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山歌》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音乐中表现农村牧童娃娃愉快劳动生活的欢乐情绪,进而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用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唱出山歌的特点。
3、认识1、2的唱名和二分音符。
二、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演唱歌曲,体会山歌的特点。
三、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复习歌曲《草原上》
师:同学们柔和的歌声让老师仿佛来到了宽广的大草原。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索,瞧,四川的小朋友已经用歌声在欢迎我们了:
3 2 1 │ 2 - │1 2 1 │ 6 - │
欢迎 你│ 们 │欢迎 你│ 们 │
2、生学习柯尔文手势
3 2 1 │ 2 - │1 2 1 │ 6 - │
师:那我们在1、2出现的时候加入柯尔文手势回应他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放牛山歌》。
(二)寓教于乐
1、初次聆听,感受歌曲
师: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歌曲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再次聆听,随音乐做动作
师:跟随音乐加入放牛、捡柴、赶牛的动作?歌词有什么特点?
师:其实它们都属于衬词,多出现在山歌中,山歌就是在山上劳动时唱的歌曲,节奏自由,声音高亢明亮,只有这样,它的声音才会在山间传得很远,更好地抒发人的情绪、协调劳动时的节奏、烘托气氛。
3、师生齐读第一段歌词并认识二分音符
师:岩、来、柴、啰、喂这些字读的时候注意它们上面的音符都是二分音符(X -),时值保持两拍。
4、生有节奏地读第一段歌词
5、师弹琴生轻声分句学唱第一段
师:哟、喂是四川的土语,演唱的时候注意语调和语气。
6、师范唱第一段生小声跟唱
师:通过刚才的演唱你们遇到困难了吗?
7、解决难学乐句
8、分析歌曲
师:太阳出来了,山坡上长满了青草,牧童赶着他心爱的牛儿,这时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师:他边放牛边捡柴,站在山上开心的唱起了歌曲,当太阳要下山,孩子们赶着牛儿回家时的最后一句,声音应该表现?强弱上有什么变化?
师:想象你就是那个小牧童正在山间快乐的劳动把第一段再唱一遍。
9、生随琴再次演唱第一段
10、生随琴默唱第二段
师:在心里静静的填词演唱。
11、生随琴演唱第二段
12、随琴完整演唱歌曲
13、随伴奏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师:注意情绪的变化以及表现山歌的高亢、嘹亮。
(三)创造表现
1、小组表演歌曲
师:还记得我们前面加入的律动吗?把它们加入到歌曲中。
2、速度创编
师:音乐是不固定的。可以进行多种变化。而山歌比较自由,节奏可以随意伸长、缩短,我们可以把歌曲的速度尝试进行加以变化。
(四)完美结课
师:艺术来源于生活,很多优秀的作品都是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创作出来的。今天我们学唱了《放牛山歌》,充分的感受四川风味的山歌,其实在我们国家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民歌,而且都很有特色,希望同学们课下可以多搜集这方面的资料,感受民族民间音乐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