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历史精要
1. 在皖东长江左岸发现的二、三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的“和县猿人”遗址和遍及全省的新石器遗址,表明在原始社会安徽已有人类居住。
2. 1979~1982年在潜山县的薛家岗发现的新石器遗址,被命名为“薛家岗文化”。它反映了这一地区的农业在很早时就具有了较高的水平。
3. 大禹治水到淮河北岸的怀远县,为使淮河水下泻而开凿一水道将山一分为二,成为今天的荆山和涂山。后人在涂山建禹王庙。纪念他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4. 管仲,春秋时期齐国颍上人,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在齐国为相时,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以“尊王攘夷”外交政策,使齐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还是经济学家,主张加强资源管理,按土地好坏收税,鼓励发展盐铁业,统一铸造和管理货币,调节物价;注意选拔人才。他与鲍叔牙真诚的友谊被称为“管鲍之交”。孔子赞他“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至于今受其赐”。
5. 1995年在肥东的大城墩、五河县的壕城镇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亳州钓鱼台遗址均发现了炭化的麦粒,说明远古时期江淮地区的农业生产就还发达。
6. 安丰塘——我国最古老的一项水利工程,原名芍陂(今寿县境内)。春秋时期楚国的孙叔敖主持修建,为300年后的都江堰修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7. 商代青铜器两次铸造多块组合成型,以阜南青铜龙虎尊为代表。1959年舒城县龙舒公社春秋墓葬出土的纺织品有着极高的水平。战国时期安徽境内最著名的城市寿春(寿县)是楚国都城,发现商业免税的通行证“鄂君启金节”。战国中期的吴起变法,增强了楚国国力,加速了这个地区的封建化进程。
8. 汉武帝移民江淮,秦汉时浙东的越族人迁到皖南。西汉时在芍陂设“陂官”管水利。刘信在舒城修七门堰水利工程。东汉时王景任庐江太守时,使芍陂兼有了蓄水和排水的功能,他还推广牛耕和铁农具。先秦开采铜主要在今南陵、繁昌、铜陵等地。汉设“铜官”在丹阳郡,丹阳铜闻名全国。汉代皖县(今潜山)是全国铁器生产基地之一。西汉初始设县合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直达河、济、汝、泗,成为以转运贸易为主的“输会”城市。寿春是江淮之间的经济中心。
9. 淮南王刘安所著《淮南子》集道家思想之大成,还保存了大量的科学知识,是秦汉文化思想史上的重要典籍。东汉无神论者桓潭(今淮北人)的《新论》对稍后的唯物论思想家王充有着重要的影响。东汉的华佗(今亳州人),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并创立了医疗体操——五禽戏。《孔雀东南飞》诞生于东汉建安年间的江淮地区,被誉为中国第一首五言长篇叙事诗。
10.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省长期处于南北对峙的状态:三国时的魏吴对峙;东晋时以淮河为界的东晋、十六国对峙;南北朝时的南齐与北魏的对峙,梁与北魏、东魏对峙,陈以长江为界与北齐对峙。383年前秦皇帝苻坚进攻东晋,吹嘘“投鞭于江中足断其流”,东晋谢玄以少胜多,在“淝水之战”中打败苻坚,使其“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11. 建安文学是东汉末至三国时的文坛主流,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代表人物有:
曹操,建安文学的主将、开拓者。其诗作《蒿里行》反映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曹丕,即魏文帝,曹操次子,五言、七言成就还很高,两首《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完整七言诗,所著《典论》中的“论文”篇是我国第一篇文学批评专著;曹植,曹操三子,是魏晋时期最负盛名的文学家,著名的有《白马篇》、《七步诗》、《洛神赋》等。
12. 群星璀灿的安徽诗坛 中唐诗人李绅(亳州)、张籍(和县)是白居易诗歌改革的中坚。李绅的名篇是两首《悯农》。晚唐诗人杜荀鹤(石台县人)在诗里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13. 笔墨纸砚古称“文房四宝”。隋唐时,宣州、歙州、池州等地兴起文房四宝手工业。
宣纸产于宣州泾县,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之誉,歙州“澄心堂纸”是宣纸中的珍品。
徽墨,产于歙州。唐末奚超父子迁此制佳墨使歙州制墨产业兴起,宋徽宗时改称徽州,“徽墨”自此定名。
宣笔,产于宣州泾县。魏、晋、唐、宋贡品。王羲之、柳公权为求宣笔作“求笔帖”
歙砚产于唐代的歙州。
14. 从五代始至两宋,南方经济超过北方。寿州的安丰塘,灌田万倾。北宋时,宣城、芜湖至池州出现旱涝保收的“圩田”。水稻栽培出现“烤田”的田间管理方法。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成为皖南早稻主要品种。皖南丘陵地区用高转筒水引水上山灌溉。南宋时期皖南山区、丘陵麦豆套种。南宋后期印度的棉花从两广、福建扩展到安徽,使衣料发生了变化。甘蔗、柑桔生产也在皖南兴旺起来。
15. 元朝初年王祯木活字印刷术,使活字印刷迅速发展。1259年南宋寿春士兵发明了突火枪,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火器,后来的枪炮就是从它演变来的,管形火器的出现,标志着兵器制造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进步。
16. 宋朝安徽词人以南宋张孝祥最为著名。他为政为文都留下值得怀念的爱国事迹。留下了1000多首篇章。约1162年,他在建康写下那首八百年来驰名词苑的名曲《六州歌头·长淮望物》。欧阳修谪守滁州时的诗文以《醉翁亭记》最为著名,后由苏轼(东坡)手书,铭刻于石,曾巩也曾在此留下过诗文。
北宋诗人梅尧臣(宣州人)的诗尤为欧阳修称赞,代表作是《田家语》。他的诗时人视为珍宝,西南少数民族织其诗于衣上,契丹人以黄金购之。
17. 北宋李公麟(今舒城人)被誉为“宋画第一”和“天下绝艺”,他的“白描”画法在画史上开一代新风。传世的《五马图》(真迹现在日本)是他的白描杰作,《牧放图》现藏故宫博物院,《李广夺马南驰》画的是李广神箭抗匈奴的故事。
18. 明朝中期东南沿海倭寇甚至窜入徽州、芜湖。胡宗宪先后任浙江巡抚、闽浙总督,主持7年的东南沿海抗倭,剿抚并用,对荡平倭寇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筹海图编》一书是记载明代倭患的珍贵资料。他支持戚继光抗倭。戚继光是明代军事家,抗倭民族英雄。1561年率“戚家军”在台州地区巧布“鸳鸯阵”,九战九捷,荡平了浙江的倭寇。此后到广东、福建与俞大猷等于1565年基本上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寇。
19. 徽商,即徽州商帮,明清时鼎盛,具有以资本雄厚、活动范围广、经营项目多、商人爱读书的特点自明中期至清中期,称雄商界近300年。徽商在江南各地尤为活跃,有“无徽不成镇”之说。徽商好儒极重文化教育,为明清文化繁荣做出了贡献。鸦片战争后徽商开始衰落,但在茶叶、木材、丝绸外贸和其他行业仍有势力。休宁商人张传颂、绩溪“红顶商人”胡光墉(胡雪岩)与西方列强进行了商战。
20. 程大位是明朝普及珠算的应用数学家,其著作《算法统宗》确定了算盘定式,使珠算推广开来。梅文鼎清代著名数学家,其著作《中西数学通》推动了数学研究的发展,被陆定一称为“一代师宗”。方以智所著《物理小识》是一部自然科学方面的百科全书著作。王贞仪 清初女科学家,著《星象图解》,《月食解》,《地圆论》等
21. 桐城派是清代有影响的散文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桐城三祖”方苞、刘大櫆、姚鼐。方苞是开创者,提倡写文章要讲究“义法”,刘大櫆、姚鼐进一步完善了这一理论。
22. 《儒林外史》是我国讽刺小说的开山鼻祖吴敬梓的代表作,抨击了科举制度对文人的摧残。
23. 明清时徽州形成医学流派“新安医派”,其代表人物有明代的汪机、吴昆和清代的汪昂。
24. 芜湖铁画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为清康熙年间汤鹏所创。
25. 徽州古民居的代表是黟县西递村古民居。石牌坊是徽州建筑的一大特色,歙县明代大学士许国的八角牌坊是古牌坊中的瑰宝。
26. 康熙六年(1667年),安徽正式建省。乾隆25年(1760年),安徽布政司衙门从江宁(今南京)迁到安庆。
27. 1861年李鸿章筹建淮军。淮军来源于庐州及其周围地区的团练,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军阀武装集体,是在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和捻军起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主要将领是张树声、刘铭传、潘鼎新、丁汝昌、周盛波、卫汝贵、聂士成等,在镇压捻军的过程中,淮军进入全盛时期。1870年以后淮军也充当国防军。甲午战争时丁汝昌的北洋海军和陆军均失败,淮军渐衰。
28. 中国近代第一个军事工业是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制成我国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木壳轮船“黄鹄”号。它是洋务派最早设立的一所综合性军事工业。 安徽近代工矿业以1877年杨德创设的池州煤矿为开端,至1908 年, 被誉为“万货之会”的芜湖1882被辟为米市后工商业盛极一时,皖南茶叶、土特产集中地屯溪是19世纪70年代茶叶贸易空前繁荣。
29. 《辛丑条约》签后《安徽俗话报》应运而生。它“表面普及常识,暗中鼓吹革命”,在安徽播下反帝反封建斗争的火种,在思想上准备了辛亥革命的到来,又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前奏。 1790年为“四大徽班”进京后,徽剧吸收“汉剧”之长发展为京剧。程长庚既是徽剧的集大成者,又是京剧的开山传人。他是京剧艺术灿烂群星中最耀眼的明珠,被中外学者誉为“老生泰斗”、“京剧鼻祖”。 黄梅戏起源于采茶调。庐剧原名“倒七戏”、“小捣戏”,1955年改称庐剧。凤阳花鼓被誉为“东方芭蕾”。
30. 1898年安徽求是学堂的创办,成为安徽近代教育兴起的标志。
31. 1907年安庆徐锡麟起义,刺杀恩铭。1908年春吴旸谷、倪映典联络,于1898年11月9日晚在安庆城外马炮营起义。熊成基亡命日本,范传甲牺牲,起义失败。
32. 黄花岗起义中的安徽三英烈宋玉琳、石德宪、程良的名字被列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碑上。
33. 在辛亥革命浪潮的冲击下,安徽巡抚朱家宝接受安徽省咨议局宣布独立的建议,成立军政府,并被推举为都督。1912年7月1日,柏文蔚督皖期间进行了一、议会选举,成立省议会。二是发展教育事业;三是发行公债;四是不畏列强,严厉禁烟。柏文蔚领导安徽人民取得了禁烟斗争的最后胜利,受到孙中山的高度评价。
34. 1927年5月,中共安徽省临时委员会在武汉成立,第一次统一了全省党的领导。中共安徽省委于1931年2月15日在芜湖正式成立,王步文任省委书记。4月遭到破坏,王步文在安庆就义。1931年初,邓小平到达芜湖巡视安徽党务,使安徽省委的领导机构得到恢复,组建了中共安徽省临时工作委员会。邓小平对安徽党务的巡视和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推动了安徽革命的进一步发展。
35. 土地革命时期,在安徽西部大别山区以金家寨为中心的皖西革命根据地在六安、霍丘、霍山、英山、潜山五县边界初步形成;并与鄂东北、豫东南革命根据地联成一片,成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全国六大根据地之一。1930年,鄂豫皖特委成立后,将本地红军队伍合编成工农红军第1军,许继慎、徐向前任正、副军长。“九一八事变”后,红军队伍进一步扩大,合编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委,后来成为参加长征的红军三大主力之一。从1930年春天开始,皖西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农村互助合作运动,成立耕牛合作社,使皖西苏区的农业、工业、手工业和商业还快得到恢复和一定的发展,有力地支援了革命战争。
36. 自七七事变后,安徽人民掀起了打击侵略者的斗争。1937年11月,日寇进攻广德,饶国华率川军在广德固守,揭开了安徽境内抗日战争的序幕。11月30日,广德失守,饶国华师长壮烈殉国。1938年5月7日,日寇接近蒙城,第173师副师长周元率军抵抗两千余人壮烈殉国。至6月上旬皖北大部沦陷。抗战期间,新四军成为安徽战场对日作战的主要力量。1938年4月,南方八省14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向皖南集中,还快打开了江淮抗战的新局面。1939年2月,周恩来受党中央委托到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确定了新四军“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为新四军抗日斗争指明了方向。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于1939年12月在皖东定远地区的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先后三次召开了中原局扩大会议,全面贯彻了党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皖东、豫皖苏抗日根据地迅速建立和发展。彭雪枫开辟了淮北抗日根据地,罗炳辉为淮南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39年3月,江上青在皖东北进行抗日统一战线工作时壮烈牺牲,后张爱萍打开了皖东北国共合作抗日的新局面。抗战期间,新四军在安徽建立了淮南(皖东)、淮北、皖江三块抗日根据地,是19块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省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
37. 皖籍将星:
冯玉祥1926年正式走上国民革命道路,1933年在张家口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开展长城抗战,七七事变后,指挥凇沪抗战,后为宣传抗战和维护国共合作,作出了还大的努力,在抗日救国的战争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方振武在1933年日军侵入热河时组成抗日救国军与冯玉祥的抗日同盟军会师,收复重镇多伦,将日寇逐出察哈尔省,冯玉祥辞职后代理同盟军总司令,1941年这位民族英雄在广东遭到暗杀。
戴安澜参加了长城抗战,1939年率部攻夺广西昆仑关,1942年参加中共远征军在缅甸配合英美联军抵抗日军进犯,亲赴前线指挥,取得了“朗科突围战”的胜利,身负重伤,1942年5月26日殉国。
童长荣在九一八事变后积极领导东满特委开展抗日救国斗争,1934年3月负重伤长眠于长白山下。
38.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解放战争进入第二年,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中共中央制定了将战争引向国统区,在外线歼灭国民党军队的方针。主要进攻方向选在以大别山为中心的中原地区,从根本上打破国民党的战略部署,扭转整个战局。1947年8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到达大别山,至11月下旬建立了33个县的民主政府,初步完成战略展开任务。蒋介石不得不将重点进攻山东,陕北的部队转移到中原地区,国民党军队逼迫由战略进攻转为“全面防御”。9月中旬,三纵八旅成功伏击桂系部队,10月9日攻克张家店,歼敌4800余人。张家店战役是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无后方条件下首次取得消灭国民党一个正规旅以上的大胜利,打开了皖西斗争的新局面。10月下旬,刘、邓首长在太湖县刘家畈召开了旅以上干部会议,贯彻《土地法大纲》,实行土地改革,成立皖西区党委、皖西军区和皖西行署。这次会议对指导皖西解放斗争具有重要意义。1948年春刘邓大军转出大别山,配合陈粟大军在中原进行更大规模的作战22月4日,邓小平率领的前方指挥所和刘伯承率领的后方指挥所在临泉县韦寨会合,完成挺进中原的任务。
意义:从1947年8月至1948年3月,刘邓大军转战大别山半年多,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长江中游重镇武汉,对扭转全国战局,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39. 淮海战役在安徽 1948.11~1949.1的淮海战役是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统一指挥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和冀鲁豫军区的地方武装,协同作战。总前委设在濉溪县临涣集的小李庄。国民党以徐州为中心集结军队由杜聿明等构成“徐蚌防护体系”。解放军在徐州以东的碾庄全歼黄百韬兵团,完成了对刘峙集团的战略包围。12月6日,生擒黄维,全歼黄维兵团,占领了双堆集。此役是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关键性一战,为淮海战役的最后胜利提供了保证。
40. 渡江战役在安徽 1949.1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后,人民解放军以百万之师,乘胜前进,拉开了渡江战役的序幕。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总前委作出东、中、西三路渡江作战的部署。总前委就设在今肥东县撮镇瑶岗村。1949.4.20的午夜,渡江战役开始。以第三野战军7、9两兵团组成的中集团军首先在裕溪口至枞阳段发起攻击,首先登上繁昌江面的南岸。23日,百万雄师全部胜利渡江,将革命红旗插上南京总统府,宣告蒋家王朝的覆灭。
为迎接大军渡江,皖南军民也积极行动起来。1949.4.7在江北主力部队先遣侦察营过江抵达铜陵县境内,与皖南游击队会师,在皖南游击队的配合下,顺利地完成了对国民党军队的侦察任务,有力配合了江北大部队胜利渡江。
41.
C:\Documents and Settings\uu\桌面\安徽历史.doc 内部资料 注意保存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