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9课 辛亥革命
历史八年级上册( RJ )教学课件
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辛亥革命博物馆图片
鄂军都督府
学习目标
1.了解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志士发动的武装起义的名称、领导人及影响。
2.了解武昌起义的背景、过程,分析归纳其历史意义。
3.通过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分析,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新课探究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阅读教材,说一说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革命起义有哪些?结果如何?
革命武装起义
起义名称 时间 领导人 结果或意义
萍浏醴起义 1906年冬 刘道一、蔡绍南 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安庆起义 1907年夏 徐锡麟 徐锡麟死难,秋瑾被捕遇难
广西起义 1907年 孙中山、黄兴 夺取镇南关,最后失败
黄花山岗起义 1910年 黄兴等人 虽然失败,但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革命武装起义
广州黄花岗起义
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在广州发动由黄兴领导的武装起义。在这次起义中,喻培伦、林觉民等80多人英勇牺牲。后来收殓烈士遗骨72具,合葬于城郊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点击图片播放
黄花岗起义
黄兴
喻培伦
林觉民
追求真理、百折不挠,
前赴后继、浴血奋斗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
黄花岗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
二.武昌起义
据此,则人数已多,乘此路潮鼓涌之时,尤易推广。盖鄂省军届久受压制,以表面上观之,似无主动之资格,然其中实蓄有反抗之潜力;而各同志尤愤外界之讥评,必欲一申素志,以洗其久不名誉之耻。似此人心愤发,倚为主动,实确有把握,诚为不可得之机会。若强为遏抑,或听其内部自发,吾人不为之指挥,恐有鱼烂之势,事诚可惜。
——黄兴
阅读教材,结合材料分析武昌起义的有利条件?
保路运动兴起;有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革命基础好;湖北新军倾向革命等等。
武昌起义形势图
①武昌新军工程营起义(10月10日)
②夺取军械库
③进攻总督衙门
④占领武昌城
⑤攻占汉口、汉阳
⑥成立湖北军政府(10月11日)
⑦各省纷纷响应,一半以上宣布独立
武昌起义过程
湖北军政府旗帜
黎元洪
湖北军政府成立
熊秉坤---打响武昌首义第一枪
熊秉坤手写发言稿(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
各省纷纷响应,一半以上宣布独立。
点击图片播放
武昌起义(电影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辛亥革命的意义
武昌首义的古城楼“起义门”
课堂小结
主力:湖北新军
发展:全国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独立
胜利:湖北军政府成立
辛亥革命
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
革命起义:
武昌起义:
影响: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开启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随堂训练
1.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个武装起义是( )
A.安庆起义 B.广西起义
C.萍浏醴起义 D.黄花岗起义
2.孙中山称黄花岗起义“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主要是因为( )
A.它是武昌起义前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
B.它是孙中山、黄兴直接领导的
C.革命党表现了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D.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C
D
3.武昌起义起义的主要力量是( )
A.中国同盟会 B.湖北文学社
C.湖北新军 D.湖北共进会
4.下列有关辛亥革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因此这次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
B.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
C.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的终结
D.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C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