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阶段性练习卷
???????????????????????????????成绩?????????
(测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书写占2分)
?
一、阅读《窃读记》一文,完成1-6题。(19分)
窃读记(有删改)
① ?转过街角,看见饭店的招牌,闻见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的声音,我放慢了脚步。放学后急匆匆地从学校赶到这里,目的地可不是饭店,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
② 我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第三排,不错……”走到门口,便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挤满了顾客。我可以安心了。但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③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着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④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1】tān??lán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⑤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⑥ 我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因为那样不会被人注意。进来看书的人虽然很多,但是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恐怕没有。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⑦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
⑧ 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时,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如果口袋里有钱该多好!去吃一碗热热的面条,回到这里时,已经有人给摆上一张沙发,坐上去舒舒服服地接着看。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⑨ 每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了起来,我才发觉已经站在这里读了两个多钟头了。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⑩ 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2】jiào??huì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1.联系上下文,看拼音写词语。(2分)
【1】tān??lán?????????????????????
【2】jiào??huì???????????????????
2.反复阅读咀嚼,在比较的基础上选择。(3分)
【请选择正确答案,并用2B铅笔在答案填图区填涂】
(1)“窃读记”中“窃”应理解为(▲)
A偷盗?????B用不合法,不合理的手段取得???C私自,暗中
(2)“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一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解释说明?????B语义转折????C声音延长
(3)第7自然段画“????????”处补充最合理的内容是(▲)
A这雨什么时候才能停啊????B大些,再大些呀???C老板不会发现我吧
????????????????????????????????????????????????????????????????????????????????????????
答案填涂(1)?A??????B?????C??(2)?A??????B?????C??(3)?A??????B?????C
???????????????????????????????????????????????????????????????????????????????????????????
3.认真读文,概括出文中写的4种窃读的方法。(2分)
????????????????????????????????????????????????????????????????????????????????
4.写出第3自然段中一系列描写动作的字,你从中体会出什么?(3分)
跨、???????????????????????????????????????????????????????????????????????????
5.丰富的心理活动描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试着摘录一处并写出简要的体会。(3分)
???????????????????????????????????????????????????????????????????????????????
????????????????????????????????????????????????????????????????????????????????
6.读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1)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1】tān??lán地读着。(2分)
表达方法??????????表达效果????????????????
(2)“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我”明明“脚站得有些麻木”为什么会觉得“轻松”?(2分)
??????????????????????????????????????????????????????????????????????????????
(3)?“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2分)
??????????????????????????????????????????????????????????????????????????????
二、阅读《书籍的演变》完成7-10题。(9分)
书籍的演变
① 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这些文字是刻在乌龟壳和扁平的兽骨上的,所以叫做甲骨文。这些甲骨可以说是书籍的雏形。
② 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木片或竹片叫做简或牍。有的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做“册”。这个“册”字,像在几片竹简中间穿上绳索的样子。传说孔子因为勤奋读书,竟把这种穿册的皮条翻断了多次。
③ 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120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
④ 春秋末期,还出现了写在绸子上面的书。这种书叫做帛书。它可以卷起来,一部书就是一卷或几卷绸子,用木棒做轴,所以也叫它卷轴。后来,“卷”成了书的量词。人们常说的“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就是从这里来的。这种书比竹简轻便,但成本太高,不容易普遍采用。
⑤ 纸的发明,为书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材料。
⑥ 东汉有个叫蔡伦的,改进了造纸技术,于是出现了用纸抄写的书。这种书也是一卷一卷的,轻巧适用,成本较低,保存方便,所以一直沿用到今天。
⑦ 到了近代,随着造纸工业的发展和印刷技术的提高,印书花样翻新,如油印、石印、铅印、胶板彩印、影印,以及静电复印等,于是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书。
⑧ 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可以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的大小。
⑨ 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⑩ 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7.“传说孔子因为勤奋读书,竟把这种穿册的皮条翻断了多次。”后来人们就用成语??
?????????????????形容读书勤奋。(1分)
8.为什么说“纸的发明,为书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材料。”?之前有几种“正式的书籍”?它们的缺点是什么?(1+1+1=3分)
??????????????????????????????????????????????????????????????????????????????????
??????????????????????????????????????????????????????????????????????????????
9.第8自然段“一般可以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中“一般”能去掉吗?为什么?(2分)
????????????????????????????????????????????????????????????????????????????????
10.第9自然段划线部分运用了那几种说明方法?目的是什么?????(2+1=3分)
??????????????????????????????????????????????????????????????????????????????
三、修改语段 (使用规范的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一段话,2处错别字,4处语病。共3分)
进入六年级已来,我们班的读书氛围更加浓重了。现在,大家已读完《三国演义》《鲁滨逊漂流记》《草房子》等古典名著。其中,大家非常喜欢酷爱《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使我们受到了不少启发。许多同学的读后感在报纸上堪登发表了,我们班还被评为“书香班级”。
四、积累运用(4分)
1.请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5+1+4分)
?与世长(????)????????惊(???)万(???)???????生死(????)关????????银(??? )素(????)?
??喜出(??????? )外???????负(?????)?顽抗??????(???)(???)激昂???
(1)依次解释止划线字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合适词语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在这___________?的时刻,爱国战士们??___________?的演讲唤醒了思想沉睡的人民大众。敌人_________??,但被我军团团围住,他们??___________??,乱作一团。
2.选择合适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
(1)下列词语中的字音、字形及词语搭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磨蹭(cèng)???鼻涕(tì)?????融洽??????陷入深渊
B.硕(shuò)果????维妙维肖(xiào)??????惧怕????神密莫测
C.呼号(háo)????屋脊(jí)??惴惴不安??????大名鼎鼎
D?撇(?piē?)下????干瘪(?biě??)??唇枪舌箭????谈笑风生
(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下列句子中,正确的是(????)
①?雪一落到水里便_______?了。
②《不老泉》这本书值得我们好好_______?。
③报名活动昨天已经_______?。
④在夏天,又_______?中午,武松感到口渴难耐。
A?溶化??品位??截止??临近?????????????B?融化?品味??截止??临近
C?融化?品位??截止??邻近?????????????D?溶化?品味?截止??临近
(3)读下面的句子,想想加点词语的意思,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这篇文章很有特色,前后照应(zhào? ying)。
B.他虽然是南方人,却能说一口地道(??di??dào?)的东北话。
C.却看妻子(?qī??z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D?少数民族的兄弟(??xiōng??di?)和汉族人民亲如一家人。
(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组是(??????)
A.我们对别人的成功经验固然需要学习,但不可以生搬硬套。
B.入夜,投入扩建后的虹桥路华灯齐放,流光溢彩。
C.狼牙山五壮士被敌人围在山中,他们负隅顽抗,终因寡不敌众,跳下悬崖。
3.句段风景线(7分)
读一读,在正确的说法后打上“√”,错的打“×”。(5分)
?A.?郑成功和肖邦都是民族英雄,他们都热爱自己的国家。(??)
B“漫卷诗书喜欲狂”和“悲愤欲绝”中“欲”的意思不一样。(???)
C .维克多雨果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
D《负荆请罪》是《将相和》中的一个故事,其中还有两个故事分别是完璧归赵和刎颈之交。(???)
E《示儿》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他写的《春望》也是一首爱国诗。(????)
(2)发挥想象,仿写句子。(2分)
幸福如同一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幸福如同(???????????????????????????????????????????????????????????)???????????????????
幸福如同(???????????????????????????????????????????????????????????)
4.课文回放岛(14分)
(1)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我们领略到了诗圣_________?的爱国情怀,他说:“剑外忽传收蓟北,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感叹于陆游对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他说:“死去元知万事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和弥留之际时,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至死不忘国,表达了浓浓的爱国之情。
我们为祖国壮丽的山河而骄傲,我们爱你——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认识了___________.船长哈尔威,你看:“船长哈尔威_________________,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徐徐沉入大海。
?
八、习作表达(34分)
央视主持人董卿在《朗读者》中说:“世间的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了暖,有了雨;春遇到冬,有了岁月;天遇到地,有了永恒……”生活中你可能经历过无数次的“遇见”,是谁让你发生了改变呢?是父母?是同学?或者是一个陌生人……请选择其中一个,以“遇见”为题,围绕一件具体的事完成一篇习作。字数450左右,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0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0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0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