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
——北京人知识要点一、元谋人——约170万年前
二、北京人(约70万—20万年前)
体质特点: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生产工具:打制——旧石器时代
火的使用:保存、使用天然火
生产活动:采集、狩猎
社会组织:原始群居
三、山顶洞人——(约3万年)
体质特征: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生产工具: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火的使用:懂得人工取火
社会组织:过集体生活练习题1. 目前我国境内发现的距今约170万年的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A2.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化石和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某实习小组准备实地参观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 )
A.北京周口店 B.陕西半坡
C.云南元谋 D.浙江河姆渡
C3. 媒体报道:近些年,不断有坟墓修建在古老的元谋人遗址上,元谋人遗址纪念碑已被数十坟堆“包围”。这一消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的主要原因是( )
A.元谋县是著名的风景区
B.元谋县是我国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地方
C.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D.元谋人遗址出土了完整的人类头骨化石
C4. 1929年,第一个发现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并发现北京人用火遗迹的是( )
A.安特生 B.贾兰坡
C.裴文中 D.步达生
C5.“1929年,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在周口店的山洞里,发掘出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他兴奋地断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骨。”材料中的“远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B6.某中学历史老师在讲授中国早期人类时,出示了一幅图片并介绍说:“能直立行走,头部还保留猿类的某些特征,使用天然火。”请你判断此原始人类应该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B7. 电视剧《执着的追踪》艺术地再现了追踪神秘丢失的国宝“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故事。“北京人头盖骨化石”距今约( )
A.80万-30万年 B.70万-30万年
C.70万-20万年 D.80万-20万年
C8.北京人学会了把石块打制成简易的工具。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考古学上称( )
A.新石器时代 B.青铜时代
C.旧石器时代 D.金石并用时代
C9. 下列有关北京人生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制作磨制石器
B.使用天然火烧烤食物
C.将石珠钻孔做成饰品
D.用骨针缝衣服
B10.证明北京人已经是人的主要依据是( )
A.生活在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
B.使用天然火烧烤食物、取暖、照明
C.能够用手制造、使用工具
D.在体质特征上,手足已向人靠近
C11.“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是网络上颇为流行的诗句。如果要考察“来自周口”,能“直立行走”的远古人类应该去( )
A.北京市 B.陕西省
C.浙江省 D.云南省
D12.按照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生活的年代从远到近排列正确的是( )
A.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
B.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C.元谋人、山顶洞人、北京人
D.山顶洞人、元谋人、北京人
B13.《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2016年第1版)中写道:“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说明北京人( )
①会制造石器 ②会种植粟 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A14.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最有力的证据是中国原始人类的( )
A.传说、遗址 B.化石、遗址
C.遗物、记载 D.传说、记载
B15.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的原始人类,想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应该通过( )
A.神话传说
B.历史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
?
D16.以下是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的有关北京人的资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发现的骨器:在北京人洞穴堆积物中,有许多鹿角被分割成两段,斫痕清楚,显然是加工过的。截断的鹿角根粗壮而结实,可以做锤子用。遗址中出土的完整的鹿的头骨有上百件。
材料二 北京人使用的打制石器
材料三 发现的用火遗迹: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五层面积较大、堆积较厚的灰烬和其他用火遗迹。灰烬最厚的达6米。灰烬成堆成层分布,含有烧过的朴树籽、木炭、烧石、鹿角和各种动物骨骼。
材料四 发现的动物化石:周口店遗址第一地点出土的动物化石最多……出土的食肉动物化石占绝对优势,有剑齿虎、棕熊、洞熊、西藏黑熊、中国鬣狗、狼、豺豹、猎豹等17种。还有非食肉动物如猴子、肿骨鹿、葛氏斑鹿的化石……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北京人使用过哪两种类型的工具?
骨器、石器。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北京人制作的石器有哪些类型?
尖状器、刮削器、石锤和石砧等。(3)根据材料一、材料三举出两种北京人可能吃的食物。
朴树籽、鹿肉或其他动物的肉等。(4)根据材料综合分析北京人是群居还是独居。并请说出你判断的理由。
群居。出土食肉动物化石占绝对优势说明北京人要面对凶猛的野兽的进攻,生活环境险恶;出土的骨器和石器说明北京人使用的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低下,个人独居很难生存,必须群居才能生存下去。(言之有理即可)(5)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研究北京人的主要证据来源是什么?
?
对历史遗迹的考古发现。 课件23张PPT。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知识要点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1.农作物种植:稻、粟、黍;饲养业出现
2.标志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距今年代
2.生产生活
三、半坡居民的生活
1.距今年代
2.生产生活练习题1. 假如你去西安古城旅游,离你最近的原始居民遗址是( )
A.半坡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河姆渡遗址
A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下列遗址中,可为这一结论提供证据的是( )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B3. 大地湾遗址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东北的五营乡邵店村,从已经发掘的房屋遗址看,早期大多为半地穴式房屋,以圆形为主,室内有一个小火塘。这种房屋样式与选项中哪一古人类遗址相似( )
A.北京人遗址
B.河姆渡人遗址
C.半坡人遗址
D.元谋人遗址
B4.某摄制组来到大西北,想以北方最早培育的农作物为主要食材来做一种粥,你会给他推荐( )
A.水稻 B.高粱
C.玉米 D.粟
D5. 距今约7 000年,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是( )
A.北京人 B.河姆渡居民
C.半坡居民 D.元谋人
B6.黔东南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进行课题研究,列出的关键词是“黄河流域、半地穴式圆形房屋”,请你判断他们研究的是哪一原始人群( )
A.元谋人 B.河姆渡人
C.半坡人 D.山顶洞人
C7. 在我国的一些早期遗址中,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它最可能位于( )
A.甘肃天水 B.浙江余姚
C.北京周口店 D.陕西西安
B8.下列说法与河姆渡人生活无关的一项是( )
A.种植水稻 B.制作彩陶
C.象牙雕刻 D.使用天然漆
B9. 河姆渡和半坡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农业生产的出现
B.火的使用
C.建造房屋
D.使用陶器
A10.能够较典型地反映我国原始农业状况的是( )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河姆渡人 ④半坡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D11.“这里的房子都没有窗户,由于时间久远,房屋都看不见了,但他们建造房屋时留的柱洞、灶洞、门槛以及半地穴式的结构都还清晰可见。”王铭旅游日记中的“这里”是( )
A.北京周口店遗址 B.元谋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C12. “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业是国之根本,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有( )
①农作物种植 ②家畜饲养 ③磨制工具 ④聚落
⑤城市的出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A13.比较法是我们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关于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相似之处是( )
①都生活在大江大河流域 ②都处于新石器时代
③会制作陶器 ④种植水稻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B14.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根据考古发现,下列使用磨制石器的远古居民是( )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半坡人 ④河姆渡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D15.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属于典型的农耕文化,根据所学知识,下面哪项不是农耕文化的特点( )
A.会建造房屋,定居生活
B.会种植庄稼,经营原始农业
C.会建造船只,海上活动兴盛
D.会饲养家畜,以备不时之需
C16.“千年看西安,百年看上海。”今年五一小长假,小明开心地随爸妈去西安旅游,专门参观了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半坡遗址博物馆。
材料一
材料二 纽约时报广场堪称“世界的十字路口”。不久前,它以《七千年文明河姆渡》为专题,再现了7 000年前的中华原始农耕文明,几乎传播到了全世界。
材料三 人类的祖先发现一些谷类可以在土地上栽种,捕获的小动物可以在家饲养。年深日久,终于进入了“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农业时代。这样,人类自己生产粮食,在农闲时候改进工具,逐渐跨入文明的大门。所以,农业是文明之母。
(1)材料一是小明在博物馆看到的部分考古文物,请你判断半坡遗址出土的这些工具的用途,并推断半坡人的生产生活情况。
用途:石斧进行农业生产;渔叉、渔钩用来捕鱼;纺轮用于纺织。生产生活情况:会制作并使用磨制石器,用以开垦土地,从事农业生产;捕鱼作为食物来源的补充;会从事简单的纺织、制衣。(2)依据上题可知,我们了解半坡人生产生活情况的主要依据是什么?穿越时空隧道,假如你到半坡居民的家中做客,他们最有可能用什么招待你?
?
考古发现;粟、鱼、肉等。(3)请你猜想材料二《七千年文明河姆渡》的专题中,将会展现哪些图片。(至少列举四个)
骨耜、稻谷、陶器、骨哨、玉器、干栏式房屋等。(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哪些?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课件25张PPT。第3课 远古的传说知识要点一、炎黄联盟
1.远古的历史传说
2.炎黄联盟、炎黄战蚩尤的传说——华夏民族的起源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传说中的炎帝
2.传说中的黄帝
3.考古发现的印证
三、尧舜禹的禅让
1.尧舜和禅让制
2.大禹治水练习题1. 为纪念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孙中山曾写下“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的诗句。孙中山纪念的人物是( )
A.黄帝 B.炎帝 C.尧 D.大禹
A2.刘文同学在搜索一次传说时代的战役时,搜到了以下内容:黄帝竖起七面大旗,摆开了星斗七旗战法。炎帝面对星斗七旗战法,无计可施,一败涂地,躲回营内不敢挑衅。小刚同学搜索的这次战役是( )
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阪泉之战 D.巨鹿之战
C3. 传说在中国古代,有一场“风伯御风,雨师行雨”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炎黄部落联合大败蚩尤部落。该战役发生在( )
A.牧野 B.涿鹿 C.马陵 D.巨鹿
B4.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民族,下列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 ( )
①炎帝 ②黄帝 ③尧 ④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A5. 中华民族是由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同民族,在长期的交流与碰撞中形成的。其中,汉民族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它的前身是( )
A.炎黄族 B.半坡氏族
C.华夏族 D.元谋人
A6. “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材料中的“神农”是( )
A.炎帝 B.黄帝
C.伶伦 D.嫘祖
A7. 2017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盛大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华人华侨近万人参加典礼。下列有关黄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建造宫室、车船,制作衣裳
B.让部下仓颉创造文字
C.他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D.妻子嫘祖会缫丝
C8.有一个游戏叫《轩辕圣战录》,内容讲述轩辕氏联合神农氏,打败了会呼风唤雨、制造迷雾的蚩尤。这里的轩辕氏是哪一个传说中的人物( )
A.伶伦 B.炎帝 C.黄帝 D.大禹
C9.《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 )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宗法制
C10.下列古代传说中,重大发明创造与发明者的连线,错误的一组是( )
A.伶伦——发明纺织
B.隶首——发明算盘
C.炎帝——制作琴瑟
D.仓颉——发明文字
A11.如果拍摄一部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时期的电视连续剧,能够出现的情节是( )
A.炎帝发明指南车打败蚩尤
B.尧发明了文字
C.年老的禹经过考察让位于舜
D.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D12.《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这一描写反映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宗法制
A13.下面对古代传说与历史事实的联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远古传说完全不可信
B.我们可以完全相信远古传说
C.历史事实是在远古传说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
D.远古传说有夸张,但不少传说含有价值极高的内容
D14.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好方法,下列哪一个图示形象地说明了我国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更替的顺序( )
A.尧→舜→禹
B.舜→尧→禹
C.尧→禹→舜
D.禹→尧→舜
B15. 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下列与禅让制密切相关的是( )
A.炎黄战蚩尤 B.黄帝建宫室
C.舜让位于禹 D.启继承父位
?
C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孙中山为他书写了祭陵词,寥寥32字,表达了炎黄子孙对他的感恩追思之情。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材料二 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1)材料一中的“轩辕”有一项发明,这个发明是什么?在“轩辕”统治时期,相传还有一个人创造了文字,这个人是谁?
?
指南车。仓颉。(2)材料二所述的历史人物是谁?他完成材料所述事件采用了什么方法?他有一个典故,这个典故是什么?
?
大禹。禹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三过家门而不入。(3)材料中的人物都是古代传说中提到的,请谈谈传说和史实的关系。
史实指的是真实的历史事件,传说是人们依据历史,经过人们加工而成的历史故事等。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追随鲧和大禹目睹天波……父之教训是没有河图,修筑堤坝费时又窝工,堤坝固然能阻挡洪水,然而淤塞的河道却经络不通,最佳方略是因势利导,水入大海,水患才能平……三过家门时儿子啼哭,妻子呼唤,大禹却无动于衷,历经十三载艰苦劳动,水归大海才五谷丰登……
(1)请你结合材料说一说大禹是用什么办法治水成功的?
?
他吸取父亲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2)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一下他取得治水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
他与群众同甘共苦,有坚强的毅力和恒心,还有创新的思想等。(3)他治水成功,给你哪些启示?
告诉我们解决问题要有创新思想,不能墨守成规,要有坚强的毅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