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五年级下青岛版五四制3纳税折扣)教案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五年级下青岛版五四制3纳税折扣)教案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1-22 11:55: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纳税 折扣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五年级下册)》37~38页。
[教学目标]
1.理解税率、折扣的含义,知道它们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进行这方面的简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3.在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百分数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税率、折扣的含义,会进行这方面的简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税率、折扣的含义。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学具:搜集有关打折、纳税的知识。
[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激趣引思
师:同学们,“欢乐农家游”活动还在继续,今天我们要去的美丽景点是山东沂水的彩虹谷。同学们去过彩虹谷吗?谁能来给我们介绍一下你在彩虹谷看过哪些美丽的景色?想不想再去看一看。
课件演示(见图1)









师:根据图中的情境图,你能搜集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根据情境图交流搜集的数学信息。
预设:彩虹谷“十一”黄金周期间共收入115万元,旅游团有23人,票价:60元,团体票(10人以上):八五折优惠
(课件随机显示学生搜集的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预设:这个旅游团买门票需要多少钱?(课件显示问题)
师:老师也来提一个问题,如果按3%的税率缴纳营业税,黄金周期间彩虹谷应上缴门票收入营业税多少万元?(课件显示问题)
【设计意图】由彩虹谷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想要去了解有关信息的兴趣,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有利于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在提出问题环节,教师适时参与,提出有关纳税的问题,为学习红点问题做好铺垫。
二、解决问题,提炼方法
(一)纳税问题
学习第一个红点问题,解决“如果按3%的税率缴纳营业税,黄金周期间彩虹谷应上缴门票收入营业税多少万元?”(课件显示问题)
1.读题,理解题意
师:同学们自己读一读题,边读边想,有没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预设:什么是纳税?什么是税率?什么是营业税?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回去搜集查阅有关纳税的资料,下面让我们来交流一下,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展示搜集资料。(课件随机出示纳税、税率、营业额等相关概念。)
师:按3%的税率缴纳营业税是什么意思?问题求“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什么意思?”
预设1:按3%的税率缴纳营业税的意思是彩虹谷“十一”黄金周期间收入115万元,缴纳税额为115万元的3%。
预设2:求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就是求115万元的3%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列式解答,学习方法
(1)独立列式,自主探索
师:想一想,求“十一”黄金周期间彩虹谷景区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也就是求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独立思考。
师:看来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还真是不少呢,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具体说说要求应上缴门票营业税多少万元,就是求什么?为什么?
预设:求应上缴门票营业税多少万元,就是求115万元的3%是多少。(课件显示)
(2)全班交流,学习方法
师:求“十一”黄金周期间彩虹谷景区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怎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预设:115×3%=3.45(万元),因为要按3%的税率上交营业税,所以要求应缴纳营业税就是求115的3%是多少。(课件显示算式)
师:对,求关于税额的问题,也就是我们以前学习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用乘法计算。
(3)反思释疑,总结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根据以前学习的百分数知识解决了这个问题,你能指着算式具体说一说115万元表示什么意思?3%表示什么意思?34.5万元表示什么意思吗?
学生尝试回答。
师:营业税是国家税收的一种,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税额、营业额、税率之间的关系吗?
预设:税额=营业额×税率。(课件显示)
(4)试一试:自主练习第1题(课件显示练习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交流,重点让学生交流有关税额的数量关系和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自主交流课前搜集的纳税、税率、营业税等到相关概念,为学生利用迁移规律独立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在学生独立列式后,进而总结出求税额的公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折扣问题
学习第二个红点问题: 这个旅游团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1.读题,理解题意
师:同学们游览“彩虹谷”的时候,还需要解决23人买门票需要多少钱?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题,边读边想,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课件出示情境图)
预设:“八五折”是什么意思?
先请学生试着说说八五折的含义,学生可能会说出:八五折是指购买团体票每张的的价钱是60元的85%。
师:几折就是十分之几,写成百分数就是百分之几十,表示现在的价钱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八五折就是十分之八点五,写成百分数是85%,表示现在的价钱是原价的85%。(出示课件)
生根据理解再次交流:“八五折”是指每人买门票的价钱是60元的85%是多少。
师: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道题什么意思,知道了什么,求什么。
预设:知道了旅游团一共有23个人,一张门票的价钱是60元,如果10人以上,每张门票的价钱就是60元的85%,求这个团一共需要门票多少钱。
2.列式解答,探究方法
(1)独立列式,探索方法
师:想一想,要求买门票需要多少钱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课件显示:想一想)想好后列式解答。有了一种方法,想一想有没有其它的方法?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2)组内交流,理解方法
师:做完的同学跟你的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你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小组同学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班内交流,学习方法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大家的做法,不仅要会做,还要讲清楚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展示交流:
预设1:60×85 %×23(课件显示)
师: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预设:先求买一张打折后的门票需要花多少钱,也就是求60元的85%是多少,用60×85 %,再求23人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预设2:60×23×85 %(课件显示)
师: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预设:先求买23张门票需要花多少钱,用23×60,再求打折后共付多少钱。
(4)总结提升,建构方法
师:刚才我们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了有关纳税额和折扣的问题。比较一下,他们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预设1:它们都用乘法计算。
预设2:它们都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预设3:这类问题实际上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用乘法计算。
【设计意图】“税率”和“折扣”的相关知识比较抽象且难以理解,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中让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一是让学生感受到“税率”和“折扣”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二是加深学生对“税率”和“折扣”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分散教学难点。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学习解决纳税额和折扣相关问题的计算方法。总结提升,沟通纳税额、折扣与“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联系,进一步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一)基本练习
1.餐饮服务场所的营业税率为5%。根据这一信息,计算并填写下表。(见图2)







2.(见图3)

(1)学生独立解决。
(2)全班交流,引导说清第一题的营业税、营业额和税率三者的关系,第二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教师小结:这类题目实质上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二)拓展练习
1.下面是我国2005年公布的个人收入所得税征收标准。个人月收入1600元以下不征税。月收入超过1600元,超过部分按下面的标准征税(见图4)。秦茜的爸爸月收入2400元,妈妈月收入1800元,他们各应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
2.妈妈按八五折优惠的价格买了5张游乐园门票,一共用去340元。每张游乐园门票的原价是多少元?
(1)学生独立解决。
(2)全班交流,交流时要说清要先求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原价×折扣=现价,现价÷折扣=原价。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层次分明的练习,一是进一步理解税率和折扣的含义,二是巩固求税额的计算方法,三是感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解决百分数应用题的能力,四是对学生进行依法纳税的教育。
四、回顾反思,提升认识
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1:我会积极学习了。
师:你哪个环节最积极?(课件“积极”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
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情况,课件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预设2:我学会提问了。
师: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
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情况,课件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学生也可能回答果篮中5个苹果对应的5个方面之外的,教师适时提升概括,并在篮筐外三个绿苹果中输入文字,并根据学生情况触发苹果下部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师: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
【设计意图】以教材丰收园为依托,在果篮外增加了3个生成性的绿苹果,直面课堂生成,灵活地引领学生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等多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板书设计]




图1

图2

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