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沪科新版八上物理《运动的世界》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年沪科新版八上物理《运动的世界》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1-22 10:18: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8年沪科新版八上物理《运动的世界》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笔从桌面掉落 B.铃声传入耳朵
C.阳光照射大地 D.绿枝发出新芽
2.在下列几种情况下,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歼击机在空中飞行 B.蜗牛在慢慢地爬行
C.水逐渐结成冰 D.火车在轨道上行驶
3.现在你安静地坐在考场里答题,如果说你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来回走动的监考老师 B.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C.从窗外走过的工作人员 D.黑板前的讲台
4.2017年4月20日我国“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成功,给我国“天宫二号”太空实验室加注燃料。如图所示是“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此
阶段“天宫二号”实验室相对下列哪个参照物是静止的(  )

A.太阳 B.地球 C.月球 D.天舟一号
5.如图所示,坐在甲车上的小明看到乙车正在向东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甲车向东行驶,则乙车一定静止
B.若甲车静止,则乙车可能向西行驶
C.若甲车向东行驶,则乙车一定也向东行驶
D.若两车都向西行驶,则甲车行驶得较慢
6.完成一套眼保健操的时间大约是(  )
A.30秒 B.3分钟 C.300秒 D.30分钟
7.如图所示是小红同学精确测量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下面读数正确的是(  )

A.2s B.26s C.126s D.206s
8.下列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物理课本的长约为18cm
B.一张纸的厚度约为1mm
C.一个成年人正常步行时的速度约为1.2m/s
D.中考体育1000m测试的达标时间为6min
9.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得到的数据分别是:1.28cm、1.29cm、1.27cm、1.34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1.28cm B.1.29cm C.1.30cm D.1.295cm
10.如图中(a)、(b)、(c)三图为三种测量木条MN长度的方法,这三种方法中(  )

A.图a是正确的 B.图b是正确的
C.图c是正确的 D.都有错误
二.多选题(共5小题)
11.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一江春水向东流 B.时间流逝
C.海水奔腾 D.春风拂面
12.乘客坐在游轮中,游轮沿长江顺流行驶,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
A.江岸的码头 B.游轮的船舱
C.迎面驶来的汽艇 D.奔流的江水
13.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在一条南北方向的大街上行驶。甲车上的人看到丙车相对于甲车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甲、丙两辆车都相对乙车向南运动,而丙车上的人则看到路边上的树木向北运动。关于这三辆车行驶的方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车必定向南行驶
B.乙车必定向北行驶
C.丙车可能向北行驶
D.三辆车行驶的方向可能是相同的
14.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接近实际的是(  )
A.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17s
B.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0.08 mm
C.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 m/s
D.在通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跳动的次数约是70次
15.关于时间和时刻,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节课45分钟指的是时间
B.在时间轴上的每一个坐标点表示的是时刻
C.1s初到2s末所经历的时间为1s
D.某次列车9:45开车,指的是时刻
三.填空题(共5小题)
16.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前一个物体叫做   。
17.小华乘自动扶梯匀速下楼时,以扶梯为参照物小华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18.我国自行研制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   的,但相对于太阳是   的,这表明我们通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是   。
19.图中秒表所记录的时间是   。

20.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合适的单位:
①一支新铅笔的长度大约是17.5   ;
②高速路上行驶的汽车的速度100   。
四.判断题(共3小题)
21.通过对大量的事例分析可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判断对错)
22.在长度的测量时,产生的误差大小决定于刻度尺的精确度和测量者的准确性。   。(判断对错)
23.子弹射穿靶子时的速度是100m/s,这个速度指的是平均速度。   (判断对错)
五.计算题(共2小题)
24.快速公交“BRT”项目试运营,从起点站到终点站全长约为24km,据测算,它全程平均速度约为30km/h,车辆配备了智能化的车辆调度和信息服务中心,通过GPS全球定位功能全程跟踪记录并实时传递每台营运车辆的各种信息。
(1)该“BRT”运行过程中,乘客相对于公交“BRT”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BRT”从起点站到终点站需要多少分钟?
(3)该“BRT”在某一地段运行时,先以72km/h的速度运行60s,停车12s,再以60km/h的速度运行36s,求“BRT”在这一地段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25.在某次测量活动中,小刘同学对一个圆的直径进行了测量,并将6次测量的数据记录如下:17.72cm;17.61cm;17.70cm;17.18cm;17.71cm;17.7cm 她这次的测量中所用该度尺的分度值为多少?测量结果应该记为多少?
六.解答题(共2小题)
26.阴霾天气中PM2.5含量较高,PM2.5是指直径不大于2.5的颗粒物,大气中PM2.5的运动属于   (填“机械运动”或“热运动”)。
27.如图中机械停表的读数是   分   秒。




2018年沪科新版八上物理《运动的世界》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笔从桌面掉落 B.铃声传入耳朵
C.阳光照射大地 D.绿枝发出新芽
【分析】(1)机械运动是指一个相对于别的物体有位置的改变;
(2)物理上的运动都是相对的,判断物体是不是做机械运动,关键是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是不是有位置的改变。
【解答】解:
A、笔从桌面掉落,笔的位置相对桌面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符合题意。
B、铃声传入耳朵,声音通过空气传播,不属于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
C、阳光照射大地,是光的传播,不属于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
D、绿枝发出新芽,植物的生长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机械运动概念的理解,抓住“位置的改变”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属于易错题。
2.在下列几种情况下,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歼击机在空中飞行 B.蜗牛在慢慢地爬行
C.水逐渐结成冰 D.火车在轨道上行驶
【分析】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结合选项中的描述可做出判断。
【解答】解:
A、歼击机在空中飞行,歼击机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蜗牛慢慢爬行,蜗牛的位置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水结成冰,水的位置并没有发生变化,水发生的是物态变化,不属于机械运动,故C符合题意;
D、行驶中的火车,火车的位置在发生变化,所以行驶中的火车属于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机械运动是指宏观的物体发生了物理位置的变化。
3.现在你安静地坐在考场里答题,如果说你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来回走动的监考老师 B.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C.从窗外走过的工作人员 D.黑板前的讲台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知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次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发生改变,则此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
ABC、由题目知“你安静地坐在考场里答题”如果选择“来回走动的监考老师、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从窗外走过的工作人员”为参照物,那么“你”和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那么,你就运动的,故ABC错误;
D、如果选择“黑板前的讲台桌”为参照物,那么“你”和“黑板前的讲台桌”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你是静止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参照物及其选择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本题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在解答时,要注意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思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2017年4月20日我国“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成功,给我国“天宫二号”太空实验室加注燃料。如图所示是“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此
阶段“天宫二号”实验室相对下列哪个参照物是静止的(  )

A.太阳 B.地球 C.月球 D.天舟一号
【分析】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
“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后,它们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所以是相对静止的,即“天宫二号”实验室相对“天舟一号”是静止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的应用,是常见题目。
5.如图所示,坐在甲车上的小明看到乙车正在向东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甲车向东行驶,则乙车一定静止
B.若甲车静止,则乙车可能向西行驶
C.若甲车向东行驶,则乙车一定也向东行驶
D.若两车都向西行驶,则甲车行驶得较慢
【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选择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如果发生位置的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解答】解:
A、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若甲车向东行驶,乙车静止,则甲车上的乘客应该看到乙车向西行驶,故A错误;
B、若甲车静止,乙车向西行驶,则甲车上的乘客应该看到乙车向西行驶,但题目中“甲车列车上的乘客看到乙车列车正在向东行驶”,故B错误;
C、若甲车向东行驶,乙车也向东行驶且速度更快时,甲车上的乘客可以看到乙车向东行驶,故C正确;
D、若两车都向西行驶且甲车较慢,则甲车上的乘客应该看到乙车向西行驶,不可能看到乙车列车正在向东行驶,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我们平时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6.完成一套眼保健操的时间大约是(  )
A.30秒 B.3分钟 C.300秒 D.30分钟
【分析】运用对生活中常见时间的了解和认识,再运用时间单位间的关系,可选出正确选项。
【解答】解:完成一套眼保健操的时间大约是5min,即300s;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熟练对时间的估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如图所示是小红同学精确测量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下面读数正确的是(  )

A.2s B.26s C.126s D.206s
【分析】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解答】解:
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2”和“2.5”之间,偏向“2”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2min;
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2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s,指针在6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6s,即停表的读数为2min6s=126s。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停表的读数方法,注意把内、外盘的示数相加即所测得的时间。
8.下列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物理课本的长约为18cm
B.一张纸的厚度约为1mm
C.一个成年人正常步行时的速度约为1.2m/s
D.中考体育1000m测试的达标时间为6min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物理课本的长约为26cm;故A错误;
B、一张纸的厚度远远小于1mm;故B错误;
C、成年人正常步行时的速度约为1.1m/s左右;故C正确;
D、中考体育1000m测试的达标时间为3.5min左右;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9.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得到的数据分别是:1.28cm、1.29cm、1.27cm、1.34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1.28cm B.1.29cm C.1.30cm D.1.295cm
【分析】同一个物体的长度一定,测量结果可能估读值不同,但准确值是相同的,如果准确值与大部分不同,则此测量值是错误的,应该舍去,求其它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物体的长度。
【解答】解:
比较四次测量值“1.28cm、1.29cm、1.27cm、1.34cm,除1.34cm以外,其它数值的准确值都是1.2cm,而1.34cm的准确值是1.3cm,所以1.34cm是错误的,应该舍去;
物体的长度为L==1.28cm,故A正确。
故选:A。
【点评】对同一个物体来说,长度是确定的,多次测量的结果如果不同,也是估读值不同,准确值应该是相同的,否则就是错误的。
10.如图中(a)、(b)、(c)三图为三种测量木条MN长度的方法,这三种方法中(  )

A.图a是正确的 B.图b是正确的
C.图c是正确的 D.都有错误
【分析】(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有:被测物体的一端对其刻度尺的0刻度线,若0刻度线磨损,可对其下一个刻度值;被测物体的边缘要贴紧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
(2)正确的读数方法是:视线要与刻度尺面垂直。
【解答】解:A、物体的边缘未与0刻度线对齐,故A错误;
B、读数时,视线未与刻度尺面垂直;故B错误;
C、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为贴紧被测物体;故C错误;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明确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和读数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二.多选题(共5小题)
11.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一江春水向东流 B.时间流逝
C.海水奔腾 D.春风拂面
【分析】机械运动是指一个相对于别的物体有位置的改变;物理上的运动都是相对的,判断物体是不是做机械运动,关键是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是不是有位置的改变。
【解答】解:
A、一江春水向东流,水相对于地面位置发生了改变,属于机械运动,故A符合题意;
B、时间流逝,不是物体的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海水奔腾波,是海水的位置不断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C符合题意;
D、春风拂面,空气流动形成风,风的位置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D符合题意。
故选:ACD。
【点评】区分是不是机械运动,要看物体是不是相对于别的物体有位置的改变。要注意与其他运动形式的区别。
12.乘客坐在游轮中,游轮沿长江顺流行驶,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
A.江岸的码头 B.游轮的船舱
C.迎面驶来的汽艇 D.奔流的江水
【分析】欲判断乘客是运动的,关键是看乘客与题干列举的四个选项中哪一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即可。
【解答】解:乘客是运动的,一定选择和乘客位置发生改变的物体为参照物,游轮的船舱和乘客之间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以游轮的船舱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江岸的码头、迎面驶来的汽艇、奔流的江水和乘客之间发生了改变,所以以江岸的码头、迎面驶来的汽艇、奔流的江水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故选:ACD。
【点评】解答此题时,应特别注意认真审题,正确理解“顺水行驶”、“迎面”等关键词语,否则,就可能对被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做出错误的判断。
13.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在一条南北方向的大街上行驶。甲车上的人看到丙车相对于甲车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甲、丙两辆车都相对乙车向南运动,而丙车上的人则看到路边上的树木向北运动。关于这三辆车行驶的方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车必定向南行驶
B.乙车必定向北行驶
C.丙车可能向北行驶
D.三辆车行驶的方向可能是相同的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一定是相对参照物而言,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会不一样。
【解答】解:(1)丙车上的人则看到路边上的树木向北运动,说明丙车向南运动;
(2)甲车上的人看到丙车相对于甲车向北运动,说明甲车也向南运动,并且甲车的速度比丙车大;
(3)乙车上的人看到甲、丙两辆车都相对乙车向南运动,此时有两种可能:一是乙车向南运动,但比甲车和丙车的速度都小;二是乙车向北运动。
综上,甲车、丙车必定向南运动,乙车可能向南运动,也可能向北运动。
故选:AD。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时首先抓住以地面、树木或建筑物为参照物判断出其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再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逐个分析,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14.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接近实际的是(  )
A.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17s
B.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0.08 mm
C.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 m/s
D.在通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跳动的次数约是70次
【分析】首先要对题目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结合对生活实际的认识,填入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接近1min,即60s;故A错误;
B、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远小于1mm,约为0.08mm;故B正确;
C、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故C错误;
D、人的脉搏在每分钟60次多一点,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填入符合实际的单位即可。
15.关于时间和时刻,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节课45分钟指的是时间
B.在时间轴上的每一个坐标点表示的是时刻
C.1s初到2s末所经历的时间为1s
D.某次列车9:45开车,指的是时刻
【分析】时间是指时间的长度,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距离,时刻是指时间点,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
【解答】解:
A、一节课45分钟指的是时间长度,是指时间,故A正确;
B、时刻是指时间点,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故B正确;
C、1秒初到2秒末所经历的时间为2秒,故C错误
D、9:45指的是时间点,是时刻,故D正确。
故选:ABD。
【点评】时刻具有瞬时性的特点,是变化中的某一瞬间;时间间隔具有连续性的特点,与某一过程相对应。
三.填空题(共5小题)
16.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前一个物体叫做 参照物 。
【分析】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这个事先选定的物体叫做参照物,根据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定义即可解答。
【解答】解:根据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定义: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这个事先选定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故答案为:参照物。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参照物概念的理解,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17.小华乘自动扶梯匀速下楼时,以扶梯为参照物小华是 静止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
小华乘自动扶梯匀速下楼时,以自动扶梯为参照物,小华相对于自动扶梯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他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静止。
【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8.我国自行研制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是 静止 的,但相对于太阳是 运动 的,这表明我们通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是 相对的 。
【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如果发生位置的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解答】解:
选择地面为参照物,卫星和地面球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
地球不停的绕太阳运动,卫星也不停的绕太阳运动,以太阳为参照物,卫星和太阳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卫星是运动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故答案为:静止;运动;相对的。
【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9.图中秒表所记录的时间是 1min32.3s 。

【分析】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停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解答】解:
由图知: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1”和“2”之间,刚偏过“1.5”,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1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2.3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2.3s,即停表的读数为1min32.3s。
故答案为:1min32.3s。
【点评】物理中有很多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量筒、弹簧测力计、温度计等,任何一种工具,一定要注意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多少。刻度尺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字,其他的测量工具不需要估读,读出最接近的数值即可。
20.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合适的单位:
①一支新铅笔的长度大约是17.5 cm ;
②高速路上行驶的汽车的速度100 km/h 。
【分析】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不同物理量的估测,根据对常见物体和相关物理量单位的认识,填上合适的单位。
【解答】解:
①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新铅笔的长度略小于20cm,在17.5cm左右;
②高速路上行驶的汽车的速度100km/h左右。
故答案为:①cm;②km/h。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数据的了解情况,本题告诉我们一定要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做到熟知。
四.判断题(共3小题)
21.通过对大量的事例分析可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 (判断对错)
【分析】世界上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我们所说的静止是相对的,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解答】解:
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整个宇宙都是运动的,运动是物体的普遍规律,我们所说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故以上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必须要先选择一个参照物,然后再根据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来判断该物体的运动情况。
22.在长度的测量时,产生的误差大小决定于刻度尺的精确度和测量者的准确性。 √ 。(判断对错)
【分析】①误差不是错误,误差只能减小,错误能够避免;
②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由测量的要求决定;
③测量能够达到的准确程度由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决定。
【解答】解:
在长度的测量时,测量能够达到的准确程度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决定,误差大小还决定于测量者的准确性,此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点评】测量时要根据精确程度要求的不同,选择分度值适当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23.子弹射穿靶子时的速度是100m/s,这个速度指的是平均速度。 错 (判断对错)
【分析】(1)平均速度是反映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平均速度与一段路程或一段时间相对应;
(2)瞬时速度是反映物体在某个位置或某个时刻运动的快慢程度,瞬时速度与位置或时刻相对应。
【解答】解:
子弹射穿靶子时的速度是100m/s,射穿靶子处为某个位置(时间非常短,只有一瞬间),这个速度指的是瞬时速度,不能反映子弹在飞行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不是平均速度;故该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读懂题目问的速度是某一位置、某一时刻的速度,还是某段路程、某段时间内的速度,是解题的关键。
五.计算题(共2小题)
24.快速公交“BRT”项目试运营,从起点站到终点站全长约为24km,据测算,它全程平均速度约为30km/h,车辆配备了智能化的车辆调度和信息服务中心,通过GPS全球定位功能全程跟踪记录并实时传递每台营运车辆的各种信息。
(1)该“BRT”运行过程中,乘客相对于公交“BRT”是 静止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BRT”从起点站到终点站需要多少分钟?
(3)该“BRT”在某一地段运行时,先以72km/h的速度运行60s,停车12s,再以60km/h的速度运行36s,求“BRT”在这一地段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分析】(1)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关键看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关系是否发生变化;
(2)已知路程与速度,由速度公式可以求出车的行驶时间;
(3)由速度公式求出车的路程,然后应用平均速度公式求出车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
(1)乘客相对于公交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坐在公交上的乘客相对于公交是静止的;
(2)由速度公式v=可知快速公交“BRT”运行的时间:
t===0.8h=48min;
(3)由v=可知,
快速公交“BRT”运行的路程:
s=s1+s2=v1t1+v2t2=72×m/s×60s+60×m/s×36s=1800m,
平均速度:v===≈16.7m/s;
故答案为:
(1)静止;
(2)“BRT”从起点站至终点站需要48min;
(3)“BRT”在这一地段的平均速度是16.7m/s。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根据题意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即可解题,本题是一道基础题。
25.在某次测量活动中,小刘同学对一个圆的直径进行了测量,并将6次测量的数据记录如下:17.72cm;17.61cm;17.70cm;17.18cm;17.71cm;17.7cm 她这次的测量中所用该度尺的分度值为多少?测量结果应该记为多少?
【分析】(1)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的最后一位是估读值,倒数第二位是准确值,即刻度尺的分度值,根据测量记录数据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
(2)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测量误差;多次测量时,每次的测量值相差不大,如果所测某一数据与其它数据偏差较大,则该数据是错误的,应舍去。
【解答】解:
(1)由测量的数据17.72cm可知,测量结果准确到mm,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2)在这6个值中的17.61cm、17.18cm、17.7cm 与其它三个值偏差较大,这不是读数误差造成的,而是读数错误,即该数据错误,应去掉;
所以圆的直径为d==17.71cm。
答:这次的测量中所用该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测量结果应该记为17.71cm。
【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记录数据确定刻度尺的分度值,求测量值的平均值问题,掌握刻度尺的读数方法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六.解答题(共2小题)
26.阴霾天气中PM2.5含量较高,PM2.5是指直径不大于2.5的颗粒物,大气中PM2.5的运动属于 机械运动 (填“机械运动”或“热运动”)。
【分析】物体相对于其它物体物质的变化时机械运动,组成物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热运动。
【解答】解:
阴霾天气是由于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形成的小液滴往往附着在一些固体颗粒上。这些颗粒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由于粒径过小,又称可入肺颗粒物,可随呼吸进入人体内,对人体健康有害,PM2.5的运动是固体颗粒物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的运动。
故答案为:机械运动。
【点评】要知道机械运动与热运动的概念与区别,这是正确判断微粒属于哪种运动的关键。
27.如图中机械停表的读数是 3 分 37.5 秒。

【分析】停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
【解答】解:
由图可知,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3min和4min之间,比较靠近4min;大盘的分度值是0.5s,而大盘指针在37.5s,因此秒表读数为3min37.5s。
故答案为:3;37.5。
【点评】此题考查了停表的读数,属于易错题,指针在37和8中间,具体是7.5s还是37.5s,要根据分针所在位置确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