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教八上物理《质量与密度》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将钢材料加工成钢刀时,下列过程中钢的质量发生改变的是( )
A.将钢材料加热 B.把钢刀磨得锋利
C.将钢水铸成钢刀 D.把钢刀运到超市出售
2.生活中经常要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估测值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一枚1元硬币的质量约6mg
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5m/s
C.家用电冰箱正常工作的电流约1.5A
D.多数人脉搏跳动100次用时约15min
3.现在厂家有一批规格为1米×1米×1米的立方体水泥块,已知这种水泥块每块的质量为2500千克,某工地需要100块这种水泥块,要求厂家运到工地,厂家只有限载8吨的货车,则需要运几车才能完成?( )
A.31 B.32 C.33 D.34
4.某同学在做“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的实验时,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但忘了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而是在0.2g处,他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了。左盘放入被测物体,右盘放砝码,当放上l0g和5g的砝码各一只时,天平横梁恰好平衡,那么被测物体的质量为( )
A.15.2g B.14.8g C.15g D.无法判断
5.张强同学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称物体质量时,无论怎样增、减砝码,横梁都不能平衡,这时应该( )
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向右移动游码
6.只给你天平、刻度尺、一盒大头针、一本书,你不能做的实验是( )
A.测一个大头针的质量 B.测一张纸的质量
C.测大头针的密度 D.测纸的密度
7.甲为2.7t/m3,乙为2.7kg/dm3,丙为2.7g/cm3,其中( ) 的密度最大?
A.甲 B.乙 C.丙 D.一样大
8.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ρ甲、ρ乙、ρ丙、ρ水分别代表甲、乙、丙三种物质和水的密度,据图可知( )
A.ρ甲>ρ乙>ρ丙,且ρ丙>ρ水
B.ρ甲>ρ乙>ρ丙,且ρ丙<ρ水
C.ρ丙>ρ乙>ρ甲,且ρ丙=ρ水
D.ρ乙>ρ甲>ρ丙,且ρ丙>ρ水
9.现有一个给病人输氧的氧气瓶容积大约为0.1m3,瓶中还有2.0kg的氧气,再用去一半后,氧气瓶中剩余的氧气质量和密度分别是( )
A.1.0kg 20kg/m3 B.1.0kg 10kg/m3
C.2.0kg 20kg/m3 D.2.0kg 10kg/m3
10.1米3的水和1米3的冰(ρ冰=0.9×103千克/米3)相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冰和水的体积相同,水的质量比冰的质量小
B.冰和水的体积相同,冰的质量等于水的质量
C.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大
D.冰的密度和质量都比水的密度和质量小
二.多选题(共5小题)
11.下列关于质量和密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时,质量和密度都不变
B.水结成冰时,质量不变,密度变小
C.一瓶牛奶喝掉一半后,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D.一千克铁比一千克棉花质量大
12.小红同学尝试估测了与自己身体相关的一些物理量,其中不合理的是( )
A.质量约为500kg
B.脉搏跳动约为75次/秒
C.身体的平均密度约为1.0×103kg/m3
D.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7Pa
13.使用已调好的托盘天平来称量物体的质量时,若指针偏左,则可能使横梁恢复水平平衡,正确操作是( )
A.在右盘中加砝码
B.在右盘中减砝码
C.将标尺上的游码向右移
D.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右调
14.天平是较精密的测量工具,砝码锈蚀或缺损了就不能再使用。如果砝码生锈(质量增大)或缺损,对称量质量的影响是( )
A.若生锈,称得的质量比实际质量偏大
B.若生锈,称得的质量比实际质量偏小
C.若缺损,称得的质量比实际质量偏小
D.若缺损,称得的质量比实际质量偏大
15.对于密度公式ρ=的正确理解为( )
A.某种物质的密度ρ跟其质量m成正比
B.某种物质的质量m跟其体积V成正比
C.某种物质的密度ρ跟其体积V成反比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其质量、体积无关
三.填空题(共5小题)
16.“神舟七号”飞船上天后,通过电视我们看到宇航员可以在船舱内飘来飘去,宇航员这时的质量与其在地面上的质量相比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7.给下列数据填上适当的单位:
一只鸡蛋的质量50 ; 一袋袋装牛奶的质量约为0.2 ;
18.完成下列单位间的换算:
25㎏= g;
350㎏= t。
19.在实验室用来测量质量的工具是 ;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为 或 。
20.某同学使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出现图所示情况,他应向 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如果在称量过程中,出现如图所示情况,他应 。
四.计算题(共2小题)
21.为节能减排,建筑上普遍采用煤灰制作的空心砖代替实心砖,如图所示,质量3.6kg的某空心砖,规格为20cm×15cm×10cm,砖的实心部分占总体积的60%.求:
(1)该砖块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2)生产每块空心砖比同规格的实心砖可节省材料多少千克?
22.一辆运沙石的卡车,在30min内行驶了20km,已知沙石的密度为2.5×103kg/m3,车的最大载重量为10t,求:
(1)卡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2)满载时,运送沙石的体积是多少?
(3)某次运送沙石3.6m3,这次运送沙石的质量是多少吨?
五.解答题(共1小题)
23.在下表中,参考例题把表格填写完整。
事件 对象 质量 体积 密度
例题:蜡烛的燃烧 蜡烛 变小 变小 不变
1.杯中的水倒掉一部分 杯中水 变小 不变
2.酒精灯正在燃烧 灯中酒精 变小 不变
3.使用钢瓶中的液化气煮饭 瓶中液化气 变小 不变
4.杯中的冰熔化成水 熔化的水 变小 变大
2018年人教八上物理《质量与密度》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将钢材料加工成钢刀时,下列过程中钢的质量发生改变的是( )
A.将钢材料加热 B.把钢刀磨得锋利
C.将钢水铸成钢刀 D.把钢刀运到超市出售
【分析】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变化而变化。随所含物质的多少变化而变化。
【解答】解:
A、将钢材料加热,其温度发生了改变,但质量不变。不合题意;
B、把钢刀磨得锋利,所含有的钢物质在减小,质量也会变小。符合题意;
C、将钢水铸成钢刀,状态发生变化,物质多少没有变化,质量不变。不合题意;
D、把钢刀运到超市出售,其位置发生了改变,但物质多少没有变化,质量不变。不合题意。
故选:B。
【点评】判断一个物体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关键是抓住“物质的多少”是否改变。
2.生活中经常要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估测值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一枚1元硬币的质量约6mg
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5m/s
C.家用电冰箱正常工作的电流约1.5A
D.多数人脉搏跳动100次用时约15min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一枚1元硬币的质量约6g,故A错误;
B、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1m/s;故B错误;
C、家用电冰箱正常工作的电流约1.5A,符合实际;故C正确;
D、多数人脉搏跳动100次用时约1.5min,即90s;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3.现在厂家有一批规格为1米×1米×1米的立方体水泥块,已知这种水泥块每块的质量为2500千克,某工地需要100块这种水泥块,要求厂家运到工地,厂家只有限载8吨的货车,则需要运几车才能完成?( )
A.31 B.32 C.33 D.34
【分析】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1t=103kg=106g=109mg=1012μg;还要注意在计算车辆趟数时,小数的处理方法;绝不能四舍五入。
【解答】解:水泥块每块的质量为2500千克,即2500kg=2.5t;
工地需要100块这种水泥块,即所需水泥块的总质量为:2.5t×100=250t;
限载8吨的货车,需要运送的车数为:250t÷8t=31.25;故需要云32车才能完成。
答:需要云32车才能完成。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物理量不同单位间的换算,运用不同单位间的具体关系,利用数学上的运算就可解答。
4.某同学在做“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的实验时,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但忘了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而是在0.2g处,他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了。左盘放入被测物体,右盘放砝码,当放上l0g和5g的砝码各一只时,天平横梁恰好平衡,那么被测物体的质量为( )
A.15.2g B.14.8g C.15g D.无法判断
【分析】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游码没有在零刻度处,当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的横梁平衡时,标尺的实际零刻度发生了变化,此时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是新的零刻度。
【解答】解: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游码在0.2g处,现在的零刻度是在0.2刻度处,称量时没有移动游码,所以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所以物体质量为:m=10g+5g=15g。
故选:C。
【点评】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游码总是对应实际的零刻度。
5.张强同学用已调节好的天平在称物体质量时,无论怎样增、减砝码,横梁都不能平衡,这时应该( )
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向右移动游码
【分析】用天平物体质量时,向右盘中添加砝码应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在调换砝码时,如果添加了最小砝码还大,而取出最小砝码又偏少,此时应采取移动游码方法使天平平衡。
【解答】解:平衡螺母只有在天平调平时使用,在称量物体质量时不能再调节,题干中叙述的情况,只能通过移动游码实现,故D操作正确;
故选:D。
【点评】天平砝码、游码的取用原则:向右盘中添加砝码时,应当按“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如果加上最小的砝码多,拿掉又少时,应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简记为“先大后小再游码”。
6.只给你天平、刻度尺、一盒大头针、一本书,你不能做的实验是( )
A.测一个大头针的质量 B.测一张纸的质量
C.测大头针的密度 D.测纸的密度
【分析】(1)提供的测量工具有两个:天平的用途是测量物体的质量,刻度尺的用途是测量物体的长度;
(2)根据测量工具的用途,结合物理知识,确定不能够进行的实验。
【解答】解:
(1)利用天平采用累积法,可以测量一个大头针的质量和一张纸的质量;利用刻度尺可以直接测出一张纸的长、宽,采用累积法可以测出一张纸的厚度,算出一张纸的体积,从而求出张纸的密度。
(2)大头针的体积无法测量,无法测量大头针的密度。
所以能做的实验是ABD,不能做的是C。
故选:C。
【点评】抓住测量工具能够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结合物理公式推导出间接可以计算的物理量,难点是公式的推导应用。
7.甲为2.7t/m3,乙为2.7kg/dm3,丙为2.7g/cm3,其中( ) 的密度最大?
A.甲 B.乙 C.丙 D.一样大
【分析】先把三种物质的密度统一单位,再比较大小。
【解答】解:
ρ甲=2.7t/m3===2.7g/cm3,
ρ乙=2.7kg/dm3===2.7g/cm3;
ρ丙=2.7g/cm3。
由此可知甲、乙、丙的密度相同。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的单位换算,密度单位换算是学生经常出错的一个知识点,学生要掌握各单位之间的相互换算。
8.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ρ甲、ρ乙、ρ丙、ρ水分别代表甲、乙、丙三种物质和水的密度,据图可知( )
A.ρ甲>ρ乙>ρ丙,且ρ丙>ρ水
B.ρ甲>ρ乙>ρ丙,且ρ丙<ρ水
C.ρ丙>ρ乙>ρ甲,且ρ丙=ρ水
D.ρ乙>ρ甲>ρ丙,且ρ丙>ρ水
【分析】由图可知,三种物质体积相同时的质量关系,根据ρ=比较甲、乙、丙的密度关系;然后从图象中读出乙的一组质量和体积值求出其密度,然后与水的密度相比较确定答案。
【解答】解:由图象可知,当甲、乙、丙三种物质的体积相等时,它们的质量关系为m甲>m乙>m丙,
由ρ=可知,ρ甲>ρ乙>ρ丙,故CD错误;
当m乙=10g时,V乙=10cm3,
则ρ乙===1.0g/cm3=ρ水,
所以,ρ丙<ρ水,故A错误,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和密度的计算,密度大小的比较可采用相同体积来比较质量、质量大的密度大或相同质量比较体积、体积小的密度大。
9.现有一个给病人输氧的氧气瓶容积大约为0.1m3,瓶中还有2.0kg的氧气,再用去一半后,氧气瓶中剩余的氧气质量和密度分别是( )
A.1.0kg 20kg/m3 B.1.0kg 10kg/m3
C.2.0kg 20kg/m3 D.2.0kg 10kg/m3
【分析】(1)知道瓶中还有2.0kg的氧气,又用去一半,据此求出剩余氧气的质量;
(2)而瓶内氧气的体积不变,再利用密度公式ρ=求剩余氧气的密度。
【解答】解:
(1)原来氧气瓶里氧气的质量:
m0=2.0kg,
用去一半后,剩余氧气的质量:
m=m0=×2.0kg=1.0kg;
(2)∵瓶内氧气的体积不变,
∴剩余氧气的密度:
ρ===10kg/m3。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知道使用氧气前后瓶内氧气的体积不变是本题的关键。
10.1米3的水和1米3的冰(ρ冰=0.9×103千克/米3)相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冰和水的体积相同,水的质量比冰的质量小
B.冰和水的体积相同,冰的质量等于水的质量
C.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大
D.冰的密度和质量都比水的密度和质量小
【分析】已知水和冰的体积相等,且水的密度比冰的密度大,根据密度公式可知两者的质量关系。
【解答】解:∵ρ水=1.0×103kg/m3,ρ冰=0.9×103kg/m3,
∴ρ水>ρ冰;
由∵V水=V冰;
∴根据m=ρV可知,m水>m冰。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简单应用,记住水的密度是关键。
二.多选题(共5小题)
11.下列关于质量和密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时,质量和密度都不变
B.水结成冰时,质量不变,密度变小
C.一瓶牛奶喝掉一半后,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D.一千克铁比一千克棉花质量大
【分析】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有在所含物质的多少发生变化时才会改变,如果只是改变了形状、状态、位置则不会发生改变;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质量、体积的变化一般不会引起密度的变化,只有气体在膨胀和被压缩时,密度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解答】解:A、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时,物质的多少减少了,质量变小,但密度不变,故A错误;
B、水结成冰时,是状态的改变,质量不变,密度变小,故B正确;
C、一瓶牛奶喝掉一半后,含有的物质变少了,质量自然变小,而牛奶依然是牛奶,物质没变,所以密度不变,故C正确;
D、一千克铁和一千克棉花质量相同,故D错误。
故选:AD。
【点评】熟知质量、密度的概念及其特性是解此类题的基础,同时还要准确分析题目中所举的实例到底是引起了哪些方面的变化,是位置、形状、状态、体积、温度等等,再进一步分析这种变化是否会引起质量和密度的改变。
12.小红同学尝试估测了与自己身体相关的一些物理量,其中不合理的是( )
A.质量约为500kg
B.脉搏跳动约为75次/秒
C.身体的平均密度约为1.0×103kg/m3
D.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7Pa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
A、中学生的质量一般在100斤即50kg左右,故A不合理;
B、人的脉搏跳动在每分钟70次多一点,约为75次/分钟,故B不合理;
C、人身体的平均密度与水的密度接近,即约为1.0×103kg/m3;故C合理;
D、每只鞋的底面积大约为200cm2=0.02m2,中学生的体重大约为50kg,
对地面的压力F=G=mg=50kg×10N/kg=500N,压强p===1.25×104Pa;故D不合理;
故选:ABD。
【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13.使用已调好的托盘天平来称量物体的质量时,若指针偏左,则可能使横梁恢复水平平衡,正确操作是( )
A.在右盘中加砝码
B.在右盘中减砝码
C.将标尺上的游码向右移
D.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右调
【分析】对天平不平衡时的处理,在调节过程中要依靠调平衡螺母,在称量过程中则要靠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当然,我们还要根据具体偏转的方向来确定。
【解答】解:称量过程中指针偏左,说明右侧的砝码质量过小,因此可选择在右盘中增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称量过程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结合各选项可知,只有AC符合题意。
故选:AC。
【点评】称量过程中天平的平衡要依靠砝码和游码来控制,根据左物右码的原则,依据指针的指向进行增减的移动。
14.天平是较精密的测量工具,砝码锈蚀或缺损了就不能再使用。如果砝码生锈(质量增大)或缺损,对称量质量的影响是( )
A.若生锈,称得的质量比实际质量偏大
B.若生锈,称得的质量比实际质量偏小
C.若缺损,称得的质量比实际质量偏小
D.若缺损,称得的质量比实际质量偏大
【分析】天平是较精密的测量工具,砝码锈蚀或缺损了就不能再使用,因为此时的砝码质量与标准值不同,所以会导致称量结果错误。
【解答】解:如果砝码生锈,则砝码的质量比实际值较大,所以当左盘放置1Kg的物体时,右盘只需放置小于1Kg的砝码即可,所以称得质量比实际质量偏小;同理,若砝码缺损,则砝码的质量比实际值偏小,所以当左盘放置1Kg的物体时,右盘需要放置大于1Kg的砝码,这样称得质量比实际质量偏大;
故选:BD。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天平的使用规则和读数方法进行分析;
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是学好物理的重要环节,同时也培养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15.对于密度公式ρ=的正确理解为( )
A.某种物质的密度ρ跟其质量m成正比
B.某种物质的质量m跟其体积V成正比
C.某种物质的密度ρ跟其体积V成反比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其质量、体积无关
【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密度公式ρ=只能求出物质的密度而不能决定物质的密度。
【解答】解: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公式表示就是ρ=,该公式表达的意义是:对于同种物质而言,体积增大几倍,质量也跟着增大几倍,即质量与体积总是成正比的,所以密度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都无关。
所以选项AC错误、BD正确。
故选:BD。
【点评】正确理解密度公式时,要注意条件和每个物理量所表示的特殊含义,不能单纯的从数学的角度理解物理公式中各量的关系。
三.填空题(共5小题)
16.“神舟七号”飞船上天后,通过电视我们看到宇航员可以在船舱内飘来飘去,宇航员这时的质量与其在地面上的质量相比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分析】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有在所含物质的多少发生变化时才会改变,如果只是改变了形状、状态、位置则不会发生改变。
【解答】解:宇航员在太空与在地面相比只是位置的改变,所含物质的多少并没有变,所以质量不变。
故答案为:不变。
【点评】熟知质量的概念是解此类题的基础,同时还要准确分析题目中所举的实例到底是引起了哪些方面的变化,是位置、形状、状态、体积、温度等等,再进一步分析这种变化是否会引起质量的改变。
17.给下列数据填上适当的单位:
一只鸡蛋的质量50 g ; 一袋袋装牛奶的质量约为0.2 kg ;
【分析】首先要对题目中涉及的几种物体的质量有个初步的了解,从质量的单位中,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单位填入。
【解答】解:
一斤(500g)鸡蛋可称8~10个,那么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一袋袋装牛奶的质量约200g=0.2kg;
故答案为:g;kg。
【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质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填入符合实际的单位即可。
18.完成下列单位间的换算:
25㎏= 2.5×104 g;
350㎏= 0.35 t。
【分析】质量单位很多,如:t、kg、mg、g等,其间的换算关系明确即可。
【解答】解:
①∵1kg=103g,
∴25kg=25×103g=2.5×104 g;
②∵1kg=10﹣3t,
∴350kg=350×10﹣3t=0.35t。
故答案为:2.5×104 ;0.35。
【点评】质量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物理量,也是生活中最常用的量,其单位比较多,应注意单位的换算。
19.在实验室用来测量质量的工具是 天平 ;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为 量筒 或 量杯 。
【分析】(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质量的测量实验室中采用的是天平;
(2)液体具有流动性,其体积不能直接测量,因此通过量筒或者量杯来测量。
【解答】解:天平是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量筒或量杯是测量液体或不规则固体体积的工具。
故答案为:天平;量筒;量杯。
【点评】本题考查了天平和量筒的用途,属于识记性内容,基础知识的考查,记住即可。
20.某同学使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出现图所示情况,他应向 左 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如果在称量过程中,出现如图所示情况,他应 减少砝码 。
【分析】根据指针向左偏就向右移动平衡螺母,指针向右偏就向左移动平衡螺母;在称量中,千万不能移动平衡螺母,当指针向哪侧偏,说明哪侧的物体质量重,故只能靠增加或减少砝码或移动游码来调节天平的平衡。
【解答】解:如图,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右偏,说明天平右端下沉,平衡螺母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平衡螺母向左移动。
当称量物体质量时,指针右偏,说明天平右端下沉,要减少砝码。
故答案为:左;减少砝码。
【点评】此题容易出现错误,同是指针右偏,在不同的过程中需要操作的步骤不同,在调节天平的过程中,需要调节平衡螺母,在称量物体质量过程中,需要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称量前调节天平的平衡可以根据口诀:“左偏右移,右偏左移”来完成。
四.计算题(共2小题)
21.为节能减排,建筑上普遍采用煤灰制作的空心砖代替实心砖,如图所示,质量3.6kg的某空心砖,规格为20cm×15cm×10cm,砖的实心部分占总体积的60%.求:
(1)该砖块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2)生产每块空心砖比同规格的实心砖可节省材料多少千克?
【分析】(1)首先要明确空心部分有体积无质量,由空心砖的规格计算出其总体积,砖的实心部分占总体积的60%,由此可以计算出实心部分的体积,知道质量,可利用公式ρ=计算其密度。
(2)已求出实心砖的总体积和密度,可利用公式m=ρV计算出总质量,知道空心砖的质量,从而可以计算出节省材料的质量。
【解答】解:
(1)空心部分有体积无质量,故实心部分的质量为:m1=3.6kg,
该砖块的总体积V=20cm×15cm×10cm=3000cm3=3×10﹣3m3,
∵砖的实心部分占总体积的60%,
∴实心部分的体积为:V1=60%?V=60%×3×10﹣3m3=1.8×10﹣3m3,
材料的密度ρ===2×103kg/m3。
答:该砖块材料的密度是2×103kg/m3。
(2)同规格实心砖的质量为:m=ρV=2×103kg/m3×3×10﹣3m3=6kg,
可节省的材料为:m2=m﹣m1=6kg﹣3.6kg=2.4kg。
答:生产每块空心砖比同规格的实心砖可节省材料2.4kg。
【点评】本题考查空心物体密度的计算,质量的计算,关键是对公式的灵活运用,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22.一辆运沙石的卡车,在30min内行驶了20km,已知沙石的密度为2.5×103kg/m3,车的最大载重量为10t,求:
(1)卡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2)满载时,运送沙石的体积是多少?
(3)某次运送沙石3.6m3,这次运送沙石的质量是多少吨?
【分析】(1)已知路程和时间,利用公式v=得到卡车行驶的速度;
(2)已知沙石的密度和质量,利用公式ρ=得到运送沙石的体积;
(3)知道某次运送沙石的体积和密度,利用公式ρ=得到这次运送沙石的质量。
【解答】解:
(1)在这段时间内卡车的平均速度是v===40km/h;
(2)根据公式ρ=可知,
运送沙石的体积V===4m3;
(3)根据公式ρ=可知,
运送沙石的质量m′=ρV′=2.5×103kg/m3×3.6m3=9×103kg=9t。
答:(1)卡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40km/h;
(2)满载时,运送沙石的体积是4m3;
(3)某次运送沙石3.6m3,这次运送沙石的质量是9t。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速度和密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的应用,计算过程不复杂,注意正确的单位换算。
五.解答题(共1小题)
23.在下表中,参考例题把表格填写完整。
事件 对象 质量 体积 密度
例题:蜡烛的燃烧 蜡烛 变小 变小 不变
1.杯中的水倒掉一部分 杯中水 变小 变小 不变
2.酒精灯正在燃烧 灯中酒精 变小 变小 不变
3.使用钢瓶中的液化气煮饭 瓶中液化气 变小 不变 变小
4.杯中的冰熔化成水 熔化的水 不变 变小 变大
【分析】(1)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物体形状、状态和位置变化;
(2)密度是物质的特性,是指单位体积的物质质量。
【解答】解:
1、水倒掉一部分后,物质种类不变,所以密度不变,水的体积和质量变小;
2、燃烧的酒精灯,会消耗酒精,酒精灯中的酒精变少,质量和体积变小;
3、使用钢瓶中的液化气煮饭,刚瓶中的所含液化气减少,质量变小,因为气体没有一定体积,仍能充满刚瓶,所以体积不变,由ρ=可知,密度变小;
4、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质量不变。
故答案为:变小;变小;变小;不变。
【点评】本题的难点是刚瓶中液化气密度的判断,应明确气态物质的特点,由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很小,没有一定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