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指导 如何突出中心同步课件(共21张幻灯片)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指导 如何突出中心同步课件(共21张幻灯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1-23 21:12: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写作指导1234写作导航 中心,是指作文通过其全部内容而表现出来的作者的基本观点或意图,也就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评价以及愿望、意向等。它的基本要求就是集中、鲜明。
所谓“中心突出”,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中心论点要集中和鲜明。中心的表现形式可以是明示的,也可以是含蓄的;可以是理性的概括,也可以具有浓厚的感彩,但它必须是鲜明的。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文章的思想仅仅是正确的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善于把这些思想表达得大家都能明白。”写作导航 那么,怎样才能突出中心呢?
1.开门见山点明中心。
就是一开始就让读者明白你的作文要表达什么意思,而不是拐弯抹角、旁逸斜出地让读者找
不到方向。如中考满分作文《好想说声对不起》
的开头:三年时光流水般逝去。坐在窗前,看鸟
语花香,回想过去,我好想说声对不起。不是对
不起别人,也不是对不起外物,而是对不起我的
人生。开门见山点明中心的好处是为作文“定调”。写作导航2.精心选材,紧扣中心。
中心是选材、剪裁的依据,要力求选取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果断舍弃与中心无关的材料,才能有力地突出中心。选材要紧扣时代旋律,抓住时代脉搏,唱响和谐主旋律,才能使文章在立意上有深度。写作导航3.要有贯穿全文的线索。
文章线索就是贯穿一篇文章(即在文章的不同段落中都可见的词、句子或是情况等),并且在解读文章时可以依照用来解读文章含义、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词条。文章线索分为以下几类:人物线索,事情线索,物品线索,地点线索,时间线索,感情线索。写作导航4.变换手法,加深中心理解。
①详略要得当。详略的安排不是取决于你对材料的占有量,也不取决于你对材料的喜好程度,而是取决于文章的中心。凡是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材料需泼墨如水,与中心思想有关的次要材料不可不写,但要略写,而与中心思想无关的材料坚决不能写,要有忍痛割爱的牺牲精神。写作导航②对比须鲜明。“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在正反双方的碰撞中,真善美的东西必将闪出耀眼的火花。巧妙运用对比,更鲜明、有力突出文章的中心。③点、扣题要适时。为使文章中心突出,可在开题中嵌入主题词,在行文中能用主题词表述的内容要尽量用主题词表述。结尾,用一两句抒情议论句,画龙点睛,强化中心,往往会使读者产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写作实践1.书包是我们每个人必备的学习用品,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它与我们形影不离,假如要以“书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想一想,可以有哪些确立中心的角度?试根据提示将你想到的填写在下表中。(表格见教材)
2.以《餐桌前的谈话》为题,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写作实践3.亲爱的同学,你一定有走出校园的经历:或参观,或访问,或考察,或旅游,或做义工……期间的一幕场景、一个细节、一件物品、一段对话或一首民谣,都可能触动过你的内心,引发过你的思考……请以“走出校园”为话题,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思路点拨1.文题1,首先,书包是我们使用的学习用品,也是我们观察和欣赏的对象,因此,我们可以由此出发,从把书包作为一种客观事物的角度,尝试着从书包的功能、外观设计等方面考虑写作的中心。其次,我们可以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书包以生命,赋予它以人的思想感情。思路点拨从这个角度考虑,它肯定就会有着自己的心声:它可能会以能够为主人服务而自豪,也可能会为主人把自己乱扔乱放而委屈,还可能会为主人日益加重的学习负担鸣不平……设身处地,发挥想象,我们肯定会能确立一个新颖深刻的中心。最后,书包,是学生不可或缺的,你和同学之间、老师之间、和父母之间……围绕着书包肯定会发生过一些事情,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将文章构思成一篇记叙文。思路点拨2.文题2,题目限制了本文的地点:餐桌前,内容是“谈话”。但是,供我们发挥的空间还是很大的,时间是什么?一家人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是在讨论某件事情,还是在吃饭时发生了某件事情……无论我们构思一件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中心,不管是谋篇布局、详略处理,还是人物刻画、环境描写,都要为突出这个中心服务。思路点拨3.文题3,(1)我们可以以记事为主,也可以以写人为主。但无论是写人还是记事,都要注意写作时不要贪多求全,面面俱到。从小处着眼,抓住一件事、一个场景或者一个人物写就好。(2)写人记事是基础,而“触动过你的内心,引发过你的思考”才是本文的写作价值之所在,也就是我们确立中心的立足点。(3)中心又可以作为连缀全文的一条线索,以此来贯穿全篇,处处紧扣中心,抓住“触动”和“思考”两个关键点写。在记人叙事的基础上,我们要适当穿插议论和抒情,用以点明文章的中心,深化文章的主题。佳作引路女孩和乞丐
佚名
知了在窗外不停地叫着,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同样的天气,那天却发生了一件令我永远难忘的事情。佳作引路 暑假的那天,我和妈妈去上海玩。路过一座天桥。天桥上人来人往,天桥下车辆穿梭,在这一曲美妙的乐章中,我听到了一个很不协调的声音,沙哑、凄凉,那是……循声望去,只见天桥一边的地上坐着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紧闭双眼,正忘情地拉着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他似沉浸在音乐的天堂中,但仔细观察后,感觉有点儿不对劲。在他面前的是一个开着盖的铁盒,里面零乱地躺着几个钱币。原来是一个乞丐。佳作引路 天桥上人来人往,竟没有人愿意驻足聆听二胡乐曲,也没有人愿意伸出援助之手来帮助他,二胡的声音不断地哽咽着,似在诉说着什么……
这时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拉着她妈妈的手,在那老人的面前静静地听他拉完了一曲。佳作引路“妈妈,给这老爷爷一点钱吧!”她晃着那妇女的手哀求道。只见她妈妈狠狠瞪了她一眼,说:“你装什么好心?你看这盒子里有多少?” “我们为何要跟别人一样?这老爷爷看上去的确是挺惨的。”“小孩子没见过世面就别瞎说。你知道现在有几个乞丐是真的?”女孩换来的只是妈妈的又一次瞪眼。但这一刹那,我看见那乞丐的脸上有了稍许变化,那就像一种委屈与无奈。佳作引路 那妇女拉起女孩的手正准备离开。女孩却使劲挣脱妈妈的手,在自己的衣服口袋里摸了半天,终于摸出一枚纪念章,放进铁盒中,并对老人说:“爷爷,我只有这个了。”
这时,乞丐抬起头,仍是闭着眼睛,“看”着小女孩,我从他的眼中捕捉到了感激的目光以及几滴晶莹的泪水。我这时也才明白,原来他是一个盲人。 天桥又恢复了热闹,二胡声也跟着响起来了,唯一增多的,只是小女孩留下的那一颗纯洁、善良的心灵。
那天的我已经无心逛街,思绪一直定格在天桥上的那一幕,那小女孩离开时的背影……
那天的我虽然没有在学校内,但是也上了一堂受益匪浅的课。
(选自《中华语文网》)佳作引路佳作引路【简评】 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色就是对人物的细节刻画和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文章一开始,描写了川流不息的人流,沙哑、凄凉的二胡乐音,老年乞丐凄惨困苦的生活境况,这幅画面将路人的冷漠和老人的凄惨境况形成了对比。而对小女孩,小作者则重点刻画了她的语言、动作,将小女孩与路人和她的妈妈形成了对比,赞美了她的美好善良的心灵,也是对路人和她妈妈冷酷心灵的鞭挞。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