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第5课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异端”思想家李贽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导入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中所绘的大型织机苏州玄妙观三清殿 明朝中期以后,江南苏州等地的一些行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导入明末李自成起义 明清之际的中国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风起云涌的人民起义,新的思想在孕育;同时,专制腐败的王朝政治、因循死板的八股取士又严重地阻挠着新思想的破土而出。在这样矛盾重重、风雷激荡的时代,思想领域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革?这种反思和批判的思潮对后世有哪些影响?导入返 回返 回“异端”思想家李贽李贽故居(位于福建泉州) 李贽今版《焚书》书影古刻本《焚书》书影 贽书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惟此书排击孔子,另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特以贽大言欺世,至今乡曲陋儒,震其虚名。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清乾隆年间官修)李贽思想 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虽使夫子复生于今,又不知作如何非是也。……无以孔子之定本行赏罚。……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藏书·卅纪列传总目前论》 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焚书·何心隐论》 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
——《焚书·答邓石阳》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答耿中丞书》 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并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参见李贽《初谭集》《藏书》返 回返 回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日知录》书影今版《明儒学案》书影今版《黄宗羲全集》书影 《明夷待访录》书影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天下郡国利病书》 顾炎武早年在明末参加过反对宦官和权贵的斗争。清兵入关南下,他又参加抗清起义。失败后,遍游华北等地,考察地理民情,力倡“经世致用”之学,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郡国利病书》的内容涉及古代郡县地方的历史、地理情况,并指出针对其利病的治理方略。 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解析与探究材料一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民贫则难治。
——《管子·牧民》材料二 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民不亲不爱,而求其为己用,为己死,不可得也。民不为己用,而求兵之劲,城之固,不可得也。
——《荀子·君道》材料三 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
——《淮南子·主术训》 比较一下,明清之际的君主专制批判思想与以上古代民本思想有什么异同?为什么会有这些异同?自我测评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包含哪些内容?在哪些方面具有进步意义? ①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主要表现在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三大进步思想家的学说和主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指出工商业和农业一样,都是“民生之本”,应该受到保护和鼓励;思想上,还批判程朱理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躬自实践的积极思想,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以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②进步意义有:强烈冲击了君主专制统治,给后世民主思潮以深刻启迪;经世致用思潮影响深远,治学方法开启清代考证之风;对晚明以来的思想解放潮流起到了一定的呼应效应。 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