 国民素质不高
C. 人民法制观念淡薄 D. 社会治安混乱
18.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于2015年3月28日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要求新疆地区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该地区隶属于中央政府开始于( )
A. 西周 B. 秦朝 C. 西汉 D. 战国
二、非选择题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王让自己的子弟、亲戚,以及功臣和一些古帝王的后代,在各地建立封国。封国的统治者叫国君,国君享有一定的权力和义务。不承担义务者,将受到惩罚。春秋时期,王权衰落,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出现了春秋五霸,割据称雄的局面。
材料二:秦始皇召集群臣朝议。丞相王绾等建议实行分封建国,管理地方。廷尉李斯建议建立郡县制管理地方。秦始皇说:“朕看廷尉的意见很好,地方就实行郡县制吧!”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个朝代?实行的什么制度?
(2?)实施上述制度的目的是什么?从材料一分析实行这种制度的结果是什么?
(3)你认为当时的国君享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4)秦朝地方实行郡县制比实行材料一的制度好,为什么?
20.1986年,考古工作者发掘了14座古墓葬,其中秦墓葬13座,汉墓1座。这座汉墓是汉景帝时期的,在棺内的死者胸部发现一幅纸质地图。
请回答:
(1)我国最早的纸出现在何时?在没有纸张之前人们用过什么作书写材料?
(2)什么事件后,纸才得到普遍的使用?请你试着分析一下原因?
(3)中国造纸术的传播对世界文化产生什么影响?
(4)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提倡用“再生纸”,这有何重要意义?
21.某校七年级(1)班在学习《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课时,同学们对汉初的经济、政治、思想等进行了探讨,请你参与进来,共同完成。
[汉初国策]
(1)汉初采取了什么政策?到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史称“_____”
[捍卫皇权]
针对地方封国势力膨胀,有识之士纷纷提出削弱地方封国的策略。
(2)上图中人物为皇帝提出了怎样的策略削弱地方诸侯王势力?效果怎样?
[实现一统]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总结汉武帝在位时期,在政治、思想、经济方面是如何推进大一统格局的?
22.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有过分裂时期,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秦朝开创了大一统的基业,汉朝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李白诗云:“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扫六合”是什么意思?秦朝在政治上创立了一套什么制度来巩固这一成果?
(2)秦始皇、汉武帝在政治上分别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对地方的管理,维护统一?
(3)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思想基础,对待儒学方面,秦始皇和汉武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根本目的是什么?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题文显示的是西汉时期,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中央的统治。根据所学知识,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到汉武帝时还有相当的势力,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由此可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2.【答案】A
【解析】秦朝规定全国统一使用秦国时期的货币-圆形方孔铜钱。
3.【答案】B
【解析】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秦王朝很快就走向灭亡”、“根本原因”,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这次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残暴统治,秦朝最终在公元前207年被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起义推翻了。故答案为B。
4.【答案】C
【解析】秦始皇北击匈奴,南伐百越,拓展了疆域,促进了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这是应该肯定的,但同时也役使了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灾难。本题考查学生对秦的暴政的理解。答案选C。
5.【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张骞通西域开创了陆上丝绸之路,其路线为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大秦),所以选B。
6.【答案】A
【解析】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故选A项。
7.【答案】A
【解析】丝绸之路的路线从长安出发由东至西大致为:长安—河西走廊—新疆—西亚—欧洲。故答案选A。
8.【答案】D
【解析】西汉初期“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吸取秦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社会安定。所以答案选D。
9.【答案】C
【解析】如来佛祖、观世音菩萨、弥勒佛等都是佛教神仙。而太上老君则是道教的神仙。故排除③,答案为C。
10.【答案】A
【解析】秦朝统一后,实行严刑峻法,秦始皇死后,秦二世任用赵高,统治更加残暴,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据题意可知,B、C、D不符合题意,排除,选A。
11.【答案】B
【解析】汉武帝时,诸侯国势力强大,已经严重威胁到中央的统治。汉武帝采纳大臣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不费一兵一卒,就巧妙地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故选B项。
12.【答案】A
【解析】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所以答案选A。
13.【答案】C
【解析】蔡侯纸的改进者是蔡伦,生活在东汉时期。
14.【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作为封建的统治者采取任何举措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巩固和维护自己的封建统治。故选A。
15.【答案】A
【解析】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16.【答案】B
【解析】中国的纸的推广,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影响着世界文明的发展历程。
17.【答案】A
【解析】题干中的“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说明犯罪的人多,侧面说明秦朝刑法的残酷。故此题选A。
18.【答案】C
【解析】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故选C。
19.【答案】(1)西周,分封制。
(2)控制全国,出现了春秋五霸,割据称雄的局面。
(3)有统治管理辖区土地和人民的权力;拥戴周王,服从差遣,交纳贡物。
(4) 实行郡县制,不会导致地方势力强大,威胁中央(或有利于巩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
【解析】材料一反映的是西周时期实行的分封制。西周实施分封制的目的是控制全国,巩固周王的统治。分封制的实行导致的结果是出现了春秋五霸,割据称雄的局面。封国的统治者国君享有的权利有:有统治管理辖区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国君的义务包括:拥戴周王,服从差遣,交纳贡物。秦朝地方实行郡县制比分封制好的原因是实行郡县制,不会导致地方势力强大,威胁中央(或有利于巩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
20.【答案】(1)出现于西汉早期,龟甲、兽骨、竹简;
(2)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因为蔡伦造纸的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成本大大降低,纸的质量和产量都大大的提高了;
(3)从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为文化交流和保存提供重要条件等方面进行回答,不必求全;
(4)有利于有效的利用自然资源,节省森林资源,符合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思想。
【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最早的纸在西汉早期就出现了。在没有纸张之前人们用龟甲、兽骨、竹简、布帛等作书写材料;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创造了“蔡侯纸”,这种纸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渔网等做造纸原料,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纸的质量也提高了,从而逐渐普遍使用;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造纸术的对外传播,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现在造纸原料以木材为主,目前我国自然资源有限,特别是森林资源不足,因此使用“再生纸”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也有利于生态资源保护,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
21.【答案】(1)休养生息的政策;文景之治。
(2)主父偃建议汉武帝实行“推恩”计策,下诏允许诸侯王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无力与中央抗衡。
(3)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封国势力。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在经济上,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专营、专卖,牢牢掌握经济命脉。
【解析】(1)依据题干信息“汉初采取的政策,到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经济恢复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高祖时期吸取秦朝暴政而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到到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继续实行这一政策,经济恢复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史称“文景之治”。
(2)依据上图《主父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父偃建议汉武帝实行“推恩”计策,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逐渐消除诸侯王对皇权的威胁,加强了中央集权。
(3)归纳总结汉武帝在政治、思想、经济方面推进大一统格局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治上,汉武帝采纳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封国势力。在全国13个州部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思想上,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在经济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设立盐铁官,实行盐铁专营、专卖,牢牢掌握经济命脉。
22.【答案】(1)统一六国;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2)秦:郡县制; 汉:颁布“推恩令”, 建立刺史制度
(3)措施:秦:“焚书坑儒”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行儒学教育
目的:加强思想控制,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统一思想,维护统治)
【解析】(1)扫六合的本意是指扫平了天下,这里指秦王嬴政统一六国。联系已学知识可知,秦始皇最大的历史功绩是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建立后,为巩固统治,秦朝在政治上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秦始皇在地方实行郡县制。汉高祖分封子弟到外地做诸侯的目的是维护统一,即汉初推行了郡国并行制,引发了王国问题,为了削弱诸侯王封国的势力,汉武帝颁布了推恩令。
(3)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为了进一步加强君主权力,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秦始皇、汉武帝思想方面措施的目的是:加强思想控制,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