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的认识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五年级下册)》44~45页。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实物或模型,会说出圆锥的各部分名称,会正确地辨认圆锥,会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锥形。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
2.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主动思考、合作交流认识圆锥的高,并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 认识圆锥的高。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学具:圆锥形学具模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一)初步感知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物品吗?
课件演示(见图1)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它们有哪些特征?
【设计意图】本环节充分利用教材设计的情境素材,让学生在有体验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初步感知圆锥。
(二)由实物抽象出几何图形
师:观察课件中的图片,如果把这些物体的形状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的?
课件演示(见图2)
动态演示由实物抽象出几何体圆锥的过程,隐去圆锥实物各个面上的图案、颜色,只留下轮廓线,再显示名称。
(三)生活中的圆锥
师: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
学生回答后,出示课件(见图4)。
师: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形状是圆锥,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圆锥。
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一)回顾旧知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柱,想一想圆柱有哪些特征?我们是怎样研究圆柱特征的?
【设计意图】回顾圆柱的特征及研究圆柱特征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圆柱的基础上研究圆锥,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自主探究
师:大家桌上都有圆锥,请根据下面的探究提示,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发现。
课件出示探究提示:
1.看一看圆锥是由几个面围成的?
2.摸一摸圆锥的面,有什么特点?
3.在桌子上滚动圆锥,你有什么发现?
4.想一想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的困难,适时的给予帮助,同时发现有特色的方案,便于班内交流。
【设计意图】设计“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整体感知圆锥,加深对圆锥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认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一)交流展示
师: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一下研究成果。
预设1:圆锥有两个面。
预设2:圆锥的底面是圆形的。
预设3: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质疑:在滚动圆锥的时候,有什么发现?
预设1:和滚动圆柱不一样了,圆锥是以顶点为中心滚动,不是沿直线滚动的,在桌面上的滚动轨迹是圆。
预设2:如果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就是滚动轨迹圆的一部分,应该会是个扇形。
师:从同学们的汇报来看,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二)二次探究
1.认识圆锥的高
师: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什么是圆锥的高?圆锥有多少条高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
出示课件(见图3)
师:如果这是一个圆柱,它的一个底面的圆心应该在这儿(圆柱一个底面的圆心闪一闪),如果将圆柱的这个底面逐渐缩小到底面圆心这个点,会形成什么图形?这个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预设1:圆柱变成了圆锥。
预设2:圆锥就只有一个底面了。这个底面还是一个圆,形状没变,而另一个变成了一个点。
预设3:侧面也变了,虽然还是曲面,但和原来的曲面不一样。
预设4:圆锥的高度尽管没变,但高只有一条了,应该就是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
师: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只有一条高。
课件动态演示圆锥的高,再标出一条母线。
(指圆锥母线)师:这是圆锥的高吗?明确圆锥母线不是高。
【设计意图】动态演示圆柱变成圆锥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圆锥的高,区分母线和高,让学生切实认识圆锥的高,为测量圆锥的高做准备。
2.归纳特征
师:说一说圆锥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后小结:通过探究,我们发现圆锥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只有一条高。
课件演示(见图4)
图例 名称 底面 侧面 顶点 高
圆锥 一个底面是圆形 一个侧面 是曲面 一个 只有一条
(三)侧面展开图
1.提出猜想
师:圆柱和圆锥都有一个侧面,它们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猜想圆柱和圆锥侧面展开的形状。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猜想。
2.验证想法
师:请同学们剪开圆柱和圆锥的侧面,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
学生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想法。
3.得出结论
师:(出示课件,见图5)把圆柱的侧面剪开可得到一个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而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后得出“圆柱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的结论,为学习圆柱的表面积做好准备,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沟通联系
师:想一想圆柱与圆锥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圆柱和圆锥的异同,加强了圆柱和圆锥的联系,使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更充分,为后面学习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关系作铺垫。
4、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圆锥,知道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圆锥只有一条高。圆柱与圆锥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我们是在圆柱的基础上认识圆锥的,研究的方法一样,都用到了观察、猜测、验证等方法。以后的学习中,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利用以前用过的方法研究新问题,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设计意图】学生回顾学习和探索历程,思考知识的形成过程,将本节课所学新知与新法双双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提升总结高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巩固运用,拓展提高
1.选一选
(1)右面的物体哪些是圆锥形的?(图6)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同步用强调效果勾画出漏斗、草帽、冰激凌的外形。
(2)右面的图形哪些是圆锥?(图7)
2.连一连
师:将右图(图8)所示的长方形、半圆形、梯形和三角形小旗快速旋转。想象一下,小旗旋转一周能形成什么图形?然后用准备的小旗旋转一下试一试,看看自己的想法对不对。
学生回答后,课件播放长方形、半圆形、梯形和三角形小旗旋转成立体图形的动画。
【设计意图】通过“想一想、转一转、连一连、说一说”的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圆柱、圆锥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课外实践
师: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形状是圆锥。请在课下找出形状是圆锥的物体,想办法测量它的底面直径和高,填入下表。
物体 形状 底面直径 高
师:请观看教材45页测量圆锥高的方法示意图,注意测量时要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然后用一块木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最后竖直地量出平板与底面之间的距离。
课件演示测量圆锥高的方法。
[板书设计]
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