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第三单元【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内容精要】
《朝花夕拾》收集的十篇文章包括:表达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的《狗·猫·鼠》;怀念长妈妈的《阿长与〈山海经〉》;批判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的《二十四孝图》;批判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的《五猖会》;揭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的《无常》;写童年玩乐趣事和读书生活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揭露庸医丑恶本质的《父亲的病》;记叙鲁迅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的《琐记》;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的《藤野先生》;追叙潦倒一生的同乡好友的《范爱农》。【人物形象】
《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劳动妇女。
《藤野先生》中的藤野先生:严谨认真、正直、热诚、平等待人、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
《五猖会》和《父亲的病》中的父亲:一个严厉、慈爱的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鲁迅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艺术特色】
1.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
2.在对往事深情地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时不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3.常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4.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又称“双关”。
5.作者在散文中常用对比手法。
6.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风俗人情描写绚丽多姿。【名著精读】
(一)《狗·猫·鼠》(节选)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
“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假使真有一位一视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对于人类的这些小聪明,也许倒以为多事,正如我们在万生园里,看见猴子翻筋斗,母象请安,虽然往往破颜一笑,但同时也觉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为这些多余的聪明,倒不如没有的好罢。然而,既经为人,便也只好“党同伐异”,学着人们的说话,随俗来谈一谈,——辩一辩了。1.作者在文中写“虫蛆、鸷禽猛兽”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几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的是在与“虫蛆和鸷禽猛兽”作对比,将“正人君子们”虚伪、丑恶的灵魂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作者是对“正人君子们”辛辣的嘲骂,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慨之情。3.读过这段文字后,你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类自以为很高级很有资本来自傲自尊,其实比起某些形式上的低等动物来说,根本就比不上。动物大脑发育低才最纯真最干净,相反的是我们人类发育完善反而失去了最本质的东西。这是对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辛辣的讽刺。(二)《五猖会》(节选)
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在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一是梅姑庙,就是《聊斋志异》所记,室女守节,死后成神,却篡取别人的丈夫的;现在神座上确塑着一对少年男女,眉开眼笑,殊与“礼教”有妨。其一便是五猖庙了,名目就奇特。据有考据癖的人说:这就是五通神。然而也并无确据。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后面列坐着五位太太,却并不“分坐”,远不及北京戏园里界限之谨严。其实呢,这也是殊与“礼教”有妨的,——但他们既然是五猖,便也无法可想,而且自然也就“又作别论”了。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1. 为什么大家“脸上都露出笑容”,而“我”却觉得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父亲是怎样一个人?对父亲的做法你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盼望观看五猖会的急切、兴奋心情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一扫而空。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是一个专制、不了解儿童心理的封建家长。我认为父亲对儿童心理存在无知和隔膜,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鲁迅说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孩子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3.选段节选自《五猖会》,请依据选段,结合其他内容分析《五猖会》的主题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三)《范爱农》(节选)(2016·广东)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又那么冷?认识的人告诉我说:他叫范爱农,是徐伯荪的学生。
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于是便坚执地主张要发电,同他争起来。结果是主张发电的居多数,他屈服了。其次要推出人来拟电稿。 “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罗——。”他说。
我觉得他的话又在针对我,无理倒也并非无理的。
……
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天下可恶的人,当初以为是满人,这时才知道还在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 然而这意见后来似乎逐渐淡薄,到底忘却了,我们从此也没有再见面。直到革命的前一年,我在故乡做教员,大概是春末时候罢,忽然在熟人的客座上看见了一个人,互相熟视了不过两三秒钟,我们便同时说:
“哦哦,你是范爱农!”
“哦哦,你是鲁迅!” 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1.联系原著,概括鲁迅与范爱农交往的三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开篇从和范爱农的矛盾冲突写起,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乡会争执(东京初识);故土重逢(叙旧);学校共事(绍兴共事,辅助鲁迅教学)欲扬先抑。(1)为下文写两人不释前嫌埋下伏笔; (2)为刻画范爱农的形象和突出他的悲愤命运起了重要的作用。3.选文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突出范爱农的性格?请举一例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一:肖像描写(外貌描写),如:“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斜视”。 突出范爱冷峻、沉着、怪僻的性格特征。 示例二:语言描写,如:“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罗——。”突出范爱农孤独、倔强的性格特征。(四)《无常》(节选)
我还记得自己坐在这一种戏台下的船上的情形,看客的心情和普通是两样的。平常愈夜深愈懒散,这时却愈起劲。他所戴的纸糊的高帽子,本来是挂在台角上的,这时预先拿进去了;一种特别乐器,也准备使劲地吹。这乐器好像喇叭,细而长,可有七八尺,大约是鬼物所爱听的罢,和鬼无关的时候就不用;吹起来Nhatu,nhatu,nhatu tutuu,地响,所以我们叫它“目连瞎头”。在许多人期待着恶人的没落的凝望中,他出来了,服饰比画上还简单,不拿铁索,也不带算盘,就是雪白的一条莽汉,粉面朱唇,眉黑如漆,蹙着,不知道是在笑还是在哭。但他一出台就须打一百零八个嚏,同时也放一百零八个屁,这才自述他的履历。可惜我记不清楚了,其中有一段大概是这样:
“……
大王出了牌票,叫我去拿隔壁的癞子。问了起来呢,原来是我堂房的阿侄。
生的是什么病?伤寒,还带痢疾。
看的是什么郎中?下方桥的陈念义la儿子。
开的是怎样的药方?附子、肉桂,外加牛膝。
第一煎吃下去,冷汗发出;
第二煎吃下去,两脚笔直。
我道nga阿嫂哭得悲伤,暂放他还阳半刻。
大王道我是得钱买放,就将我捆打四十!” 他口里的阎罗天子仿佛也不大高明,竟会误解他的人格,——不,鬼格。但连“还阳半刻”都知道,究竟还不失其“聪明正直之谓神”。不过这惩罚,却给了我们的活无常以不可磨灭的冤苦的印象,一提起,就使他更加蹙紧双眉,捏定破芭蕉扇,脸向着地,鸭子浮水似的跳舞起来。Nhatu,nhatu,nhatu-nhatu-nhatututuu!目连瞎头也冤苦不堪似的吹着。他因此决定了: —— “难是弗放者个!
那怕你,铜墙铁壁!
那怕你,皇亲国戚!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一个唱段的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哭死去的儿子那么悲伤,决定放儿子“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打了四十大棒。2. “他口里的阎罗天子仿佛也不大高明,竟会误解他的人格,——不,鬼格。”作者这里先说成“人格”后又改为“鬼格”,有何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怕你,铜墙铁壁!那怕你,皇亲国戚!”表现了活无常的什么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表现无常的勇敢公正,不畏权势。4.文段中的阎罗王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阎罗王昏庸无道。对于活无常让别人“还阳半刻”都知道,却无中生有诬陷无常“得钱买放”,将他“捆打四十”。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