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选修1第一单元训练卷
历 史 (一)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本卷共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我写下法律,同为高贵者与低微者,为每个人调谐公平的正义”;在《致城邦》体现了“分配性正义”,指责城邦公民“他们毫不尊重圣洁的或者公共的财产”。据此可知,梭伦
A.批判专制制度
B.主张权利平等
C.抨击社会不公
D.维护公共利益
2.对下图信息的正确解读是
梭伦改革前夕,雅典贵族展开激烈的辩论
A.辩论背景:平民反抗激烈,贵族统治危机
B.辩论目的:推翻君主专制,实行贵族的集体领导
C.辩论各方:平原派、海岸派、山地派
D.辩论结果:支持梭伦以地域组织代替氏族组织
3.假如你是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初的一位年收入100麦斗的雅典平民,你不可以
A.参加公民大会 B.当选“四百人会议”的成员
C.当选陪审员 D.充当轻装步兵和一般水手
4.迪奥普斯一家住在梅加腊,公元前588年他想举家迁居雅典并取得公民权,根据当时雅典的政策,他达到目的最便捷的条件是自己有
A.栽种葡萄的技术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高超的手工业技术
D.大量的土地
5.梭伦废除了以城邦公民人身作抵押的所有债务,以财产多寡为标准重新划分城邦公民的等级,设立四百人会议作为最高行政机关。这些措施
A.调整了公民内部不同阶层的利益关系
B.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建设走向顶峰
C.体现了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原则
D.实现了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的设想
6.观察下列古希腊地图,结合当时雅典的社会状况思考,梅加腊夺取萨拉米斯岛后,下列哪个团体对这件事情最为关心
A.贵族
B.平民
C.工商业奴隶主
D.元老院
7.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记述:“他(梭伦)创立了一个新的宪法,制定了一些新的法律。……法律写在牌子上,牌子立在巴西勒斯柱廊里,所有的人都要发誓遵守法律。……这些法律要实行百年不变。”从材料中不能体现的法制特征是
A.法律的普遍性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法律的稳定性
D.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8.梭伦把“好的政府”解释为“平衡公民互相冲突的利益”,后来的哲学家叔本华把它归纳为“不要伤害任何人,但要尽力帮助所有人”。为此,梭伦在改革中
A.帮助工商业奴隶主获得更多的权利
B.帮助平民避免沦为奴隶的可能
C.尽力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避免冲突
D.赋予平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利
9.雅典民主政治强调公民之间近乎绝对的平等。任何个人都不能凌驾于众人之上。个人无论好坏,其权力或权威一旦对民主政治集体议政的制度形成威胁,就有可能成为“陶片放逐法”放逐的对象。这体现出“陶片放逐法”的根本目的是
A.防止精英人物参与政治决策
B.保证民主政治的安全和稳定
C.维护公民政治决策权的平等
D.保障公民对政治决策的参与
10.伯利克里在演讲时说:“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在此,伯利克里宣扬了
A.雅典民主政体并不排斥有限的特权
B.应该逐步废除财产等级制的思想
C.雅典人都有报效国家和升迁的机会
D.民主政体为公民参政提供了保证
第II卷
本卷包括三大题,共计60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让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梭伦
材料二 梭伦把他个人一度掌握的很大权力和权威用在了制定和落实法律制度上。他更注意的不是他在权位上会怎样,而是他不在会怎样。……他不期望为雅典人制定“最好的法律”,而只是制定“他们愿意接受的最好的法律”。他也不主张数量和状态的平等,而主要是在法律面前的平等。正如他所说的:“我制定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直道而行,人人各得其所。”
——何怀宏《梭伦改革的两点启示》
(1)根据材料一指出梭伦调解社会矛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中的哪些措施能体现这一思想。(12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梭伦“制定和落实法律制度”的看法。(8分)
12.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梭伦将债务人失去的全部土地所有权归还债务人……永远禁止债务奴隶制。在政治领域,第一次准许没有财产的平民参加公民大会,不过,公民大会拥有的权利仍旧很有限。另外,还规定富裕商人可以担任执政官;还设立新的、更受欢迎的陪审法庭来代替贵族最高法院的一部分权力。总之,梭伦的贡献在于,在组织上为以后建立著名的雅典民主奠定了基础。
——《全球通史》
材料二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中,梭伦采取了哪些有利于平民和工商业者利益的改革措施?这对雅典民主政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且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在变法中对待旧贵族态度如何。结果如何? (8分)
13.众所周知,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它与革命交相更替,互为作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请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让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梭伦
材料二 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他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
不仅如此,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节录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的“二一九法令”
材料三 “大凡国家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官吏的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
(1)根据材料一指出梭伦调解社会矛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梭伦改革中有哪些政策能体现这一思想? (6分)
(2)据材料二,说明法令条文中两种农民在权利规定方面的不同。法令规定农奴获得自由的前提是什么?(6分)
(3)材料三体现了大久保利通的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时期在这一政策方面采取了哪些奖励措施? (8分)
2018-2019学年选修1第一单元训练卷
历 史(一)答 案
第Ⅰ卷
1.【解析】根据材料“为每个人调谐公平的正义”及指责城邦公民不尊重公共财产的行为可以得出,梭伦维护公共利益,故选择D项。雅典是民主政治,故A项错误。B、C两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故排除。
【答案】D
2.【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前夕,雅典贵族展开激烈的辩论,辩论是在平民反抗激烈、社会矛盾尖锐、贵族统治危机的前提下进行的,故A项正确;辩论目的维护奴隶制统治,此时雅典没有君主专制,故B项错误;辩论是在贵族之间进行的,故C项错误;以地域组织代替氏族组织指的是克里斯提尼改革,故D项错误。
【答案】A
3.【解析】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民主政治属于奠基时期,根据梭伦改革时期实行的财产等级制度,这时年收入在100麦斗的雅典平民属于第四等级,他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当选为陪审员、充当轻装步兵和一般水手,故ACD均符合史实,故排除;但是他不可以当选为“四百人会议”的成员,因为只有前三个等级的公民才有资格当选,故B符合题意。
【答案】B
4.【解析】雅典发达是工商业,必须具备高超的手工业技术,C正确;A、B和D错误。
【答案】C
5.【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等级,赋予各等级公民不同的权利和义务,从而调整了公民内部不同阶层的利益关系,故A项正确;B项是伯利克里改革的影响,排除;C项是指抽签选举和差额选举公职的做法,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人民主权,故D项错误。
【答案】A
6.【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处于多山多港口环境下的雅典,对外贸易是其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萨拉米斯岛被外邦占领受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工商业奴隶主阶层,故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C
7.【解析】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材料“制定了一些新的法律。……法律写在牌子上……所有的人都要发誓遵守法律”反映了当时法律的普遍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也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这些法律要实行百年不变”反映了法律的稳定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无法体现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答案】D
8.【解析】依据材料中“平衡公民互相冲突的利益”“不要伤害任何人,但要尽力帮助所有人”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梭伦改革中立的特点,即试图通过法律的途径,超越贵族和平民狭隘的集团私利,来化解社会矛盾,即尽力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避免冲突,故C项正确;A只涉及工商业奴隶主的利益,BD只涉及平民的利益,与材料中“尽力帮助所有人”不符,应排除。
【答案】C
9.【解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表明,“陶片放逐法”针对的是权力或权威威胁民主政治集体议政制度的个人,这体现出“陶片放逐法”的根本目的是保证民主政治的安全和稳定,故B项正确。“陶片放逐法”针对的是威胁民主政治集体议政的个人,并不是防止精英人物参与政治决策,A项错误;公民都有参与政治决策的权利,与“陶片放逐法”无关,D项错误;C项与题意无关。故选B。
【答案】B
10.【解析】由题干中的“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跟特权是两码事”可以排除A而选择D;B与题干无关,故排除;题干中的“公民”与C中的“雅典人”不一致,故C也错误。
【答案】D
第II卷
11.(20分)
【解析】
(1)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准确描述、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指导思想:依据材料中的“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让他们受到损害”可知梭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公平思想(折中、中庸思想)。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的一些措施对各阶层的利益都有所照顾,例如:颁布土地法令,允许贵族保留祖传的地产;确立财产等级制度,贵族和平民分享政治权益;建立“四百人会议”分享参政议政的权利等。
(2)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依据材料中的“他更注意的不是他在权位上会怎样,而是他不在会怎样。……他不期望为雅典人制定‘最好的法律’,而只是制定‘他们愿意接受的最好的法律’”这些内容可知梭伦改革“制定和落实法律制度”是为了奴隶制城邦的长治久安,使权力立足于法律并重归法治,促进了雅典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
【答案】
(1)指导思想:公平思想(折中、中庸思想)。措施:颁布土地法令,允许贵族保留祖传的地产;确立财产等级制度,贵族和平民分享政治权益;建立“四百人会议”分享参政议政的权利等。
(2)梭伦改革“制定和落实法律制度”是为了奴隶制城邦的长治久安,使权力立足于法律并重归法治,促进了雅典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但这种改革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
12.(20分)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第一小问概括材料一“将债务人失去的全部土地所有权归还债务人”“禁止债务奴隶制”“准许没有财产的平民参加公民大会”“陪审法庭来代替贵族最高法院的一部分权力”信息即可;第二小问,从雅典社会稳定、打击贵族,让工商业奴隶主参政和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基的角度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由“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在变法中对待旧贵族态度:坚决打击旧势力;第二小问,由“车裂商君以徇”“遂灭商君之家”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
(1)措施:因债务而抵押的土地一律归还原主;废除债务奴隶制;允许贵族保留祖传土地;准许没有财产的公民参加公民大会;设立新的陪审法庭代替贵族最高法院的一部分权力;提高工商业奴隶主的政治地位。影响:缓和了雅典社会矛盾,稳定了政治;打破了贵族世袭特权,为工商业奴隶主参政开辟了途径;民主机构的设立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2)态度: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以军功奖赏为中心的二十等爵制等说明商鞅不畏权贵,坚决打击旧势力。结果:虽然变法取得了胜利,但是商鞅因为变法触犯保守势力的利益而献身改革。
13.(20分)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可以结合材料中的“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得出其指导思想是公平思想,第二小问联系已学知识,即教材中梭伦改革内容中的土地、权利等措施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要分暂时义务农、完全自由的农民两个方面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材料分析可直接就土地问题回答即可。第(2)问,主要考查对日本明治维新政策的准确记忆与理解,联系已学知识回答日本明治维新的经济措施,结合其分析即可。
【答案】
(1)公平思想(或答折中、中庸思想)。如颁布土地法令上允许贵族保留祖传的地产;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分享政治权益;建立“四百人会议”分享参政议政的权利等。
(2)不同:暂时义务农只有使用房屋和一定数量土地的权利,还受地主控制;完全自由的农民则完全摆脱了地主的控制,且拥有私产。前提:赎买土地。
(3)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或“殖产兴业”政策。政府负责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和人才,建立“样板”企业;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扶植那些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大资本家;大力拓展海外贸易等。
2018-2019学年选修1第一单元训练卷
历 史 (二)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本卷共10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梭伦改革后的雅典氏族组织对政治仍然有重要影响。到克里斯提尼改革时,以地域为基础的部落组织成为重要的政治单元。这一变化表明
A.雅典民主制度进入到全盛时期
B.贵族成员参政议政权力被剥夺
C.家庭已经不再是社会基本单位
D.在政治活动中血缘关系被打破
2.庇西特拉图建立了僭主政治后,他不仅没有废除梭伦改革的成果,反而把改革推向深入。这充分说明
A.梭伦改革适应了雅典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
B.雅典的民主政治极为完美
C.庇西特拉图统治从本质上看不是个人独裁
D.改革总是有利于社会发展
3.静置于美国高等法院东侧大门的三人雕像之一就有梭伦。由此可见其历史影响之深远。公元前594年雅典公民推举其为首席执政官的目的是
A.维护工商业奴隶主的利益
B.巩固贵族的既得利益
C.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城邦统一
D.征服其他城邦的需要
4.梭伦改革后期,梭伦出走。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尽管如此,我们在评价这两次改革时,都认为他们的改革是成功的。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者都顺应历史潮流
B.都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C.个人的处境不是衡量改革成败的主要依据
D.两者都推动了奴隶制的进步
5.梭伦的演说词:“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艾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雅典),竟至陷入绝境。”据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A.梭伦忧国忧民的思想 B.雅典的阶级矛盾相当尖锐
C.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绝望 D.雅典的社会危机相当严重
6.《解负令》的颁布反映了当时雅典城邦
A.奴隶对人身自由和权利要求的反映
B.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矛盾尖锐
C.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
D.工商业奴隶主对奴隶的需求
7.梭伦改革中有利于限制贵族特权的措施有
①颁布“解负令” ②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③重新确立公民大会的最高权力机关的地位 ④设立公民陪审法庭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8.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打下了牢固阶级基础的改革措施是
A.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B.鼓励发展工商业
C.以财产多寡划分雅典公民的等级 D.颁布“解负令”
9.梭伦改革的哪一项内容最能体现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民主原则
A.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制
B.设立民众法庭
C.抽签选举和差额选举
D.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等级
10.有诗曰:……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此诗反映的是梭伦改革中的
A.财产等级制度 B.财产继承制度
C.司法制度 D.“解负令”
第II卷
本卷包括三大题,共计60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梭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规定:根据每年的谷物收入,雅典公民被分为四个等级,并担任相应官职。
第一等级:500麦斗以上称为“五百麦斗级”,可担任执政官、司库及其他一切官职。
第二等级:300麦斗以上称为“骑士级”,可以担任执政官及其他一切官职(司库除外)。
第三等级:200麦斗以上称为“牛轭级”,只能担任低级官职。
第四等级:200麦斗以下统称“日佣级”与一切官职无缘。
材料二 伯利克里执政时期,除十将军外,一切官职向各等级男性公民开放。公民大会是城邦的最高权力机构,每十天左右召开一次,凡二十岁以上的男性公民均可参加,每人在大会上都拥有发言权和表决权。
(1)材料一划分公民等级的依据是什么?在当时有怎样的历史意义?(6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有怎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9分)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梭伦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是调节各阶层的政治权利。
材料一 改革以前的雅典是贵族的寡头专政,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改革以后,贵族阶级固然还是当政的阶级,然而……从前实际上并无公民权利的平民,现在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
材料二 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家族,对所谓“好父亲”集团的世袭贵族垄断特权耿耿于怀。
——(美)波默罗伊等《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
材料三 (梭伦)仍然把保卫法律的职责授予阿勒俄琶菊斯议会(长老会议),这个议会仍旧是宪法的监察人,它监督最大多数的和最重要的国家大事,惩处罪人尤其有最高的权力,无论是罚金或是判刑。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为实现“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所采取的措施。(8分)
(2)材料二中的“新贵”指的是哪个阶层?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享和转移的角度,指出梭伦是如何缓释他们的“耿耿于怀”的。(8分)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权利分配的角度,说明后世“民主制度的拥护者和反对者都拥戴梭伦为鼻祖”的理由。(9分)
1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20分)
材料一 改革前的雅典社会分为贵族和平民两个阶级,贵族把持国家权力,肆意剥削平民,迫使大量平民失去土地和人身自由,破产农民或被作为奴隶出卖以抵偿债款,或沦为贵族的被保护人和“六一汉”……残酷的剥削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材料二 梭伦说:“我赋予人民恰如其分的崇高地位,未曾剥夺他们的荣誉,也未曾给予过多的尊荣,权势之士因为财富遭受嫉妒,我保护他们免受一切危厄,我坚持立场,不偏不倚,不允许任何一方恃强凌弱。”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三 梭伦改革始于经济领域。他颁布“解负令”,废除平民所欠的债务……宣布废除债务奴隶制……鼓励发展工商业……
梭伦的政治改革……按照财产多寡将全体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不同等级的人侧待遇有所不同。……对国家政权机构进行了民主化改革,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发生的主要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体现了梭伦改革具有哪些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
(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和西方民主政治的影响。(6分)
2018-2019学年选修1第一单元训练卷
历 史(二)答 案
第Ⅰ卷
1.【解析】雅典民主制度进入到全盛时期是伯利克里统治时期,排除A;克里斯提尼改革基本上铲除了贵族的政治特权,而不是其参政议政权力被剥夺,排除B;家庭仍然是古雅典社会中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排除C;题目中涉及到以地域为基础的部落组织成为重要的政治单元,显然血缘关系被打破,故正确选项为D。
【答案】D
2.【解析】梭伦改革有利于雅典政治经济的发展,庇西特拉图认识到了梭伦改革的进步作用,所以继承并发展了梭伦的改革措施,故A项正确。B项夸大了雅典民主政治,特别是梭伦改革后更谈不上完美。C项否认了庇西特拉图个人独裁的本质。D项观点太笼统,这里主要分析梭伦改革。
【答案】A
3.【解析】梭伦被推举为首席执政官是在雅典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再度激化,内战一触即发的危急关头。通过改革缓和了社会矛盾,维护了城邦统一。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不是雅典公民推举梭伦为首席执政官的目的,排除ABD项。
【答案】C
4.【解析】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奴隶制民主的基础;商鞅变法推动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不是推动奴隶制的进步。D项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
【答案】D
5.【解析】由梭伦演讲词可知,此时为梭伦改革前,梭伦因爱奥尼亚陷入绝境而担心,心情悲哀沉重。体现梭伦忧国忧民的思想,故A项正确。梭伦改革前,贵族的专横和压榨激起了平民的反抗,贵族与平民的矛盾严重。与题意“陷入绝境”相符,故B项正确。此时雅典未确立民主政治,且材料未反映,故C项错误。梭伦改革前,雅典社会动荡严重阻碍社会经济发展,且梅加腊等城邦实力已赶上并超过雅典。雅典社会危机严重。与题意“陷入绝境”相符,故D项正确。C项符合题目的要求,故答案选C。
【答案】C
6.【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相关历史基础知识,并作出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负令》就是为协调公民中贵族和平民的矛盾,从而达到巩固统治,而颁布实施的,故BD项错误;当然,不能够忽略的是,《解负令》的颁布,是雅典平民与贵族长期斗争的结果。《解负令》不可能反映奴隶的要求,故A错误;所以答案选C。
【答案】C
7.【解析】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熟练掌握程度和学会总结解题规律的能力。审题时注意限定词“限制贵族特权”并结合所学历史基本史实,故选A。
【答案】A
8.【解析】鼓励工商业的发展进一步增强了奴隶主工商业阶层的力量,相应地使阻碍社会发展的保守力量——氏族贵族力量削弱,从而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阶级基础。故选B。
【答案】B
9.【解析】通过抽签选举和差额选举,每个雅典公民都有机会成为国家公职人员,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最能体现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民主原则。故选C。ABD也体现了梭伦改革的民主性质,但不是最佳答案,故排除。
【答案】C
10.【解析】材料“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即梭伦改革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下令取消一切债务,禁止以土地和人身做抵押,这一措施将广大平民从债务奴隶制的枷锁中解放出来,成为享有自由权利的公民群体,故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财产等级制度和继承制度,故AB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经济方面的措施,没有体现出司法制度,故C项排除。
【答案】D
第II卷
11.(15分)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根据每年的谷物收入,雅典公民被分为四个等级”可知是财产多寡;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从打击贵族势力以及民主政治奠基角度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除十将军外,一切官职向各等级男性公民开放”以及材料一财产等级制度比较回答即可;第二小问说明从民主政治程度提高角度回答。
【答案】
(1)财产多寡。进一步打击了氏族制度的残余,为雅典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2)材料二中的官职除十将军外向各等级男性公民开放,没有社会财产和等级的限制。说明雅典的民主程度大大提高,民主政治达到极盛。
12.(25分)
【解析】
(1)根据材料“平民不仅无权议政,而且处于债务奴役的状态”“从前实际上并无公民权利的平民,现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人身自由、议政权力、选举权等角度思考作答。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贵”指的是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
(3)关于梭伦是如何缓释他们的“耿耿于怀”的,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参加国家事务的标准(财产等级制度)、司法权(陪审法庭)、决策权(公民大会和四百人会议)等角度思考作答
(4)此题考查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围绕材料观点,从支持和反对两个视角去分析,“支持者”主要肯定梭伦改革的积极意义,“反对者”主要点明梭伦改革的局限性等方面思考作答。
【答案】
(1)措施:废除债务奴隶制,让这部分平民获得人身自由;使他们能够参加公民大会,获得议政的权力;赋予他们选举权(或表决权)。
(2)阶层: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缓释途径:确立财产等级制度;设立四百人会议;部分司法权转移到陪审法庭;最高决策权转移到公民大会和四百人会议。
(3)理由:拥护者:梭伦改革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使平民获得参与国家政权的权利(或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反对者:梭伦改革保留了贵族的一些特权(或贵族政治没有彻底改变)。
13.(20分)
【解析】
(1)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从“改革前的雅典社会……贵族把持国家权力,肆意剥削平民,破产农民……奴隶出卖 ……”“社会矛盾激化。”及梭伦改革的背景结合回答。
(2)本问是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的能力。从“……未曾剥夺他们的荣誉,也未曾给予过多的尊荣”“……我保护他们免受一切危厄,我坚持立场,不偏不倚,不允许任何一方恃强凌弱。”中进行归纳即可。
(3)本问主要是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及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从“梭伦改革始于经济领域。他颁布“解负令”,……梭伦的政治改革……按照财产多寡将全体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根据所学知识就能找到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政治和经济两方面。
(4)本问主要是考查学生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的能力。回答这个问题要从梭伦改革的影响方面入手,既要想到对雅典本身的影响,又要考虑到它对西方社会间生的影响,注意是想问题要全面。
【答案】
(1)主要原因:社会矛盾激化。
(2)中庸、公平、公正、和谐。
(3)①经济方面:颁布“解负令”和废除债务奴隶制;②政治方面:实行财产等级制和改革国家机构。
(4)①对雅典民主: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②对西方民主:开启西方权力划分之先河,为西方近代民主政治提供价值基础。