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市戴埠高级中学高一历史新教材教、学案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成就和发展中的曲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共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经历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以及“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三个时期;后一阶段,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国民经济高速、健康、稳定发展,已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并明确了新的奋斗目标。
第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教学目标】
⑴基础知识: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国民经济的恢复、一五计划、社会主义改造;探索与失误——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国民经济的劫难——文革中国民经济的损失、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邓小平进行全面整顿。
(2)情感态度价值观:
中国共产党有能力领导人民进行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关注国情的意识;社会主义建设不论遇到什么困难,终将不断前进。
【教学重点】
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知识结构】
【课堂讨论与思考】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阅读教材思考以下问题:
思考1
建国之初,我国的经济形势如何?造成这种形势的原因有哪些?
经济形势:
——严峻:
原因:
思考2
为迅速恢复国民经济,中共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绩?有何原因?
措施:
成绩:
原因:
思考3
建国初,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思考4
思考“一五”计划制定的背景、实施时间、内容(即基本任务)、成就以及意义?
背景:
时间——
内容(基本任务):
成就:
意义:
思考5
思考社会主义改造的时间、内容、性质及意义?
时间——
内容——
性质——
意义——
二、探索与失误
阅读教材本子目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思考6
思考中共八大召开的背景是什么、时间、内容以及意义?
背景——
时间——
内容——
意义——
思考7
思考中共八届二中会后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有哪些失误?造成失误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产生了怎样的不利影响?
失误——
产生失误的原因:(举例)
不利影响: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思考8
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党和国家采取了哪些挽救措施?出现了看样的结果?
措施——
结果——
思考9
从建国初期的经济恢复与发展到经济建设中的失误以及国民经济的调整中我们得到怎样的启示?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
阅读教材第三子目的内容,思考以下的问题:
思考10
“文化大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课堂检测】
一、 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结果( )
A、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B、正式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
C、我国建成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 D、建立健全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2、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一五计划时( )
A、轻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B、三大改造已经基本完成
C、农耕技术领先世界各国 D、经济已得到恢复和发展
3、我国一五计划的突出成果表现在( )
A、农业 B、手工业 C、工矿业 D、轻工业
4、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内容是( )
A、三大改造和发展轻工业 B、发展重工业和三大改造
C、以重工业和轻工业为重点 D、在农村推行人民公社化
5、我国私营工商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式是( )
A、通过工私合营等方式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B、国空没收资本家企业
C、组建集体的合作社 D、资本家无偿献出企业
6、1956年年,中共八大指出当时我国的主要矛盾是( )
A、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间矛盾
B、人民建立先进工业国要求同落后农业国的现实矛盾
C、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间矛盾 D、广大人民同地主、资产阶级间矛盾
7、1958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其主要教训是( )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经济建设一定要高速度向前发展
C、社会主义阶段要实行“按劳分配”
D、经济指导方针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
8、1958年,我国工业运行的最大特征是( )
A、各部门协调有序发展 B、严格执行八大决议
C、飞机制造业成就最大 D、掀起“大跃进”高潮
9、为克服1961年的严重经济困难,中共中央( )
A、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和巩固 B、开始按计划指导工农业建设
C、引进市场经济促进社会发展 D、在全国掀起了大炼钢铁运动
10、在“文革”中明确提出全面整顿思想的是( )
A、周恩来 B、毛泽东 C、刘少奇 D、邓小平
【作业布置】完善本节课的课堂笔记,认真完成第2课的学案。
【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课堂讨论与思考】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思考1
经济形势:十分严峻。
原因:国民党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大量搜刮。
思考2
措施:(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2)稳定物价,统一财经;(3)合理调整工商业;(4)恢复和发展生产。
成绩:到1952年底,国家财政经济取得了根本好转,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超过中国历史上最高水平,市场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原因:中国共产党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工农群众的配合和支持。
思考3
建国初,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思考4
背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时间:1953——1957年
内容(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成就:(1)工业:建成了飞机、汽车、重型机器、精密仪器等近六百个重要项目。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2)农业:生产任务按计划完成。
(3)交通运输业:新建宝成、鹰厦等三十多条铁路;建成武汉长江大桥;康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
(4)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改善。
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思考5
时间:1953——1956年底。
内容: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性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二、探索与失误
思考6
背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时间:1956年秋。
内容:(1)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2)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3)总任务: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4)经济建设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意义:八大路线是正确,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一次成功的探索。
思考7
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反右倾’斗争
产生失误的原因:“左”倾错误的存在;对国情认识不清,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急于求成。
不利影响:
大跃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影响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思考8
措施:1960年,党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962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七千人大会,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毛泽东等领导人带头作自我批评,为“反右倾”中被错误批判的大多数人平凡。
结果:从1962年起,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到1964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思考9
从建国初期的经济恢复与发展到经济建设中的失误以及国民经济的调整中我们得到怎样的启示?
立足于国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
思考10
“文化大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党内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日益严重;毛泽东对当时的党和国家形势判断失误;被林彪、江青等一伙野心家所利用;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文章的发表是导火线。
【课堂检测】
1 2 3 4 5 6 7 8 9 10
A D C B A B D D A D
背景: 。
过程: 。
意义: 。
国民经济的恢复
背景: 。
任务: 。
成就: 。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一五计划”:
时间: 。
内容: 。
意义: 。
社会主义
改造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时间: 。
内容: 。
意义: 。
中共八大
探索与失误
指导思想: 。
表现: 。
影响: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
实行 、 、 、 八字方针
国民经济的调整:
文革中国民经济的损失;
周恩来 。
邓小平 。
国民经济的劫难
第 6 页 共 6 页 付出努力,去收获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