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沪科新版八上物理《质量与密度》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悉尼科技大学的研究小组研发了一种独特的复合材料﹣﹣石墨纸,如图所示。其成分以石墨为主,薄如纸张,比钢要坚硬10倍且轻巧,还可以回收利用。未来应用非常广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石墨纸是绝缘体,不易导电
B.与钢相比,石墨纸的硬度较大
C.石墨纸是一种环保材料
D.与同体积的钢相比,石墨纸的质量较小
2.2013年6月20日上午10时许,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实验舱内担任主讲进行中国首次太空授课,大大激发了同学们对美妙太空的向往和对科学探索的热情。王老师做了五个非常有趣的小实验,同学们感觉“陀螺定轴性”实验最为神秘,关于陀螺的质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太空中质量变为零 B.回到地球质量变大
C.高速旋转时质量变小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你认为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沙坪坝地区的大气压约为1×105Pa
B.普通铅笔的长度约为18dm
C.一个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N
D.初三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4.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 )
A.m B.kg C.kg/m3 D.s
5.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砝码已经磨损,用这样的砝码测得的物体的质量与真实值比较( )
A.偏大
B.偏小
C.相等
D.无法确定是否偏大或偏小
6.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调节横梁平衡时,如果天平左盘下沉则应该把平衡螺母向右调
B.每移动一次天平的位置,都要重新调节衡梁平衡
C.称量物体质量时,若天平横梁不平衡,则不能调节平衡螺母
D.天平托盘哪边下沉,平衡螺母就向哪边调
7.在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时,小明采集了同学的一些做法,你认为比较好的是( )
A.直接把一枚大头针放在天平的左盘测出其质量
B.先测出一铁块的质量,再把大头针放在铁块上测出它们的总质量,然后用总质量减去铁块的质量即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C.正确调节天平后,在右盘加了一个5g的砝码,然后往左盘内加大头针直至天平平衡,数出大头针的数目,用5g除以大头针的数目即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D.把2枚大头针放在天平的左盘测出其总质量,用总质量除以2即可算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8.关于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某种物质的密度是这种物质单位质量的体积
B.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
C.将一杯水等分成两杯,每个杯中水的密度都为原来的
D.ρ与m成正比,与v成反比
9.如图所示,为A、B、C三种不同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由图可知( )
A.ρA>ρB>ρC且ρA>ρ水 B.ρA>ρB>ρC且ρC>ρ水
C.ρA<ρB<ρC且ρA>ρ水 D.ρA<ρB<ρC且ρC>ρ水
10.三种均匀物体的质量之比为1:2:3,体积之比为3:2:1,则这三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 )
A.1:2:3 B.2:3:6 C.1:3:9 D.3:2:1
二.多选题(共5小题)
11.有许多日常用品应用了物质的物理属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箱门吸应用了磁铁的磁性
B.撑杆跳高应用了撑杆的弹性
C.导线用铜物质制造是应用了铜的导热性
D.炒锅用铁物质制造是应用了铁的导电性
12.下列关于质量和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时,质量和密度都不变
B.一杯水比一滴水的密度大
C.一瓶牛奶喝掉一半后,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D.一千克铁和一千克棉花的质量一样大
13.下列关于正常中学生的有关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
A.质量大约为600Kg B.步行速度约1.1m/s
C.脉搏跳动一次约1s D.身高大约1.68m
14.某同学在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称量之前,天平已按要求调整完成、某一次的称量情况如图甲所示,图乙为游码位置( )
A.该天平的最小分度值是0.2g
B.甲图左盘中物体的质量为82.4g
C.杯子中的水变成冰后质量不变
D.若天平稳定后指针偏左,则测量结果偏大
15.某同学在物理实验室做实验时,进行了以下几种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A.将被测物体放在天平托盘的左盘里
B.为了节省时间,砝码的添加要用手直接拿
C.称量物体质量时,当指针偏向分度盘左边,就要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D.调好平衡的天平,如果移动了位置不需要再次调节平衡
三.填空题(共5小题)
16.菜刀一般都是钢制的,这是因为钢的 大。炒菜用的锅铲一般装有木柄这是利用了木头的 (延展性/导热性)差这一物理属性。
17.从冰箱里取出一袋冰块,过一段时间后,冰块全部熔化成水,则冰块熔化成水后,质量 ,体积 (两空均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光明”牌学生饮用奶每盒中装有的牛奶质量约为275 (填上合适的单位),体积为0.25 (填上合适的单位),由此可以估算出牛奶的密度约为 kg/m3.喝掉一半后,牛奶的密度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9.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 ,实验室里常用 测量物体质量。
20.用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时将被测物和砝码放错了位置,天平平衡时,左盘放100g和20g的砝码各一个,游码所对的刻度值为4g,则物体质量为 g.测完后猜发现使用的 已经磨损了的砝码,则这个物体的真实质量是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刚才计算出的质量。
四.计算题(共2小题)
21.“五?一”黄金周,小华和妈妈到无锡旅游,买了一只宜兴茶壶,如图所示。她听说宜兴茶壶是用宜兴特有的泥土材料制成的,很想知道这种材料的密度。于是她用天平测出壶盖的质量为44.4g,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14.8g。则:
(1)壶盖的体积是多少?
(2)请你帮小华算出这种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3)若测得整个空茶壶的质量为159g,则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为多大?
22.如图所示,A、B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容器的底面积2×10﹣2米2.容器A中盛有一定量的水,水面距容器底部0.1米;B容器中盛有酒精。(ρ酒精=0.8×103千克/米3,ρ铝=2.7×103千克/米3,ρ铁=7.8×103千克/米3)
求:(1)A容器中水的质量m水。
(2)若B容器中酒精的质量等于A容器中水的质量,求酒精的体积。
(3)若2700克的铝块和质量未知的铁块分别浸没在水和酒精中后,两个容器中液面上升了相同的高度(液体不溢出),求铁块的质量。
五.解答题(共2小题)
23.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物理性质,不同的条件和环境,对材料的要求不同。消防队员所穿的消防服,就应具备某些特殊性质。若让你设计消防服装,请你根据学过的初中物理知识和化学知识,设计消防服的材料应具备的条件提出三项要求:① ;② ; 。
24.纯牛奶的密度为(1.1~1.2)×103kg/m3,李明很想知道自己每天喝的牛奶是不是纯牛奶。他和几位同学从实验室借来器材,根据所学密度知识进行了如下测定:首先用天平称出一盒牛奶的质量是250g,喝完再称得空盒质量是26g,然后认真观察牛奶盒,发现牛奶的净含量是200mL。
问:(1)盒中牛奶的质量是多少?
(2)盒中牛奶的密度是多少?
(3)经他们检测计算同学们喝的牛奶是否符合纯牛奶标准?
(4)李明他们在测量牛奶密度过程中,他的哪个环节会导致测量误差?
2018年沪科新版八上物理《质量与密度》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悉尼科技大学的研究小组研发了一种独特的复合材料﹣﹣石墨纸,如图所示。其成分以石墨为主,薄如纸张,比钢要坚硬10倍且轻巧,还可以回收利用。未来应用非常广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石墨纸是绝缘体,不易导电
B.与钢相比,石墨纸的硬度较大
C.石墨纸是一种环保材料
D.与同体积的钢相比,石墨纸的质量较小
【分析】石墨的材料是碳,属于导体,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广泛;认真分析题目中提供的重要信息和关键词,可解答。
【解答】解:A、石墨的材料是碳,属于导体,故A的说法错误;
B、石墨比钢要坚硬10倍,所以石墨纸的硬度较大,故B的说法正确;
C、石墨纸可以回收利用,所以石墨纸是一种环保材料,故C的说法正确;
D、由于石墨比钢轻巧,即石墨的密度小于钢,故与同体积的钢相比,石墨纸的质量较小,故D的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常识性了解石墨的诸多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2013年6月20日上午10时许,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实验舱内担任主讲进行中国首次太空授课,大大激发了同学们对美妙太空的向往和对科学探索的热情。王老师做了五个非常有趣的小实验,同学们感觉“陀螺定轴性”实验最为神秘,关于陀螺的质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太空中质量变为零 B.回到地球质量变大
C.高速旋转时质量变小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分析】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位置、物态、形状、温度无关。
【解答】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的位置、物态、形状、温度无关。故物体在太空中、地球、旋转时的质量不变;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深入理解质量概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你认为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沙坪坝地区的大气压约为1×105Pa
B.普通铅笔的长度约为18dm
C.一个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N
D.初三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沙坪坝地区的大气压与标准大气压接近,约为1×105Pa;符合实际;故A正确;
B、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1.8dm;故B错误;
C、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故C错误;
D、学生步行的速度约1m/s左右;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4.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 )
A.m B.kg C.kg/m3 D.s
【分析】物理学中各个物理量都有自己的国际单位,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符号为kg。
【解答】解:
A、m是长度的国际单位;故A错误;
B、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符号为kg;故B正确;
C、kg/m3是密度的国际单位;故C错误;
D、s是时间的国际单位;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物理学中各个物理量都有自己的国际单位,不要将单位相互混淆。
5.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砝码已经磨损,用这样的砝码测得的物体的质量与真实值比较( )
A.偏大
B.偏小
C.相等
D.无法确定是否偏大或偏小
【分析】磨损的砝码质量就比砝码上标的示数小,用此磨损的砝码去称物体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而小于砝码上所标的示数。
【解答】解:正常情况下砝码上标的质量是砝码的实际质量,例如某砝码上标有50g的字样,这个砝码的质量就是50g.如果这个砝码磨损了,其实际质量就会小于50g,用此磨损的砝码去称物体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小于50g,而你仍按标准值读数,读出来是50g,所以测量结果就比实际值偏大。
故选:A。
【点评】要解答此题就要了解天平的使用原理,还可以我们生活中所用的杆秤来对比,磨损了的砝码就相当于是用小秤砣,称同样物体的质量时,就要将秤砣向后拨,所以质量就测大了。
6.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调节横梁平衡时,如果天平左盘下沉则应该把平衡螺母向右调
B.每移动一次天平的位置,都要重新调节衡梁平衡
C.称量物体质量时,若天平横梁不平衡,则不能调节平衡螺母
D.天平托盘哪边下沉,平衡螺母就向哪边调
【分析】天平每移动一次水平位置,都要重新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的横梁平衡。
天平的横梁不平衡有两种情况:
在称量物体的质量之前,要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
在称量物体的过程中,要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来使天平的横梁平衡。
【解答】解:A、在调节横梁平衡时,如果天平左盘下沉,平衡螺母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则应该把平衡螺母向右调。不符合题意。
B、每移动一次天平的位置,都要重新调节横梁平衡。不符合题意。
C、称量物体质量时,若天平横梁不平衡,要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来使天平的横梁平衡,不能调节平衡螺母。不符合题意。
D、天平托盘哪边下沉,如果在调节天平的横梁时,平衡螺母就向上翘的一端移动。如果在称量物体时,要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天平的横梁不平衡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调节过程中,一种是称量过程中,一定要分清。
7.在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时,小明采集了同学的一些做法,你认为比较好的是( )
A.直接把一枚大头针放在天平的左盘测出其质量
B.先测出一铁块的质量,再把大头针放在铁块上测出它们的总质量,然后用总质量减去铁块的质量即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C.正确调节天平后,在右盘加了一个5g的砝码,然后往左盘内加大头针直至天平平衡,数出大头针的数目,用5g除以大头针的数目即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D.把2枚大头针放在天平的左盘测出其总质量,用总质量除以2即可算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分析】若被测物体的质量小于或接近测量工具的分度值时,需要用累积法。
【解答】解:A、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太小,小于天平的感量,所以无法天平直接测量;
B、用天平测带大头针和不带大头针的铁块,相差无几,所以此方法不行;
C、先测5g大头针、点个数、求平均值,即能测出大头针的质量又能减小了误差,此法可行;
D、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太小,两枚大头针的质量也不大,所以天平也无法测出其质量。
故选:C。
【点评】在物理量很小的情况下,我们就要常常采用这种方法。
8.关于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某种物质的密度是这种物质单位质量的体积
B.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
C.将一杯水等分成两杯,每个杯中水的密度都为原来的
D.ρ与m成正比,与v成反比
【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密度公式ρ=只能求出物质的密度而不能决定物质的密度。
【解答】解:A、某种物质的密度是这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故A错误;
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故B正确;
C、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故将一杯水等分成两杯,每个杯中水的密度都为原来的密度,故C错误;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故对于同一种物质ρ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密度及其特性的理解和掌握,有时候就是因为这些知识点太基本了,所以有些同学反而不注意,容易做错。
9.如图所示,为A、B、C三种不同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由图可知( )
A.ρA>ρB>ρC且ρA>ρ水 B.ρA>ρB>ρC且ρC>ρ水
C.ρA<ρB<ρC且ρA>ρ水 D.ρA<ρB<ρC且ρC>ρ水
【分析】由图分析,我们可取体积相同时比较质量,根据公式比较密度;再根据图象读出任意一点A和C的质量与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两者密度,然后与水的密度相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根据ρ=可知,当体积相同时,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如图所示,当体积相同时A的质量大于B的质量,都大于C的质量,
所以 的密度大于B的密度,都大于C的密度,故CD不正确;
由上图可知,VA=30cm3时mA=50g,VC=50cm3时mC=30g,
则ρA===g/cm3>1g/cm3,即A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故A正确;
ρC===0.6g/cm3<1g/cm3,即C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B不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的计算和密度公式的应用,会根据控制变量法比较物质的密度和从图象中得出有关的数据是关键。
10.三种均匀物体的质量之比为1:2:3,体积之比为3:2:1,则这三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 )
A.1:2:3 B.2:3:6 C.1:3:9 D.3:2:1
【分析】利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三种物质的比值计算可以先两两计算,然后再求三种物质的比。
【解答】解:由密度公式,可知密度的比值等于质量的比除以体积的比;
设三种物质分别为甲、乙、丙,
则;
;
ρ甲:ρ乙:ρ丙=1:3:9
故选:C。
【点评】因为本题涉及三种物质,因此计算时要两两计算,然后再求三者比值,本题容易出错。
二.多选题(共5小题)
11.有许多日常用品应用了物质的物理属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箱门吸应用了磁铁的磁性
B.撑杆跳高应用了撑杆的弹性
C.导线用铜物质制造是应用了铜的导热性
D.炒锅用铁物质制造是应用了铁的导电性
【分析】根据对磁铁、撑杆、金属等物理性质的了解分析答题。
【解答】解:
A、冰箱门吸是磁铁制成的,利用了磁铁的磁性,能够使冰箱门保持良好密封,此选项正确;
B、撑杆跳运动员借助撑杆的弹性跃过横杆,此选项正确;
C、导线用铜物质制造是应用了铜的导电性强,电能损失较少,此选项错误;
D、炒锅用铁物质制造是应用了铁的导热性强,热量能够及时传递给饭菜,此选项错误。
故选:A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质的物理性质:磁性、弹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2.下列关于质量和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时,质量和密度都不变
B.一杯水比一滴水的密度大
C.一瓶牛奶喝掉一半后,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D.一千克铁和一千克棉花的质量一样大
【分析】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有在所含物质的多少发生变化时才会改变,不随物体形状、状态、位置的变化而改变;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质量、体积的变化一般不会引起密度的变化,只有气体在膨胀和被压缩时,密度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解答】解:A、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时,物质的多少减少了,质量变小,但密度不变,故A错误;
B、一杯水和一滴水是同种物质,密度相同,故B错;
C、一瓶牛奶喝掉一半后,含有的物质变少了,质量自然变小,而牛奶依然是牛奶,物质没变,所以密度不变,故C正确;
D、一千克铁和一千克棉花质量相同,故D正确。
故选:CD。
【点评】熟知质量、密度的概念及其特性是解此类题的基础,同时还要准确分析题目中所举的实例到底是引起了哪些方面的变化,是位置、形状、状态、体积、温度等等,再进一步分析这种变化是否会引起质量和密度的改变。
13.下列关于正常中学生的有关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
A.质量大约为600Kg B.步行速度约1.1m/s
C.脉搏跳动一次约1s D.身高大约1.68m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解答】解:
A、中学生的质量大约在60kg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情况;
B、中学生步行速度约1.1m/s左右,故B符合实际情况;
C、正常人的心跳在70次/min左右,所以脉搏跳动一次约1s左右,故C符合实际情况;
D、中学生的身高大约1.68m左右,故D符合实际情况。
故选:BCD。
【点评】物理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量的值可帮助我们更好地学好物理,同时也能让物理更好地为生活服务。
14.某同学在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称量之前,天平已按要求调整完成、某一次的称量情况如图甲所示,图乙为游码位置( )
A.该天平的最小分度值是0.2g
B.甲图左盘中物体的质量为82.4g
C.杯子中的水变成冰后质量不变
D.若天平稳定后指针偏左,则测量结果偏大
【分析】(1)据图中标尺的示数读出分度值即可;
(2)天平中右盘所有砝码的质量和标尺的示数之和等于左盘中待测物体的质量;
(3)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即不随物体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4)若天平稳定后指针偏左,则测量结果会偏小。
【解答】解:A、据图可知,标尺的一个大格是1g,一个小格是0.2g,所以该天平的最小分度值是0.2g,故A正确;
B、据图可知,标尺的示数是2.4g,即所有砝码的质量是80g,故此时待测物体的质量是:80g+2.4g=82.4g,故B正确;
C、杯子中的水变成冰后,状态改变,但其质量是不变的,故C正确;
D、若天平稳定后指针偏左,则测量结果偏小,故D错误;
故选:ABC。
【点评】能准确的判断出天平的分度值、天平的读数、质量的特性及天平读数偏大、偏小的判断,是一道综合题。
15.某同学在物理实验室做实验时,进行了以下几种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
A.将被测物体放在天平托盘的左盘里
B.为了节省时间,砝码的添加要用手直接拿
C.称量物体质量时,当指针偏向分度盘左边,就要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D.调好平衡的天平,如果移动了位置不需要再次调节平衡
【分析】(1)天平在使用时,应左物右码;
(2)增减砝码时都要用镊子夹取,手直接接触砝码时,会腐蚀砝码,影响砝码的质量。
(3)在天平调平过程中,应用平衡螺母来调节;在天平测量过程中,应通过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的方式来调节;
(4)天平的横梁调平以后,移到其它水平位置使用,也要重新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
【解答】解:A、天平在使用时,应左物右码;故不符合题意;
B、增减砝码时都要用镊子夹取,手直接接触砝码时,会腐蚀砝码,影响砝码的质量。故错误,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C、称量物体质量时,当指针偏向分度盘左边,要向右调节游码,故错误,故符合题意;
D、天平的横梁调平以后,移到其它水平位置使用,也要重新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故该选项错误,故符合题意。
故选:BCD。
【点评】天平的使用规则及注意事项是一个重点知识,包括放置天平、怎样调节横梁平衡、调节横梁平衡前要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怎样读数等等。
三.填空题(共5小题)
16.菜刀一般都是钢制的,这是因为钢的 硬度 大。炒菜用的锅铲一般装有木柄这是利用了木头的 导热性 (延展性/导热性)差这一物理属性。
【分析】物质与物质之间总是有一些区别的,一种物质与其他物质的明显不同之处称为物质的属性;如果这种区别是物理的,我们就称之为物质的物理属性;物质的物理属性包含:密度、比热容、硬度、透明度、导电性、导热性、弹性、磁性等等
【解答】解:因为钢的硬度很大,所以锋利的刀口一般都是钢制的;炒菜的锅铲一般都装有木柄这是利用了木头导热性差的属性。
故答案为:硬度;导热性。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能分清哪些是物质的物理属性,那些物质具有哪些物理性质。是一个很好的题目;
17.从冰箱里取出一袋冰块,过一段时间后,冰块全部熔化成水,则冰块熔化成水后,质量 不变 ,体积 变小 (两空均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分析】(1)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所处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2)可以根据公式V=来判断体积的变化。
【解答】解:(1)当冰熔化成水后,虽然状态发生了变化,但所含物质的多少并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
(2)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所以根据V=可知,在质量不变时,冰化成水后体积将变小。
故答案是:不变;变小。
【点评】该题考查了质量的属性以及密度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18.“光明”牌学生饮用奶每盒中装有的牛奶质量约为275 g (填上合适的单位),体积为0.25 L(或dm3) (填上合适的单位),由此可以估算出牛奶的密度约为 1.1×103 kg/m3.喝掉一半后,牛奶的密度将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分析】首先要对题目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质量、体积、密度)有个初步的了解,同时对相应的物理单位也要有较深刻的认识,填入符合生活实际的单位;对于牛奶的密度,根据密度公式进行计算可得答案;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一般不变。
【解答】解:(1)学生饮用奶每盒中装有的牛奶质量约为275g,符合实际;
(2)学生饮用奶每盒中装有的牛奶体积约为0.25L即0.25dm3;符合实际;
(3)体积0.25dm3=250cm3;牛奶的密度为:ρ===1.1g/cm3=1.1×103kg/m3;
(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故喝掉一半后,牛奶的密不变;
故答案为:(1)g;(2)L(或cm3);(3)1.1×103;(4)不变;
【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质量、体积)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填入合适的单位;运用密度公式可顺利得到密度值,还要抓住密度是物质的特性这一关键。
19.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 kg ,实验室里常用 天平 测量物体质量。
【分析】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为了比较质量的多少与交易的方便,国际计量组织规定了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kg);
测量质量的工具有:天平、台秤、案秤、电子秤、杆秤等,实验室里常用天平测质量。
【解答】解: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实验室里常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
故答案为:kg;天平。
【点评】考查质量的单位与测量工具,学生必须掌握常用的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与质量的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
20.用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时将被测物和砝码放错了位置,天平平衡时,左盘放100g和20g的砝码各一个,游码所对的刻度值为4g,则物体质量为 116 g.测完后猜发现使用的 已经磨损了的砝码,则这个物体的真实质量是 小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刚才计算出的质量。
【分析】(1)天平正常使用时,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通过增减砝码和移动游码时天平重新平衡,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所有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左侧所对数值。
(2)磨损的砝码质量就比砝码上标的示数小,用此磨损的砝码去称物体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而小于砝码上所标的示数。
【解答】解:(1)根据天平的使用特点,左盘的质量等于右盘的质量加上游码左侧所对数值,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右盘物体的实际质量为m=100g+20g﹣4g=116g;
(2)正常情况下砝码上标的质量是砝码的实际质量,例如某砝码上标有50g的字样,这个砝码的质量就是50g.如果这个砝码磨损了,其实际质量就会小于50g,用此磨损的砝码去称物体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小于50g,而你仍按标准值读数,读出来是50g,所以测量结果就比实际值偏大。
故答案为:116;小于。
【点评】(1)本题考查天平的使用,按照“左物右码”的原则,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加游码;
(2)磨损了的砝码就相当于是用小秤砣,称同样物体的质量时,就要将秤砣向后拨,所以质量就测大了。
四.计算题(共2小题)
21.“五?一”黄金周,小华和妈妈到无锡旅游,买了一只宜兴茶壶,如图所示。她听说宜兴茶壶是用宜兴特有的泥土材料制成的,很想知道这种材料的密度。于是她用天平测出壶盖的质量为44.4g,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14.8g。则:
(1)壶盖的体积是多少?
(2)请你帮小华算出这种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3)若测得整个空茶壶的质量为159g,则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为多大?
【分析】(1)已知溢出水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溢出水的体积,水的体积就是壶盖的体积;
(2)已知壶盖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壶盖的密度就是壶的材料密度;
(3)已知整个空茶壶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求出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
【解答】解:(1)溢出水的体积即为壶盖的体积:
V盖=V水===14.8cm3;
(2)这种材料的密度:
ρ壶=ρ盖===3.0g/cm3;
(3)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
V壶===53cm3。
答:(1)壶盖的体积为14.8cm3;
(2)这种材料的密度为3.0g/cm3;
(3)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为53cm3。
【点评】本题考查体积、密度等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难点是知道溢出水的体积就是壶盖的体积,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22.如图所示,A、B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容器的底面积2×10﹣2米2.容器A中盛有一定量的水,水面距容器底部0.1米;B容器中盛有酒精。(ρ酒精=0.8×103千克/米3,ρ铝=2.7×103千克/米3,ρ铁=7.8×103千克/米3)
求:(1)A容器中水的质量m水。
(2)若B容器中酒精的质量等于A容器中水的质量,求酒精的体积。
(3)若2700克的铝块和质量未知的铁块分别浸没在水和酒精中后,两个容器中液面上升了相同的高度(液体不溢出),求铁块的质量。
【分析】(1)根据题意求出A容器中水的体积,根据m=ρV求出水的质量;
(2)B容器中酒精的质量等于A容器中水的质量,根据V=求出酒精的体积;
(3)根据密度公式求出2700克的铝块的体积,两个容器中液面上升了相同的高度时铁块的体积和铝块的体积相等,再根据密度公式求出铁块的质量。
【解答】解:(1)容器中水的体积:
V水=Sh水=2×10﹣2m2×0.1m=2×10﹣3m3,
由ρ=可得,A容器中水的质量:
m水=ρ水V水=1.0×103kg/m3×2×10﹣3m3=2kg;
(2)B容器中酒精的质量:
m酒精=m水=2kg,
则酒精的体积:
V酒精===2.5×10﹣3m3;
(3)2700克的铝块的体积:
V铝===1000cm3=1×10﹣3m3,
因两个容器中液面上升了相同的高度,
所以,铁块的体积:
V铁=V铝=1×10﹣3m3,
铁块的质量:
m铁=ρ铁V铁=7.8×103kg/m3×1×10﹣3m3=7.8kg。
答:(1)A容器中水的质量为2kg;
(2)若B容器中酒精的质量等于A容器中水的质量,则酒精的体积为2.5×10﹣3m3;
(3)若2700克的铝块和质量未知的铁块分别浸没在水和酒精中后,两个容器中液面上升了相同的高度,则铁块的质量为7.8kg。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知道最后一问中根据两个容器中液面上升了相同的高度得出铁块和铝块的体积相等是关键。
五.解答题(共2小题)
23.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物理性质,不同的条件和环境,对材料的要求不同。消防队员所穿的消防服,就应具备某些特殊性质。若让你设计消防服装,请你根据学过的初中物理知识和化学知识,设计消防服的材料应具备的条件提出三项要求:① 耐热,防变形 ;② 不善于传热 ; 反射光和热 。
【分析】根据消防员所从事的高温工作环境,消防服要对消防员起到保护作用,据此分析消防队员所穿的消防服材料应具备的特点。
【解答】解:
消防员在进行灭火战斗抢险救授时穿的多功能服装,外层采用的性能有:①耐热,防变形;②不善于传热;③反射光和热;④抗燃、熔点高;⑤黄色,便于发现消防队员的位置;⑥耐腐蚀、防化学品等等。
故答案为:①耐热,防变形;②不善于传热;③反射光和热。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对于物理属性的理解和生活实际的联系及应用。
24.纯牛奶的密度为(1.1~1.2)×103kg/m3,李明很想知道自己每天喝的牛奶是不是纯牛奶。他和几位同学从实验室借来器材,根据所学密度知识进行了如下测定:首先用天平称出一盒牛奶的质量是250g,喝完再称得空盒质量是26g,然后认真观察牛奶盒,发现牛奶的净含量是200mL。
问:(1)盒中牛奶的质量是多少?
(2)盒中牛奶的密度是多少?
(3)经他们检测计算同学们喝的牛奶是否符合纯牛奶标准?
(4)李明他们在测量牛奶密度过程中,他的哪个环节会导致测量误差?
【分析】(1)知道一盒牛奶和空盒的质量,可求盒中牛奶的质量;
(2)知道牛奶的净含量(体积),利用密度公式求牛奶的密度;
(3)和纯牛奶的密度范围比较得出是否符合纯牛奶标准;
(4)因为牛奶盒中会沾有一部分牛奶,而在计算时用的是全部牛奶的体积,所以体积值偏大,根据ρ=判断出密度值得变化。
【解答】解:
(1)一盒牛奶的总质量m1=250g,空盒质量m2=26g,
牛奶的质量:m=m1﹣m2=250g﹣26g=224g,
(2)牛奶的体积:V=200ml=200cm3,
牛奶的密度:
ρ===1.12g/cm3=1.12×103kg/m3,
(3)由(2)可知,所测牛奶的密度在(1.1~1.2)×103kg/m3的范围之内,该牛奶符合纯牛奶标准;
(4)因为牛奶盒中会沾有一部分牛奶,而在计算时用的是全部牛奶的体积,所以质量偏小,根据ρ=可知,求出的密度值会偏小。
答:(1)牛奶的质量是224g;
(2)牛奶的密度为1.12×103kg/m3;
(3)经他们检测计算同学们喝的牛奶符合纯牛奶标准;
(4)因为牛奶盒中会沾有一部分牛奶,所测质量不准确,造成计算出的密度存在误差。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的计算,计算时注意单位换算:1ml=1cm3,1g/cm3=1×103k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