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岳麓版).[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岳麓版).[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2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6-09-30 18:1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岳麓版)
汕头市潮阳一中 吴秋
一、教学内容:
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II)经济成长历程》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中的第11课。经济工业化是中国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学习中国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近现代中国的苦难发展历程,激发他们发愤图强,报效祖国的爱国热情,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读书的宏伟志向。
主要内容:教材主要介绍了中国六、七十年代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重点介绍了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的起步情况,突出艰难发展的主题。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初中历史中的洋务运动有了一定的感知,但知识是感性的。新课程从中国近代化的崭新角度,突出近代工业起步的艰难和发展的曲折,必然激发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高中生思想活跃、自学能力强,有很强的参与意识,归纳、演绎推理能力有了很大进步,在教师精心点拨下,学生就可以参与到本节课的模拟场景中去体验历史和感知历史,深刻领悟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在透过现象看本质、论从史出方面可能不很成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加强引导。
三、设计思想:
教学理念和原则:以新课程三维目标为依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强调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根本作用,教师重在组织和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有效学习。
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储备和实际能力,结合本节内容线索清晰、资料丰富的特点,预设以下教学活动方案:
课前以研究小组为单位预习课本,产生疑问,通过网络和历史著作查找资料、得出结论,然后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发现和历史心得,相互交流学习、解决问题.教师重在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把握课堂节奏,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教学辅助系统:互联网、多媒体平台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创办洋务和民族工业出现的原因,熟悉各自的代表性企业。依据史实明确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的性质和近代工业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按新课标的要求梳理、整合基本史实的同时,不断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整个活动过程,真正让他们体验历史---探究历史---感悟历史,真正明白中国近代工业起步的艰难,发展的曲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学活动突出“艰难发展”的主题, 激发学生发愤图强,报效祖国的爱国热情,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读书的宏伟志向。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近代工业艰难起步的表现和原因
难点:官办和民族工业的区别 、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特点
六、教学过程(见下表):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活动时间大约)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新课导入 3分钟 播放《火烧圆明园》清军浴血奋战的视频片断提问:清军几十万大军顷刻之间尸积如山、血流成河,成败的关键是什么 是将士不够英勇还是另有原因 引导:大家谈的很好,仅凭血肉之躯和爱国热情难敌侵略者的洋枪洋炮,侵略者凭借其坚船利炮在中国长驱直入,攻入京城,进行了海盗式的掠夺。当时,南方太平天国运动正发展得如火如荼,面临内忧外患,统治者如何应对 入题:图强从何处着手 很好!一些直接参与反侵略和镇压农民起义的地主阶级实力派也有同感,他们积极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然而,在传统“天朝上国”思想浓厚的中国,突然转向“师夷长技”,并非一帆风顺,一场争论开始了 (引入模拟场景一) 观看视频并思考.回答:军事装备太落后!…… 集体发言: 痛定思痛,发愤图强发展工业,富国强兵 再现历史,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观系统,积极投入探究活动
洋务与官办民族工业的出现和初步发展 15分钟15分钟 (曾国藩像)话不说不明,理不辩不透!启发:面临内忧外患,清廷最终采纳了哪派的意见 洋务派在发展工业方面作了哪些努力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模拟场景一:慈禧召开御前会议讨论如何自强 顽固派和洋务派展开论战: 顽固派:立国之道,在人心,不在技艺…… 洋务派:……兴洋务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答:洋务派创办军用企业以自强创办民用企业以求富 让学生参与,体验历史,激发兴趣
问:军用企业和民用企业是同时创办的吗 为什么 说明了什么道理 肯定:非常正确! 答:不是.中间相隔近10年.为解决军用企业的困难. 求强必先求富!
展示材料:材料一:他们孤零零地搬取西方国家经济政治体系中的军事工业,移植到中国土壤上,必然产生一系列问题,最重要的是经费困难.材料二:西洋致富,无非煤铁五金之矿……若不早图变计,未有不终受其弊端—李鸿章材料三:俾外洋损一分之利,即中国益一分之利益---李鸿章问题:1.军事工业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2. 李鸿章创办洋务企业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李鸿章后来的实践有真正实现中国的富强吗 阅读材料,集体讨论、思考问题 经费紧张要学习西方国家寓强于富.还要抵制西方经济侵略没有! 让历史资料说话,论从史出让少数学生的活动吸引多数学生的注意力,事半功倍.
启发:你能帮李鸿章找出没有实现富强的原因吗 答:国家不独立;制度腐败;人才缺乏。
由此可见,官办企业难以真正实现富国强兵,后来的中日战争证明了这一点.但洋务企业是完全失败的吗 肯定:见解深刻! 分组讨论,总结发言:不是.它开启了中国经济、军事和教育近代化,为近代中国准备了大量的科技知识和人才……
引导:官办企业困难重重,那民间办企业又如何 转入阅读第二个问题
促使我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因素有哪些 总结:外商刺激、洋务诱导、爱国心的驱使,民族工业应时产生。 模拟场景三:爱国华侨、开明地主等群体正聚会探讨时局:甲:现在,很多农民破产,流民遍地,劳动力价格低廉……乙:洋人大量从我国进口生丝、茶叶,办相关企业应该赢利……丙:官办企业确有分洋商之利,可否学学他们……丁:实业也可救国…………
请大家结合课本了解代表性企业的基本情况,思考民族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差别.(提示:从生产目的、产品分配和销售、劳动力性质) 阅读课本,讨论后回答:民族企业是较典型的资本主义性质;而洋务企业有着不同程度的封建性.
江苏苏纶纺纱局(1874年)提问:民族工业产生后,发展情况如何 促使其初步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民族工业能这样一帆风顺地发展吗 (承上启下) 回答:甲午战后有了初步发展.了解代表性实业家答: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实业救国思潮;人民收回利权斗争的推动.思考……
在夹缝中步履维艰小结 10分钟 播放《上海沧桑》民族资本家苦求发展片断提问:民族工业有哪些弱点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薄弱产品成本高 多角度,多层次地激发学生探究热情讲练结合情感教 育
大家看后,能否准确说出夹缝指什么 正是两难的处境,使民族资产阶级和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斗争过程中表现为软弱和妥协的特征. 答:外有列强压迫,内有封建阻碍扼腕叹息
请大家思考:初步发展和步履维艰是否矛盾 说明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什么特征 不矛盾.特征:生命力强,放之发展,压之缓慢.
指导学生完成课后解析与探究 完成练习
民族工业怎样才能健康发展,实业强国 而当时腐朽的封建统治却难以实现这些目标,民族工业只有在夹缝中步履维艰啊! 外争国权,变革内政
2分钟 中国的近代工业在内忧外患的处境中艰难起步,给落后的旧中国注入了生机,然而由于政治环境、资金、技术、市场等因素的限制,始终未能协调发展. 其艰难曲折命运给我们以怎样的启示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青年学生应该做的是什么 独立是发展的前提改革解放生产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读书!
7.学习评价:
(1)练习反馈:
1.近代工业中“近代”的含义是:
A.产生在近代 B.机器生产 C.近代管理 D.以赢利为主要目标
2.最能体现洋务派自强思想的企业是:
A. 军用工业 B.民用工业 C.民族工业 D.机器工业
3.近代工业艰难起步,艰难的根源是:
A.政府的腐败 B.领导力量弱小 C.中国的社会性质 D.中国人才缺乏
4.中国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对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A.要实现民族复兴,必须先实现民族独立 B.近代化的曲折是必然的
C.地主阶级难以领导近代化 D.中国的工业底子太薄
答案:BACA
活动建议:了解家乡经济发展,思考家乡巨变的原因和启示.
具体要求:1.尽量有直观反映变化的数据或者事例(如衣食住行的变化)
2.有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
3.形式可以是调查报告或小论文
(2)三维目标反馈
评价内容 学生自我评价 教师评价
知识与能力 知识线索:A清晰 B模糊 学习能力:A.大大提高 B.没有明显变化 提问能力:A.好B中C一般释问能力:A好B中C一般
过程与方法 参与意识和互动意识:A强B一般 反应能力:A好 B中 C一般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爱国热情和忧患意识:A强烈 B一般 探究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