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主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课后的生字词,以及积累课文中描写河水的四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对出作者的内心的情感,以及对艄公的赞美之情。
3、理解黄河的气势,皮筏能在黄河之上前行的不易令人惊叹,以及艄公为什么能称得上是黄河的主人。
教学重难点:
艄公为什么能称得上是黄河的主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幻灯出示黄河的诗句,感悟黄河的气势之雄伟。
2、交流有关黄河的相关资料。
二、粗读课文
1、结合课后的生字读课文
2、教学生字词
三、默读分层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用心感受每段写的是什么内容,试图用自己的话语简单的概括。
2、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想,那些段落可以合起来,成为一个大段,讲的又是什么内容。
第二课时
一、回忆前文,分为三段的内容
二、细读课文,感受情感
1、让学生默读课文,前两大段,作者对羊皮筏子的描写,观察的角度有没有不同?(从远到近)
2、读课文的第一段
1、作者在哪看到了羊皮筏子?观察的角度是远还是近?
2、看到羊皮筏子的第一感受作者是什么?
3、再读课文,作者此时的看到羊皮筏子的内心是什么感受?
读出作者的惊诧之情。
4、作者此时被这个东西深深吸引了,很想再看个究竟,于是作者就再定睛一瞧,瞧见了什么?
5、啊,上面还有人哩!这时作者的感到什么?无比的惊讶,读出惊讶之情。
6、惊讶一个接一个,还让作者感到惊讶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一个一个的数,不嫌麻烦吗?
7、这到底什么?小小身子能在如此磅礴的黄河上载人前行?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此时要读出怎样的情感?(自豪,惊叹)
二、细读第二段?
1、这段也是对羊皮筏子的描写,你们看与前文的有什么不同?观看的角度不同,前文是远看,现在近看,对羊皮筏子上的样子以及羊皮筏子上的人描写的更加的细致。
2、随机指导羊皮筏子外形,以及筏子上所载的人和物。读出不可思议的感受。
3、指导我、艄公、以及乘客的不同表现,我的担心,更加表现了羊皮筏子在黄河上行驶的令人佩服。
4、探讨我是在哪里观察?
三、细读第三段
1、前两段我们深入了解了羊皮筏子,接下来,我们来走进羊皮筏子上的人。
2、乘客第一次坐羊皮筏子需要什么?
3、乘客尚且如此,那么掌舵的艄公更需要什么呢?这时一种什么写作方法?
4、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缺少其中的一个行吗?
5、因此艄公更值得人们敬仰和赞颂,能战胜了黄河,成为了黄河的主人。
6、请带着赞美的语气读读这段,读出对黄河主人的由衷的敬佩之情。
四、拓展延伸
1艄公成为黄河的主人,杨利伟成功登月,成为了——太空的主人。
2、谁还能说说谁成为了什么主人,例举身边的例子。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作者以饱满的情绪,热烈的情感描写了气势磅礴的黄河之上羊皮筏子破浪前行的样子,以及对艄公胆量和技艺的赞叹。
作者以层层推进的笔触进行描写,先写出黄河的雄伟气势令人胆战心惊。同时也为下文埋下了伏笔,黄河如此之汹涌,但是小小的羊皮筏子却能乘风破浪前行,确实了不起。
接着,作者以自己在岸上的观看的角度进行描写从远及近,由疑惑到惊叹,再到对人物的赞美。远看,作者被一股强磁力吸引住了,作者用了一个比喻句,把一个什么东西比作强磁力,突出了这个东西的出现在作者眼中时给他的冲击力之大,让人的感到惊讶,小而轻,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将之吞没,而它竟能浮在水面上鼓浪前进。
再定睛一看,啊,那上面还有人哩!多么的不可思议啊!不仅如此,竟然还有六个,一个个的数,不是啰嗦,而是表现出初次看到羊皮筏子的人的惊诧,因此不断的使用感叹号,表现自己的这种惊讶之情。
这到底是什么呢?吊足读者胃口之后,作者这才指出——这就是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还是用到了感叹号,这时表达作者的惊叹之情了。
认识到这时什么之后,我想作者的内心稍许放松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细细的观察羊皮筏子的具体的情形了,写出了羊皮筏子的样子以及羊皮筏子上人们的神态。这里有个问题有待商榷,粗看以为此时作者能这么细致的描写出人物的神情,以为作者也身处皮筏之上,但是联系上下文,就可以知道作者依然在岸上观看,比如“上面却有却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原先就写到一共有六个人,说明人数不变,以及下文的“听坐过羊皮筏子的人说,……”可见作者并未上皮筏。特别是联系原文,更是一读了然。作者是站在岸边看着羊皮筏子一路向下,因此教参中写道作者坐上羊皮筏子感到提心吊胆,有错!
如果此时结束全文,未尝不可,但是作者对羊皮筏子具体而全面的描写过后,笔锋一转,转为对人的赞美!要赞美的当然是艄公,作者在赞美艄公之前,先赞美乘客,乘客乘坐这羊皮筏子都要有足够的勇气,更何况是撑筏子的艄公,那需要多大的勇气胆量和智慧机敏啊!这里作者采用烘托的手法,突出了艄公的确是当之无愧的黄河英雄,黄河上的主人。深谙黄河的脾性,深知黄河的风浪,自由掌控,灵活应变,把奔腾咆哮的黄河驯服的如履平地,不是主人,又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