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1-20 21:0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当中华民族处在危亡关头,聂耳创作了大量的振奋民族精神的抗日救亡歌曲,其中包括( )
A. 《黄河大合唱》 B. 《大刀进行曲》
C. 《在太行山上》 D. 《义勇军进行曲》
2.一份文献记载着“失去辫子,人们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于是,时兴起戴帽子……”这种情景最早应该出现在( )
A. 五四运动后 B. 辛亥革命后
C. 新中国成立后 D. 洋务运动后
3.绍兴是鲁迅的故乡,鲁迅是绍兴的“金名片”。在新文化运动中,鲁迅为了揭露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吃人的真面目而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
A. 《狂人日记》 B. 《故乡》 C. 《阿Q正传》 D. 《孔乙己》
4.中华民国成立后,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逐渐得到改变。下列体现这一改变的是( )
A. 留辫 B. 称“先生” C. 缠足 D. 翎顶补服
5.下列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说法正确的有( )
①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比较落后
②从行业上来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落后
③从地区之间的发展来看,上海、武汉等沿江海大城市较发达,内地薄弱
④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代”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6.跪拜礼有损人格。我国废除这一礼节,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是在
( )
A. 鸦片战争后 B. 洋务运动后 C. 戊戌变法后 D. 辛亥革命后
7.阅读下面的“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
B. 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大量外国资本
C. 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企业
D. 列强忙于一战,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8.中国近代史上民族工业发展的“短暂春天”是在( )
A. 洋务运动时期 B. 甲午战争以后
C.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 抗战胜利以后
9. 教育部决定在部分中小学开设京剧艺术课。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京剧艺术第一次被拍成电影的是( )
A. 西洋影戏 B. 《强行剪辫》
C. 《定军山》 D. 《杨乃武与小白菜》
10.中国在近代教育发展史上的有益探索有
①戊戌变法期间,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改试策论
②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
③新文化运动中,全盘西化
④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1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举步维艰,但也曾出现过短暂繁荣的局面,被称为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下表中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出现在

A. 洋务运动时期 B. 戊戌变法时期
C. 辛亥革命时期 D.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12.20世纪30?40年代,我国音乐家创作了许多控诉日本侵华造成民族苦难和讴歌、激励抗击曰本侵略的音乐作品,其中冼星海创作的,被誉为“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的是( )
A. 《松花江上》 B. 《毕业歌》
C. 《义勇军进行曲》 D. 《黄河大合唱》
13.报纸、杂志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进行舆论宣传的重要工具。下列表述有误的是
A. 鸦片战争后,在北京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中文报刊
B.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C. 陈独秀等以《新有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
D. 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
14.下列哪项不是交通通讯变化带来的影响( )
A. 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B. 便于百姓之间的沟通
C. 利于信息的传达
D. 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15.辛亥革命后,在公共场合你应该如何称呼一位男士才能体现出你对他的尊重( )
A. 老爷 B. 大人 C. 先生 D. 公子
16.中国职业学校教育始于同治五年,最早由左宗堂在福州船政学堂实施,初称“实业教育”,1917年改称“职业教育”。百日维新期间创办的中国近代最早的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是( )
A. 京师大学堂 B. 北洋西学堂 C. 时务学堂 D. 京师同文馆
17.无情批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成就卓著,影响巨大,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定了基石的人是(  )
A. 鲁迅 B. 赵树理 C. 陈独秀 D. 郭沫若
18.1881年南海知县徐赓陛以继昌隆缫丝厂“专利病民”“夺人生业”“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为借口,下令予以封闭。19世纪90年代,武举李福明因设立机器磨坊,被清朝官吏视为“不安本分”的“刁商”,经都察院批准,饬令撤去。材料反映了( )
A. 近代封建地主纷纷从事工商业
B. 实业救国思想在我国影响较大
C. 近代民族工业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
D. 洋务运动促进了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英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二此事乃吾国数干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严复对废科举的评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最早的考试制度”产生于我国的哪一个朝代?是指什么制度?
(2)科举考试是在何时废除的?
(3)你怎样理解材料二说废除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20.近代以来,随着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民族工业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请将材料一中的示意图补充完整。
(2)甲午战争后所签订的《马关条约》中哪一条款不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张謇提出什么口号并创办大生纱厂等企业使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
(3)中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


(4)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5)综上所述,你认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7年商务印书馆由夏瑞芳等人创办于上海。1902年,张元济加入,开始编撰教科书与翻译出版外文著作,后来还出版各类辞书、期刊、杂志、学术著作与影印古籍。
材料二  1932年1月28日深夜,上海炮声四起,日本侵略者突然侵犯闸北,中国守军奋起自卫。在隆隆的爆炸声中,当时的东方文化中心机关——商务印书馆陷入一片火海中:建筑物被焚烧殆尽、书籍文献付之一矩……上海沦陷后,日军更是潜入商务印书馆的东方图书馆纵火焚烧,馆中30余年搜集所得的大量中外图书40余万册,包括无价之善本珍籍,全部化为灰烬。
请回答:
(1)商务印书馆在当时的地位如何?
(2)商务印书馆主要在哪些方面作出了主要贡献?
(3)商务印书馆被炸毁五年后,日本又发动了哪次事变挑起全面侵华战争?
(4)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些历史信息?
22.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尊师重教是我国的优良传统,结合所学,请回答:
(1)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并提出了很好的教学和学习方法,今天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的方法有哪些?
(2)20世纪初,我国学习西方教育体制,根据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阶段的划分,逐步建立起各级新式学校,依据的教育法令是什么?
(3)近代日本的崛起, 很重要的一点是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在明治维新中对教育作何规定?
(4)改革开放后,我们国家在教育方面做了哪些事情体现“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理念的?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聂耳的作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当中华民族处在危亡关头的时候,聂耳创作了大量的振奋民族精神的抗日救亡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就是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抗日救亡歌曲。AC是冼星海的作品,B是麦新的作品,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答案】B
【解析】留辫子是在清朝时期,失去辫子是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但人们一时又不习惯,所以又时兴起戴帽子,本题选B。
3.【答案】A
【解析】由材料中“揭露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吃人的真面目而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可知是《狂人日记》,1918年,鲁迅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通过象征的艺术手法,无情地揭露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强烈地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恶。故选A。
4.【答案】B
【解析】民国时期,我国社会习俗的变迁主要表现在:强令男子剪辫,女子停止缠足,用新式的礼服代替过去的翎顶补服,用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代替有损人格的跪拜礼,用“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代替“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四个选项中A、C、D三项都是民国政府所废除的习俗。故答案选B。
5.【答案】C
【解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从诞生之日起一直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比较落后;从行业上来看,主要集中在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部门,重工业落后;从地区之间的发展来看,上海、武汉等沿江海大城市较发达,内地薄弱;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中国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代”。故答案选C。
6.【答案】D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先后颁布了剪辫、易服等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呼,还规定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不好的社会习俗逐渐得到了改变,体现了资产阶级平等的愿望,故选D。
7.【答案】D
【解析】通过分析表格,我们看出1920年和1913年相比较,无论是拥有厂家还是资本、工人人数都得到了显著增加,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所以答案是D。
8.【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一战时期,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被称为“黄金时代”,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时间不是“短暂春天”,排除;故选C。
9.【答案】C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近代以来,西方发明的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我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的京剧舞台片《定军山》,故选C。
10.【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近代教育发展史上的有益探索”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中,全盘西化是一种错误的看法,不管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有可取之处,也都有不足之处,我们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应该是去取精华弃其糟粕,③不属于有益的探索,排除③;所以答案选D。
11.【答案】D
【解析】根据图表信息1912—1918年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黄金时代”。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洋务运动时期是在19世纪60--90年代;选项B戊戌变法时期是在1898年;选项C辛亥革命时期是在1911年;所以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2.【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以气势宏伟的旋律,发出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怒吼,震撼了一代中国人的心扉,被誉为“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13.【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申报》是1872年4月30日在上海创刊,1949年5月27日停刊。A项说法不正确。所以答案选A
14.【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是指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不是交通通讯变化带来的影响;而选项B人们之间沟通、选项C信息的传达、选项D商品的流通都与交通通讯变化相关;因此不是交通通讯变化带来的影响的是选项A,故选A。
15.【答案】C
【解析】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了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禁缠足、倡女权等法令,使人们的生活方式简易化,方便化,具有民国生活特色开始出现。在改称谓上,孙中山发布命令,废除清朝官场的“大人”、“老爷”称呼,官员之间以“官职”相称,民间称“先生”或“某君”,以官职、先生、某君代替老爷、大人作称谓,是用人格的平等代替身份的不平等,影响遍及社会各个角落。
16.【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日维新期间创办的中国近代最早的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是京师大学堂。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北洋西学堂,是甲午战争后在天津创办;选项C时务学堂,是清末戊戌变法运动期间创办的学校;选项D京师同文馆,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所以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7.【答案】A
【解析】
18.【答案】C
【解析】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发展艰难曲折。导致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呈现这种特点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题干材料反映出近代民族工业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故选C。
19.【答案】(1)隋朝;科举制度。
(2)1905年。
(3)①科举制度的废除,结束在中国延续一千多年的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②废科举,兴学堂,有利于培养各方面的人才。③从课程设置、教育行政及学校管理等方面,都与以往有本质的区别。可见科举制度的废除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解析】(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最早的考试制度”产生于我国的隋朝;指的是科举制。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考试是在1905年废除的。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的废除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结束在中国延续一千多年的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废科举,兴学堂,有利于培养各方面的人才等。
点睛:抓住题眼“理解废除科举制度”,是解题突破口;科举制度的废除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废除科举制度有利于学习西方先进的近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有利于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发展、进步的重要表现。
20.【答案】(1)①洋务运动;②甲午中日战争;③第一次世界大战
(2)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实业救国”。
(3)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政府颁布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涌现,掀起发展实业的热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4)虽有长足发展,但总体比较落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5)是由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的。
【解析】(1)依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甲午中日战争后,允许外国在中国开办工厂,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工商业,他提出了“实业救国”,客观上刺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了放松了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2)依据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中国开办工厂,不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工商业,他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并创办大生纱厂等企业,使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
(3)依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政府颁布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涌现,掀起发展实业的热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4)依据材料二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工业虽有长足发展,但总体比较落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而且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5)综上所述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由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并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不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这种状况很难改变。
21.【答案】(1)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2)编辑出版多种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3)七七事变。(4)商务印书馆规模宏大;日本侵华严重破坏了中华文明;等等。
【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也是存在时间最长的文化出版机构。
(2)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务印书馆主要编辑出版了多种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2年商务印书馆被轰炸,五年后即1937年日本发动了七七事变,开始进行全面侵华战争。
(4)根据材料内容可以看到,商务印书馆的规模宏大;日本侵华战争严重破坏了中华文明等等。
22.【答案】⑴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独立思考等(至少答出3点)
⑵《奏定学堂章程》
⑶强制实行义务教育
⑷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至少答出2点。)
【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教育教学理念有“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等都对我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有非常大的影响。言之有理即可。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03年,张百熙、张之洞、荣庆等重新拟定《奏定学堂章程》,并经法令正式公布在全国施行。此章程通常称为“癸卯学制”。这个学制按照日本的教育模式,将整个教育分为初等小学堂、中学堂、高等学堂三级。是中国近代由国家颁布的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推行的系统学制,是清末民初新式教育体制的主要依据,在中国近代教育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规定实施强制性义务教育,派遣留学生到欧美国家学习,效仿西方建立从小学到大学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向学生灌输忠君爱国思想。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在教育方面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发展了高等教育等,体现了“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