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陶罐和铁罐》知识教学
词语理解
【陶罐】用粘土烧制的用来盛放东西的罐子。
【御厨】给国王做饭的厨房。
【骄傲】自高自大,看不起别人。
【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
〖例句〗他总爱奚落别人。
【傲慢】十分骄傲,自高自大。
【谦虚】指虚心,不自满,肯接受批评。
〖例句〗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
【懦弱】软弱无能;不坚强。
〖例句〗直到危急关头,才看出他性格懦弱。
【轻蔑】轻视;不放在眼里。
〖例句〗面对敌人的胁迫,刘胡兰丝毫没畏惧,她用轻蔑的目光看了看敌人,然后大义凛然地走向铡刀,英勇就义。
【争辩】争论;辩论。
〖例句〗讨论会上,同学们相互争辩,气氛很热烈。
【恼怒】生气,发怒。
〖例句〗他的做法使其他同学很恼怒。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多用于否定式)。
〖例句〗鼓风机和木风箱的效力不能相提并论。
【和睦相处】相处得好;不争吵。
〖例句〗五十六个民族组成了一个和睦的大家庭。
【羞耻】不光彩;不体面。
〖例句〗当着大家的面,他居然不知羞耻地炫耀起他那并不光彩的过去。
【理会】对别人的言语行动表示态度,答理、理踩。
【流逝】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
〖例句〗时光流逝,转眼间孩子们都长大了。
【覆灭】全部被消失。
〖例句〗经过战士们的奋勇抵抗,敌人全军覆没了。
【荒凉】人烟少;冷清。
〖例句〗洪水退去,整个村子一片荒凉。
【惊讶】惊异。
〖例句〗这事让他十分惊讶。
【光洁】光亮而洁净。
〖例句〗在灯光的照耀下,平滑的大理石显得格外光洁。
【朴素】朴实。
【兴奋】本课指振奋激动。
〖例句〗没有比这更能让人兴奋了。
【翻来覆去】歪倒或上下、内外移位。
多音字组词
差chā(差别)
chāi(出差)
处chǔ(相处)
chù(住处)
兴xīng(兴奋)
xìng(高兴)
句子理解
课文理解
神态与动作的词句比较
陶罐:谦虚、争辩、理会
铁罐:骄傲、奚落、傲慢、轻蔑、恼怒
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抓住关键词句,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要学会全面地看问题,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
同步练习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
jiāo ào ào màn qiān xū shén qì nǎo nù lǐ huì
(?? ???) (? ???) ( ????) (?????? ) ( ?????) (?? ???)
?
huāng liáng jīng yà guāng jié pǔ sù jià zhí xīng fèn
(??????? ) (?? ???) (? ????) ( ?????) (? ????) (?? ????)
?
二、填词语。
?
(? ????)的铁罐??? (? ????)地问??? (? ????)的尘土??? ( ????)地说
?
(?? ???)的陶罐??? (? ????)地回答?(? ????)的堆积物?(? ????)地叫起来
?
(? ????)并论????? ( ?????)理会??? ( ?????)流逝????? ( ?????)覆去
?
( ?????)相处????? (? ????)干净??? (? ????)动手????? (?? ???)美观
?
三、组词。
?
陶(?? ???) ???谦( ?????) ???虚(??? ??)? ?恼( ?????) ???努(?? ???)
?
淘(?? ???) ??歉(?? ???) ????虑(? ????)?? ?脑(? ????) ??怒(?? ???)
?
吵( ?????) ??朴(?? ???)??? ?值( ?????) ???受( ?????) ???洁(? ????)
?
炒(?? ???) ???扑(??? ??)?? ?植(? ????) ????爱(?? ???) ??结( ?????)
?
四、在文中找几个近义词或反义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陶罐和铁罐各有什么优缺点。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六、铁罐被埋在地下会想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七、排列顺序。
?
(??? )奶奶边吃边喝,有不可形容的满足。
(??? )清晨,我把早点做好了,帮奶奶洗完脸。
(??? )一杯热奶,一张鸡蛋饼端到奶奶面前。
(??? )关上门,我急忙上学了。
(??? )七点了,我倒好一杯茶,放在奶奶的床头柜上。
?
八、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后面的作业。
?
走进菜园,我蹲下身子,把菜叶一片一片翻过来,找了好一会儿,连二条小
?
虫也没有找到。我又轻轻地扒开菜叶,仔细看菜心,终于找到了一条小青虫。这
?
个坏蛋可逃不了啦!我马上伸手去捉,手刚碰到它,小青虫就蜷缩起来,把我吓
?
了一跳。它会咬人吗?我转念一想,就是这个坏家伙,偷吃了我亲手种的菜,多
?
可恶啊!于是,我就壮着胆子捉住了它。我把青虫狠狠地往地上一摔,又用脚一
?
碾,立刻结束了它的生命。
?
1.造句。
?
仔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这段话共有(??? )句。
?
第(?? )句到第(?? )句讲找虫,第(?? )句到第(?? )句讲捉虫,第(?? )句讲灭虫。
?
3.这段哪个内容是主要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认写生字,正确读写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通过多种朗读形式,促进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3.理解文章寓意,学会谦虚。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神态和语气描写,了解内容主旨。
【难点】能够通过不同语气的朗读,把握陶罐和铁罐的性格,学会谦虚宽容。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朗读法、合作探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咱们上节课已经结实了两位好朋友了,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两位朋友的名字分别是什么?陶罐和铁罐。(教师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通读全文,了解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儿?
(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然而,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出土成宝,铁罐却化为泥土。)
2.这篇文章一共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第一部分(1-9):写陶罐和铁罐的争吵;
第二部分(10-17):写陶罐和铁罐的各自的命运。
(三)深入研读
1.同学们,我们可以看到整篇文章几乎全部是用语言贯穿下来的。接下来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分角色(陶罐、铁罐)进行朗读,注意各自说话时不同的语气(陶罐——谦虚,铁罐——傲慢),并选择一组同学上台展示。
(过渡语:同学们刚才朗读得特别棒,把陶罐和铁罐的情态描摹得活灵活现。)
2.同学们,那我们具体来看一下,作者笔下的陶罐与铁罐分别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呢?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分析。
(铁罐:“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从中可以看出铁罐具有傲慢、骄傲、狂妄、骄横的性格特点)
(陶罐:“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从中可以看出陶罐具有谦虚、不好争斗的性格特点)
(过渡语:大家再细心找一下,文中的陶罐还有哪些性格特点?)
(学生:对第二部分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陶罐还具有善良的品质,虽然铁罐对它说了很多难听的话,但是,在它和铁罐同样遭遇不幸时,它还是想到了铁罐“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3.同学们,经过上述的阅读和理解,我们可以得知这篇文章蕴含了哪些道理呢?(4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最后展示)
(小组一:人应该谦虚谨慎,不应该骄傲自满。
小组二:不要只看自己的长处,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人都有长处,也都有短处。
小组三:人们应该学习陶罐的胸怀,不应像铁罐那样自以为天下无敌。)
(四)拓展延伸
我们得知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其实不难发现,我们是从他们各自的语言中分析而来的。这就是这篇文章的精妙之处,也是大家需要努力学习的地方。那接下来大家自行写一组对话,最好能够将事物或者人物的形象特点充分地展现出来。
(生写完展示,教师总结评价)
(五)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2.作业:自行想象,改变故事的结局。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对话较多,段落较多,对于学生来说,这非常影响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所以,在上课伊始,我就请同学们为课文划分部分,这样学生对课文更加明确,对课文的重点内容也能轻松发现。然后再通过多种形式展现铁罐和陶罐的对话,从而了解他们的神态和性格,体会其这样表现的原因,这样教学重点和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课文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