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鱼我所欲也》当堂达标题(一)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得兼( ) 苟得( ) 丧耳( ) 箪食( )
豆羹( ) 弗( ) 蹴尔( ) 不屑( )
2.填空。
(1)孟子,名 ,字 ,是 时期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和散文家,是 以后的儒家大师,被尊为“ ”,与孔子并称“ ”。
(2)《孟子》主要是记述孟子到各国游说,以及同各种学派进行论辩的情况,阐发他的政治见解和哲学、伦理、教育思想,基本上是一部 散文,它以 方式,展开雄辩说理,辞锋犀利,富于哲理。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故患有所不辟也( )
(2)贤者能勿丧耳( )
(3)是亦不可以已乎( )
(4)万钟于我何加焉( )
(5)蹴尔而与之( )
(6)妻妾之奉(?? ?)
(7)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8)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
4.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二、内容理解
5.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人们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下文论证正题做好了铺垫。
B.文中能够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C.作者以浅显的类比、严谨的说理,阐述了“生”与“义”的关系,指出“道义”不是高于“生命”。
参考答案:
1.jiān ɡǒu sànɡ dān ɡēnɡ fú cù xiè
2.(1)轲 子舆 战国 孔子 亚圣 孔孟
(2)语录体 问答
3.(1)祸患,灾难 (2)不丧失 (3)停止,放弃 (4)益处 (5)踩踏 (6)侍奉 (7)“得”通“德”,感激 (8)获得生命
4.(1)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每个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2)一碗米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3)有的人见了优厚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了,那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5.C
9《鱼我所欲也》当堂达标题(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7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故不为苟得( )?
(2)故患有所不辟( )???????????????
(3)蹴尔而与之( )?
(4)是亦不可以已乎( )???????
2.下列加横线词语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得之则生??????? B.蹴尔而与之???
C.呼尔而与之????? D.行道之人弗受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按要求填空。
①这段文字先设喻引出论点??????????????,然后从?????两面论证论点。
②文中所说的“甚于生者”指的是????????,“甚于死者”就是????????。
5.本文开头从“鱼”和“熊掌”说起,有什么好处?
?
6.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列举了“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请你给本文补充—个论据。
7.文章阐明了“义”的重要性,你认为今天还有坚持“义” 的必要吗?为什么?
?
参考答案:
1.因此,所以? 通“避”,躲避? ?踩踏? ?停止,放弃
2.D
3.(1)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
(2)不只是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不丢掉罢了。
4.①舍生而取义者也??? 正反??
②义? 不义
5. 作者用“鱼”比喻“生”,用“熊掌”比喻“义”,通过类比,形象生动地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6. 朱自清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7.“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该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