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年春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1-22 08:0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掌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史实,思考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提炼自然环境开发、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技术提高与区域扩展、商业与市场等关键词,理解这些因素在宋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感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体会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两宋经济繁荣的表现,经济重心南移。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引导学生在图中寻找信息,感受宋代都市的繁华和市场的繁荣。
师:你看到了哪些不同身份的人?他们在做什么?你对这幅图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提示:画中有士、农、商、医、卜、僧、道船夫等不同身份的人;他们正在赶集、做买卖、闲逛、饮酒、聚谈、推舟、拉车、乘轿、骑马等;遍布大街小巷的店铺。
师:如此繁荣的市场,你可以买到哪些物品呢?
提示:馒头、大米、茶叶、布帛、瓷器、各类材质的装饰品等。
师:商贸市场繁荣的前提条件有哪些?
提示: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农业的发展
1.学生回答:由表格可以看出,北宋时期人口分布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示:南方人口超过北方。
2.学生分组讨论:南方农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提示:(1)经济因素: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劳动人手;(2)自然因素:南方雨量充沛,更适宜农作物生长,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3)政治因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4)政策倾向: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如推广农业技术。
3.抢答: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类别
发展成就
农业
粮食
作物
1.引进和推广原产越南的占城稻
2.苏州和湖州成为著名的粮仓
经济
作物
1.棉花由两广、福建推广到长江流域
2.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4.古诗欣赏,感悟江南美景。
乡村四月
范成大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译文:小河流淌在碧绿的山间,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细雨在微风中如烟似雾,杜鹃在声声啼叫。乡村四月里人们是多么忙碌,才侍弄完蚕桑又开始了插田。
目标导学二:手工业的兴盛
1.图片展示

 纺织业       制瓷业    造船业
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2.根据图片和课本知识,概括宋代手工业的发展概况。



纺织业
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棉纺织工具改进和棉纺织品种增加
制瓷业
众多名窑;景德镇瓷都;南宋制瓷业中心在江南地区
造船业
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世界领先;世界最早的船坞;指南针技术的运用
目标导学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1.阅读教材“商业贸易的繁荣”一目,概括商业都市的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1)都市多——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2)人口多;(3)时间不受限制——早市、夜市的出现;(4)活动区域增大——草市出现;(5)商品多;(6)客商多。
2.阅读教材《宋代海外贸易图》,分组讨论并叙述一下宋代对外贸易的概况。
3.阅读材料,分析下面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
——宋高宗
提示:海外贸易收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4.情景体验:商人的苦恼
北宋时期,一位商人在四川经营着丝绸生意,每天需要带着大量的金属货币穿行在大街小巷,既不安全,也不方便。
(1)如果你是这位商人,如果不带金属货币,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提示:使用纸币“交子”。
(2)使用这种货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什么优点?
提示:轻巧、发行成本低、交易方便等。
过渡: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那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5.合作探究:想一想:为什么经济重心会南移?
类 别
发展集中区域
农 业
粮食作物
苏州、湖州
经济作物
福建、成都平原
手工业
纺织业
四川、江浙、海南
制瓷业
江西、江南地区
造船业
广州、泉州、明州
商 业
都市商贸
杭州
海外贸易
广州、泉州
货币
四川
师生共同总结:
(1)经济因素:唐朝晚期以来,大量中原地区人口南迁,带来先进技术、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劳动力。
(2)自然因素:宋代气候条件变化,使南方更适宜农业发展。三国时期以来的经济开发,为南方经济发展打下了一定基础。
(3)政治因素:自唐末以来,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安定;同时,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
三、课堂总结
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经济建设的启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史实得出历史结论和归纳出历史发展的规律,坚持“史为今用”的原则,从而达到历史学习的最终目的。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我们学习历史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借鉴很多经验和教训,从而更好地为现实服务。例如通过这节课我们对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经济重心南移过程的学习,可以从中总结其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还需要从史料中启发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