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案[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案[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7-01-28 15:3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海峡两岸的交往
说 课 案
教 材: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课 题: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说课教师:
说课时间: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台湾问题是祖国统一大业中的重要一环,也是12课《香港和澳门回归》 的继续。主要介绍了50年来台湾和大陆关系的变化,旨在说明台湾是中国不可以分割的一个部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九二共识” 及“汪辜会谈”;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海峡两岸交往概况等。
能力目标:
①通过分析理解《同根源》这首诗和图说台湾近代历史,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②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课前收集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④通过最后的激情创作,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两岸人民血脉相连,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从而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3、重点和难点:
重点:1.党和政府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所制定实施的方针政策。
2.祖国大陆与台湾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难点:1. 两岸关系的发展变化。
2.对台方针政策演变的原因。
二、学生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我校八年级学生,他们生活在城市思想活跃、知识面广、喜欢上网善于收集资料。但他们对空洞的说教不易接受,喜欢讨论分析问题,而本课内容学生平时关注较多,所以本课主要由学生来探究分析问题,老师适当引导分析即可。同时我校学生竞争意识较强,适合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教法分析:
主要采用启发引导法和质疑解疑法,结合比较法、讲授法等。
四、学法分析:
主要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再结合阅读法、课堂讨论、归纳分析等学法。
五、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历史不是遥远的过去而是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本课就利用学生熟悉的时事热点赠台大熊猫来创设教学情境,教师进行设问,让学生对本课学习充满浓厚的兴趣。
2、新课学习:分为三大版块进行
为让学生对台湾问题有一个全局、系统的了解,本课将以回顾历史、研究现实、展望未来为线索把本课内容分为三大版块来学习:
一、回顾历史——台湾问题的由来
二、统一大业——台湾问题如何解决
三、展望未来——海峡两岸终团圆
一、回顾历史——台湾问题的由来
1、古代台湾:台湾自古属中华
让学生从《同根源》这首诗中,找出台湾和祖国大陆密切联系的史实,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神圣的领土。
2、近代台湾:海峡两岸痛分离
通过图说历史的方法,给学生展示近代1895年签定《马关条约》、1945年台湾光复、
1949年蒋介石逃往台湾、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的四幅图片,让学生看图回忆台湾近代历史,了解台湾问题的由来。
二、统一大业——台湾问题如何解决
1、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都把实现海峡两岸统一作为神圣使命,学生阅读教材教材结合收集的资料填充下面表格,归纳出党和政府对台湾的大政方针。
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
时 期 政 策
新中国成立初 毛泽东 武装解放
50年代中期 和平解放 “和为上计”
改革开放以后 邓小平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江泽民 八项主张
胡锦涛 《反分裂国家法》
学生完成表格后通过小组讨论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①解决台湾问题必须坚持的原则和前提是什么?
②50年代中期为什么由武装解放台湾转变为和平解放?解决台湾问题哪种方式最好呢?
③党和政府对台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一国两制”怎样照顾了台湾的历史和现状?
④江总书记的八项主张,与以前的方针相比变化最大的是哪一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其中第一个问题不难,第二个问题在讲抗美援朝时已经做过铺垫,第三个问题和香港、澳门的一国两制相类似,第四个问题部分学生在时事论坛的选修课里已经讨论过,所以通过小组讨论大部分同学都能理解,老师做适当的引导和补充即可)
(党和国家为了台湾能够顺利回到祖国怀抱,顺应形势不断调整政策,做着不懈的努力,那么和平统一台湾存在哪些障碍呢?学生思考回答)
2、和平统一台湾的障碍
①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表现在美国对台出售武器,暗中支持台独势力。老师着重强调由于美国企图“以台制华”用台湾问题来制约中国发展是台湾问题的最大障碍。
②台湾少数台独份子的破坏。表现在鼓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阻饶两岸的全面“三通”等。
3、和平统一台湾的希望
(尽管两岸团圆的道路上有不少障碍,但党和政府一直坚持和平统一,和平统一的希望在哪里呢?)
①两岸人民渴望团圆
让全班同学有感情的朗读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设问:诗人在作品中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和愿望?(思念祖国、思念亲人,渴望两岸团圆)
②两岸交流日益密切
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交往更让我们看到了团圆的希望。引导学生了解两岸关系发展的情况:1987年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海交会的成立——海协会的成立——“92共识”——“汪辜会谈”——2005年连、宋访问大陆的“和平之旅”。
二十多年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两岸在人员往来、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学生学生课前查找近几年两岸人员、经济、文化交流的资料,用小组擂台的方式让学生来举例说明)
③两岸人民反对台独
(展示台湾人民反对台独的图片和连战访问大陆后支持率的上升、陈水扁支持率的降低)
④香港、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⑤改革开放后,中国日益强大,美国由支持台独转变为维持两岸现状
(和平统一台湾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但也有一定障碍,那么到底是阻力大还是希望大呢?我们还是用事实说话吧)
三、展望未来——海峡两岸终团圆
1、未来趋势
4月14日在北京刚刚召开了两岸经贸论坛,台湾的重量级商业人物大部分到会,取得重大成果,陈水扁多次阻饶都没有得逞就在会议召开的当天污蔑这次会议,台湾人民看听过后只是笑一笑同时他的支持率再次降低。这再次说明什么问题?
和平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引导学生预期台湾未来,海峡两岸一定是能够统一团圆的。
2、激情创作
展示宣传画“少了这一点,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中国”创设情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激情创作──设计一条呼吁台湾回归的宣传语或宣传画,来表达对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祝愿。
学生:设计宣传语宣传画,如 “炎黄子孙不忘本,两岸兄弟一家亲。”、“本是同根,赤子情深”等等。最后老师选出最好的一句标语大家集体朗诵在激情的口号中结束本课。
六、主要板书设计:
一、回顾历史——台湾问题的由来
1、古代台湾:台湾自古属中华
2、近代台湾:海峡两岸痛分离
二、统一大业——台湾问题如何解决
1、 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
2、和平统一台湾的障碍
3、和平统一台湾的希望
三、展望未来——海峡两岸终团圆
1、未来趋势
2、激情创作
PAG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