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第1课时《生日》(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第1课时《生日》(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5-09 15:30:49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课时
《生日》教学设计
课题
生日
单元
第六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四年级
学习
目标
1.结合调查班里同学的生日在什么季节,认识条形统计图,并了解其特点和结构特点。
2.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总结的思维能力。
3.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提高学生学生学习的兴趣。
重点
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体会到,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这一特征;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点和优势。
难点
如何更好地使学生交流数据整理的方法,并会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复习旧知
课件出示:

数一数。
长方形
( )个
正方形
( )个

( )个
三角形
( )个
( )最多,( )最少。
一共有( )个图形。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
师:你想知道班里同学的生日分别在什么季节吗?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一个小调查,看看我们班哪个季节过生日的人数最多。
板书课题:生日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学生:有四季,分别是春夏秋冬。
学生:想。

通过复习,为后面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使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自然进入新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做到知识的合理迁移。
讲授新课
一、如何调查
师:为了方便调查,我们约定。
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已经明确了划分季节的标准,那么请大家想想你准备怎么调查呢?分小组说说。
师:谁来说说呢?
反馈:可以采用举手、站队、举不同颜色的卡片……的方式。
师:那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师:都写好了吗?
师:这就是我们完成的第一步:收集数据。
想想:接下来,该怎么办?

师:说的真好!我们一起来完成第二步:整理数据吧!现在把自己手上写的纸条贴在表中。
课件出示:
师生共同完成整理数据,教师协助、整理。
师:师:我们在收集与整理数据时,要注意:不重复、不遗漏。根据整理的纸条,现在你们能说出生日在每个季节各有多少人吗?
课件出示:

师:其实在数学王国,有一种方法能够清楚的帮助我们看出生日在每个季节的人数,你们想知道吗?
师:也可以把大家生日所在季节的情况填在格子里。
二、认识条形统计图
课件出示:

师:从图中你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横轴表示数量,单位是人数。纵轴表示项目,即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师:你还发现了什么?
师:大家观察的真仔细!现在翻开教材83页,根据我们收集到的数据在格子里用不同的颜色涂色。
展示学生画的统计图:
师告知:你们画出来的这幅图就是条形统计图,图中涂色的格子都连成了直条的形状,数量不同,直条的长度也不一样,但每一小格表示的数量是相同的。这就是我们完成的第三步:统计数据,接下来我们就利用统计图中的信息完成第四步:分析数据。
三、分析数据
师: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反馈:我们班春季过生日的人数最多;
我还发现:各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有多少;
……
师:你觉得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呢?
引导学生得出:用条形统计图的方法来记录统计数据,比较直观,便于数据的比较与分析。
学生分组交流。
学生自由说说。
学生:每人在纸条上写出生日的季节。

学生将自己生日所在的季节写在纸条上。
学生:写好了。

学生:把纸条整理一下吧!
学生按秩序在黑板上贴自己的卡片。
学生根据整理出来的纸条自由说说。
学生:想。
学生独自观察,然后自由说说。
学生:1个格子代表1个人。
学生独自涂色,然后展示。
学生自由说一说。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规定季节的划分,为后面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提供方便。
先让学生说说不同的调查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利用写纸条、整理纸条的方法来收集和整理数据,主要是让学生与生活中的整理数据的方法接轨。
通过一步一步的完成,让学生明确统计的步骤,明确收集与整理数据的重要性。
统计图其实学生在低年级已经接触了,只不过不明确,所以本节课先出示一幅没有画竖条的统计图,就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明确统计图的结构特点。
学生通过独立操作,经历横向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过程和根据统计图说说获取的信息,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分析事物,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巩固练习
1.填一填。

2.下面是某城市七月份的天气情况。
涂一涂。

(3)填一填。
3.羊村运动会比赛。

师揭示:横向条形统计图和纵向条形统计图,它们的样式不同,但表示的意义相同,都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4.教材84页第2、3题。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通过不同类型的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统计的意义和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直观地反映出要统计的数量、种类,一目了然;便于我们分析问题,发现问题。
统计四步曲:(1)收集数据;(2)整理数据;(3)统计数据;(4)分析数据。

学生自由说一说。
利用说一说总结本课,便于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
板书
生日
——条形统计图
统计四步曲:收集→整理→统计→分析
横轴、纵轴
条形统计图 每一格表示的数量
竖条

通过简洁、有效的板书,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课件21张PPT。 生日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新知导入填一填(1)数一数。5246(2)( )最多,( )最少。
(3)一共有( )个图形。三角形 正方形 17 新知导入春夏秋冬班里同学的生日分别在什么季节呢?我们一起来调查一下吧!为了方便,我们约定:
三、四、五月是春季,
六、七、八月是夏季,
九、十、十一月是秋季,
十二、一、二月是冬季。?新知讲解说说你准备如何调查。新知讲解采用举手、站队、举不同颜色的卡片……的方式。说说你准备如何调查。每人在纸条上写出生日的季节。收集数据把纸条整理一下吧!整理数据新知讲解 春季 夏季 秋季 夏季春春春春春春春春春春春春夏夏夏夏夏夏夏夏秋秋秋秋秋秋冬冬冬冬冬冬冬冬冬秋夏在收集与整理数据时,要注意:不重复、不遗漏。12人9人7人10人冬新知讲解 春季 夏季 秋季 夏季 12人 9人 7人 10人也可以把大家生日所在季节的情况填在格子里。横轴表示数量,单位是人数。纵轴表示项目,即春夏秋冬四个季节。1个格子代表1个人。新知讲解 春季 夏季 秋季 夏季 12人 9人 7人 10人1个格子代表1个人,在格子里涂色。画出来就是条形统计图。统计数据新知讲解分析数据从下面的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我们班春季过生日的人数最多。我还发现:各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有多少。新知讲解 横向条形统计图和纵向条形统计图,它们的样式不同,但表示的意义相同,都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课堂练习填一填。1格表示(  )个单位。 0369121格表示(  )个单位。 010203040310课堂练习下面是某城市七月份的天气情况。(1)数一数,填一填。14107课堂练习(2)涂一涂。14107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3)填一填。( )最多,( )最少。
比 多( )天, 和 共( )天。417课堂练习羊村运动会比赛 喜羊羊 灰太狼 美羊羊 红太狼 懒羊羊 横轴表示名称。纵轴表示数量。这是纵向条形统计图。课堂练习名称这是横向条形统计图。数量课堂练习 用条形统计图的方法来记录统计数据,比较直观,便于数据的比较与分析。课堂总结我的收获是: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直观地反映出要统计的数量、种类,一目了然;便于我们分析问题,发现问题。
统计四步曲:(1)收集数据;(2)整理数据;
(3)统计数据;(4)分析数据。板书设计 生 日
——条形统计图
统计四步曲:收集→整理→统计→分析
横轴、纵轴
条形统计图 每一格表示的数量
竖条直观、便于比较与分析作业布置 完成数学书第84页第2、3题。
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生日》练习
看一看,填一填

1格表示( )个单位。 1格表示( )个单位。
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填空。
1.( )月份的产量最高,是( )吨。
2.( )月份的产量最低,是( )吨。
3.二季度产量比一季度增加( )吨。
三、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1)一格代表( )米。
(2)( )山最高.泰山的海拔高度大约是( )米。
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提出什么问题?
四、在对本县某小学五年级同学进行喜欢去的食品店的调查中,喜欢去“有意思”的有75人,喜欢去“曼德夫”的有60人,喜欢去“汤姆胜客”的有45人。
根据以上数据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五、绘制条形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希望小学五年级同学在科技活动中制作标本情况统计表
昆虫
植物
矿石
15
30
21
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绘制统计图。
三种标本一共有多少个?
3.昆虫标本比植物标本少多少个?
解析与答案
一、【解析】这两幅图的纵轴表示数量,根据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差求解。
【答案】50;1。
二、【解析】在统计图中找出最高与最低的竖条求解第1、2题;根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用减法求解第3题。
【答案】1.五,30;2.一,15 ;3.23。
三、【解析】(1)由这幅条形统计图可以看出,纵轴上的数据表示高度,单位是米,每格代表250米,横轴上的数据表示各名山;
(2)由条形图可以看出,峨眉山最高,约是3000米;泰山海拔高度约是1500米;
(3)峨眉山是泰山高度的几倍?用峨眉山的高度除以泰山的高度即可。
四、【解析】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完善统计表,然后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绘制长短不同的竖条;根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用减法求解。
【答案】70,60,40;
1.
2.70-60=15(人)
【解析】1.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绘制长短不同的竖条;2.根据加法的意义求解;3.根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多少,用减法求解。
【答案】1.如图所示:
2.15+30+21=66(件)
3.30-15=15(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