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比例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五年级下册)》6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解比例的含义,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正确地解比例。
2.通过思考、讨论、交流等方式探究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经历探究解比例的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习惯;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验成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解简易方程,并口述过程??
5x=240????7x=26×9
2.利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
1. 16∶10和9∶5??2. 20∶和25∶?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下列各比例改写成其他等式
3∶8=15∶40?????=?
小结并导入新课: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帮我们解决许多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多角度多样化的复习比例的意义及比例的基本性质。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知识全面系统化,为新知的建构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出示20∶25=4∶x,你能求出其中的未知项x吗?
学生自主探究,解答,集体交流。
预设:20x=25×4 x=100÷20 ?x=5
追问:20x=25×4,这一步你是怎么得到的?
预设: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所以20x=25×4。
小结: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就可以将比例变成我们以前学过的方程,也就是把新知转化成了旧知(板书:转化),“转化”是我们数学学习时经常会用到的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二)揭示解比例的意义
教师明确:像这样,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求出这个比例中的未知项的这一过程,就叫作解比例。(板书课题)
(三)规范并板书解比例的过程
解比例和解方程一样,你觉得解比例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并明确:?
1.改写时,含有未知项的积一般要写在等号的左边,再解。?
2.一定要写上“解”,而且在书写时,“=”一定要对齐。
【设计意图】解比例是比例基本性质的一个重要价值体现,在此,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比例的方法,既巩固学生对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又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独立完成:解比例=
学生完成后,要适当追问思考的过程,突出比例基本性质在解比例过程中的作用。?
(五)小结
? 师:通过解决前面的两个问题,你能说说什么是解比例,怎么解比例吗?
小组讨论交流。?
预设1: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作解比例。?
预设2:解比例时,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先把比例式转化成方程的形式,再通过解方程求出未知项的值。(板书:比例 方程)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升?
1.基本练习
(1)解比例: 38∶60=x∶4 :x=2∶ =
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指名展示交流。?
(2)列式计算。
8与的比等于x与的比,求x。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变式练习
(1)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正好互为倒数。已知一个内项是16,另一个内项是多少??
【设计意图】把解比例的知识和有关倒数的知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比例= 中,如果a=12,d=3,则bc=( );如果 a=4,b=6,c=8. 则d=( )。
3.拓展练习
(1)如果4x=5y,那么=( )。
(2)用2、3、4、6这四个数组成比例可以是( )。
练习时,可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思考:先确定等式一边的两个数作为比例的内项,另一边的两个数就作为比例的外项,然后灵活写出多个比例。?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巩固比例知识的开放题。引导学生寻找其中的规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四、全课小结,畅谈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预设:知道了什么是解比例,怎么解比例,教师运用课件出示“知识”;学生可能回答转化是很好的学习方法,教师运用课件出示“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出示关键词,引导学生会从方法、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对课堂进行回顾整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感受等方面全面总结。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体验学习的成功感,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