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三社会、政治复习教学的几点看法
通过对2003年和2004年浙江省初中毕业、升学《中考说明》的比较,发现有以下几处不同:今年的考试范围删去了第三册政治的内容,增加了第五册政治第2、3课的内容;从试题的难度分布看,容易题由原来的65%下降为60%,较难题由10%上升为15%;从考试目标看,除范围变动外,另新增知识条目8处,删减4处。
同时,通过对近几年我省社会政治中考试卷的分析,发现有以下一些特点,如:重视基础知识考查、关注社会时政热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着眼能力考查、注重灵活运用等,命题方式趋向开放性、探究性和创新性。针对上述情况,本文对初三社会、政治复习教学提几点建议:
一、重视基础知识的梳理
近几年,我省的社会、政治中考试题虽然加强了对能力的考查,但并不意味着对基础知识考核的弱化,且仍占重要地位,7:2:1的难度系数分布,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若无扎实的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则是一句空话。基础知识主要是《中考说明》所规定的知识条目。
如何才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呢?我觉得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巩固训练,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包括背诵、默写等)。当然,这种背诵和默写非死记硬背和长篇大段默写,而是采用关键词背诵、填空式默写等。同时教师还应对知识条目作系统的归纳、整理、比较并理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牢固准确地掌握基础知识,即提高答题的准确度和速度,又为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准确把握a、b、c三级考试要求
从近几年的中考试卷分析得知:选择题的命题不受a、b、c考试要求限制,比分高的非选择题涉及的知识大多在bc、bb级,而相关的ab、aa级知识在非选择题的“子设问”中也会被涉及。因而在复习中,教师既要注重把b、c级要求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社会实际、时政热点紧密结合,以培养学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社会现象、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不能忽视a级要求的知识点。
三、关注时政、剖析热点
近几年,大量的社政中考试题以重大时事或热点作为背景材料,突出考查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教师应注意搜集时政热点材料,设计典型试题,引导学生把热点材料与知识相挂钩、自觉关注现实、剖析热点、提高分析运用能力、教师还应关注这一年龄段学生的思想动态、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附:时政热点:
1、胡锦涛“七一”讲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党史的建设等角度)
2、腐败高官落网、加入联合国反腐公约(反腐败斗争、国家职能等)
3、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西部大开发(社会主义本质、国家职能等)
4、神舟五号成功发射、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科技重要性、艰苦奋斗、社会理想、社会责任等)
5、朝核六方会谈、上海合作组织、温总理访美、加四国等(和平与发展、外交、国家职能等)
6、电荒、水荒、矿难事故频发(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7、社保、宪法修正、“人权、私有财产”入宪,三农问题(国家职能、政体、团体、社会主义本质、政治文明等)
8、“公投”及“公投”失败(一国两制、群众观点、历史史实等)
9、浙江的、舟山的热点:“暖人心、促发展”,大陆连岛、接轨长三角、机关效能建设、临港工业、三大岛建设、“三培养”、杭州湾大桥、海宁大火、6个百亿工程、4小时交通区、(“三个代表”、国家职能、经济建设、全面观点、社会风尚、精神文明等)
10、新词语:政治文明、人才强国、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科学的发展观等
四、精选练习、适度训练、密切关注新题型
教师要精选一些科学性强,贴近近年来社政中考命题思路的练习进行适度训练,既要重量更要重质。避免超量重复训练,走“粗放型”道路。同时近几年,社政中考在不断探索新型试题的命题方式。教师平时应密切关注新题型的出现,并针对性加强训练。
如:起诉状的撰写、社会调查题、小论文撰写、论述题、辨析题、概括题[如为图表起标题,教学月刊P51、(26)]、自制表格题等
例:中国近代前期(1840-1905),帝国主义发动了三次侵华战争,其中,从领土割占方面看,第一次,割去了香港;第二次,侵占了台湾;第三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不准中国人居住,从而逐步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请根据材料自制表格说明这三次战争及结果(条约、影响),并谈谈对你的启示。
项目战争 结 果 启 示
条 约 影 响
第一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落后要挨打发展是硬道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程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五、注重审题、答题能力的培养,及时总结答题方法
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试卷分析课,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加强学生答题思维的训练,并及时归纳总结同一类型题目的基本答题方法。
六、建立错题档案、反复训练
对每一次练习中,学生普遍性的错题建立档案、重复训练,纠正学生的思维定势。
七、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应营造积极的人文环境,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师生共同讨论、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试卷是以文本形式呈现的,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的文字组织能力,答题做到角度全面、条理清晰、用词准确、语句流畅,以尽可能减少失分,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
中考已经进入了冲刺阶段,希望我们每位毕业班教师能认真阅读2004年浙江省初中毕业、升学《中考说明》,关注今年中考题型的新变化,把握答题技巧方法,稳扎稳打,考试前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争取取得最理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