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土地改革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课 土地改革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0-03-03 11:5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4张PPT。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3课
土地改革特点:开展及完成:结果土


革原因:土改意义:开始: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后 1950年冬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采取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原因)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
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近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7亿亩土地和大量农具、
牲畜和房屋等;还免除了每年向地主缴纳约350亿公斤粮
食的地租。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土地改革的原因:
必要性: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
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获得土地。土地改革前我国广大农民的生活十分贫困。
这幅图所反映的正是当时四川一个农民贫苦
生活的情形。身后的草棚就是他们的住处1950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得到农民群众的热烈拥护。1950年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第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
改革法》。《南方日报》于三十日在第
一版头条全文刊登,番禺农民高兴得围
拢起来争相阅读土地改革划分阶级成份是土改的主要步骤之一,
这是江苏省林隐乡第5村公布的阶级划分榜土地改革时,农民正在拔除地主立的界碑北京郊区的农民开会斗争地主湖南岳阳农民烧地契农民丈量分配土地四川金堂县贫农分到了土地土地改革的意义:1.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
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3.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