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一个“忠”字了得
——《出师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通过梳理思路和整合同类信息,体会文章深思周密、辞情恳切的特点,体悟诸葛亮忠贞执着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整合同类信息,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感悟诸葛亮的良苦用心和忠贞情怀。
【教学过程】
一、诗句导入激兴趣
??屏显,共读: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
同学们,泱泱华夏上下五千年,滚滚的历史长河淘洗掉太多英雄和故事,究竟是什么使得《出师表》流传千古,动人心扉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诸葛亮的《出师表》。
二、读词诵句赏语言(初阶挑战)
?? 这篇文章是诸葛亮出师北伐前呈给后主刘禅的表文。看来出兵打仗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面对这样长的一篇文言文,大家做的准备工作又如何呢?
?屏显
1.读准字音
中道崩殂?? 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陟罚臧否? ?
作奸犯科?? 裨补阙漏??? 猥自枉屈???夙夜忧叹
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 ??斟酌损益???咨诹善道
2.读顺句子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读清节奏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多种形式朗读,自主说译以上词句。同桌互评。
明确:这篇文章有很多四字句,还有一些整齐工稳的对偶句式,杂以长短散句,使文章语言读起来朗朗上口,宜诵易记。请大家大声朗读课文前两段,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三、条分缕析知内容(中阶挑战)
1.一向胸有成竹、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在这次出兵之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后主刘禅。他千叮咛万嘱咐地向刘禅提出了哪些意见?
屏显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预设:他劝刘禅要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 要赏罚分明,不存私心,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 举荐贤能之人,学习先汉,亲贤臣,远小人。
明确:诸葛亮提了三条意见:开张圣听,赏罚公平,亲贤远佞。
2.这些建议与出师北伐有什么关系?你觉得次序能调换吗?
预设:治理有方、国泰民安,后方巩固有保障,北伐才能顺利进行。
不能调换次序。开张圣听是前提,打通了忠谏之路,赏罚分明和亲贤远佞才可能实现。而赏罚分明是执政的关键所在,亲贤远佞是核心。这样说理主次分明,先后有序,更能达到以理服人的效果。
四、咬文嚼字悟情感
1.?同学们,作者在提建议时,有一些反复出现的字眼,咀嚼这些字词,我们可以感悟到更多的东西。
活动一:重读加粗词语想象诸葛亮说话的语气、心情。诸葛亮__________地写道:
屏显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预设:语重心长、痛心疾首、谆谆教导……
删去这些词语读一读,你读出刘禅怎样的形象?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预设:刘禅在忠臣志士面前,经常说一些颓废丧气的话,没有进取心,安于现状,沉迷享乐。偏向自己身边的宦官、亲信,使朝廷中与大臣府中的法度标准不同。从成语“扶不起来的阿斗”可见一斑。
用现代汉语说句意,同桌两人互相演读
?屏显
(陛下,您)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陛下,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陛下,您)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陛下您)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陛下,您)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请几组同桌表演展示。
采访一下两位演员:后主,您听了这番建议,有什么感受?诸葛丞相,您为什么要提这些建议?
补充资料:
? ?公元223年,刘备病死,刘禅继位。227年诸葛亮上书《出师表》时,刘禅20岁,登上皇位已有五年。
先主又为诏赦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侍奉)之如父。”(《三国志·蜀志·诸葛亮志》)
?预设:刘禅坐在至高无上的皇位已有五年,习惯了高高在上万人俯首。即使有刘备的遗训,二十岁的早已成年的刘禅也应该有主见有想法,不会甘心听命于诸葛亮和其他老臣。听了这番教训肯定会:不高兴、不耐烦、不舒服、不得已、听不进去……聪慧如诸葛亮,一定知道刘禅会有这样的情绪。但他更知道刘禅的这些毛病,平安无事时可以睁只眼闭只眼。可北伐在即,若不挑明,引起后主重视,怕会出现国内混乱,后方不稳定。所以,即使后主不耐烦,还是要语重心长、循循教导。
对于诸葛亮来说,这些建议不说不行,说了后主会不耐烦,诸葛亮怎样说才能打动后主采纳其建议呢?怎一个难字了得!
小结:谆谆教导??殷殷期盼 事无巨细?? 知难而谏
活动二:咀嚼相同词语,揣摩其话外音
屏显
①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③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④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huán)、灵也。
……
示例:①句话外音:开张圣听是你老爹的美德,你做儿子的应该继承。
预设:②句话外音:这些人不是我安插的亲信,他们都是你父亲选拔出来留给你的贤能之士。
③句话外音:向宠是先帝称赞过的、众人举荐的人才,用他就是与先帝保持一致。
④亲贤远佞是先帝心心念念的大事,后主您应该像他一样去做啊。
明确:全文六百多字,提及“先帝”达十三次之多,其作用不言而喻,诸葛亮要让后主明白,这是代先帝立言。诸葛亮的教训来自刘备的教训,教训就不是教训,而是忠心耿耿的辅佐。这样寓情于理,能让后主乐意接受。
活动三:朗读、比较,说说这样改行不行?
臣本高士,隐居南阳,每以管仲、乐毅自比。先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临危受命,力挽狂澜,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深谋远虑,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小组讨论探究
明确:诸葛亮在自叙身世时,说自己是“布衣”,亲自耕种,且胸无大志”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这是自谦,故意贬低自己,抬高先帝。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谨慎”等词语,对自己的功绩和才能一概而过。丝毫没有居功自傲、恃才轻主之意,袒露忠诚无二之心。而又反复提及先帝,使这段文字既有感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又有尽先主托孤之任的忠贞之情,还有盼后主发愤图强的忧国之情,更有叹创业艰难的伤时之情。
屏显
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可见,“表”不仅言事,更重陈情。
小结:
?风轻云淡自我贬抑 ?轻描淡写描述功绩
?字字句句情真意切 ?忠贞不渝感人至深
有人曾这样评价《出师表》所陈之情:“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南宋?安子顺”忠良之臣为什么而哭?不仅仅是为诸葛亮的才华和忠贞而感动,还应该对进忠言尽忠心之难而深有同感吧。
五、深情朗读结课
有人说文中表现了诸葛亮的“愚忠”,你对此有何看法?朗读诗句,你一定会有自己的思考: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精卫衔微木,将以天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陶渊明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三国演义》片头曲中唱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是的,人世间的是是非非,成成败败转头即空。可是,有一种东西却可以与天地同在,与日月争光。这种东西叫做精神,叫做信仰。同学们,当你为了信仰迎难而上、执着奋斗、不计荣辱、倾尽全力时,你的人生自会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