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最后一次讲演
1.走近作者
闻一多(1899—1946),本名家骅,湖北浠水人。诗人、________、民主战士。________派代表诗人。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抗日战争胜利后,投身反对内战的民主运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代表作有诗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有《闻一多全集》行世。
2.追溯背景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政府内外勾结,疯狂策划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他们一方面派兵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另一方面在统治区制造白色恐怖,甚主采取暗杀手段疯狂镇压人民。1946年7月11日,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7月15日,在云南大学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上,闻一多慷慨激昂地发表了这一演讲,痛斥国民党特务。演讲结束后,闻一多在返家途中遭国民党特务伏击,不幸遇难。这次讲演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讲演”。
3.字词汇总
(1)【读准字音】 给下列加点字和多音字注音。
卑劣( ) 卑鄙( ) 赋予( ) 黎明( )
横 间 挑
(2)【辨清字形】 根据拼音写汉字。
xiǎo( )得 无chǐ( ) tú( )杀 悲fèn( )
恐bù( ) shì( )力 huǐ( )灭 mò( )日
(3)【理解词义】 根据词义写出词语。
①________:悲痛愤怒。
②________: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③________:(态度)粗暴而不讲理。
④________:挑弄是非,破坏团结。
⑤________:形容品行恶劣,不知廉耻。
⑥________: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
⑦________: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
⑨________:形容瞒着人做事,不敢让人知道。
4.写作特色
丰富的语言表现形式
首先是感叹句的运用。闻一多先生的这次讲演一个最大的特色是多用感叹句。用感叹句表达强烈的感情,是对反动派的无耻和卑劣行径的怒不可遏的控诉,是对李先生殉难的悲痛和对李先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高度赞扬,是情感的喷发,是心灵的怒吼。感叹句短促而有力,表达效果强烈。其次是反问句的运用。例如:“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运用反问句,加强了肯定的语气,使感情表达更强烈,更震撼人心。
5.主旨归纳
本文作者围绕李公朴被害事件,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同时赞颂了烈士的斗争和牺牲精神,号召人民与敌人斗争到底。
6.结构图示
7.技法指导
理解词语所指代的内容
我们说话或写文章时,为了使语言表达得简洁明快,常常要用到一些词语(以代词、名词为主)来复指或指代某些内容。在文本阅读中,对指代内容的考查即“内容指代”题也很常见。回答此类题目,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根据语境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其位置一般在该词的前面,少数在该词的后面;有些在词语附近,有些则离得较远;当这个词语后面出现冒号的时候,指代的内容往往在冒号后面。
详解详析
1.学者 新月 红烛 死水
3.(1)liè bǐ yǔ lí hèng héng jiàn jiān tiǎo tiāo
(2)晓 耻 屠 愤 怖 势 毁 末 蔑 篾 捶 锤 拨 拔
(3)①悲愤 ②污蔑 ③蛮横 ④挑拨离间 ⑤卑鄙无耻 ⑥赋予 ⑦光明正大
⑧偷偷摸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