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从资料中判定出明清时期的中国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发展的程度;
找到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间的逻辑关系,了解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从资料中解读出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并从类比中发现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天生的缺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中国“问题”影响对资本主义萌芽的阻力;
对比出东西方的社会要素差异,理解近代前夜中国面临危机的多重性。
重点: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概况
难点:近代前夜的中西全面对比
具体过程:
导入新课:
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且与之前四课有着紧密联系,故在导入环节以回顾知识的方式展开,又要兼顾趣味性,所以设置了“天仙配”经典选段、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以及唐宋明清时期的城市风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回顾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概况,进而引入在此基础知识之上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从而得出“发展”这一第六课的核心标题之一。
重梳标题:
为了学生更清晰本节课的骨架构成,在给出本课“发展”核心词后,我引导学生关注另一相反名词或趋势——“迟滞”,并引导学生预览教材小标题,在中西全面对比中加入“危机”小标题,再加以重构。知识体系如下:
一、发展:1、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2、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二、迟滞: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
三、危机:中西差距拉大
“发展”的讲授:
其一,作为“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处理相对简化,只要求学生据教材现有信息提取要点,形成概论即可。
其二,重点放在资本主义萌芽的论述,步骤如下:
教师:据教材信息自找要点,应从哪个角度认识资本主义萌芽?
学生:时间、地点、特征、地位、阻碍因素……
教师:基本概况不赘述,自己做标记。下面依据课件史料,仔细体会其核心特征: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学生:出卖劳动力,“计日受值”“机户出资”“计工受值”
师生总结: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迟滞”,即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的处理:
教师:资本主义萌芽或者资本主义的发展,该具备怎样的条件?
学生:资金、劳动力、市场需求……
教师:政府该怎样来支持呢?
学生:提供保障,支持
教师:很不幸,明清之际产生的进步的资本主义萌芽处处受阻,请大家从多角度分析哪些因素怎样阻碍其发展?
师生总结:
资金:重本抑末的政策使商业资买田置地,影响资本积累。
劳动力:国家重本抑末,农民被局限在土地上。
国内市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国内市场狭小。
国际市场:闭关锁国阻碍国际市场扩大。
国家政策:重本抑末、“海禁” 、“闭关锁国”。
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认识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及评价。
“危机”标题的处理:
通过直观图例形成鲜明对比,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外交”等多角度来引导学生分析,加深学生的危机意识。
课堂总结,做了一个深化:
以“落后就要挨打”导入政治史“鸦片战争”知识的回顾,并醒目投影战争图片,再次激发学生民族自强意识,再以铿锵有力的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的诗朗诵的齐读结束课程。
课件31张PPT。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岳麓版必修二第六课农耕经济的发展新课导入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清山带笑颜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左上:官营手工业
右上:私营手工业
左下:家庭手工业左上:唐都长安
右上:宋都汴京
左下:明清商业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岳麓版必修二第六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实战演练总结感悟导航课程学习课程标准知识目标重点难点课标:了解“重农抑商”、“海禁”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重点:明清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
难点: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和特点以及阻滞新经济因素成长的障碍和后果。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导航近代前夜的发展
——农耕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近代前夜的迟滞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近代前夜的危机
——中西国力的易位
知识结构实战演练总结感悟课程学习课程标准一、资本主义萌芽的基础—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情境探究一:角色扮演、小组合作、图说历史、分类比较
明清农耕经济的状况调查 农业组 手工业组 商业组 国家政策组一、资本主义萌芽的基础—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情境探究一:角色扮演、小组合作、图说历史、分类比较
高度发展的农耕经济康乾盛世纵向
比较调查小组合作探究报告单
报告一:明清之际高度发展的农耕经济
情境探究一:角色扮演、小组合作、图说历史、分类比较
高度发展的农耕经济横向
比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明清农耕经济的状况调查一、资本主义萌芽的基础—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二、资本主义萌芽的特征情境探究二:重点分析
苏州玄妙观三清殿江西景德镇 明朝小说
《醒世恒言》劳动关系:
雇佣劳动 生产组织:
手工工场生产目的:
商品生产时空报道一:苏州玄妙观三清殿 这里是苏州玄妙观三清殿。据记载明万历年间,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并且织、煅、纱等分工都很细致,说明当时生产已具备一定规模,具有较高技术水平。苏州的工匠分“匠有常主”和临时工两种。他们每日黎明按工种专长分立玄妙观、花桥等处“听大户呼织”。
当地已经形成了劳动力市场,出现了“机主出资,机工出力”的自由雇佣关系。时空报道二:江西景德镇 这里是江西景德镇。乾隆时期,这里的制瓷业已经相当发达。时人形容“民窑二三百区,终岁烟火相望,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余万”。景德镇生产的瓷器工艺水平相当高,分工也非常细。这里的“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其中长年受雇者按年或季发钱,临时工按日或计件发给工价。
这种将分散的雇工集中起来分工协作、规模经营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大大提高了社会化程度和劳动效率。与传统官办手工工场和民间小手工作坊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时空报道三:明朝小说《醒世恒言》 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写了一个小手工业者发展成为机户的故事,大意是:苏州盛泽镇上,有个小户人家施复夫妇。他们有一张织机,织绸为生。他们织的绸,光彩润泽,人们争相加价购买,施复夫妇赚了很多银子。几年之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金,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施复夫妇由小手工业者终于发展成机户。
施复夫妇就是早期的资本家。他们进行商品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增殖利润、扩大再生产。三要素:
生产目的:为购买劳动力增殖利润而进行的商品生产
劳动关系:雇佣劳动
生产组织:手工工场资本主义生产模式情境探究三:角色扮演、史料分析三、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的原因施复夫妇扩大再丝绸生产规模需要的条件有哪些?劳动力市场资金政策扶植技术 施复夫妇意再添织机两百台。然官府不允,屡次扩资,均被压制。时官衙织造司以低价采办丝料,逼迫李某为织造、染练。施复深受其累,本欲就此束手。恰有亲戚自南洋归,言海外需求甚巨。心大动,于是请来船户,打造远洋帆船,意欲出海谋利。官衙闻讯,竞以施复结交海盗之名,强行入狱,后经家人多方营救方得以出狱。回顾往事,感慨道:购田置地,衣租食税,方为稳妥之道。倾其所有,尽置田亩,日积月累,家境渐饶。
重农抑商海禁论出史出:施复夫妇扩大再生产规模会遇到哪些阻碍?海禁(闭关锁国) 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海禁政策?问题一:海禁政策具体有何表现?是否完全禁绝?有何影响?①根本原因(经济上):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决定
②思想上:统治者愚昧自大
③军事政治上:防范外夷和沿海人民问题二:表现:拆船、禁止出海贸易等。没有。康熙年间曾一度开放海禁,至乾隆二十年(1757年)
限定中外贸易只准在广州一处进行。影响:脱离、失去、阻碍、(转折)情境探究三:角色扮演、史料分析三、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的原因通过调查,施复夫妇扩大再生产规模会遇到哪些阻碍?劳动力市场资金政策扶植技术重农抑商(“矿禁”)自然经济仍为主导闭关锁国(“海禁”)专制皇权空前强化商人投资土地 八股取士 文字狱 经济政治文化封建专制制度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狼图腾:“资本主义在古代中国巨大的农耕大树下,没有养分,没有阳光,最多只能长成萌芽,永远是萌芽。” 重农农耕经济繁荣自然经济抑商 海禁资本主义萌芽情境探究四:对比探究、感悟提升四、近代前夜的危机 明清经济调查委员会的中英考察17、18世纪的中国与西方情境探究四:对比探究、感悟提升四、近代前夜的危机 明清经济调查委员会的中英考察情境探究四:对比探究、感悟提升四、近代前夜的危机调查小组合作探究报告单
报告二:近代前夜中西方社会发展情况调查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实战演练总结感悟导航课程学习课程标准 在中国近代前夜,新的经济因素只能在农耕经济结构的细小缝隙中迂回曲折地缓慢潜流、渗透,未能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洪流。最终,中国在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中衰亡。
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这要求我们必须面向世界,与时俱进;观念意识的解放是国家强盛、民族兴旺的关键;必须不断反省自身的不足,勇于学习先进国家的长处,才能于世界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实战演练总结感悟导航课程学习课程标准课后探究课堂靶场1.(台湾指考)学者指出: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这种现象的发生最可能与下列何者有关?
A.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提高
B.棉纺织经济的兴起,以女性为主的手工副业成为家庭经济的重要收入
C.引进甘薯、玉米等新作物,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了妇女地位
D.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移,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地位因而日益重要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实战演练总结感悟导航课程学习课程标准课后探究课堂靶场2.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做了主题演讲,你认为其中哪一个概括了这一段历史的全过程。
A.帝国的彷徨 B.中华的荣耀
C.东方的曙光 D.王朝的振兴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实战演练总结感悟导航课程学习课程标准课后探究课堂靶场“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鸦片贸易史》 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马克思梁启超(1873年~1929年),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等。随堂检测
1、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 、铜、 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 )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2、明代蒲州商人范世奎经商西北,“义而资益巨,占良田数百亩”。乾隆时,浑源、榆次二州县富商大贾“且多置买田地”。上述材料表明明清时期 ( )
A商人仍遵循“以末起家,以本守之”的传统观念
B商业资本发展并开始转化为产业资本
C.晋商精明能干,敢于开拓新的领域
D.官商勾结,搞垄断和特权交易
3、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 )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 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4、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 )
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B.商品经济活跃
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5、《周礼?考工记》载:"凡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6、《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zō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yù,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这反映出当时登州①自然经济解体 ②家庭手工业发展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出现经济区域分工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北宋东京(今开封)“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活动多由官府经营 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
8、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9、明朝张翰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
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
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