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乘法运算定律(一)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运用它进行验算。
2.借助观察、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使学生理解并能正确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熟练运用。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吗?
2 × 50 = 100
因数
因数
乘号
积
二、自主探究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已知条件:
要求问题:
已知条件和要求问题是什么?
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 4 人负责挖坑、种树。
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要求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可以根据“小组的个数×每组对应的人数=所求的人数”来算。
我知道了,就是求25个4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4×25 25×4
=
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相等吗?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为:
a × b = b × a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已知条件:
要求问题:
已知条件和要求问题是什么?
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要种 5棵树,每棵树浇2桶水。
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25×5)×2
=125×2
=250
思路一:先求一共种多少棵树,再求一共浇多少桶水。
思路二:先求每组浇水的桶数,再求25个小组共浇水多少桶。
25×(5×2)
=25×10
=250
(25×5)×2 25×(5×2)
=
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相等吗?
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为:(a×b)×c = a ×(b×c)
7
三、巩固深化
1.根据乘法运算定律填上合适的数。
12 × 32 = 32 ×
108 × 75 = ×
30×6× 7 = 30×(6× )
125 ×(8×40)= ( × )×
12
75
125
108
8
40
2.口算。
50×60= 4×25=
60×50= 25×4=
12×6= 15×6=
6×12= 6×15=
3000
100
3000
100
72
90
72
90
3.填空,并说出所运用的运算定律。
25×36=36× ( )
25×9×4= × ×9 ( )
a× =35× ( )
25
乘法交换律
25
4
乘法交换律
35
a
乘法交换律
4.说说下面的算式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1)45×26=26×45
(2)25×7×4=25×4×7
(3)14×8×25=14×(8×25)
(4)20×7×5×3=(20×5)×(7×3)
运用了乘法交换律的是(1)(2)(4),运用了乘法结合律的算式是(3)(4)。
5.学校新建4层教学楼,每层有6间教室,每间教室配25套课桌椅。一共要配多少套课桌椅?
4×6×25
=4×25×6
=100×6=600(套)
答:一共要配600套课桌椅。
6.
这个游泳池长50m。他每次游多少米?
50×7×2
=50×2×7
=100×7
=700(米)
四、课堂小结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为:
a × b = b × a
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为:
(a×b)×c = a ×(b×c)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突出了知识的系统性,学生的亲历性,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我引导学生去揭示问题、发现规律,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课堂上我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活动空间,为他们提供了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使他们带着热情学习,这样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