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第23课 内战爆发 知识要点一、重庆谈判
1.国共双方谈判的目的
2.谈判成果:“双十协定”的签署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
1.全面进攻:进攻中原解放区
2.重点进攻:进攻陕北、山东解放区
三、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1.作战原则与方针
2.转战陕北
3.孟良崮战役练习题1.1945年8月,毛泽东接受蒋介石的邀请,赴重庆参加国共谈判的主要目的是( )
A.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
B.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
C.揭露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的罪行
D.赢得战略决战的时间
B2. 1945年,面对国民党政府出卖国家主权,人民悲愤地说:“撵走一只狼,请来一只虎。”这里的“狼”和“虎”分别指的是( )
A.日本侵略者和美帝国主义 B.美帝国主义和日本侵略者
C.国民党反动派和美帝国主义 D.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
A3.“蒋介石,善欺骗,重庆摆下鸿门宴,三次电邀毛泽东,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横线上应该填写( )
A.一心一意谋发展 B.假戏真演为内战
C.真心真意谋和平 D.两党合作共为民
B4. 某地初中同学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国民党报刊中,查阅到一些民主人士对毛泽东的称赞:“弥天大勇”“一身系天下之安危”。这些民主人士主要称赞毛泽东( )
A.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举
B.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的胆魄
C.参加中共一大
D.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业
B5.1945年毛泽东亲赴重庆,经过四十多天的谈判,结果签订了( )
A.双十协定 B.双十一协定
C.何梅协定 D.国共合作宣言
A6. 某部小说的故事梗概如下:1945年10月10日,国民党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下列适合做这部小说书名的是( )
A.《开启思想大解放的大门——新文化运动》
B.《我眼中的西安事变》
C.《鸦片战争的烽烟》
D.《艰难的较量——重庆谈判》
D7.1946年1月,在重庆召开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国民党一大 D.政治协商会议
D8.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国民党坚持内战和独裁的方针,破坏民主共和。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 )
A.重庆谈判
B.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C.国民党军队进攻陕北解放区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B9. 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的解放区是( )
①中原解放区 ②陕北解放区 ③华东解放区 ④山东解放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D10.党中央撤出延安后,中央领导同志胸怀大局,临危不惧,和边区军民同甘共苦,生死与共,历经风险,饱经艰辛,一次次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材料描述的史实是( )
A.中原突围 B.转战陕北
C.挺进中原 D.抗美援朝
B11.“仗有很多种打法,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能体现这一观点( )
A.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红军长征 D.渡江战役
A12.国民党最精锐的部队——七十四师被消灭是在( )
A.青化砭战役 B.沙家店战役
C.孟良崮战役 D.辽沈战役
?
C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面这首七律反映了某一历史事件:
铭心刻骨最难忘,延水河边内战忙。
共党真情申道义,中华危局动张杨。
西京城里拘顽蒋,档案笺中改旧章。
民族长城初筑起,定教倭寇唤爹娘!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诗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重大背景是什么?
西安事变。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或中日民族矛盾激化,或日本大规模侵华)。 (2)这一事件是如何解决的?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它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步形成。(3)材料二中照片拍摄的地点是哪个城市?毛泽东为什么会来到这里?
重庆。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4)材料二中国共双方的谈判有什么成果?这个成果是否产生了重大积极影响?
国共双方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没有,蒋介石很快撕毁协议,发动了全面内战。 (5)从两次国共谈判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或国共两党的关系取决于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课件22张PPT。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知识要点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二、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战略进攻:千里挺进大别山
2.战略决战: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3.南京解放:国民党结束在大陆统治练习题1.1946年5月,中共中央在解放区实行的土地政策是( )
A.减租减息
B.将逃亡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C.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
D.打击地主,保护贫下中农
c2.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改革的依据是 ( )
A.《中国土地法》
B.《中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c3.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之后,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A.提高了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更多的人投入革命
B.战争中不得已调整的
C.自然灾害频发,老百姓生活艰难
D.地主阶级支持蒋介石
A4.下列哪一事件成为解放战争的转折点( )
A.重庆谈判开始
B.中共八大
C.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D.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D5. 194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像一把尖刀插入了敌人的心脏,严重威胁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该事件是( C )
A.发动辽沈战役 B.发动渡江战役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解放南京
6. 为了加快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共中央抓住时机作出战略决战的决策。1948年9月人民解放军首先发动了( )
A.平津战役 B.淮海战役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c7.在辽沈战役中,哪一地点对该战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A.沈阳 B.锦州
C.长春 D.辽阳
B8. 徐州地处南北方过渡地带,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向来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解放战争时期以徐州为中心展开的战略大决战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B9.下列哪一场战役结束后,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解放(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B10. 被毛泽东主席赞为“北平问题的和平解决,贵将军与有劳绩”的国民党将军是( )
A.张学良 B.杨虎城
C.李宗仁 D.傅作义
D11. 1949年《北平日报》刊发了如下消息:“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沉重的雾霭已经散了,是一九四九年二月一日,北平完全解放的第二天清晨。解放就是光明的到来,电灯亮起来了,街灯燃了一夜……”该新闻报道了下列哪一战役的胜利(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B12. 下列有关解放战争的影片,按历史发展进程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辽沈战役》 ②《渡江战役》 ③《挺进大别山》④《平津战役》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③④①② D.③①④②
D13.解放后,小明的爷爷自豪的说:“他参加过两次人民解放战争”那么他属于下列哪支队伍 ( )
A.东北人民解放军 B.中原人民解放军
C.西北人民解放军 D.华东人民解放军
A14. 1949年,解放南京的战役是 ( )
A.刘邓大军挺进中原 B.百万雄师过大江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转战陕北
B15.下列对南京解放历史意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结束了国民党的统治 B.全国解放
C.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D.国民党彻底覆灭
?
c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握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材料二: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有430万人,装备精良并有空军、舰艇以及美国的大量援助;中国共产党只有270万人,基本上是“小米加步枪”,没有飞机、坦克,大炮很少。这时,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并最终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材料三:“千帆竞渡断浪飞,万炮齐放敌垒摧。扬子江头雷霆夜,铁军雄师显神威……”。
(1)材料一中说的“两个拳头”指的是什么?“插上一刀”指的是什么?“插上一刀”有何历史意义?
①蒋介石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②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③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2)请写出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三大战役名称,概括三大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历史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精锐,使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成为定局。(3)材料三描写的是哪场战役的场景?这场战役解放的是哪座著名城市?它的解放标志着什么?
渡江战役;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22年统治的覆灭。 (4)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以及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原因:人民解放军正确的战略战术;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国民党统治腐败和不得人心。启示: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得人心者得天下等。(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