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九年级历史下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导学案 (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九年级历史下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导学案 (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1-21 22:54: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学习目标:
1.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苏联的发展与改革,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等基础知识;认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实质。
2.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改革的成败,使学生了解改革对苏联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借助材料与教材内容,小组讨论,探讨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对中国的启示。
3. 社会主义发展是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社会主义力量虽然遭受重大挫折,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最终失败;改革既要立足国情,又要改革创新,更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教学重点: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教学难点: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的原因。

一、自主学习
1.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1)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 “ ”。
(2)斯大林还取消了东欧各国共产党的 ,按照苏联模式对这些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内部改造。
(3)1950年,中苏缔结了 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新中国掀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
2. 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1)1953年,斯大林逝世, 上台执政。赫鲁晓夫在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同时,在经济上进行了一些改革。
(2)1964年 开始执政。勃列日涅夫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3.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1)1985年, 担任苏联领导人。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 ”,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
(2)1991年8月, 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 年底,苏联解体。
二、合作探究
1.简述苏联的改革?
2. 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三、知识应用——导练?
1. 苏联为了加强社会主义力量,同时为了与美国对抗。采取了下列哪些具体措施(  )
①建立经互会 ②取消东欧各国共产党的自主权
③中苏缔结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④接受马歇尔计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 苏联某领导人为了改变农业落后面貌,主张垦荒种玉米,但未取得根本成功。他是( )
A.列宁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3. 下列措施不属于赫鲁晓夫农业改革措施的是(  )
A.发动垦荒运动 B.发展饲料生产
C.广种玉米 D.建立农产品义务交售制
4. “滚滚长江东流水,浪花淘尽英雄”,穿越时空,透过历史,我们依稀还能看到在欧洲东部矗立一个巨人的身影;然而“天有不测的风云”,一夜之间,这个曾经伟岸的巨人倒下了。材料中的“一夜之间”发生在( )
A.1989年 B.1991年 C.1922年 D.1936年
5. 1991年8月19日,一群强硬的保守派“软禁”了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试图夺取对苏联的控制权,结果失败。此后,控制了苏联局势的是(  )
A.戈尔巴乔夫 B.叶利钦
C.赫鲁晓夫 D.斯大林
6.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史上的大事。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实质是( )
A.政治体制的变化 B.经济体制的变化
C.国家名称的变化 D.社会制度的变化
7. “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关于苏联解体能够得出的结论有(  )
①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与各国实际相结合
③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
④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四、综合提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材料一中的图(a)和图(b)分析赫鲁晓夫改革主要是从哪些方面进行的。
(2)图(c)中赫鲁晓夫的墓碑由黑白两色的花岗石交叉在一起,“黑白相间的墓碑,毁誉参半的一生”是他最好的写照。从改革的角度谈谈你对他的评价。
材料二      材料三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戈尔巴乔夫改革前,苏联面临怎样的形势?戈尔巴乔夫改革与材料三中的“某大国解体”有什么关系?
(4)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都进行了改革。然而,中、苏的改革却导致了不同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