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时训练 7藏戏类文阅读(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时训练 7藏戏类文阅读(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1-21 09:38: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类文阅读-7藏戏
乡间的庙会(节选)
五岁那年家乡的庙会在我记忆里留下了终生难忘的两件事:一是我自己买了第一本书;另一件是我第一次看了“鬼戏”。
那是一本薄薄的小人书,一毛二分钱。书中讲的是战国时的故事,书名叫《一鼓作气》。我被封面上的战旗和战车吸引,天天拿着从庙会上买的木刀木枪,编撰着从戏台上看来的故事。那是我的第一本书,我把它保存了许多年。
庙会上最吸引人的是唱戏了,河北梆子那嘹亮的唱腔和急促的伴奏声划过夜空,老远就能听见了。( )春夏秋冬,台下( )熙熙攘攘地挤满了人。孩子们为了看得清楚,很早就用条凳占上了地方。开场锣鼓响过三遍,戏才真的开始了。往往开头总是一两段折子戏,然后才是正戏。最吸引孩子们的( )戏的内容,( )那些奇异的戏剧服饰,武将的靠背旗和长长的雉鸡翎,花旦的凤冠,还有丑角的花脸。许多戏的内容都已经忘光了,惟有一场鬼戏至今还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戏的名字叫《狮子楼》,讲的是《水浒传》中的故事。戏台上的汽灯都调得很暗,台上用酒点上了几簇鬼火,那蓝色的火焰后面不时地闪出武大郎青色的脸。我至今还记得,因为恐怖,我紧紧抓住了大人的手,那几簇蓝色的火焰跳动得几乎让灵魂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1.“熙熙攘攘”的意思是 。它的反义词是 。
2.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即使……也…… 不管……总是……
虽然……但是…… 不是……而是……
3.短文是按照 结构来写的,叙述了两件让“我”终生难忘的事,其中详写的是 ,略写的是 。
4.“鬼戏”之所以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是因为( )。
A.表演精彩 B.故事有趣 C.恐惧
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冷冷清清
2.不管……总是…… 不是……而是……
3.总-分 买小人书 看“鬼戏”
4.C
5.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
秦 腔(节选)
贾平凹
再去接触一下秦人吧,活脱脱一群秦始皇兵马俑的复出:高个、浓眉、眼和眼间隔略远,手和脚一样大,上身又稍稍见长于下身。当他们背着沉重的三角形状的犁铧,赶着山包一样团块组合式的秦川公牛,端着脑袋般大小的耀州瓷碗,蹲在立的卧的石碾子碌碡上吃着牛肉泡馍,你不禁又要改变世界观了:啊,这是块多么空旷而实在的土地,在这块土地摸爬滚打的人群是多么“二楞”的民众!那晚霞烧起的黄昏里,五里一村,十里一镇,高音喇叭里传播的秦腔互相交织、冲撞。这秦腔原来是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啊!
农民是世上最劳苦的人,尤其是在这块平原上,生时落草在黄土炕上,死了被埋在黄土堆下;秦腔是他们苦中的大乐。当老牛木犁疙瘩绳,在田野已经累得筋疲力尽,立在犁沟里大喊大叫来一段秦腔,那心胸肺腑,关关节节的困乏便一尽儿涤荡净了。秦腔与他们,是和“西凤”白酒、长红辣椒、大叶卷烟、牛肉泡馍一样成为生命的五大要素。他们有的是吃不完的粮食,他们缺的是高超的艺术享受。他们教育自己的子女,不是祖母讲着动人迷离的童话,而是一字一板传授秦腔。他们都不识字,但却出奇地能一本一本整套背诵出剧本。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高兴了,唱“快板”,高兴得像似被烈性炸药爆炸了一样,要把整个身心粉碎在天空!痛苦了,唱“慢板”,揪心裂肠的唱腔却表现出了多么有情有味的美来,美给了别人享受,美也熨平了自己心中愁苦的皱纹。
(选自《贾平凹散文全编》,时代文艺出版社)
1.与文中“活脱脱”一词意思最接近的词语是( )。 
①活泼泼 ②活生生 ③活蹦蹦 ④活鲜鲜
2.按要求写词语。
大喊大叫(ABAC式): 、
揪心裂肠(含有身体器官): 、
3.读画线句子,你觉得“他们”不识字却能背诵剧本的原因不包括(  )
A.秦腔的剧本语言通俗易懂。
B.秦腔的基本内容贴近生活。
C.秦腔的传承者们记忆力非常好。
4.找出文中有关陕西人的外貌描写,用“ ”画出来。
5.读完本文后,你知道陕西人生命中的五大要素了吗?这五大要素你了解哪些?选择一种介绍给大家吧。


【参考答案】
1.②
2.示例:一模一样 十全十美 牵肠挂肚 提心吊胆 
3.C
4.高个、浓眉、眼和眼间隔略远,手和脚一样大,上身又稍稍见长于下身。 
5. 秦腔、“西凤”白酒、长红辣椒、大叶卷烟、牛肉泡馍。示例:我最喜欢牛肉泡馍,这是陕西省著名小吃,是用牛肉等食材制成的一道美食,特点是料重味重,肉烂汤浓,香气诱人,食后余味无穷,并且还有暖胃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