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九年级历史下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导学案 (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九年级历史下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导学案 (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1-21 23:00: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学习目标:
1.了解苏联的新经济政策,苏联社会主义的建立及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2. 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有的能力对历史事件进行思考、对比和分析,培养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形成自己的科学观点和知识结构。
3. 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列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及时改变策略,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新经济政策,这种实事求是、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值得学习。
教学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苏联模式。
教学难点:正确评价苏联模式。

一、自主学习
1. 新经济政策
(1)1920年末,苏维埃俄国 战争逐渐平息。但是, 停工,农业生产急剧下降, 流行。
(2)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 政策。
(3)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 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 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2. 苏联的工业化
(1)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 ”。1924年1月, 逝世。
(2)从1926年起,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 建设。1928-1937年,苏联先后提前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 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3)苏联的工业化是在 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
3. 农业集体化
(1)从20世纪30年代初起,苏联开始进行大规模的 运动。
(2)在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苏联开展了消灭 运动。
4. 苏联模式
(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宣告确立了 制度,铲除了人剥削人的现象。新宪法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又称“ ”。
(2)苏联模式的主要特征是高度集中的 体制和 的政治体制。
二、合作探究
1.简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 苏联模式的弊端?
三、知识应用——导练?
1. “应当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这一规定属于下列哪一经济政策的内容(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国家工业化政策 D. 农业集体化政策
2. 列宁说:“战争使醉文明的、文化最发达的国家陷于饥饿的境地。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战争这一巨大的历史过程又空前的加速了社会的发展。”由此推断一战的积极作用是( )
A.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B.推动了十月革命的爆发
C.促进了美苏的崛起 D.推动了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3. 20世纪30年代,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探索本国经济建设道路的举措是( )
A. 实施“新经济政策” B. 优先发展重工业
C. 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 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4. “苏联经济的发展是在不顾苏联公民的愿望、使他们受损的情况下取得的;苏联公民被迫为将来二努力工作,忍受现在的贫困——当时消费品不仅匮乏而且昂贵并且质量低劣。”《全球通史》中的这段话显示了斯大林( )
A.采用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B.有利于苏联工业化的实现
C.在发展工业化的同时忽视民生建设 D.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 列宁为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作出的巨大贡献包括( )
①废除农奴制 ②领导十月革命 ③实施“新经济政策” ④制定苏联新宪法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6. 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该成就的获得主要得益于( )
A.农奴制度的废除 B.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未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7. “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也有严重的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据此判断材料评价的是( )
A. 农奴制改革的利弊 B. 新经济政策的利弊
C. 罗斯福新政的利弊 D. 斯大林模式的利弊
四、综合提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选集》
材料二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跟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
(1)材料一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是指什么办法?为了纠正这个错误,列宁换一个思路。材料二中“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指什么?
(2)这一政策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实施的?有何作用?
(3)“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
(4)“苏联的模式”是指什么模式?该模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有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