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土地改革(课件14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土地改革(课件14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1-21 20:36:03

文档简介

课件14张PPT。第3课 土地改革教学目标1.掌握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背景,土地改革的政策、过程和结果。
2.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土地改革法》的内容。
3.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教学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的中国农村现状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土地改革前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耕地面积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地主人均占有耕地为贫雇农的二三十倍,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少地的农民。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面对这种现状,怎么办?土地改革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的过程:全国分批进行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土地改革的完成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想一想:土地改革后农民能得到什么?土地房屋农具牲畜材料研读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的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结合这段文字,思考为什么要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制度阻碍了中国社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发展农村经济,为我国的工业化(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1952年1月1日,为宣传农村土地改革的胜利成果邮电部发行的一套《土地改革》特种邮票。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观看视频,加深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