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1-20 20:08: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和都城是( )
A. 石达开 西安 B. 朱元璋 北京
C. 洪秀全 天京 D. 杨秀清 广州
2.中国在19世纪上半期出现了“千古未有之变局”,政治上的独立自主、经济上的自给自足现状被打破。这种“变局”开始于(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1856年10月,一艘名为“亚罗”的商船的船员被广东水师以参与海盗活动为由扣押。事发后,英国驻广州领事想借此机会挑起事端,便以该船曾在香港注册(确在香港注册,但扣押时已经过期)且悬挂英国国旗为由,向中方抗议。此事件成为( )
A.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借口
B.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C. 中美《望厦条约》签订的结果
D. 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
4.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中国近代史上的通商口岸,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最早的“窗口”不包括( )
A. 上海 B. 广州 C. 福州 D. 深圳
5.19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对英贸易保持每年出超二三百万两白银的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贸易局面,英国采取的卑劣手段是( )
A. 向中国大量出口工业品 B. 减少进口中国物资
C. 停止与中国的贸易往来 D. 向中国走私鸦片
6.下图的雕塑是某地的一个爱国主义教育景点。据此判断,与该雕塑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虎门销烟 B. 英军攻陷定海
C. 割香港岛给英国 D. 签订《南京条约》
7.从麻木不仁的清王朝手中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
A. 英国 B. 俄国 C. 日本 D. 葡萄牙
8.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 《北京条约》 B. 《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9.1861年,法国作家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文明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
A. 英国军队 B. 法国军队 C. 英法联军 D. 八国联军
10.在1858年,一位沙皇俄国的渔夫,在黑龙江以北地区捕鱼遭到清军的阻挠,可这个渔夫却说自己是合法的,他的理由是( )
A. 沙皇俄国武力比中国强大
B. 这里自古就是沙皇俄国的领土
C. 中俄《北京条约》规定此地区归沙俄
D. 中俄《瑷珲条约》规定此地区归沙俄
11.“虎门销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虎门销烟展示出中华民族无与伦比的伟大形象,是抗击外来侵略的胜利。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已毫无愧色地成为历史巨人了。”材料中的“历史巨人”是指
A. 陈化成 B. 林则徐 C. 琦善 D. 关天培
12.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是在下列哪一事件之后()
A. 金田起义 B. 永安建制 C. 攻克武昌 D. 定都天京
13.“洋枪队”协助清军攻打太平军说明了( )
A. 太平军要把外国人赶出中国
B. 清政府雇佣了外国军队
C. 清军有了洋枪洋炮
D. 清政府和外国侵略者勾结起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14.曾经不可一世高高在上的大清帝国一夜之间被英国人打得颜面扫地,这掀开了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史。这场导致中国走进屈辱历史的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中法战争
15.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
A.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B. 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C. 获得更多的赔款
D. 允许外国使者进驻北京
16.导致如下图中1843年前和1843年清朝纺织原料及纺织品进口货物税率(关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 英国机器纺织品的倾销
C. 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D. 《马关条约》签订
17.太平天国后期,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写成《资政新篇》的领导人是( )
A. 洪秀全 B. 洪仁玕 C. 韦昌辉 D. 杨秀清
18.清朝时候,商人张三从上海运一批货到汉口,受到各地官吏的百般刁难,重重勒索。他气愤地说:“清政府有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自由航行,不受盘查,而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行?难道非要中国商船插上外国旗子才有生路吗?”这里的“清政府条约”是指
A. 《南京条约 B. 《望厦条约》 C. 《天津条约》 D. 《北京条约》
19.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并吸取其争权夺利导致分裂的反面教训。这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
A. 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
B. 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发生
C. 得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
D. 激起了国内反清的高潮

二、非选择题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然而甚至在最初那些有希望的年代中都有迹象表明,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
——《太平军叛乱》
材料二:洪仁玕在1859年发表的《资政新篇》中概括地提出了强化中央集权、采用西方技术以使中国经济和交通现代化以及发展与西方列强友好关系的政策。洪仁玕所提出的开设现代银行、颁发专利权、建造铁路和轮船以及发展采矿业等建议表明,他对西方力量所在的若干因素抱着全心全意的、虽然认识很不全面的赞赏态度。这些建议是太平天国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转变。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太平天国是怎样进行“社会革命”的。为什么“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
(2)为什么说《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转变”?分析这种转变未能成功的原因。
(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转变说明了什么?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在海外漂泊150余年终于“回家”的国宝——圆明园猴、牛、虎、猪四大兽首。

材料二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1)材料一中圆明园兽首“海外漂泊150余年”的原因与哪一次战争有关?这次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发动这次战争的侵略者犯下了哪一暴行?
(2)材料二中俄国得到了“更多的好处”,你知道具体指什么吗?
(3)列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罪行罄竹难书,它们的屡屡得逞,再次验证了什么道理?我们应当吸取什么教训?
22.材料一 清朝时人们在吸食鸦片

材料二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当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万人,船只多系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军约0.6万至0.7万人,出动战舰20艘,“船坚炮利”,战争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而结束。
阅读上面材料,请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谈一谈鸦片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哪些危害?
(2)导致材料二战争爆发的导火索是什么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3)根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重要原因。这是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吗?为什么?
(4)材料二中的战争结束后,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哪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其条约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各地群众“合到金田,恭祝万寿起义,……次则移跸到东乡……闰八月初一日,入永安州”。
材料2“癸丑二月,天兵到南京,由仪风门攻入,不半月而平定……后乃发兵扫北。”
材料3“丙辰年破东门向荣。是年七月,东王升天,北王亦丧。丁巳,翼王远征。
——《洪仁玕自述》
回答:
(1)材料1、2所述之事各发生在哪一年?在这两年中,太平天国进行了哪些重要活动?
(2)材料3所说的“东王升天,北王亦丧”指的是什么?
(3)“翼王远征”指的是什么?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851年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建号天平天国,1853年占领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并定为都城,C项符合题意;石达开和杨秀清是天平天国的领导核心,朱元璋为明朝开国皇帝。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2.【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处在清朝晚期,清朝此时仍是一个封建专制国家,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这种局面被打破的事件是1840年鸦片战争,英国通过武力强行打开中国大门,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A项符合题意;BCD项均在鸦片战争后,故选A。
3.【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英国不满足已经攫取的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4.【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中国近代史上的通商口岸”“最早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没有深圳。这五处通商口岸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最早的窗口,故选D。
5.【答案】D
【解析】选项A向中国大量出口工业品也打不开销路,因为受到自然经济的抵制;选项B减少进口中国物资不符合英国寻求原料市场的需求和对中国传统商品的需求;选项C停止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也是不可能的,因为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急需广阔的海外市场,根据题干中“英国采取的卑劣手段”要求来看,当然向中国走私鸦片更卑劣,所以应选D
6.【答案】A
【解析】该图片展现的是一个被折断的烟枪,通过图片的寓意不难理解是禁烟,所以只有A符合题意,应选A。
7.【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关知识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是中国近代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ACD不符合题意,因此选B。
8.【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规定割地、赔款、开通商口岸、关税协定等,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9.【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1861年”“火烧圆明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英法联军闯入北京,抢劫并火烧了圆明园,犯下了滔天的罪行,C项符合题意;英国军队发动的是鸦片战争,A项不符合题意;法国军队没有单独侵略过中国,B项不符合题意;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1900年,D项不符合题意的时间;所以答案选C。
10.【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采取先武力占领,后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方式,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规定黑龙江以北地区归俄国,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点睛:专题复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割占的中国领土及给我们的启示。
11.【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事件是虎门销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39年6月,林则徐在虎门销毁鸦片两万多斤,打击了列强的侵略势力,彰显了中国人民顽强斗争的意志,林则徐被称为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材料中的“他”就是虎门销烟的领导者林则徐,所以答案选B。
12.【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1年金田起义后不久,洪秀全称“天王”。攻克永安后,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故B符合题意;金田起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标志,故A不符合题意;攻克武昌、定都天京是在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之后,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认识永安建制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太平军定都天京是在永安建制之后。
13.【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洋枪队”协助清军攻打太平军,说明了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镇压太平天国。故选D。
14.【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中英之间的一场导致中国走进屈辱历史的战争指的是1840年开始的鸦片战争,A项符合题意;BCD项中的战争均在鸦片战争之后,且都不仅仅只有英国参与或者没有英国参与的中法战争。故选A。
15.【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故答案为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第二次鸦片战争。近代中国屡遭侵略,主要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其中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16.【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可知,“1843年清朝纺织原料及纺织品进口货物税率(关税)”比“1843年前”大幅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导致进口货物税率大幅度降低,C项符合题意;AB两项是鸦片战争前的背景,不符合题意;D项签订的时间是1895年,不符合题意。故选C。
17.【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韦昌辉和杨秀清在天京事变中已被处死,不符合题干。洪秀全是天平天国运动的领袖,他在天平天国后期重建领导机构,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写成《资政新篇》的不是洪秀全,而是洪仁玕;因此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解题时围绕选项中的人物在天平天国后期的活动情况,首先排除最不可能的人物,再分析排除洪秀全,最后得出答案。
18.【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法国、俄国、美国强迫清政府在天津分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内容有:各国公使常驻北京;增开十处通商口岸;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传教”;对英法分别赔款400万和200万辆白银;清政府准许鸦片进口。题干内容“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自由航行,不受盘查”符合《天津条约》规定,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9.【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太平天国的反对清朝统治给辛亥革命提供正面的影响,内部的分裂给辛亥革命提供反面的教训,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给后来的革命探索活动提供经验教训,是有益于近代的革命探索的,C项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提到思想领域的内容,A项排除;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B项说法错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没有激起国内反清的高潮,D项说法错误。故选C。
20.【答案】(1)说明: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实行国库(圣库)制度,平均分配产品。原因:小农经济的存在。
(2)转变: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近代工业和各项近代事业。原因: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战争的紧张环境;得不到广大农民的支持。
(3)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内容“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内容体现了太平天国运动实施的改革中企图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实行国库制度,平均分配产品。太平天国运动中把小农自然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实际上并没有超越封建主义的经济范畴,这种绝对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违背小生产者的本性,无法实现,也不能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所以说“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强化中央集权、采用西方技术以使中国经济和交通现代化以及发展与西方列强友好关系的政策。”说明太平天国经济理论开始转变为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近代工业和各项近代事业。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所处的历史时期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列强的侵华战争造成了紧张的环境;得不到广大农民的支持。所以这种转变不能成功。
(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转变说明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点睛:关于太平天国运动,需要重点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发展的各个阶段、性质、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和评价,从积极和消极的角度分析太平天国运动产生的历史影响,能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21.【答案】(1)第二次鸦片战争。帝国主义国家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火烧圆明园。
(2)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3)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奋发图强,加快经济建设,使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这样才能摆脱被压迫被侵略的命运。
【解析】(1)依据题干关键词“圆明园”可知,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来解答。
(2)依据所学可知,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获取的利益——割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3)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2.【答案】(1)摧残了当时人们的精神和体质;加剧了中国的贫弱。
(2)虎门销烟 1839年
(3)中国武器落后,英国“船坚炮利”。不是。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综合国力落后。(或以清政府为代表的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先进的资本主义)
(4)《南京条约》
内容: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
【解析】(1)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的输入,首先严重损害了中国人的身心健康,其次中国大量白银外流,直接威胁着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也使清政府财政收入日趋枯竭,百业萧条,市场凋敝;再次鸦片贸易使清王朝统治更趋衰败,军队日趋腐化,严重影响了清政府的军事力量。这些都严重地危害着清朝的统治,威胁着中华民族的生存。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8世纪后半期起,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并在中国引起严重后果。 1839年林则徐到广州禁烟,并于6月在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损害了英国的利益,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3)根据材料二的内容“船只多系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 “英国船坚炮利”可知,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中国武器落后,英国“船坚炮利”。但是这不是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综合国力落后,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先进的资本主义。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于1842年在南京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其内容规定: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
23.【答案】(1)1851年;1853年。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领导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太平军攻占永安,并初步建立了政权。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并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开始进行北伐和西征。
(2)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先是韦昌辉杀了杨秀清,继而韦昌辉被处死。
(3)由于洪秀全的猜忌,石达开负气出走。进一步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实力。
【解析】(1)根据材料以中的“合到金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的是1851年洪秀全发动的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始;根据材料二中的“天兵到南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指的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并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开始进行北伐和西征。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王升天,北王亦丧”指的是1856年太平天国的天京事变,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东王被杀,东王杨秀清被北王韦昌辉所杀;北王亦丧,韦昌辉因杀人过多,亦被处死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翼王远征”指的是1856年太平天国的天京事变,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东王谋反,北王翼王屠杀东王全家,天王又诛杀北王来收局,至此天国内部的权利斗争愈加激烈,此时翼王石达开不想再参与到这样的权利斗争和兄弟相残中去,同样也不想重蹈北王的覆辙,遂率部众转战西南。这一事件分散了天国的兵力,削弱了中心地区的实力,影响到了天国中心的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