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上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
注: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统一填涂在答题卡上。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某同学绘制了一幅我国远古居民生活场景的想象图。下列内容与北京人相符的是( )
①头部带有猿的某些特征 ②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
③用火取暖,烧烤食物 ④种植水稻,蒸煮米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 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草木茂盛,虫兽较多。因此,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是( )
A. 洞穴 B. 干栏式房 C. 半地穴式房屋 D. 搭草棚的水井:
3. 我国神话传说中,皇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授受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县制
4.西周末年,昏晕的周幽王上演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诸侯率兵前往护卫纣王是遵守了( )
A.封建制的法规 B.禅让制的规则 C.世袭制的传统 D. 分封制的义务
5. 文物遗存能反映一定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下列文物能反映商朝青铜工艺成就的是( )
A. 猪纹陶钵 B.鱼纹彩陶盆 C.铁犁铧 D. 司母戊鼎
6.西周时一平民在田中劳作,关于他可能使用的农具错误的是( )
A.用石镰收割庄稼 B.用装有木柄的骨耜耕地
C.用铁制的犁耕地 D.用青铜农具进行生产
7. 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周王室衰微,下列能够体现这一现象的是( )
① “尊王攘夷” ②“问鼎中原” ③“春秋五霸” ④国人暴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
8. 下列不属于春秋时期霸主的是( )
A. 管仲 B. 齐桓公 C. 楚庄王 D. 晋文公
9.商鞅变法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国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基础。下列措施对战斗力帮助最大的是( )
A.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B.奖励耕战 C.推行县制 D.重农抑商
10.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 )
A.奖励耕战 B.承认土地私有 C.废除旧贵族特权 D. 建立县制
11. 随着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我国历史舞台上出现的后来成为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是( )
A.奴隶主阶级 B.奴隶阶级 C.平民阶级 D.地主阶级
12. 有人认为:“人类今天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智慧。”这里的“智慧是指( )
A. “无为而治” B. “尚贤”与“节俭” C. “依法治国” D. “仁”
13. 在百家争鸣的年代,社会影响最大的是儒、墨两家,固有“非儒即墨”之说然而秦朝统治者践行的却是法家思想,其原因在于法家( )
A. 主张兼爱、非攻 B.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C. 提倡法治、专制集权 D.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14.“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诗中描绘了嬴政( )
A.十年征战,统一六国 B. 自称皇帝,君临天下
C. 任免官员,中央集权 D. 增强实力,控制军权
15.下面关于“马”字的几种书体,在秦朝时被确定为全国规范文字的是( )
A.甲骨文 B.大篆 C.小篆 D.楷书
16.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
①秦朝的徭役繁重 ②秦朝的赋税很重 ③秦朝统一度量衡④秦朝的刑法残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
17“休养生息”一词出自唐代韩愈的《平淮西碑》。下列哪一措施不是汉高祖刘邦时期采取的措施( )
A.让士兵还乡务农 B.释放一些奴婢为平民
C.减轻农民的赋税,减免徭役和及兵役 D.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
18.“文景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局面的表现为 ( )
① 政治清明 ②经济发展 ③人民生活安定 ④国力增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
19. 汉武帝为解决诸侯国势力过大问题,曾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向汉武帝提出上述建议的人是( )
A. 董仲舒 B. 主父偃 C. 卫青 D. 霍去病
20.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的根本目的是( )
A.加强对官吏控制????????B.推行新儒学教育 C.排斥法道诸学说?????????D.巩固大一统王朝???
21.?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
A. 光武中兴 B. 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 D. 文景之治
22.德国人李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首次用“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古代丝绸之路也被称为“进步之路”“友谊之路”“文化之路”。以上材料说明当时这条东西方要道( )
A.交通非常发达????????B.各种文明相互交流 C.商品贸易及其繁荣????D.名胜古迹众多
23. 为保护丝绸之路的安全和商旅往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 )
A.西域都护 B.安西都护 C.伊犁将军 D. 驻藏大臣
24. 蔡伦被当今世人誉为“影响人类进程的100名人之一”“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是因为他( )
A.修筑都江堰 B.改进造纸术 C.发明活字印刷术 D.创造出“五禽戏”
25.当看到某同学画了许多不同边数的正多边形,埋头计算圆周率数值的情景时,我们知道该同学正在探究 ( )
A. 韩非子的思想 B. 祖冲之的贡献 C. 张仲景的理论D. 毕昇的活字印刷术
二、材料题(本大题4小题,共50分)
26.思想的解放推动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间学派繁茁……其实卓然壁垒者,儒墨道法四家而已。
——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
(1)春秋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2分)他的主要思想著作是什么?(2分)
材料二 读图
墨子 孟子 庄子 韩非
(2)请你将材料二中的人物填写在相应的括号里(4分)
顺其自然——( ) 依法治国——( )
民贵君轻——( ) 兼爱非攻——( )
(3)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历史上将这一局面称为什么?(2分)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以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争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的浪潮。
材料二 东晋和南朝时,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水稻产量提高,除了主要种植水稻外,还普遍实行麦稻兼做……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材料三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
——《宋书》
(1)材料一中“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的浪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材料一中“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的浪潮。”与材料二中“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2分)
(3)除材料二中的因素外,你认为江南地区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原因还有哪些?(2分)
(4)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列举江南经济开发在农业上、手工业、商业上的成就各一例。(6分)
(5)材料三描述了江南地区开发的状况,据此说一说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分)
28.汉武帝时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帝王,他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请结合下列材料探究他的功绩。
【材料中的历史】
材料一 汉高祖刘邦为了汉室江山永固,曾分封子弟到各地做诸侯王。随着时间推移,诸侯王势力膨胀,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汉景帝时,采纳了晁错的建议试图用物理和法令直接削藩,结果引起了“七国之乱”晁错被诛。到汉武帝时,王国问题终于得以彻底解决。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怎样解决王国问题的?(2分)
【史书中的历史】
材料二 “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彰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班固《汉书》
(2)这段史实记载了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这一措施的实施有何深远的影响?(2分)
【钱币中的历史】
材料三
(3)材料三图示是汉武帝时期所铸的什么钱币?(2)除此之外,汉武帝在经济上还采取了哪些措施?(2)
【评价中的历史】
“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已诏,不失为鼎盛之世”。 ——毛泽东
(4)汉武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他在位时西汉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结合毛泽东的评价,用一句话来评价汉武帝(2分)。
29.魏晋南北朝,我国北方出现了很多少数民族政权,他们曾几度实现了北方黄河流域的统一。请结合以下列材料进行相关问的探究。
材料一 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材料二 见下列图表(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贺兰
贺
邱穆陵
穆
独孤
刘
步六孤
陆
尉迟
尉
(1)上述两则材料是哪一次改革中的措施?(2分)结合这两则材料总结措施的内容。(8分)
(2)这次改革带来了怎样的影响?(2分)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参考答案 2019.01
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总分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B
A
D
D
C
A
A
C
D
D
D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C
D
D
A
B
D
A
B
A
D
D
材料题(共4小题,总分50分。)
26.(12分)
(1)老子(2分) 道德经(2分)
(2)庄子(1分)韩非(1分)孟子(1分)墨子(1分)
(3)百家争鸣(2分)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2分)
27.(14分)
(1)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安定(2分)
(2)因果关系。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2分)
(3)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方社会比较安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2分)
(4)农业上: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农业技术有很大改进;推广和改进犁耕;推广选中、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生产技术;水稻育秧移栽;麦稻兼做;实行农业多种经营等(任选一项2分)手工业: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取得显著进步(任选一项2分)商业:南朝的建康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2分)
(5)江南经济的开发对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2分)
28.(12分)
(1)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削弱诸侯国的势力。(2分)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2分);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2分)
(3)五铢钱。(2分);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2分)
(4)汉武帝时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2分言之有理即可)
29.(12分)
(1)北魏孝文帝改革(2分)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2分)以汉服代替鲜卑服;(2分)改鲜卑姓为汉姓;(2分)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人贵族联姻等。(2分)
(2)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