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学习目标:
1.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的主要成就,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化学工业和新材料的发展等基本史实。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2. 通过比较电的发明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历史想像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进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电力的发明和应用。
教学难点: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进步的理解。
一、自主学习
1. 电的应用
(1)19世纪 年代,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这就是 工业革命。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3) 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
(4)在各国发明家的共同努力下,发电机、电动机、电焊、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纷纷问世。世界由此进入“ ”。
2. 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1)1876年,德国人 制造出一台煤气内燃机;1883年,德国工程师 研制成汽油内燃机;几年后,德国工程师 发明了柴油内燃机。
(2)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 制造出一辆配有汽油发动机的汽车。
3. 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1)1867年,瑞典化学家 经过多年的实验,发明了现代炸药。
(2)1869年,美国人 发明了赛璐珞, 工业由此诞生。
(3)1884 年,法国人 发明了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二、合作探究
1.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有哪些?
2. 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意义?
三、知识应用——导练?
1. “电工技术革命是一次巨大的革命,而电的利用为我们开辟一条道路。”人类由此进入( )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信息时代 D.网络时代
2. “19世纪70年代,新能源开始进入生产领域,极大地改变了整个工业领域的生产面貌。”材料中的“新能源”是指( )
A.水力 B.风力 C.电力 D.煤炭
3.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下列欧洲国家电力技术发展走在最前面的是( )
A.英国 B.法国 C.意大利 D.德国
4. 1931年10月18日凌晨,爱迪生走完了84年的人生旅程。下葬时,为纪念他的突出贡献,美国各地( )
A.熄灭电灯一分钟 B.轮船鸣笛三分钟
C.教堂敲钟84下 D.齐奏《国际歌》
5. 某中学九年级(2)班同学办了一期“汽车百年”的黑板报,请指出以下几则材料中有误的一项( )
A.德国人卡尔·本茨制造出第一辆汽车
B.汽车这一交通工具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
C.内燃机的出现为后来汽车的研发提供了可能
D.法拉第为汽车的研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6. 19世纪晚期,内燃机被安装在拖拉机、播种机、脱粒机等机械上。机器的轰鸣声打破了田野的宁静”气氛。内燃机还被美国人安装在收割机上,把谷物收割的速度提高了几十倍,后来又推广到世界各地。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美国人发明了内燃机 B. 机器的噪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C.内燃机推动了工业生产 D.内燃机推进了农业机械化
7. 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科学技术对生产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影响。下列能反映两次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影响“生产工具”的是( )
A.煤炭、石油的大量开采 B.蒸汽机、内燃机的发明使用
工厂生产和垄断组织出现 D.计算机代替部分人类脑力劳动
四、综合提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六十年代,19世纪七十年代,人类历史上先后发生了两次工业革命,在动力方面,出现了改良蒸汽机、发电机。电动机,内燃机等;在交通运输方面,创制了蒸汽轮船、蒸汽机车、汽车、飞机等;在通讯方面,发明了电报,电话等;在经济结构方面,重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在世界贸易方面,1870年以后的三十多年间,贸易额增长了约三倍.
----改編自《历史》
材料二 一些工业发达的城市和工矿区,人口密集,物流量大,煤的燃烧量急剧增加,以大气污染为主的环境问题不断发生,如1873年。1880年。1882年。1891年、1892年,英国伦敦多次发生可怕的有毒烟雾事件。
--摘自刘少豪《环境与环境保护导论》
(1)根据材料一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上述两则材料为我国进行社会经济建没带来哪些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