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1.1统一长度单位(课件+教案+习题+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1.1统一长度单位(课件+教案+习题+视频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1-20 22:18:08

文档简介

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
课本P1、2,例1
教学目标:
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
……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教学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
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
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
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来年感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
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
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设计意图]: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际练习,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再次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PAGE




《统一长度单位》
身长3拃 (zhǎ)
身长3拃
身长3拃
袖长

统一长度单位
请你摆一摆:用你喜欢的物品摆一摆。
请你摆一摆:文具盒的长能摆几块橡皮?
数学课本的长能摆几块橡皮?
文具盒的长能摆5块橡皮。
数学课本的长能摆6块橡皮。
请你打开课本第二页
5拃长
4只铅笔长
6只铅笔长
3个文具盒长
长度单位
课前预习作业:
1.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2.比一比粉笔和铅笔的长短。
3.量一下:你的手掌宽度是( ? )厘米。(取整数)
一拃:你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是( ? )厘米。(取整数)
?
课堂练习作业:
1.用三角板量一量中指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2.量一量课桌的长和宽。
3.估算:正方体的棱长。
橡皮的长和宽。
蜡笔的长是多少。
课后家庭作业:
1.那一张纸条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的长度。
2. 1 你的数学书长( )。 2 你的铅笔长( ) 。
3 你家的冰箱高( )。 4 你的床宽( )。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